华西小卒 发表于 2009-8-13 20:21:02

台湾麻醉医生讲述麻醉科普

本帖最后由 华西小卒 于 2009-8-13 20:25 编辑

  疼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觉,而免于疼痛、追求快乐也是人类的本能。古时候,人们用各种方法来减少身体上的或切除肢体时的痛苦,比如古埃及人用能释放出数百瓦特电力的电鱼,放在头部来麻醉病人或治疗头痛;用植物(大麻、婴粟、曼陀罗花)的根、果提炼出来的浆汁,或用水果、米、麦、杂粮发酵蒸馏出来的酒精,做成具有催眠麻醉效果的药剂;用针灸刺激穴道;用勒住脖子、棒打脑壳,使病人大脑产生暂时昏厥,或强烈压挤神经造成局部失去痛觉;用催眠;用冰冻;甚至干脆用五花大绑,使病人在嘶声喊叫、痛苦不堪中完成手术。

  这些效果不好、安全有虑、甚至残忍至极的麻醉方法,在1846年10月16日,由一位牙医师William T. G. Morton,在美国波斯顿麻州总医院,当众使用乙醚吸入,成功的结扎了一位年轻人颈部的血管瘤,开启了麻醉的新纪元,从此人们可以在无痛的情况下接受原本是极其痛苦的外科手术。半年后,一位医生传教士Parker将这种方法,介绍到中国,进行了第一宗使用乙醚麻醉的案例。台湾第一个施行麻醉的案例为何,已不可考;日据时代,台湾麻醉的资料,也无深究,想必相当的原始, 1949年由国防医学院带来台湾的第一台水柱式的全身麻醉机,还无人会用。那时候在陆军第一医院(即目前的三军总医院)和台大医院,一般流行的方法,是所谓开放式的乙醚点滴麻醉,轮流由外科医师来施行麻醉。这种麻醉法是在乙醚罐上插上一枚别针,乙醚随针孔流出,滴在一个蒙在病人脸上、覆以纱布的铁网面罩上,乙醚就在面罩上挥发,滴得快点,病人吸得多点,麻醉就变深,病人呼出来的麻药,就散在嘴边,整个手术室充满了乙醚味,病人和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一起分享麻醉药,病人吸入的麻醉药比较浓也比较多,睡着了,可以无痛的接受手术,施行麻醉的医师吸的麻醉药与仅次于病人,有时得到手术室外透透气,否则也会像病人一样睡着了(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听说麻醉医师的酒量非常好,天天吸麻药嘛!),手术的医护人员,在ㄇㄚ ㄙㄟ ㄇㄚ ㄙㄟ的情况下施行手术,一副大家在酒醉下开车的模样,够惊心动魄的了。1951年前后的韩战期间,美军运给台湾军方的一批轻便野战型麻醉机,有了呼吸回路,才使手术麻醉的医护人员少吸了许多麻醉气体。

  1951年,有「台湾麻醉之父」称谓的王学仕医师,由外科转攻麻醉学,成为台湾第一位专任的麻醉医师,并在陆军第一总医院成立了台湾第一个麻醉科。台大医院麻醉科也相继成立,并于1956年脱离外科而成为国内第一个独立的麻醉科。麻醉医学会在1956年成立,是国内第二个成立的医学会,目前麻醉医学是一个已经被确认的十九个医学专科之一,可见麻醉医学在国内医学发展中,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回头看看西方的发展,麻醉医学在孕育了约一百年之后,在1940年代才开始进入所谓「现代麻醉」快速进步的新纪元。1942年在加拿大的Griffith and Johnson医师,首先在麻醉中使用美洲箭毒来麻痹肌肉,解决了环丙烷(cyclopropane)麻醉时肌肉紧绷,无法手术的情况。其后箭毒被广泛的用于麻醉,肌肉麻痹了,虽然松松的肚皮,有利于外科医师在肚子里翻肠倒胃,但病人没法呼吸啊!于是有人发明了气管内管(是一只通气的管子,放在气管内,麻醉医师借着它可以帮病人呼吸,这在今天的绝大多数全身麻醉中都得使用)。箭毒和气管内管的使用带动了胸腔手术的成功,也带动了呼吸器的发明、呼吸生理的研究、麻醉恢复室及重症加护病房的设立。就是这样,星星之火,就成了燎原之势。西方医学就有这种好处,大家对于发表研究结果,都想抢第一,良性的竞争,促成医学的蓬勃发展,不像在中国,密而不宣,只传子传孙,最后就传丢了。

  类似的情况,发生于1950年代,麻醉医师们开始在基础药理学上研究吸入性麻醉剂(当时用的乙醚、哥罗仿、环丙烷)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以及超短效静脉麻醉剂thiopental的药物代谢,结果提供了我们今天医师们所熟知的药物动力学的知识,也发现了这些麻醉药的缺点,启发了药物化学家找寻有优良性质的新麻醉药,这几十年来,吸入性的和静脉注射的新麻醉药剂,相继出笼,作用愈来愈强也愈来愈快,对于有病的心脏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也愈来愈温和。不是这些努力,我们今天还在用那个作用来得慢去得也慢,满手术室都是麻药味,用电烧、电刀又会爆炸的乙醚,现代外科所有的本事,都得停摆。

  麻醉监视系统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早期的麻醉医师,只能用眼、耳、手等最原始的本能,去感觉、评估麻醉中病人的生理变化,非常粗略和不可靠,常有意外情事发生而难以察觉,等察觉到,已然为时甚晚、无力回天了!目前的麻醉监视系统已是非常完善,甚至十数种麻醉监视装备,很精致的统合在一台麻醉机上,不但能防止手术中人为的、机器的、外科手术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也可以精确的操控病人到危险边缘,便于外科手术能作快速的切割,少量的出血。

  这些麻醉学上药物、机器装备、监视装备和知识的进步,使得外科医师们,可以更放心大胆来施展高超的学识和手艺,造福病患。

  麻醉医学专科和其它医学专科有什么不同呢?一般言之,其它医学专科不是以诊断便以治疗为目的,而麻醉医学则既非诊断亦非治疗。麻醉医师从事的工作,性质上可以说是属于预防性的医学,比如说,手术前,如何使病人的病理状况控制在最佳状态,以便适于麻醉,而预防其它身体系统,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麻醉过程中,藉由精致、复杂的监视器,早早查出手术病患的生理状况有异,加以处理,预防超越设定的限度。

  再深一层观察的话,麻醉医师对于病人,有一种单向的、「非常密切」的特质。麻醉医师在麻醉过程中,每一秒钟都在监控着手术中的病人,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有任何细微或巨大的变化,在麻醉医师的心中都会产生一连串的思考、应变准备。麻醉医师所使用的,都是些药物学上作用最快、药效最强劲的药物,您称之为世上最毒的毒药,也不为过,麻醉医师在麻醉时,得专注于麻醉药物的浓度和使用药物时所导致的生理变化,而不需要注意与病人间的情绪、心理上的互动关系。所以,医师与病人间的关系,不会再比这更直接、紧密和深切了。

  读了七年的医学系,外加四年麻醉住院医师训练,才造就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麻醉科主治医师,和其它科的主治医师一样,都是很不简单的。麻醉医师近二十年来,除了在手术室工作分工得更细(比如有心脏、神经、小儿、妇产的次专科麻醉)外,而且已经把工作的范围,拓展到手术室以外的领域,比如慢性的疼痛控制、重症加护医学、呼吸治疗、临床及基础麻醉的研究。服务的时段上,也从手术前、手术中,拓展至手术后的疼痛控制。麻醉医学的范围,到底包括那些要项呢?美国麻醉专科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列举如下:
1. 为施行麻醉而来评估、会诊以及准备病人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2. 当病人处于手术、诊断或治疗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没有疼痛的环境。
3. 在手术病人的手术期间,以及对重症、重伤病人,监视其生理状况,并设法维持在最佳的状态。
4. 诊断及治疗急、慢性的疼痛。
5. 急救教学及处理。
6. 呼吸功能的评估及呼吸治疗。
7. 对从事麻醉、重症医疗、呼吸治疗有关的医疗、医疗辅佐人员的督导、教学与评估。
8. 在临床和基础医学方面进行研究,以解释及增进病患的照护。
9. 参与医院、医学院的行政工作,以落实以上所述的责任。

  说了半天,您对麻醉有了些了解没?哈哈!一定没有!我想绝大多数的民众,在接受区域麻醉(比如半身麻醉、上肢的阻断麻醉)时,还能亲身体会它的过程,在全身麻醉时,虽然是亲身体会,但可是睡着的,什么都不知道,对于它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电影上的情节,比如用蘸着麻醉药的手帕往脸上一蒙,整个人就失去知觉;用麻醉枪朝动物身上射去,没多久动物就倒地,任人摆布,如此简单的一蒙一针,就完成麻醉了,还可以要多久时间手术,就可以麻醉多久,这就是麻醉了,蛮简单的嘛!

  不是那么回事!容我把麻醉医学中最基本的「手术中的麻醉」中最常见的「全身麻醉」的过程,说给您听听!您可别想得太多了,睡不着觉!其实在合格的麻醉医师、在合乎安全标准装备的医院中,施行全身麻醉,是非常安全的。

  当您到达手术房里,躺在手术台上,负责麻醉的医师、护士们,已经把麻醉机准备好了,首先会为您贴上三片心电图粘纸,那是为了在手术中全程监视你的心脏电流状况,有没有变快变慢、传导阻碍、心率不整、心肌缺血、电解质变化,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然后在上臂绕上量血压的气囊,量一次麻醉前的血压。

  一切都准备好了,麻醉医师会从麻醉机上,取出连着呼吸管路的麻醉面罩,罩在病人脸上,请病人深呼吸。在静脉点滴注射的那一侧,医师按情况需要,注射四、五种麻醉药物,开始诱导麻醉,最主要的一种是肌肉松弛剂,注射一分钟后,全身软趴趴的,便于放置一条气管内管进入气管,在麻醉中通过它来控制呼吸,但是打了那种针后,如果病人是醒着的,却全身无法动弹、无法呼吸,其滋味恐怖至极,没有人能忍受得了的,还好麻醉医师在打肌肉松弛剂之前,就先打了另一种十五秒就能使病人失去知觉,只能维持五到十分钟睡眠的超短效安眠剂,让病人先进入梦乡,所以病人在感觉上,好像只吸了几口面罩流出的气体,就睡着了,好厉害的蒙汗药!其实那只是普通的氧气而已,是为了预防在放置气管内管时,那一段没呼吸的时间中会缺氧而已,真正厉害的是静脉注射的睡眠剂!管子插好了,确定它在正确的位置后,就可以接上麻醉机,经过精确的麻醉药挥发器及气体流量器,源源不断的供应吸入性的麻醉剂,使手术时间要多久就可以维持麻醉多久。随后,麻醉医师常会加上够量的肌肉松弛剂,使病人的肌肉松松软软像一块布,好让外科医师在手术中,能清楚看到胸内和腹内所有的地方、并且容易施行手术。

  诱导麻醉完毕后,外科医师就可以开始摆手术所需要的姿势、消毒、铺单布,然后进行手术。在手术当中,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是在一种通过各种沟通与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工作。大体上说,外科医师对病人身上有病的器官、组织,进行切割、接合、修补、移转,而其它的事情都由麻醉医师来负责,包括监视全身各个器官及器官系统的功能;放置粗大的静脉导管入血管,特别是胸腔内的大血管,作血液、电解液的补充;使用各种药物、麻醉技术,来调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甚至操控它们至危险的边缘,比如低血压麻醉,将血压降至平均压50~60毫米汞柱(正常是80~110),以便利外科、妇科医师进行快速、减少出血的脊柱矫正、脑血管瘤的分离结扎、癌肿瘤的切割;比如用双腔气管内管作单肺麻醉,来塌陷一侧肺部(只用一边的肺来呼吸),方便胸腔外科医师切割病灶的肺部、食道,骨科医师切、补胸脊椎骨,心脏外科医师处理胸部的主动脉;比如使用低体温麻醉,降低病人的体温,使之可以耐受比较长时间的缺血供应,以争取较长的手术时间。

  麻醉医师在手术快要结束之前,关闭麻醉挥发器,停止麻醉药的供应,当外科医师做完了手术,缝上皮肤伤口,一针肌肉松弛剂的对抗剂,把病人的呼吸带回正常状态,这时劳苦功高的气管内管已非必要,可以拔除了,病人也适时醒来,整个结束的过程,大概五到十分钟。然后,病人被送到麻醉恢复室,继续观察,在恢复室约停留一、两个小时,直到恢复至稳定状态,送回病房。

  早期的乙醚麻醉和现代麻醉要相比较的话,前者像骑机车,慢得很又不太安全,一个喇叭、两个后照镜,就可以上路了,只要小心驾驶,还不致于出什么大错,台北到高雄,得行上十几个小时。后者像坐喷射机,四十五分钟到高雄,但是得有坚固而且定期保养良好的飞机、万无一失而复杂的监视仪表,外加一位有经验、又负责任的机长,你才有把握安全抵达高雄。

  总的来说,现代的、进步的麻醉科学,不但是提供了手术医师一个舒适而安全的病患环境,可以让他专心的施行高难度、高危险度的手术,也可以使病患在一个舒适而安全的环境下,愉快的接受一个本是痛苦难熬的手术。对所有这些情况的满意,就是我们这个麻醉团队最大的回馈。

  全身麻醉的要素:
http://www.chimei.org.tw/main/right/right01/cmh_department/57760/balance.swf

Maria 发表于 2009-8-14 21:33:17

谢谢LZ啦,很好的科普资料

191momo 发表于 2009-8-17 14:58:19

台湾医院的网站大都有一个叫卫教或健康知识的栏目,其内容和公众很贴心,既通俗易懂又科学严谨,值得浏览

Matthew.wang 发表于 2009-9-14 08:06:34

作为一个外行,这篇文章写的浅显易懂,很容易明白,我看懂了。

xugang1978 发表于 2009-11-4 20:26:50

对麻醉有进一步了解了一层。

淡淡你的气息 发表于 2010-10-12 13:46:51

呵呵,好精彩的科普,谢谢

念中 发表于 2011-3-31 16:13:07

我生宝宝的时候,同事给我打上腰硬联合后,下半身就是麻麻木木的感觉,很不舒服,最不舒服的是,我想试试腰麻之后是不是腿不能动,就试着抬了下腿,然后我才知道,当你的大脑发出的命令不能被执行时,才是最痛苦的滋味,那一瞬间,我感到了绝望,整个手术过程,再也不敢尝试抬腿,太难受了。

alien304325 发表于 2011-4-10 14:01:24

tongsuyito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麻醉医生讲述麻醉科普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