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 发表于 2016-6-21 01:18:52

精品会议通知 | 2016国际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论坛

2016国际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论坛
2016年6月30日★杭州

为进一步推广麻醉、疼痛学科及转化医学的新理念,由浙江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同举办的“2016国际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论坛”,定于2016年6月30日下午在杭州举行。来自中美德各知名医疗中心的专家,将就麻醉危重医学、运动医学、疼痛基础研究、疼痛诊疗以及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经验分享。论坛邀请的国际专家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国际华人麻醉学院候任院长刘仁玉教授,新泽西州立医学院麻醉系副主任、终身教授陶元祥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危重医学院、德国中西医远程医疗协会的Angelika Sophia Rötteler, MD(罗忒勒博士)和杨茂源博士等,热烈欢迎各位主任和科室人员参加此次盛会,谢谢!
论坛安排


会议时间
2016年6月30日13:30~17:30


会议地点
浙医二院滨江院区行政楼二楼多功能厅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511号


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免注册费,交通食宿费用自理,回单位按规定报销。


联系人
郑周鹏:13757118651郁丽娜:13958033387

浙江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
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16年5月20日



专家简介



陶元祥 教授1986 年7 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7 年7 月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2013 年,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系讲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现受聘于美国Rutgers 新泽西州立医学院麻醉系,任副主任,终身教授。Rutgers 新泽西州立医学院MD/PhD 委员会核心委员,multidisciplinary program in biomedical sciences 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免疫与炎症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陶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科学与疼痛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疼痛尤其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有着深刻探讨,研究成果丰富,近十年在Nature Neuroscience、 Journal Neuroscience、 Journal Clinical Investigation、Pain 等国际著名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 余篇,主持NIH 基金7 项,现仍有3 项NIH 项目在研。被聘为美国NIH 基金评审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外评审人,和奥地利Wings for Life Foundation 评审人等。《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Perioperative and Pain Medicine, www.itranspopmed.org)杂志主编。



刘仁玉 教授国际华人麻醉学院的侯任院长(2016~2018),国际转化医学联盟秘书长,美国华人执业医生协会常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博士后导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海外常务顾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教员。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麻醉科医生,术前医学的主任以及宾大中国麻醉合作交流计划的主任。从事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他的主要临床方向是麻醉手术前评估,普外科手术的麻醉,以及心脏电生理研究和介入治疗的麻醉。他的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阿片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等。刘仁玉博士曾在中国,日本以及美国多次获奖,并在和三个国家从事临床和科研的丰富经历。《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Perioperative and Pain Medicine, www.itranspopmed.org)杂志创始人及主编之一。



杨茂源 教授1984 年9 月就读于武汉市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0 年6 月毕业后留校在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做住院医师和助教。1998 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湖北省1998 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毕业后继续在同济医院工作,任主治医师、讲师和科研秘书。1999 年至2002 年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项目各一项。获湖北省2000 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囊化细胞及转基因细胞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疼痛的研究,拥有微囊化技术及其关键部件。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著书一部,参与德汉医学词典的翻译。2000 年获得德国DAAD 生物科学特别项目博士后奖学金,在德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完成人类第九号染色体的测序分析(2000-2003)。2004 年获得德国麻醉与危重医学协会奖学金,在马尔堡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危重医学科室做客座医师和研究员。自2005 年任欧洲中医药杂志德文编辑。2006 年开始德国临床医师培训。自2009 年开始在德国维尔兹堡大学教学医院工作。2010 年获得德国急救医师资格证书, 2012 年获得德国西医行医执照。2015 年成立德国中西医远程医疗协会。在德国学习了先进的现代麻醉技术和神经治疗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同时也学习了德国的传统医学(自然疗法和顺势疗法,特别是德国的草药和水疗等)。发表论文数篇。还兼任德国成人大学自然医学和中医讲师、德国华贤社团医学健康顾问。



严敏 教授医学博士,麻醉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农工党党员,农工党浙江省纪委委员,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主任。老年人麻醉培训中心、骨科麻醉培训中心、围术期血液管理培训中心、区域麻醉培训中心负责人。担任浙江省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浙江省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等,同时为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JAPM杂志等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Pharmaceutical Sciences 杂志、BRAIN research、ZUSB等杂志审稿人;入选浙江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梯队”,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围术期重要脏器保护、血液保护和疼痛的基础及临床等方面,率先开展了吸入性麻醉药对病理性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采用围术期等容血液稀释、术中自血回收、血小板分离技术等基本实现无血外科;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急性术后疼痛管理体系以及无痛内镜中心的麻醉同质化管理制度等。由其引进的经皮脊髓电刺激技术、椎间孔镜技术、交感神经调控技术等,均已成为该院疼痛专科特色。现已主持课题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项,省中医药管理局重大项目、省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以及卫生部省部共建2项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SCI收录4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主编专著3项;获得专利5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其研究团队所在疼痛医学获得浙江省中医西结合疼痛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创新学科称号;在挥发性麻醉药器官保护及围术期血液保护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血液稀释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调节作用的研究”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一等奖,浙医二院临床新技术擂台赛“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三等奖,所领导的麻醉科已成为美国UCLA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唯一的海外点。



2016国际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论坛日程
(杭州2016.06.30)
时间内容讲者
13:30~13:40开幕式
13:40~14:20围术期疼痛的研究进展陶元祥 教授
14:20~15:00来自大自然药物的发展刘仁玉 教授
15:00~15:30提问&讨论
15:30~15:40茶歇
15:40~16:20神经损伤转化研究新进展严敏 教授
16:20~17:00德国远程医疗的进展和运作模式杨茂源 博士
17:00~17:30提问&讨论
17:30晚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品会议通知 | 2016国际围术期和疼痛转化医学论坛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