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学家王东信教授团队《柳叶刀》发表最新研究
8月16日,世界顶尖医学期刊Lancet(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东信教授(通讯作者)团队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对于术后谵妄的预防有明显的效果。该论文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王东信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和伦敦帝国大学医学院麻醉科马大青教授共同完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医师苏仙博士为第一作者。
据悉,本研究为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700例非心脏术后进入外科监护室的老年病人。研究证明,外科术后当晚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进行持续输注,可以明显降低谵妄发生率,减轻疼痛,改善主观睡眠质量。另外,研究还发现,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非谵妄并发症发生,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该研究为术后谵妄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长期以来,手术麻醉对脑功能的影响一直是医生和患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已逐渐成为围术期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术后谵妄作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报道约为11~51%。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大脑功能对手术应激和麻醉药物的影响更为敏感。谵妄的发生可能伴随病人的一系列不良预后,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远期认知功能等。因此,预防谵妄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一种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谵妄。王东信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提示了应用药物可预防老年患者的术后谵妄,为术后谵妄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日后指导手术患者的临床医疗有重大意义。
王东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他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期间师从中国现代麻醉奠基人——谢荣教授。曾于1997~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法国南锡大学医学院Brabois医院学习。现为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麻醉学系副主任、重症医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副组长等多个学术兼职,并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of An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等多个杂志的编委及《Chinese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等多个期刊审稿人。承担包括国家卫计委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临床研究基金在内的多项研究基金。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与编著相关专著10余部。
导语:谵妄是在65岁以上患者经常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并预示着不良后果。研究人员调查了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否可以在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安全地减少谵妄的发病率。来源: 梅斯医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的王东信教授所在研究团队在中国北京市的两所三级医院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人员纳入了年龄在65岁或以上,非心脏手术后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这些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1:1比例)随机分配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1μg/kg,从手术当天ICU住院至术后第1天的0800 h)或安慰剂(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参与者,护理人员和调查人员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主要终点是谵妄的发生率,在术后第1个7天内使用重症监护病房的混乱评估方法进行评估,每天评估两次。通过意向性治疗和安全人群进行了分析。
在2011年8月17日和2013年11月20日期间,研究人员对2016例患者进行了评估,70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n=350)或右美托咪定(n=350)。右美托咪啶组术后谵妄发生率(32/350)明显低于安慰剂组(79/350;比值比 0.35,95% CI 0.22至0.54;P<0.0001)。对于安全性,安慰剂的高血压发病率(62/350)比右美托咪啶组高(34/350;0.50,0.32至0.78;P=0.002)。安慰剂组患者心动过速发生率(48/350[ 14%])也高于右美托咪定组(23/350;0.44,0.26至0.75;P=0.002)。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
对于非心脏手术后住进重症监护室的65岁以上患者,预防性低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手术后7天内的谵妄发生率。并且治疗是安全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