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每天都在忙什么?
MaZui 麻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可以说是对麻醉医师这一职业生动的写照。当无影灯开启,麻醉药物使患儿“睡着”以后,一切喜怒哀乐、活泼或文静、任性或懂事都暂停下来。生命,只表现为监护仪上时刻变化的心电图、血压、血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有一个人时刻关注着这些生命数据。这就是麻醉医生,他最大的职责是负责病人手术期间的生命维持。
17:45,早交班准时开始,值班麻醉医生对昨晚的手术以及物品器械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报。随后,麻醉科主任吴嘉伟提醒大家一些注意事项。简短的交班结束,等待着他们的,是一天55台手术的工作量,这还不包括突发的急诊手术。
夏季遇上孩子们的暑假,是苏大附儿院手术的高峰期。前一晚进行了9台手术,期间不得不联系备班麻醉医生连夜支援。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忙到了凌晨5点半。
2手术室、麻醉科不分家。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手术室是个神秘、危险而又值得期待的地方。一年中,有一万多个家庭等候着手术室大门的开合。手术室里面,有进行手术的外科医生,有准备各种器械的手术护士,他们各自忙碌和专注着手术台上的事情。而在手术台下,还有一位医生,负责监测监护仪上的数据,调控患儿的生命体征,保证患儿的安全,他就是麻醉医师。一台手术,至少需要这三方力量共同合作完成,台前幕后,相辅相成。
38:00,交完班后,手术护士们便立即整理起当天手术需要的器械,动作非常娴熟。术前物资器械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护士根据手术清单把纱布、镊子、钳子、剪刀等点得清清楚楚,而术中和术后同样需要清点和核对。
48:30,麻醉医生钱秋开始接第一台手术。他正在和小东(化名)的妈妈术前再次确认沟通术前访视记录和麻醉知情同意书的相关内容。很多人以为麻醉医师的工作就是打一针麻醉药,这是个非常大的误解。其实,麻醉医师的工作从接到手术通知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手术前一天,钱秋要先到病房详细了解小东的情况,评估麻醉风险,向患儿及家属做麻醉方式及风险的解释工作。
58:45,6岁的小东被送入手术室,他即将接受的是扁桃体切除手术。这是个普通的小手术,但对孩子而言却非同一般,这可能是他人生第一次接受如此重大的考验。起初,小东并不配合。“没事儿,很快的,睡一觉就好了。”“男孩子,要勇敢!”他终于乖乖躺下了。钱秋和护士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样的劝说,但并不是每个患儿都像小东一样听话,有的小朋友哭得撕心裂肺,反复挣扎,还需要医生专门抱着才行,这是儿科麻醉的一大特点。
69:05,小东终于“睡着了”。钱秋采取的是全身麻醉,通过吸入和静脉复合的方式,10个深呼吸,10秒左右就能“入睡”。因为儿童的配合度差,大多以全身麻醉为主。很多患儿家长担心全身麻醉会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智力等,但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机构以及资料表明在正规麻醉操作下孩子会变笨。当然,孩子对麻醉药更为敏感,麻醉医师对药物剂量的掌控要非常精确,达到以微克计算的程度。这是儿科麻醉的另一大特点。
7术中,麻醉药物使小东暂时到周庄梦游一番,也使他的生命数据变得脆弱和多变;同时,手术刀划开皮肤,手术钳的牵拉等也会影响这些数据。钱秋时刻盯着监护仪屏幕看,密切观察患儿的各种生命体征变化,不断通过一些操作和药量调整,使这些数据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就决定了麻醉医生在工作时高度紧张,脑中的弦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每一天,这个群体都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钱秋说,回到家只想躺着。
89:40,手术快要结束的时候,钱秋停止了麻醉药的供给,小东的呼吸慢慢恢复。此时,又是体现麻醉医师重要技能的一个时刻——对拔管时机的精准掌握。拔得早了,患儿呼吸不好,还容易发生舌后坠;而拔得晚了,又会导致患儿极度烦躁,难受不已。
910:00,小东进入苏醒室。钱秋将小东交接给苏醒室同事,因为,他要去接下一台手术了。此时,在另一个手术台上,护士正麻利地按流程消毒,为下一位患儿的手术做好准备。一台接一台,马不停蹄,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然而,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连轴转的疲惫和辛劳,没有多少人能关注到。
10麻醉医师和护士根据患儿的清醒程度、呼吸道的通畅程度以及肢体活动度等指标,苏醒评分达到要求才能离开手术室。因此,苏醒时间是不确定的。有些家长不能理解,手术医生说手术很顺利,但却迟迟不见孩子被送出来……在门外等得十分焦急。殊不知,手术室的麻醉医生和护士们一刻都没停歇。
1111点左右,耳鼻喉科突然来电话了,一个4岁的孩子被花生卡住气管,需要做气管异物摘除的紧急手术。急诊手术优先,原本准备接的下一台手术只能暂时等一等。十余年的麻醉经验,使钱秋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都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很快,他和耳鼻喉科医生在手术间汇合,配合默契,顺利取出异物。方才还命悬一线的孩子,现在又活了过来。
除了手术室,胃肠内窥镜室、心血管介入等开展各种舒适化治疗和检查的科室也是麻醉科的战场。小年龄的孩子不能配合完成胃镜检查,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手术,都需要麻醉医生出场。
1211:50,钱秋来到休息室吃午饭。能在这个点吃上午饭已经算运气不错了,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喝水、上厕所、吃饭都需要有人替岗。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中,唯有在吃饭时间可以放松一下。
13钱秋下午又接了9台手术,这些都属于外科中的“小手术”,大部分是暑期过来做包茎手术的孩子。暑期同样是外科的忙碌季,学龄儿童都会选择在暑期做手术,因此,麻醉科和外科医生一样,夏季的工作量猛增,一天的工作时间也相对拉长了。
1418:20,钱秋结束了麻醉工作,对他来说,这一天的手术量并不算大。但他不能下班,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病房对白天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后访视。主要是观察这些患儿的术后苏醒情况,比如有没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与家属沟通一些注意事项,并填表记录下来。
第二天是周末,但这不属于钱秋,他周六要值班,周日要去南京参加麻醉培训班。他不会因休息日被占用而抱怨,对他来说,这是作为一名麻醉医生职责的一部分,已经内化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结语在现代人的印象中,手术麻醉似乎只是睡一觉那么简单。对于经历手术的病人来说,最迫切的期望便是安全、无痛。而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则需要平稳和良好的手术条件。因此,麻醉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麻醉医生就像一部电影的摄影师、灯光师、特效师,台前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他们的存在却至关重要。一台手术结束,患儿要从麻醉状态苏醒过来,这同样是个充满风险的过程。这时,也需要麻醉医生处理这一个个监测指标,使生命从指标中走出,重新回到这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他们是每一台成功手术的幕后英雄。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