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菜鸟”变身记:我在协和麻醉的这三年
转眼,工作已三年。三年前,我以“麻醉零基础”的背景进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懵懂、忐忑、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都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回忆规培期间的日子,有付出,有辛苦,更多的是收获,是成长,是感动。
初来乍到
“那些年的那些第一次”
由于大学读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内外妇儿神样样需要过关的我们,却是“麻醉零基础”的名副其实的菜鸟。那时的我们,连麻醉药都认不全,更别说麻醉各种各样考验技术的操作和复杂并且需要即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的麻醉管理,忐忑和焦虑可想而知。那时的我们是“三线”,也就是跟班学习的那个,虽然不像一线那么紧张,但是掰着手指倒数着即将从三线变成一线的日子,压力一点都不小。于是,我们只能咬紧牙关,拼命的多看多想多做,以最快的速度学习麻醉基础。经过14天的学习,我们便通过考核,成为了一线。14天,你没有看错,从零基础到独立在手术间做一线,我们只用了14天时间。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当时我们可以如此迅速的从零基础变成合格的一线?那是因为在过度的日子里,我们拥有协和麻醉科老师无限的包容、理解、照顾、教导和鼓励。
麻醉科操作繁多,曾经有人问我,你记得第一次做各种操作的时候在旁边指导你的老师是谁吗?当我回想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虽然从来没有刻意去记忆,但这些老师的名字,以及当时的各种细节场景,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时第一次当一线,科内传呼基本全都是第一天当一线的屋子呼叫二线的声音;那时第一次穿动脉,卢老师温柔又耐心的在旁边告诉我要领;那时第一次穿中心静脉,龚老师没有嫌弃我速度慢,细心提点我操作中的细节;那时第一次打椎管内麻醉,徐老师没有嘲笑我紧张到发抖的手,而是默默的面带微笑让我自己找到手感;那时第一次用纤支镜,黄主任一步步手把手教我使用要领,并告诉我,只有在正常结构的患者身上使用熟练了,真正遇到危急情况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协和麻醉科的老师们都看过我们特别不熟练甚至有错误的青涩时光,但他们没有嫌弃,没有催促,而是教导,是鼓励。这些教导和鼓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推助器。
幸福成长
医教研,一个都不能少
黄主任常说:“有为才能有位。”规培三年,正是我们为“有为”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协和麻醉是个鼓励我们全面发展的地方,医教研,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科室永远给予最大的支持。临床是规培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基本掌握麻醉基础之后,便开始加强麻醉类型的多样性和麻醉管理的复杂性培训。协和医院是复杂疾病和危重疾病聚集的地方,对我们这些规培生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不小的挑战。我们都时刻认真谨慎,努力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把麻醉做的更加精细,争取做一个让二线放心的一线。在过程中,我们仍然会有失误,会面对危机情况,这时科室强大的团队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包容和鼓励,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协和麻醉是一个十分注重教学的科室。科里不仅有各种常规的讲课,例如英文早交班、特殊病例小讲课、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文献汇报、EIA(English in anesthesia)、Miller讲堂、气道俱乐部、神经阻滞小讲课、进修医生讲课等等,还有高大上的微信教学平台,随时向大家推送讲课通知及课件,方便随时学习。可以说,这里的课程,基本是想听什么有什么,即使没有,只要你敢提,科里的老师们就会很快找到合适的人选,让你希望听到的讲课内容从无到有,因为,这里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
科研也是现在临床医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协和麻醉科以各种方式鼓励所有人参与科研工作,培养科研能力。目前科里成立的各个亚专业组都有相关课题,对规培学生全部开放,科室还会根据课题需求安排CAD(clinical academic day),给予时间专注科研工作。科里同时鼓励大家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与麻醉界的同仁们交流学术成果,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协和麻醉规培期间,有很多同事参加过国内外各种会议的比赛,屡屡获奖,充分展示了协和麻醉青年人的风采。每年12月的协和麻醉大讲堂,是协和麻醉的品牌学术论坛,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位全国各地的麻醉同仁前来参会,讲者基本来自协和医院麻醉科,内容之丰富,课程之精彩,会让每一位规培生年年都有新收获。
不仅是医教研,协和麻醉还会支持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如果你擅长英语,科里有足够的国际会议翻译甚至同声传译的机会;如果你有才艺,可以在协和医院丰富的才艺比赛中崭露头角;如果你擅长演讲,近到协和麻醉大讲堂,远到国际会议,你都可以申请发言,在演讲台上大展风采。做这些的时候,没有顾虑,因为协和麻醉会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会给你最多的支持。
科室文化
协和麻醉,家一般温暖 黄主任常说,一流的科室管理靠文化。协和麻醉科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让人羡慕的科室文化的地方。走进手术室门口,就能看到我们的照片墙,每一个麻醉科的工作人员都会用最灿烂的笑脸迎接开始一天工作的你。走进交班室,能闻到浓浓的咖啡香和茶香,从科里的咖啡屋飘出来,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下午科里经常有人送来各种水果和冰棍,二线这时候会主动想到一直坚守在手术间里的一线,专程来屋子里替我们休息,享受难得的下午茶时光。一次科里一个规培生出了小车祸,急救车到他面前时他第一个想到的是给协和麻醉科打电话,之后包括主任在内的十几位麻醉医生迅速出现在急诊门口,等待着他被救护车送来医院,确认他没有大问题,全程陪同照顾,直到他顺利住院方才放心的离开。后来聊天时候我问他,为什么当时会第一个给科里打电话,他说当时很慌张,但心里很清楚,协和麻醉科是最能给他安全感的地方。取得收获时,有老师鼓励我们,遇到困难时,有小伙伴陪伴我们,协和麻醉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年来对协和麻醉的感情,也许不是文字可以表达出来的,三年来的收获和感动,已经深深藏在心底,三年来协和麻醉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的深深烙印,更将伴随我们未来的麻醉路。
作者:张雪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健康报•医生频道”授权转载
新青年手机APP重大更新
历时两个多月开发的新青年手机APP1.093版正式发布,重大更新:
1、全新的直播系统,支持三天回放;
2、全新的针对麻醉医生的实用工具页面;
3、麻醉头条频道:专业人士每天关注的头条;
4、周边同行,最新病例,视频中心等众多细节功能完善等您来探索!
最实用、最精华的医学视频尽在新青年视频中心!欢迎关注“新青年医学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xqn-vide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