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北京青年麻醉学医师论坛成功召开
本帖最后由 静默 于 2016-11-5 11:55 编辑2016年10月29日,由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青年委员会承办的第一届北京青年麻醉学医师论坛在北京丽亭酒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围绕如何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坚守和弘扬麻醉学职业精神,拓展麻醉学职业内涵,以麻醉人文为主题,邀请了国内不同领域及学科的知名专家与青年麻醉医师展开了深入的互动讨论。本次论坛汇集了北京各医院麻醉科的青年才俊,更有李天佐教授,叶铁虎教授,吴新民教授等麻醉大家亲临指导,论坛荣幸邀请到董海龙,王英伟,刘克玄,喻文立,刘雅,黄立宁,王秋筠,李超等国内麻醉领域青年领军人物,以及疼痛领域专家宋学军、ICU领域专家伊敏以及妇产科专家张龑、阮焱,他们的到来使论坛多学科互动讨论精彩纷呈。论坛由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易杰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刘艳红教授主持开场,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天佐教授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王英伟教授热情致辞。
易杰、刘艳红教授主持开幕式
李天佐教授致开幕辞
王英伟教授致开幕辞
版块一麻醉中的哲学与人生
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磊副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天佐教授首先登台,以《夯实自我,放飞梦想》为题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有关青年医师的健康培养这一话题。李天佐教授教导在座的青年医师,避免堵车的最好办法是提早出发,做学问也是如此,要在夯实自我的基础上放飞梦想;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对患者的一份爱心和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做人要懂得花开四季,学会赞美,帮助他人,学会吃亏。李天佐教授的讲解幽默风趣,引导着青年医师关注平时不曾关注的人文与哲学问题。麻醉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前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叶铁虎教授讲解了《麻醉的发展安全》。叶教授谈到,技术的进步使得临床麻醉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作的质量更好,安全性更高;做学问的思想基础是AOA理念,是科学发展进程中必然的表现。叶教授将临床工作中的问题与AOA理念结合,引人深思。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易杰教授以刚刚凯旋的为期一年的中组部组团援藏工作开篇,传达了《平淡之中寻辉煌》的主题。易教授谈到,生活中大多时候很平淡,而许多人寻求的辉煌常常隐藏在这看似的平淡之中,重在作为。精彩的演讲和摄于援藏工作中的精美照片相得益彰。最后,易杰教授以充满哲理的“只要你有价值,平淡中也有辉煌!”为版块一精彩收尾。
董海龙、赵磊教授主持
李天佐、叶铁虎、易杰三位教授精彩演讲
版块二“对话麻醉人生,共享快乐成长”——与麻醉领军人物面对面版块二由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安海燕教授主持,李天佐主任委员担任特邀嘉宾主持,此次北京青年麻醉医师论坛邀请的麻醉领军人物分别是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叶铁虎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董海龙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刘克玄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宋学军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麻醉科王英伟教授。在李天佐教授、安海燕教授主持下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参会代表争相提出了各种青年医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有场外问题的积极参与,以及产科医生的敏感问题,五位领军人物就大家提出的问题与青年医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感悟。李天佐教授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民教授最后将这次论坛精神进行了精彩总结:1、简而化之培育,知行合一践行,鼓励青年医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追求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2、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领军人物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平台亦是需要大家自己搭建、维护的;3、一个人的幸福首先来源于家庭,我们都是社会中人,要将各自的角色时间分配好,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短短的1个小时,与会的各位青年医生都受益匪浅,但又意犹未尽,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嘉宾的精彩点评,并纷纷表示期待下一次的参与。
李天佐、安海燕教授主持
董海龙、王英伟、叶铁虎、刘克玄、宋学军教授参加面对面交流
参会代表踊跃提问
版块三:麻醉与多学科协作
版块三是围绕麻醉科与多学科围术期协作展开的,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的李民教授以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车向明教授的主持下,病例讨论于下午准时开始。两位讲者分别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的曾鸿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的康凯教授,他们介绍了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发生术中大失血的3个危重产科病例,详尽汇报了麻醉准备、抢救过程及术后处理,并就病例的病理生理特点、救治和处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详尽的阐述。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急危重症产科数量日益增长,成为考验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严峻课题,这样的题目吸引了众多同仁,全场座无虚席。危重产科病例的成功抢救依靠多个科室的密切合作,故与以往病例讨论不同,除了麻醉学专家清华长庚医院麻醉科张欢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麻醉科李超教授外,该板块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数名点评专家,他们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张龑教授、ICU伊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的阮焱教授。各位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就病例中涉及到的容量治疗、凝血功能监测、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血液保护、重要脏器的保护、内环境的维持等问题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多学科的碰撞产生了众多学术火花,高潮迭起。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激起在场同仁的浓厚兴趣,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民、车向明教授主持
曾鸿、康凯教授汇报病例
张欢、李超、张龑(产科)、阮焱(产科)、伊敏(ICU)等教授讨论、点评
版块四:北京青年麻醉学医师论文竞赛
本次论文大赛分征文初评和现场演讲两个环节,在前期的征文初评环节,共收到来自北京地区13家医院的29篇论文,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本届青委会10名资深委员的认真初评,优中选优,最后遴选出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各5篇进入第一届北京青年麻醉学医师论文竞赛现场演讲,角逐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选手现场演讲环节由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云和刘艳红教授主持。邀请了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天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常务主任李俊发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科主任张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麻醉科主任刘国凯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喻文立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黄立宁教授和刘雅教授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王秋筠教授做论文竞赛评委。现场演讲中,10名青年麻醉医师着装得体、仪表端庄,充分体现了北京青年麻醉医师的精神风貌。大部分选手使用了英文进行演讲,他们发音准确清晰、表达自然流畅,充分展现了首都新一代青年麻醉医师的英文交流能力。选手们大多表现出了高超的演讲技巧,时间控制得当,答问环节能积极正确回答评委们提出的问题,展现了较好的逻辑性和现场应变能力。评委们从仪表仪态、演讲内容、演讲技巧、英文表述能力、答问技巧、PPT制作质量等多个方面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了评分。根据现场评分的高低,本次论文大赛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和优胜奖四名。他们是:
论文竞赛主持及评委
版块五“静善竞美瑞不可当”静脉麻醉模拟操作大赛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天佐书记为本届大赛作开场致词,并对开展静脉麻醉模拟操作比赛从而提升青年医生静脉麻醉与TCI技术表示肯定与支持。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吴新民教授,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韩如泉教授,青委副主任委员易杰教授、赵磊副教授作为特邀评委参与本次大赛。4位评委在比赛中根据病例特点与模拟操作过程为选手们设置精准犀利障碍点并在赛后为每一位选手作详细深入的点评。在考察选手对于静脉麻醉的理解与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像是一次次的现场教学,让参赛选手与在座的麻醉同道受益匪浅。
比赛现场的评审专家比赛过程无疑是精彩与热烈的,预选赛中脱颖而出的10位选手各展风采,显示出非常好的静脉麻醉操作技术与丰富的知识储备。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张雪医生脱颖而出获得“静善竞美 瑞不可当”静脉麻醉模拟操作大赛北京赛区决赛的冠军,她将在2017年5月举行的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学医生分会年会中参加全国决赛。吴新民教授在赛后总结中提到全凭静脉麻醉占用重要地位,尤其是随着静脉麻醉药物与TCI技术的发展静脉麻醉会给患者带来更安全与舒适的麻醉体验。吴教授对北京参赛选手所展示的实力与高水平表示祝贺,对准备参加全国决赛的选手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李天佐教授致辞
吴新民教授致辞
闭幕式及颁奖在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易杰教授和王云教授主持下,与会专家为青年麻醉学医师论文竞赛和TCI操作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颁发了奖状。
颁奖仪式之后,李天佐教授对本届青年麻醉学医师论坛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举办青年麻醉学医师论坛是学会促进青年麻醉学医师成长和发现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北京麻醉学分会还将出台更多的措施为青年麻醉学医师提供成长平台。本届论坛充分展现了北京青年麻醉学医师的精神风貌、英文水平和创新精神,希望北京青年麻醉学医师继续砥砺前行、再接再厉,去创造新的辉煌! 致谢:感谢北京医学会在会议筹备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李天佐教授、米卫东教授、郭向阳教授、吴安石教授等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领导在会议组织中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京内外专家的莅临指导,感谢北京医学会马佳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新青年麻醉论坛的实时转播,感谢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团队的协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