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馨羽Ann 发表于 2017-8-24 22:31:19

作为一个麻醉医生,我为什么要去非洲?

本帖最后由 上官馨羽Ann 于 2017-8-24 22:37 编辑

作为一个麻醉医生,我为什么要去非洲?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朱方方
           自从得知我要去非洲支援的消息后,身边很多的朋友,老师,同事,甚至家人们都很迷惑不解,有些甚至还很震惊,哪里不好去,非得要去最穷最苦的非洲!大家眼中的非洲是处处充满贫穷,饥荒,疾病,战火……这哪里是一个小姑娘该去的地方啊!我一直沉默是金,那么,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作为一个麻醉医生,我为什么要去非洲?
            第一次知道非洲,大约是小学地理课的时候,懵懂中感觉那像是一块新大陆一样的土地,后来才慢慢了解到那里的人们长期处于水深火热,战火纷飞,疾病丛生的状况,但也更多地了解到了非洲人民在与我们同一个世界不同种生活里的痛苦挣扎,战乱中人们的居无定所,以及那些试图努力改变现状的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还有那一双双对外面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和渴望的眼睛。
      非洲,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片片充满着神秘色彩且未被打开过的净土。于自己而言,个人对非洲的认识,也只是通过极其有限的电视和新闻媒体间接获取少量的信息,真正了解和体会的极少。有趣的是,不论是我的德国朋友,还是美国朋友们,一听到我要去非洲的消息后,一个个都非常惊讶和意外地来问我,“Ann,这是真的吗?你真的想好了吗?”他们的眼神里放出一道道神奇的光,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感觉,一道道极相似而又各不相同。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面部表情于西方人,则不那么丰富些,但我想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也是跌宕起伏的,只不过不表现在脸部。很多想法习惯于默默埋藏在内心深处,不善于表达,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吗?即使像我这样性格外向的人,在国外生活的时候,也是深切体会。中国人民,重情义,虽然常常不善于表达,但一旦内心真正视你为好朋友,那就是一辈子的友情!
      一个很好朋友,来自德国亚琛医院的Thomas,他每年都要去一次非洲,去帮助那些痛苦挣扎中的人们,哪怕单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薄弱和微不足道,他也要坚持至少一年去一次非洲做义工。当我告诉他我要去非洲的消息后,他有点震撼而又语重心长地问,“方方,你真的想好了吗?”,我说,是的。绝对!Thomas,真诚善良,无私宽容,博爱,他对我的影响绝对是不可言喻的。还记得德国雷根斯堡的一位朋友,他曾告诉我说他一直在默默支援着我们中国贫困地区的几个孩子们上学的学费,我当时震惊了许久。是啊,那些感动过我的德国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有幸在工作时遇到了两位也许是影响我一生的美国朋友——当时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教书的Eric和Joy。他们是一对60岁左右的夫妻,是两位身上具有无穷智慧且散发无限正能量的老师。尤其是Eric, 他是迄今以来我所见到过的人中,最具闪耀灵性光辉的人。作为老师,他擅长鼓励,鼓舞和激励他的学生们,朋友们,当然其中也包括我。他是那种即使你处在最黑暗,最痛苦的境地,也会带给你无限希望之光的人!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他曾经在非洲坦桑尼亚做志愿者当老师教书育人,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学习知识,打开一扇扇对外面世界充满渴望的心灵之窗,帮助非洲的孩子们筑建起一个个未来之梦。他在非洲充满了太多艰苦却又美好且感人的回忆,并与非洲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非洲少年。他的伟大与可爱一直存在于我心中。          当我告诉他我要去非洲的消息时,也许是牵动到了他内心什么,他的眼里居然瞬间充满了泪花,眼睛瞪得可大,面部表情夸张地竖起两个大拇指对我说,“我们为能够拥有像有你这样的朋友和你的勇气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想这不正是你们的榜样和感染力吗?
      现在的我越来越相信和感知到世界是一个通过某种联结彼此连接起来的整体。世界可以很大,世界也可以很小。很多事情的发生绝对不是纯粹的偶然,所有的相遇和发生的事情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概率,而恰恰是千千万万个偶然的集合,以及全部的一点一滴小事长年累月的积聚。不仅仅学习如此,做人如此,生活中万事万物的发生,也往往都是如此。所以才有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口中常所说的积善成德,聚沙成塔。当然这纯属个人与朋友们分享的一丝生活感悟了。
      业余时间,我喜欢收听BBC新闻,后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BBC新闻上发布的最多的板块,居然是讲述非洲各个国家的新闻动态,因此,我耳边听得最多的就是“非洲”各个国家的故事了。曾看过一期采访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节目,当时主持人问他,“伟大的曼德拉先生,请问您是如何做到在监狱中坐牢27年,而在走出来后,不带有任何个人恩怨和仇恨的呢?”屏幕前,只见他神态自若而又从容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看完节目后,我不禁陷入思考,在监狱中坐了27年牢的他,到底是什么使他得以以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大局,感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为世界和平稳定而奋斗的人们?——我想也许正是他那种“博爱的精神”,也就是那个长久以来鼓舞他在黑暗中带着光明前行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的确如此,不论是何种肤色和语言,和平永远是每一个人的向往。而“博爱的精神”正是世界和平最高效能的法则——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那些已解放了的人们,要帮助世界上未被解放的人民而奋斗!”而新时代的我们,不正是在这条看似崎岖但却又充满光明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吗?
       中华名族自古以来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如果没有非洲的“穷兄弟”的支持,中国要想重回联合国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毛主席的这句话在当时广为流传。
      众所周知,对非援助一直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许多国家开始“撤退逃离”,中国援非医疗队却“逆向行驶”,第一时间赶11赴几内亚、利比亚、塞拉利昂等重灾区。最近有看过《战狼Ⅱ》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影片最后的一个有趣的情节,当吴京把国旗挂在手臂上开路时,两旁正在交火的黑人兄弟纷纷大喊“是中国人,不要开枪!”故事往往源于现实,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患难见真情。我想也许这正是源于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中国一直以来对非洲的援助。作为中国援中非医疗队的成员,我们深知自己肩上所被赋予的神圣职责。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医疗团队的援助,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长久深厚友谊的无限延续......
         那么亲爱的朋友们,看过上面的几个小故事,我想对于“作为麻醉医师,我为什么要去非洲这个问题”也许你会有一丝了解和体会了。也许正是榜样的力量,身边那一个个无私奉献着的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以及那一代代国内外精神永存的伟人们,他们用博爱的精神和对世界和平的无限追求鼓舞着我——一个年轻的麻醉医生树立起自身的信仰而勇往直前。
         最后,作为中国援中非共和国第16批国家医疗队的成员,3个月后,我们即将踏上援非之路。感谢一路以来一直支持自己的家人,老师,朋友,同事,领导们!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前行路上,常常珍惜,时时感恩,感谢我有你们!再次感谢!(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hellodoctorAnn)欢迎战友们关注支持!

pengwenyong 发表于 2017-8-25 19:44:40

这么一个漂亮的美女去非洲,太可惜了,佩服!

drhan 发表于 2017-8-30 15:30:21

我曾经也申请去贝宁,可惜没有被批准。这辈子恐怕没机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为一个麻醉医生,我为什么要去非洲?


论坛郑重声明 本站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所发布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假若內容有涉及侵权,请联络我们。我们将立刻删除侵权资源,并向版权所有者致以诚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