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肠梗阻手术全麻一例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luohong
时间:
2009-11-7 03:26
标题:
肠梗阻手术全麻一例讨论
这是我进修时遇到的一个病列,大家讨论一下
三甲医院,这个手术是他们本院的一个年轻麻醉医生做的,那天刚好我手术做完,进去看了一下,描述不是很好,可能有遗漏之处,请见谅!。
病列特点:老年男性,73岁,因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改变,ECG示ST-T改变。心脏彩超:左房大,左室顺应性减退,二,三尖瓣反流,EF50%。胸片:支气管炎。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及输血史。
麻醉选择:全麻插管,三级病人,急诊
术后诊断;结肠CA,肠梗阻
麻醉过程:1.查对病人,WT61KG,入室BP120\74,SPO292%,HR104次/分,神志清楚,插有胃管,导尿管。
2.诱导,咪达唑仑8毫克,芬太尼0.3毫克,仙林6毫克,插管入7.5导管,接微量泵,(泵药为丙泊酚0.4克+瑞芬2毫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正常。
3.过程,用微量泵维持,20毫升/小时,每50分钟加仙林4毫克,术中未查血气,补液4000毫升(羟乙基淀粉200.1000毫升,林格1000毫升,乳林1500毫升,5%糖盐500毫升),术中用药,地塞米松10毫克,乌司他丁20万单位,手术时间为11:20-17:00,手术过程平稳,HR80-120次/分,BP100-160/60-100mmHg,SPO2:92-99%,手术结束前40分钟停用仙林,前30分钟逐步减小泵的速度,前十分钟停用,手术结束20分钟,病人自主呼吸恢复,但潮气量较小,约200毫升,人工通气,病人逐渐清醒,呼之能应,但肌张力稍差,潮气量约280毫升,用新斯的明0.5毫克滴入,氨茶碱0.25克加入乳林中,慢滴,病人潮气量在200-350左右徘徊,脱氧SPO2马上下降,接麻醉机,手辅助呼吸,SPO2可上升到99,肺部听诊呼吸音不清,观察30分钟,并查血气,电解质(入PACU后接回报有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病人情况无好转,送PACU,接呼吸机。三天后好转。
请问:1.这台手术麻醉有什么不当之处,比如用药方面
2.像这类手术应注意什么。
作者:
cqxdeer88
时间:
2009-11-7 09:49
具体术中情况没有描述,根据你给的资料我算了一下
每50分钟加仙林4毫克,手术时间为11:20-17:00
加上诱导时候给的6MG 总共用了26MG的仙林,对于这样的病人而言,我就不多说了
肠梗阻的病人,主要是预防电解质的紊乱,5。5H的手术,术中没有血气分析,没有及时处理电解质,术后恢复肯定要时间的。
想了解一下术中是怎么维持的?微量泵
,(泵药为丙泊酚0.4克+瑞芬2毫克)。
有没有吸入?
但肌张力稍差,潮气量约280毫升,用新斯的明0.5毫克滴入
抉抗药选择的时机应该不好,而且只有半之,不知道你们的抉抗药是怎么个用法,使用指症?
作者:
luohong
时间:
2009-11-7 11:58
本帖最后由 luohong 于 2009-11-7 12:04 编辑
这个病列我们后来讨论过。由于我进修已经回来,讨论过程不是很清楚。打电话过去询问,了解几点应该注意:
1.肌松药用得太多
2.肠梗阻病人,做机械通气时宜小潮气量,高频率
3.一定要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这个病人术中未做血气,肯定有失误
4.注意呼吸循环衰竭,肠膨胀使腹压增加,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妨碍下肢静脉回流,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病列补充:术中没用吸入麻醉。全由微量泵维持。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发现结肠CA,做了乙状结肠切除,近端关闭,远端造瘘。
作者:
魏铁钢
时间:
2009-11-7 18:05
这个手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
1.肌松药用得太多 (支持这个)
2.羟乙基淀粉200.1000毫(老年病人不适合补充大量胶体,适当的晶体可以改善微循环)
3.补液4000毫升 (量太大,容易出现离子紊乱,并且心肺功能不好)
4.用新斯的明0.5毫克滴入 (老年人,尤其是支气管炎。肺功能不好的,尽量少给)
作者:
zhsj869303
时间:
2009-11-7 19:55
1.73岁老年患者,体重61Kg,麻醉诱导芬太尼0.3mg
有点多
。
2每50分钟加仙林4毫克,
肌松药用得太多
。
3.肠梗阻患者存在容量不足及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代谢性酸中毒),术中应做个血气,适当补充碳酸氢钠。
4.病人逐渐清醒,呼之能应,但肌张力稍差,潮气量约280毫升,用新斯的明0.5毫克滴入,氨茶碱0.25克加入乳林中,
就单用新斯的明没有加用阿托品啊?
作者:
lin36090000
时间:
2009-11-8 01:35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疑问:
1、患者老年男性,诱导用
芬太尼0.3mg
,我觉得有点多,用完后病人心率没降得很低?而且心彩超有提示心功能欠佳。
2、整个手术过程肌松药用量过大,而且维库溴铵有蓄积作用。
3、肠梗阻的病人常常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术中未监测电解质等情况,有所欠缺。
4、患者老年男性,心功能欠佳,如果术中出血不是很多,我觉得该病人补液量偏多。
5、术后拮抗肌松时用新斯的明0.5mg滴入,我觉得有点奇怪,怎么滴入?是加入500ml乳林中滴入?那有效果么?我们这边一般是新斯的明与阿托品混合,静脉推注。
6、患者术前即存在支气管炎,可能肺功能欠佳,比如通气障碍,所以术后潮气量偏低。
7、建议楼主以后发帖用化学名,不要用商品名,刚开始我一看不知道仙林是什么药。
作者:
cqxdeer88
时间:
2009-11-8 10:57
对于楼上几位战友认为
0。3MG芬太尼
诱导偏大我觉得没有什么顾虑,考虑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偏大点剂量有利于抑制心血管在插管时候的激烈反射,心脏手术也不是大剂量的芬太尼么?而且手术历时5。5H,完全可以代谢。
最主要的是肌松药的蓄积,拔管时机选择的不恰当导致的通气不足,缺氧,加上病人本身的因素,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一系列因素综合一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通气血流比下降,很可能存在负压性肺水肿的,尔后双肺音及临床表现可以证实这点
这时候处理:吸纯氧(有可能半坐位病人会更舒服些),利尿,
楼主选择了氨茶碱0.25
,激素的应用等等,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作者:
dunjian123
时间:
2009-11-8 11:32
1、患者已有3天病情,肠梗阻病人易出现容量、电解质紊乱,结肠肿瘤患者常伴有贫血,麻醉前必须了解血色素、电解质;肠梗阻病人容易导致感染性、菌群移位,是否有感染性休克?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都需了解;
2、从病历看,患者既往情况可,心超情况和常见的老年人改变并无太大特殊;
3、从麻醉结束后的操作看,主管麻醉医师是准备术后立即拔管的,那么麻醉的用药就费解了:
咪唑安定虽说可以快速代谢,但诱导剂量的咪唑对于老年肠梗阻患者明显偏大,有更快的异丙酚、依托咪酯等完全可以考虑,咪唑代谢不全常出现麻醉后嗜睡、下颌松弛等影响通气的弊病。个人以为,本病人只需要镇静、剂量的咪唑足够;
芬太尼的使用:有瑞芬,条件够好,为什么要用如此大剂量。老年人药物作用时间延长,麻醉后残余随用量增加会增加,诱导期无非是减弱气道应激,无需如此剂量,0.3mg完全可以导致麻醉后呼吸抑制及影响清醒状况;关键是本身就有快速的瑞芬,不理解!
肌松的使用:50分钟就追加,首剂量6mg,追加4mg,2/3量个人以为超量!必要时提供肌松这是现在全身麻醉中的一个观点,且不说老年人药物代谢可能延迟,肠道吻合时真的需要提供过深的肌松吗?
异丙酚的使用:3mg/kg.h,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大剂量使用咪唑,咪唑和异丙酚哪个能更好满足麻醉后快速拔管、快速清醒?
麻醉后的拮抗:麻醉医师没有个概念啊,就算拮抗了肌松,拔管回去,这么大剂量的肌松药回到ICU能放心吗?我个人还担心初始偏大剂量的芬太尼的隐患。
作者:
小麻将123
时间:
2017-8-23 21:08
补液加呼吸管理,老年人最好波动少一点。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