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2009 有奖征文:缅怀过去,成就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仁心
时间:
2009-12-13 20:39
标题:
2009 有奖征文:缅怀过去,成就未来
本帖最后由 爱你没商量 于 2009-12-13 20:48 编辑
从毕业分配到现在行医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给我的感慨太多,太酸楚。
九六年卫校毕业后带着美好的抱负与满腔的热情主动要求去了一个偏远山区卫生院工作,是卫生局的车辗转几回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终于将送到了乡上,开车的司机说卫生院距乡上不远,因为不通车剩下的路只有自己走着去。我赶紧下了车,一看除了高山还是高山,头顶的天空很蓝,偶尔有几片白云飘过,四周寂寞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不远处寥寥几个人家,矮矮的土墙房子,我敲开了一个老乡家的大门,准备暂时寄放哈行李,顺便打听哈去卫生院的路。
“大叔,请问去医院的路咋走?”
大叔打量了我一下“哦,你是才分配到我们这来的医生哈,早就听说要来个医生,欢迎,欢迎”。
“嗯,请问一下去医院的路咋走啊?”
“忙啥哦,都下午了,就在我家吃了饭明天一早再送你上去,你看嘛,就在那个上顶顶上,走路要两个小时左右哦,明天我找马把你的行礼一起驮上去”。
“那好嘛,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好意思啊”
“医生来我们很欢迎哦,好多年没医生分配到这来了,来来屋里坐”,一边说一边把我的行礼扛进了他家。
我被主人热情的迎到了他家,一看正三间的土墙房子(我们农村大多是这样的),才修不久,中间是客厅也就是一个火塘周围地上铺满了毡子,一边是儿女的卧室带客房,一边是主人的卧室。我围着火塘坐了下来,主人家赶忙去拿了些柴加大了火,拿了些洋芋烧起,打了些酥油茶,又拿来糌粑面用水调好了给我。“饿了吧,快吃点,马上就做饭了”我毫不客气的接过吃了起来,味道还不错。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这里人的真挚与热情,至今想起还有些回味惦念。
下午饭特意为我宰了个鸡还有些腊肉和白菜,已经是最高贵宾客的待遇,后来再同主人的交谈中得知,他是这个村的村长,汉族(这个乡的民族有五六种),两个儿子在区上读书,要放假才回来,说道医院他的眼神透露着一丝丝无奈,也没有详说,倒是谈了很多这个医院院长的故事,很让我佩服和欣慰。吃过饭谈论了很多东西,都是他问我的多,直到很晚,我睡到了客房,没有床就是那种带转角的通铺,睡得很安稳。
次日早晨天刚亮,起床吃了饭,便用他的马把我的行礼驮上,我说“不好意思大叔,打扰了一天,还是给点伙食费和住宿费”,“不要,我又不是开了旅馆,要收你的钱,就不会让你进我家门,”几经来回,还是我妥协了,便开始了今天的行程,全是很陡的坡,走一节就休息一会,很累。经过三个小时终于爬上了山顶,“到了,小罗,就是这”,我左看右看没看见一间像样的房子,也没有个标志。只有一排很老很老的土墙房子,上面还写有毛主席语录之类的,穿过这一排便是一蹲木骡子房子——便是我来到的医院,没有人语,没有嘈杂,只有那片青山蓝天是那样的美,寂静、荒凉,凄凉的让我落泪,我无语,好想哭!
“张院长,这个是你们才来的医生小罗”,“哦,欢迎,欢迎”,老院长紧紧的握住了我的手,“我们这里好多年没有年轻人来了”一边说一边去给我倒茶,又递烟给我(那时我还不会抽烟),村长把我的行礼卸下后便说有事走了,“谢谢了,大叔”,“谢啥子哦,好好的干我们全乡人民都会感谢你的喔”!既来之则安之,第二天便开始上班,没有时间限制,有病人就看看。整个医院只有我们3个医生没有护士,医院就只有6间房,药房+诊断室和治疗室还有一个专门弄妇产科类的房间,还有三间“病房”—没有病床,只有一些稻草算是床吧。除了老三件,没有任何的设备,那时内、外、妇、儿、打针、输液、拿药全做完。病人和乡亲对我们很是要好,很尊重我们,治好了病,他会把家里的仅一只老母鸡,或鸡蛋亲自送来答谢我们,让我感到温暖感到人性的慈爱。 张院长很有才华,是60年代的医学大学生,好多不懂的不需要翻书,他就是一本全科书;本来他在卫生局可以当个一官半职的,但为了他的父老乡亲,他回到了他的老家,比我早去1个月。在以后工作中才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很穷,半年能吃上大米的已经算是很富裕的人家,很少有蔬菜,和猪肉卖,很感激第一次与村长的邂逅能给我如此高贵的待遇,那是对医生的尊重,对人的纯真。我现在清楚的还记得当时他接到这个医院的时候除了房子和3000块左右的过期药品一无所有,有的药品比我的年龄都还大呢。为了支撑这个医院,我们三个医生半年多没有领过一分工资,全部投到医院的周转,再去医药公司借了些药,才能应付最简单疾病的治疗。又让我想起工作中的一些记忆犹深的事情:有一次遇到一个嵌疝的病人,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最后我们简单的器械消毒后局麻下做了手术,很成功,这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例手术。遇到妇产科病人就硬着头皮去干,接生、人流、引产...有一例产前重度子痫病人(刚受失夫之痛)产下一男婴后撒手西去,男婴抢救后成活了,来到世上就无父无母,我们给他娶了了个名字叫“毛毛虫”,不知他现在活得还好不好......让我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我的第一次送诊,一顺产妇(农村里的接生婆接的生)一直有不间断流血,二十多天晕厥后来医院就诊,严重贫血,心衰,对症处理后决定转上级医院治疗,派我送诊,路断了没有车,我背上药品和血压计,病人睡在担架上有十个小伙子轮流抬,在月光下在手电筒光下打了无数次静脉穿刺,天公不作美又下起毛毛细雨,任凭雨打风吹,很冷,病人已经瀕临死亡,真的感觉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感到好无助,披星戴月的徒步走了两天一夜七十多公里,终于来到了上级医院(两天后死亡)。回到宾馆点上一支烟躺在床上,等我醒来时天已要黑,由于太困,没抽几口的烟掉到枕头边,不知几时把床单和棉絮烧了个大窟窿,好险!自从那以后我从来不再在床上抽烟了。
后来的日子一日复一日,日出而起,日落而栖,没有电,没有通信,更没有网络,所有的夜晚不是在火塘边渡过,就是在床上辗转反侧,所有的报负、愿望都被无聊的日子磨成空白。那是一个信息封闭的地方,只能让人堕落的地方,学会了喝酒,也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如何打发孤单寂寞的日子,由一个勤学好问、孜孜不倦的年轻人颓废成了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是环境改变了我,有些后悔我当初的选择。两年后我选择了离开(一个小小的平级工作的调动我的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调到一个比较可以的镇卫生院。过去的时光唯一让我留恋的是那儿的乡亲和朋友,那种不是亲情却赛过亲情的感情,我的生活,吃住都在人们的关怀之中。一个新的环境让我呼吸到了很多新鲜空气,开始重新找回自我,学习新知识,进修了麻醉,借调到县医院麻醉科上班,今年全县统一考调以全县第一名进入了县医院麻醉科工作,或者这就是一生的终点。五年前我回去过一回,跟我走的时候没有一点的变化,那里的人还是一样,很热情的接待了我,后来听说分配了一名护士去那里,再后来听说因为领导部门的搬迁,花了几万元把医院也迁到了公路边,公路也修好了(因为那是去一个省级风景区的必经之路),由于工作太忙再也没有回去过,愿那些善良的人们过得好些了!
后记——写这篇文章源于看了“基层医院的现状”帖子有很多感触,那些山区的人虽然很穷却很质朴与纯真,那里的医患关系很和谐,人们很尊重医生,同时让大家感受山区医院的现状与无奈。中国母亲,你还在犹豫什么?你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在无助中死去吗?国家发展了,为什么就不能加强卫生的投入,改变现有的卫生状况呢?现在的医疗体制、医患关系让医生越来越提心吊胆,如此怎样去发展我国的医疗,又如何能救助那些处于生死边缘的人群!
补记——好久没看这篇文章了,今天又认真的看了一遍,真的是思绪万千,一直很怀念过去那纯朴的民风民情。到县医院麻醉科工作一晃眼就过去了五年。在这五年的麻醉工作中自己又有什么感慨呢?一个字“贫”,不但感到经济上的贫穷,更感到知识上的贫乏,好像以前自己学的知识都已经全部还给老师了,一切知识都要从头学起走,此时更惋惜的是自己前十年的光阴就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留给自己的只有岁月的痕迹,人生有几个十年让自己浪费?来到麻醉科感觉同事之间还很不错,给了我许多帮助和关怀,科室里学习气氛还是很好的,首先主任就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虽然我们一帮子人的学历不高,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逐步的提高,刚来时不懂的东西太多,只有打电话求助主任,令我在工作中感到很大的压力,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在基层干了这么多年,什么专业都干过,但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感到麻醉医生的压力是多么的巨大,所以一直以来自己不断的学习,自己学完了麻醉专业的专科、本科教材及相关麻醉知识,同时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手段学到很多东西,回想起刚毕业分配的时候,交通不好,没有电话,没有信息,更没有网络,完全处于一个封闭的地方,如今的环境真的很不错了,我们更应该珍惜。麻醉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外,经验更为重要,不但要我们在工作中积极的累积,更要和更多的麻醉同仁们探讨,不断的积累、更新知识和经验才能提高自己。如今在科室里可以说是独挡一面了,但通过自己和级别高的医院的麻醉老师们来说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是九牛一毛,所以自己还要不断是学习,不能满足我们的现状,麻醉工作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一年不学就完全跟不上时代,这几年通过自己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改变了科室以往一些传统的麻醉错误观念,以至于我们的麻醉质量得到大量很大的提高。此时想起曾经讨论过很多的话题“如何提高麻醉医生的地位?”,除外其他因素而外,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尤为重要,想起刚来的时候有些手术科室同仁们对自己的冷嘲热讽,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自己又无能为力,只因自己的知识太差,如今每个手术科室的同仁们都很尊重自己了,同时也间接的提高了麻醉科室的地位。人不要总抱怨过去,哪怕荒废了很多时间和机会,更不要去一味的去埋怨制度的不健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抓紧我们手中的时间,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才最真。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十分落后,家庭很供自己上完 初中就已经很不错了,成绩好的就去考个中专读书以后好分配工作,成绩查点的经济条件稍好点的就继续读高中,那时候根本没有经济条件让自己读高中读大学,没考上中专的有读不起高中的就只有回家务农,我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我真的很羡慕现在的大学生,读书的条件太好了,好好的珍惜吧!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全面知识,我想一定能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就此停笔,在此非常感谢我一路走来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包括网络上的),真诚的给您们说声:“谢谢!”我会一直努力的!
注 ——这篇文章是以我以前发的文章“一个麻醉医生的心迹旅程——回忆在基层医院的日子”做了部分修改。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