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麻醉科招聘公告
[打印本页]
作者:
蓝色情缘
时间:
2019-4-18 20:06
标题: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麻醉科招聘公告
本帖最后由 蓝色情缘 于 2019-4-18 20:09 编辑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麻醉科招聘
(点击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麻醉科招聘通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微信图片_20190418195813.jpg
(111.29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2019-4-18 20:06 上传
1 医院简介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山东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医院拥有临床医技科室38个,十余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十余个省、市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医院年门诊量近百万人次,编制床位1200张。医院坚持区域性合作,战略性发展的思路,打造精品医院,构建区域性儿童医学中心。2017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儿科学第34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华东区小儿内科声誉排行榜权威榜单中名列前十。
2 科室简介
麻醉科现有麻醉医生22名,麻醉护士4名。科室常规开展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创外科、胸外肿瘤外科、新生儿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烧伤整形外科、影像介入科、小儿呼吸介入科等科室的手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儿童门诊镇静和无痛诊疗等临床工作。科室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中华医学会小儿麻醉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无痛内镜培训基地。
科室现有11间手术间,2018年手术量总量16076例。2019年,医院新病房大楼已投入使用,麻醉科再次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扩建后手术室将增至20间,手术量将会快速增长。麻醉科组建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计划床位20张。扩建并完善麻醉后恢复室(PACU),计划监护单元40个。 医院非常重视麻醉科的发展,对科室的发展给予了许多政策性的支持。为满足快速发展的麻醉工作需求,实现建立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战略规划,特面向社会和高校诚聘麻醉专业英才。
3 招收要求和待遇
学历要求 学位要求 人数 专业要求及条件
硕 士 研究生 6人 麻醉学专业,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本 科 学 士 1人 麻醉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西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具有三级甲等医院三年及以上麻醉科工作经历。
经录用的人员,待遇按照人员控制总量(即有编制)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4 报名程序
报名采取统一时间、网上报名、网上初审、网上缴费的方式进行。
报名网址:
www.etyy.com
报名时间:2019年4月25日9:00—4月27日16:00。
查询时间:2019年4月25日11:00—4月29日16:00。
缴费时间:2019年4月25日11:00—4月29日24:00。
.
应聘人员在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后,须及时查询报名资格初审结果。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网站进行网上缴费,逾期未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缴费成功后,下载打印《**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控制总量)报名表》和《诚信承诺书》(以备参加面试时使用),并于2019年5月16日9:00-5月18日12:00登录报名网站下载、打印笔试准考证。
5 考试
本次招聘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均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方式进行。笔试时间:2019年5月18日。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笔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6公示和聘用
经考试、考察、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在单位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手续。符合聘用条件的,双方应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受聘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期满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
7 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人事科:87964888 张丽娟主任。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麻醉科:18866115706 张医生。微信号同手机号。
8重要提醒
1、本招聘启事是麻醉科根据医院的招聘规定并结合科室实际拟定的,详细的招聘内容请登录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官网:
www.etyy.com
,一切内容以官网内容为准。
2、非常期待有梦想、敢于实现梦想的优秀麻醉新青年加入我们优秀的团队,一起实现我们共同的、拥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儿科麻醉梦!
作者:
k8vza
时间:
2019-4-26 11:24
儿科难,小儿麻醉更难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