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 是指将气管导管置入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患者的气管内。最常见的方 法是借助于支气管软镜(ATI:FB)或视频喉镜(ATI:VL,表 1)。这样 可以在行全身麻醉诱导前控制气道,从而避免了患者麻醉诱导后难以建立气 道的潜在风险和后果[30]。
ATI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原因在于气管导管置入前,自主呼吸和气道内 在张力都会得到保障[31-35]。ATI 失败率仅1-2%,且极少需要进行气道急救或 造成患者死亡[33-35]。当临床医生在面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时,指南将为其决 策、准备和操作提供指导,从而提高 ATI 的使用率。
方法
本指南是在对已有的研究和指南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进行评估之后进一步衍生而来[36]。为了确保这些指南得 到最佳证据支持,我们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37]推荐的首选报告项目进行 了分析,并搜索了与 ATI 相关的已发布数据,包括决策、技术操作、并发 症、培训和非技术方面内容。
考虑和规划合适的操作场所至关重要。理想的 ATI 应在手术室内进行 (D 级)。在手术室内可随时获得技术帮助、药品、设备和场地。对于高危 患者(如严重的气道阻塞、缺氧、呼吸衰竭以及存在 ATI 操作失败可能), 手术室较麻醉准备室可能更具有优势[1, 51],因手术室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和 即时的外科帮助。当在手术室外的环境进行 ATI 时(例如在重症监护室或 急诊室),应采用与手术室相同的执行标准(D 级)[52]。
在麻醉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降低风险,提醒操作者可能发生 的并发症[53-57]。常见的并发症如气道梗阻和通气不足可以通过监测发现和避 免[33-35, 58]。此外应用气道表面麻醉相关的药物和镇静药,可能会影响患者心 律和血压[35, 59- 61]。依据英国麻醉医师协会指南[62],尽管目前在 ATI 操作期 间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可能存在困难,但仍建议接受镇静的患者在 ATI 的过程中进行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监 测(C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