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血小板降低打臂丛
[打印本页]
作者:
加油超
时间:
2021-5-5 11:43
标题:
血小板降低打臂丛
患者女,74岁,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手术,血小板52,输血小板后测血小板72,请问各位可以打臂丛麻醉吗?
作者:
Naci...
时间:
2021-5-5 17:38
超声下打,尽量避免损伤血管
不是急诊手术,就查下血小板为什么低???
作者:
fxkyj
时间:
2021-5-5 20:48
查凝血功能了吗?凝血功能正常的可以打臂丛。
作者:
minerva0
时间:
2021-5-7 09:12
凝血功能没问题的可以打,打腋路的话一定要在产生引导下打
作者:
liulaopo
时间:
2021-5-7 21:56
现在一般都是超声下打了吧...盲打的损伤大.
作者:
光环二号
时间:
2021-5-7 23:00
我记得那一年我打了一个急诊的血小板 35的,事后一身冷汗。
作者:
liulaopo
时间:
2021-5-8 22:11
光环二号 发表于 2021-5-7 23:00
我记得那一年我打了一个急诊的血小板 35的,事后一身冷汗。
你这个不算.....我还听熟人的话,打了一个阑尾炎T11/12椎管内的麻醉,血小板12,吓着了复查血小板18,居然没事。感谢上天
作者:
ridy
时间:
2021-5-9 00:32
光环二号 发表于 2021-5-7 23:00
我记得那一年我打了一个急诊的血小板 35的,事后一身冷汗。
臂丛还好吧。
作者:
wangxiaohui015
时间:
2021-5-10 17:27
打臂丛没有太大的问题
作者:
神人若仪
时间:
2021-5-25 11:01
应该可以打臂丛,凝血功能正常,对臂丛影响小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6:08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2014)
在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区域麻醉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很低。但对于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区域麻醉导致血肿的风险有所增加。一旦发生椎管内血肿或深部血肿,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截瘫、神经损伤、大量失血、压迫气管等。
对于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应用区域麻醉的时机很重要。麻醉医生应该掌握常用抗凝药的基本药理,选择合适的时机,将该类患者应用区域麻醉的风险降到最低。但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有区别,所以凝血功能检查也很重要。结合抗凝药的药理和凝血功能的检查指标有助于麻醉医生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6:11
二、常用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患者术前服用了影响凝血的药物,或既往有出血疾病史时,应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监测患者凝血状态。凝血功能检测也应该是大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常用凝血功能检查指标:
1.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检查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
2. PT的国际化比值(INR) INR是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4.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功能为保护毛细管完整性并参与凝血过程。它在止血生理过程和血栓栓塞的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麻醉过程不至于出现大量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麻醉后可能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6:13
不同的阻滞部位风险不同,椎管内麻醉的风险最大,需非常谨慎。表浅的部位麻醉易于压迫预防血肿,即便形成血肿后也易于减压,风险相对较低。不易压迫的部位如颅内,眼内等,一旦形成血肿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阻滞部位血管丰富时,穿破血管形成血肿的风险较大,反之,风险较小。
区域麻醉时,按阻滞部位考虑,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留置导管的硬膜外麻醉,单次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颈丛深丛阻滞),深层神经阻滞(近端坐骨神经阻滞等),浅表血管周围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等),筋膜神经阻滞(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髂腹下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等),浅表神经阻滞(颈丛浅丛阻滞等)。留置导管技术较单次阻滞风险更高。同时要重视移除导管时可能出现血肿的风险。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施行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麻醉,可降低穿破血管的机率。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