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存在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极大风险,也是危及该类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围术期评估和处理。其评估的准确和处理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和结局。当然,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评估的准确性和处理的正确性也是临床麻醉过程需要解决的难点和关键点,该类病人存在着心功能差,合并各种基础疾病以及针对疾病正在治疗的药物,使麻醉医生在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上考虑再三,甚至麻醉管理过程也是惊心动魄,每每遇到这样的病人麻醉时,我们都寄希望于有各种指南或者专家共识作为评估和处理的指引,做到有章可循。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实践指南专题小组发表关于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的报告之后,2007年ACC/AHA联合ASA进行进一步的修订,本次北京协和医院朱斌教授带来的是2014ACC/AHA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评估与处理指南的要点解析,对比既往版本,突出进展,系统地将非心脏手术评估与处理指南要点展现给大家。
在既往2002版和2007版的基础上,重写的2014版的指南,主要针对围术期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进行更新,新的指南指出:①对于心脏病需常规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围术期继续维持该药治疗,只需术前24h停药,术后及时补充即可;②对于常规服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的患者,围术期无需停药,对于已经停药的患者需尽早恢复用药;③对于既往没有冠脉支架植入或评估无心肌缺血风险的患者,不推荐常规阿司匹林治疗;④择期的非心脏手术不推荐在裸金属支架植入后30天或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12个月内进行,有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手术期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然而,对于放置药物洗脱支架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超过180天的患者,若手术延迟的风险超过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后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则可考虑非心脏手术。当然,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围术期的衔接问题就一直争议不断[PMID:25915204]。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停用长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改用短效的低分子肝素进行衔接,术后尽快恢复抗凝治疗,而2014版的指南推荐对于维持治疗的阿司匹林最好不要停,因为阿司匹林治疗对围术期出血风险远远低于双抗,同时,阿司匹林患者对手术失血/输血概率较原手术仅增加2.5-10%,但颅内手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除外[PMID:25085962]。这给我们麻醉方式选择和术后镇痛方式上带来一定的困扰,尤其是椎管内阻滞,仍然需要在停药带来的风险与出血风险综合考虑后做出麻醉选择。
磨凯 博士
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访问学者,从事临床麻醉与疼痛诊疗工作13年,擅长妇产急危重症以及复杂、疑难患者的围术期麻醉处理和救治,尤其是B超引导下各类神经阻滞、深度肌松阻滞技术以及自主呼吸胸科手术等的麻醉管理;主要研究方向是术后急性疼痛向慢性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别是背根神经节介导慢性疼痛的作用。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南方医科大学青年培育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三年来,在国际一流杂志(如Natur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专业顶级杂志 (如 Pain, Anesthesiology和Neurosciences)上发表研究论文14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双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9篇,参编译著1部。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