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颈动脉斑块
[打印本页]
作者:
加油超
时间:
2021-6-11 08:10
标题:
颈动脉斑块
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0.8*0.15,0.45*0.16,因蛛网膜下出血,dsa未见动脉瘤形成,预行脑积水V-P分流术,请问颈动脉斑块形成术中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麻醉术前术中应该注意什么?谢谢!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5:39
患者平时血压如何?
有没有头晕症状,平时有没有晕厥病史?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5:47
颈动脉狭窄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是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除与年龄,性别,遭传,肥胖有关外,还与焦虑,紧张,糖尿病,高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吸烟,久坐的生活方式,缺乏体育运动等因素有关。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5:48
颈动脉狭窄性疾病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的起始处或颈总动脉的分叉处。神经缺血大多由于栓子引起,也可以由于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引起,颈动脉不稳定的纤维斑块破损,导致栓子物质释放到动脉中,在远端停下后,堵塞血流,引发神经缺血事件。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5:52
血流动力学性缺血可以分为连续的4个阶段:第一阶段脑血流量,脑血容量,氧摄取率,脑代谢率均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二阶段由于动脉近端的狭窄限制了 血流量,远端脑血管反应性的舒张,导致脑血容量的增加。血管舒张可以充分维持脑血流量在正常水平,保证正常脑代谢率和脑功能。
第三阶段脑血容量的 上限决定了血管舒张的上限。此时,代偿性的血管舒张不足以维持脑血流量.在这种情况下,脑增加氧摄取率来维持正常的脑代谢率和脑功能。如果在病人应用脑血管扩张药的时候,出现缺乏药物反应或反应减弱,病人可能就处于此阶段。
第四阶段脑血流量继续减少, - 且达到最大氧摄取指数,就会损伤脑代谢,发生脑功能异常等一些临床神经症状。
作者:
Naci...
时间:
2021-6-12 15:59
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大部分是在他们首次发生短暂性脑峡血(ransient ischemie atacks, TLA) 发作或小面积脑梗塞后发现,其临床症状程度不,可表现为: 1) 无症状: 2)出现一过性黑蒙即短时间的单服失明,系眼动脉栓塞所致: 3) TIA发作,表现为感觉异常,下肢麻木或语言障碍,TIA与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cit. RIND) 区别在于程度和些主观的判定,TIA会在24小时内自愈,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内恢复。RIND持续时间要超过24小时,在1~3天内恢复神经损伤: 4)首发症状为梗塞后卒中。
作者:
千里奔袭只一战
时间:
2021-6-20 18:37
板块稳定的话,也就不管它了
作者:
Naci...
时间:
2022-7-10 08:37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作者:
Naci...
时间:
2022-7-10 09:04
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主要在于不稳定斑块,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脱落的斑块。当斑块整块或者部分脱落后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栓塞事件。根据堵塞血管的大小及堵塞的时间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小血管堵塞症状较轻或者无症状,大血管堵塞会导致突发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堵塞时间短的,会出现一过性的言语不清、头晕、肢体麻木或者无力。
作者:
hgl1126
时间:
2023-10-13 08:26
怎么确定斑块是稳定性还是非稳定性的?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