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生孩子究竟有多痛?麻醉医生带你正确认识无痛分娩! [打印本页]

作者: 糖糖不次糖    时间: 2022-4-6 19:49
标题: 生孩子究竟有多痛?麻醉医生带你正确认识无痛分娩!
以下文章来源于围术期医学论坛

[attach]154835[/attach]
>>>>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科普宣传组作品
分娩是多数女性一生中绕不开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自己的宝宝呱呱落地前,母亲们先要经历过一番“天翻地覆”的洗礼。有些妈妈描述分娩的痛是“永生难忘的痛,让自己毫无尊严的痛”。幸运的是,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选择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的出现给选择顺产的妈妈带来了希望和帮助。那么,无痛分娩真的不痛吗?无痛分娩会对宝宝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无痛分娩~

[attach]154836[/attach]

01  无痛分娩的原理是啥?

[attach]154837[/attach]

疼痛是先由感觉纤维传导至大脑再反应出疼痛,大脑再做出指令。麻醉医生通过针穿刺到脊柱里,推注麻醉药和镇痛药,将感觉神经的传导降低或完全阻断,这样大脑得不到刺激,就觉得不疼了。当然,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也就是说药物代谢没了,疼痛机制就会恢复,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02  无痛分娩真的可以“无痛”么?

[attach]154838[/attach]

首先,无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可能要通过牺牲运动功能来实现。暂时牺牲运动功能,孕妈将不能下床活动,不利于分娩。此外,孕妈无法感受到宫缩痛,心理上对分娩的感觉就消失了,无法得到心理支持。同时,第二产程需要胎头压迫会阴产生便意,促使孕妈用力憋气加腹压,产生使劲往下拉的感觉。因此,完全的无痛是不利于分娩的

[attach]154839[/attach]
经过麻醉科和产科近10年的磨合,孕妈的产程疼痛程度控制如下:第一产程VAS评分3分(0分是不痛,10分是无法忍受的疼痛,3分是可以忍受宫缩痛),第二产程VAS评分保持在5~7分,目的是为了恢复会阴反射,不影响孕妈呼吸用力。因此,无痛实际上是镇痛,“无痛分娩”的专业术就是“分娩镇痛”

03  无痛分娩对产程有影响吗?

产程是指产妇生产分娩婴儿的全过程,包括四个产程,在产房(待产室和分娩室)主要经历前三个产程。分娩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这三个基本要素。
[attach]154840[/attach]
第一产程是指从规律宫缩开始直至宫口开全(10 cm),初产妇需11~12 h,经产妇需6~8 h。第一产程可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两个阶段。(1)潜伏期:宫缩逐渐加强,宫颈管消失至宫口开大到3 cm。该阶段持续时间不定,一般需要8~16 h。如果产妇的第一产程超过20 h,则被认为异常。(2)活跃期:宫口开3 cm至开全,胎儿先露部进入中骨盆。【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已经使用新产程图,将宫口开6 cm作为进入活跃期的标志,潜伏期延长(初产妇>20 h,经产妇>14 h)不作为剖宫产指征。】
[attach]154841[/attach]
第二产程是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持续时间约2 h。此时,产妇会感觉宫缩痛减轻,但宫缩时会产生不自主的排便感,这是胎头压迫直肠引起的。很多产妇不会用力,原因可能包括助产士的引导不明确,产妇无法理解动作要领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开设了分娩体验,让产妇预先了解分娩过程对分娩会有更大帮助。(注:新产程中第二产程延长,无痛分娩者超过4 h;无镇痛者超过3 h。)

[attach]154842[/attach]

第三产程始自胎儿娩出直至胎盘娩出。胎儿娩出后,在1~2次宫缩后胎盘开始剥离,会有少量出血。此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产妇用力屏气,协助胎盘娩出。通常在30 min内胎盘会完整的娩出,如胎儿娩出45~60 min胎盘仍未娩出,需徒手剥离。剥离后医生会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因为胎盘组织残留宫腔会引起产后出血,甚至感染。如胎盘不完整,需探查宫腔。

[attach]154843[/attach]

待助产士给宝宝吸羊水、擦拭完毕后,就可以开始哺乳了,将宝宝放在怀里,促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医生缝合会阴伤口后,产妇和宝宝一起进入产后观察室,观察产妇出血、血压及一般情况,约1 h后可以转到普通病房。

[attach]154844[/attach]

国内外多个研究证明,分娩镇痛对第一产程有显著的缩短作用。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不会延长产程。
04无痛分娩对宝宝有影响吗?
[attach]154845[/attach]
国内外研究已经反复证实,产妇在分娩期间使用的硬膜外镇痛对所生的宝宝的Apgar评分并无影响。Apgar评分(肌张力、脉搏、皱眉动作即对刺激的反应、外貌/肤色、呼吸)是最常用的新生儿总体健康水平评估方法,在孩子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4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重度窒息。大部分新生儿的评分在7~10分之间。新生儿出生后将分别做1分钟、5分钟及10分钟的Apgar评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评分予以相应的处理。

[attach]154846[/attach]

硬膜外镇痛药一般是由小剂量局麻药和少量阿片类镇痛药经高度稀释后而成,这些药物会泵入硬膜外腔(不直接入血)作用于神经根和脊髓,从而产生镇痛作用。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药物会被吸收入血,进入胎儿体内的药物更是微乎其微,对胎儿的影响也就更小了。

众所周知,欧美等国家对于医学的监管非常严格,对于孕妇和胎儿的药物应用更加严格,但其早已普及无痛分娩技术。据公开资料显示,英国在18世纪就开始实施无痛分娩,美国和欧洲的无痛分娩率高达98%,其镇痛药物和麻醉方法都和国内相同。
[attach]154847[/attach]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对产程、对宝宝影响微乎其微,大家可以放心选择。

[attach]154851[/attach][attach]154852[/attach]
科室介绍
[attach]154853[/attach][attach]154854[/attach]//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

[attach]154855[/attach]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创建于1959年6月,其前身是直属中央卫生部的北京市立妇幼保健实验院,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担任医院首任院长。医院于198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为围产保健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1998年更名为母婴和妇女保健研究及培训中心,1992年成为我国首批符合国际标准的爱婴医院之一,1994年被首都医科大学批准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目前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以诊治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为重点的国内知名的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

[attach]154856[/attach]

麻醉科是具有较强实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主要承担临床麻醉、疼痛治疗、麻醉后重症监测治疗、门诊手术麻醉以及院内急救等工作,在各种危、难、险、重的妇产肿瘤手术麻醉等方面积累了独特而丰富的经验。目前承担多项省、部、局级及院内基金多项在研临床、基础课题,并先后发表百篇文章及论著等。为了响应国家卫健委在2018年11⽉15⽇发布的有关分娩镇痛⼯作的21号红头⽂件,科室在徐铭军教授等多名专家的领导下在全国积极推广分娩镇痛,“康乐分娩中国行”等活动极⼤地推动和促进了我们国家分娩镇痛事业的发展。2016年12月开始,麻醉科成为协和医院麻醉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的“椎管内麻醉”轮转基地,并举行每月1期的学术活动,涉及椎管内麻醉的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及产科麻醉管理和分娩镇痛等内容,受到协和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领导和年轻医师的欢迎和好评。


近年来,麻醉科深入贯彻国家对麻醉学科建设的政策文件精神,积极推动麻醉门诊、分娩镇痛、无痛门诊手术等舒适化医疗的开展,麻醉科从业范畴从多层面、多维度,遍及医院的各个区域和角落,必将发展成为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舒适医疗的主导学科、未来医院的支柱学科、医学创新的重点学科和社会熟知的品牌学科。
[attach]154851[/attach][attach]154852[/attach]
作者介绍
[attach]154853[/attach][attach]154854[/attach]
[attach]154861[/attach]
张青林

副主任医师,麻醉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
北京医学会麻醉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心胸血管学会非心脏麻醉分会秘书长;
中国心胸血管学会围术期感控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孕产妇与儿童创伤委员会委员;
2016年在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医院(Hospital Santo Antonio)麻醉科进修;
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著30余篇、SCI论文3篇。负责省部级局级院级等5项课题研究,参与《米勒麻醉学》(第八版) 等8部书籍翻译,参与《现代麻醉学》(第五版)、《产科麻醉学》(教材)等多部书籍的撰写。多次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药物的二三期临床观察项目。
[attach]154862[/attach][attach]154863[/attach]
科主任介绍
[attach]154864[/attach][attach]154865[/attach]
[attach]154866[/attach]

徐铭军

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院长;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产科麻醉学组副组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中华麻醉大查房》等编委;专业特长:高危产科麻醉、分娩镇痛、门诊无痛技术、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
近五年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0余篇,SCI发表文章十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六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主编出版了《妇产科麻醉学》《短效肌肉松弛药的应用进展》《让妈妈不再有受难日--与准妈妈聊无痛分娩》《妇产科麻醉典型病例分析》;主译《Epidural Anaesthesia--Images,Problems and Solutions》《ATLAS of Regional Anesthesia》《危重症孕产妇多学科监护治疗》。


供稿: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科普宣传工作组
排版:于丽水
校对:刘家甫

[attach]154867[/attach]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