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以及膳食补充剂的风险越来越大,因为这些物质的无节制摄入会带来副作用。各种研究报告显示,含有银杏叶、人参、大蒜、生姜、绿茶、维生素E和鱼油的药材消费范围很广。只有15.7%的科室在举行术前评估门诊时例行询问草药的情况,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自己并没有告知麻醉医师使用草药的情况。因此,关于长期使用此类物质的调查问卷可用于术前评估。在 "同时用药 "这一主题下共筛选了3661篇摘要。在 "草药治疗 "的主题下,保留了51篇摘要进行分析。最终分析的文章数量为15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的使用最为普遍(14.6%),其次是他汀类药物(13.9%)和ß-受体阻滞剂(10.6%)。最近的数据显示,20.6%接受手术的病人正在服用抗抑郁药,15.6%服用抗焦虑药,6.7%同时服用。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麻醉医师应关注一下几个方面,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决定是否继续或终止用药、潜在的戒断问题以及急性或长期的精神病复发。精神病的药物治疗是术后发病率一个风险因素,独立于术前的合并症。接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病人的院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都比不服用者高。因此对围手术期的精神药物管理提出建议是可取的。
初步搜索显示,Medline中共有198篇摘要,Embase中共有584篇摘要。所有调查对使用精神药物的患者进行术前优化的评估或干预的比较研究被选中。总共有29项研究被纳入。
侵入性手术期间的抗凝管理差异很大,仍然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基于使用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UFH的 "桥接抗凝",旨在限制患者处于亚治疗性抗凝状态的时间,以减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的风险,特别是栓塞性中风。ACCP的2012年抗血栓实践指南和ESA的2016年严重围术期出血管理指南建议,根据患者估计的血栓栓塞风险和围手术期出血风险,采用个体化方法确定 "桥接抗凝 "的需要。2016年ESA指南建议对服用VKA的高血栓风险患者(CHADS2评分>4的房颤患者、治疗<3个月的复发性VTE或有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进行桥接治疗。对于华法林,最后一剂应在术前5天给予,LMWH的桥接治疗应在术前第3天开始并持续到术前24小时。另外,也可以在手术前第3天开始皮下注射UHF。对于Acenocoumarol,最后一次用药应在术前第3天,然后在术前第2天和第1天进行桥接治疗(术前24h最后一次治疗剂量的LMWH)。2016年ESA指南建议,对于服用VKA的低至中度血栓风险患者(CHADS2评分为≤4的房颤患者,因非复发性VTE治疗>3个月的患者),应在术前3或5天停止治疗(阿肯卡洛尔、华法林),不需要进行桥接治疗。
近年来,一些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如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埃多沙班和利伐沙班,已被批准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基于DOACs的药理特征,其半衰期比VKA短,起效快,一些人对DOAC治疗常规使用 "桥接 "疗法表示担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对于高风险患者仍应考虑 "桥接"。系统性文献检索是为了回答以下有关侵入性程序或手术期间抗凝管理的重要临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共查阅了229篇参考文献,从中选出27篇。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