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2.Xiao Yu, Guangchao Zha, Dan Wang, et al. A specific circuit in the midbrain detects stress and induces restorative sleep. Science, 2022, 377, 63-72. PMID: 35771921
4. Zhenzhen Xu, Wanli Xie, Yiqi Feng, et al.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GPER and β-alanine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uncovers potential mechanisms: mediating continuous neuronal sensitization and neuroinfammation responses in neuropathic pain. J Neuroinflammation. 2022, 19(1): 164. PMID: 35729568.
5. Zhihao Sheng, Qidong Liu, Chun Cheng, et al.Fentanyl induces autism-like behaviours in mice by hypermethylation of the glutamate receptor gene Grin2b. Br J Anaesth, 2022, 11: S0007-0912(22) 00239-2. PMID: 35697546.
6.Qiao-Yun Li, Shao-Xia Chen, Jin-Yu Liu, et al. Neuroinfammation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the potential supraspin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mirror-image pain following motor fber injury. J Neuroinflammation, 2022, 20; 19(1): 162. PMID: 35725625.
【题目】前扣带皮层的神经炎症:运动纤维损伤后镜像疼痛潜在的棘上机制
【通讯作者】
臧颖 中山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疼痛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Qiao-Yun Li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疼痛研究中心和生理学系 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Shao-Xia Chen 中山大学肿瘤中心麻醉科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
背景:周围神经炎症或病变可影响对侧健康机体,从而导致镜像性疼痛。棘上组织在镜像痛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前扣带皮层(ACC)是对疼痛刺激做出反应的一级皮层区域。本研究使用单侧疼痛模型(选择性神经损伤,SNI)和镜像疼痛模型(腰5神经腹侧神经根横断,L5-VRT)系统研究和比较双侧ACC脑区神经免疫反应变化情况,旨在探索镜像疼痛后潜在的棘上神经免疫机制。
方法:采用von Frey试验法检测小鼠机械痛阈值。采用病毒注射设计药物特异激活的设计受体(DREADD)来调节ACC谷氨酸能神经元。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蛋白芯片检测炎症信号的调节。
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和趋化因子CX3CL1在SNI组大鼠单侧神经损伤对侧的ACC中表达增加,而在L5-VRT组大鼠双侧ACC表达增加,表明L5-VRT手术诱发更强的免疫反应。在SNI和L5-VRT大鼠双侧远端ACC中均出现Nav1.6(SCN8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Nav1.6是一种调节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神经元活动的主要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L5-VRT组诱导Nav1.6变化发生在术后3天,而SNI组则出现在术后7天。通过DREADD-Gq或DREADD-Gi调控ACC谷氨酸神经元,可显著改变ACC中CX3CL1表达水平和机械痛阈值。在SNI组大鼠对侧ACC中使用CX3CL1抗体中和内源性CX3CL1,可明显减弱机械痛阈值,降低CX3CL1、TNF-α和Nav1.6蛋白表达,此外还能抑制同侧脊髓c-Fos、Iba1、CD11b、TNF-α和IL-6的表达。
结论:CX3CL1及其下游级联介导的下行促进功能可能疼痛敏化增强及镜像痛中其重要作用。针对趋化因子介导的ACC超兴奋性治疗策略可能是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新方法。
7. Fei Peng, Jing Liu, Yujun Zhang, et al. Designer self-assembling peptide nanofibers induce biomineralization of lidocaine for slow-release and prolonged analgesia. Acta Biomater, 2022, 1; 146: 66-79. PMID: 35545185.
【题目】设计自组装肽纳米纤维通过诱导利多卡因生物矿化以缓释和延长其镇痛作用
【通讯作者】
Feng Qiu,张文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国家-地方麻醉学转化医学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实验室
【第一作者】
Fei Pen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国家-地方麻醉学转化医学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麻醉与重症监护医学实验室
【摘要】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爆发性释放是研究长效制剂的主要问题。前期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载体材料,但防止水溶性小分子快速释放扩散仍存在巨大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装肽的生物矿化策略,用于利多卡因的缓释。利多卡因是一种溶解度高、小分子量的经典麻醉药。本研究设计一种双头基型双亲分子肽,用于自组装并产生带负电荷的纳米纤维,并将其作为模板,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带正电荷的利多卡因分子。然后通过调节pH诱导利多卡因的生物矿化,从而形成大小均匀的利多卡因微晶体。这些微晶体被包埋进透明质酸水凝胶中,形成可注射剂型。该制剂缓慢释放利多卡因,并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产生长时间的麻醉和镇痛作用。由于利多卡因局部和血浆浓度受限,以及肽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该制剂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这些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辅助生物矿化可以为小分子水溶性药物长效制剂的制备提供一种新策略。
8. Zhang F, Niu M, Guo K, et al. The immunometabolite S-2-hydroxyglutarate exacerbates perioperative ischemic brain injury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by enhancing CD8+ T lymphocyte-mediated neurotoxicity.
J Neuroinflammation, 2022 Jul 7;19(1):176. PMID: 35799259.
【题目】免疫代谢物 S-2-羟基戊二酸通过增强CD8 + T淋巴细胞介导的神经毒性加剧围手术期缺血性脑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
冯泽国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内科
米卫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
Long Wang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内科
【第一作者】
Fa-qiang Zhang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
Mu Niu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Kai-kai Guo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内科
【摘要】
背景:代谢失调和免疫稳态破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广泛相关。尽管免疫代谢物 S-2-羟基戊二酸(S-2HG)是一种新兴的免疫细胞调节因子,因此会触发免疫反应,但尚不清楚 S-2HG 是否以及如何引起围手术期缺血性脑损伤并加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方法:对回盲部切除后1 d的C57BL/6小鼠,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60 min诱导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淋巴细胞活化及对脑血管室的侵袭能力。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CD8+ T淋巴细胞在缺血后的代谢变化。体外慢病毒转染CD8+ T淋巴细胞,激活细胞增殖和分化,转入重组激活基因1(Rag1-/-)脑卒中小鼠。
结果:围手术期卒中小鼠比单纯卒中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脑缺血性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CD8+ T淋巴细胞对脑实质的侵袭和神经毒性增加了围手术期卒中小鼠的脑缺血性损伤。CD8+ T淋巴细胞耗竭可逆转围手术期卒中小鼠免疫介导的脑缺血性脑损伤恶化。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引发外周CD8+ T细胞的异常代谢改变,其中S-2HG更丰富。S-2HG改变CD8+ T淋巴细胞离体增殖和分化,并通过增强 CD8+ T淋巴细胞介导的神经毒性来调节免疫介导的缺血性脑损伤和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S-2HG信号介导的CD8+ T淋巴细胞活化和神经毒性可能会加剧围手术期缺血性脑损伤,并可能是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的有前景的免疫治疗靶点。
9. Qiu L, Cao L, Lang Z, et al. Preoperative sedat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50% and 95% effective doses, hemodynamic effects, and safety of intranasal dexmedetomidine. J Clin Anesth, 2022 Jun 29; 81:110908. PMID: 35779302.
【题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经鼻右美托咪定的50%和 95%有效剂量、血流动力学影响和安全性
【通讯作者】
邱林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华中阜外医院麻醉科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第一作者】
邱林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华中阜外医院麻醉科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
Long-yin Cao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摘要】
研究目的:确定经鼻右美托咪定滴定用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科患者术前镇静的50%和 95%有效剂量(分别为ED50和ED95)、血流动力学效应和安全性。
设计:双盲顺序分配试验。
场所:儿科术前等候区。
患者:86名年龄1个月至6岁,患有左向右型先天性心脏病,ASA II-III级计划进行心脏手术的儿科患者。
干预措施:根据年龄将儿童分为三组:婴儿(1个月至1岁)、幼儿(1-3岁)和学龄前儿童(3-6岁)。所有组中第一位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2 μg/kg)鼻内给药,采用上下Dixon法,下一位患者的剂量取决于前一位患者的反应。
测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每5分钟使用改良的观察者警觉性/镇静评估量表和面罩接受量表进行评估。记录基线、10分钟间隔和入院后脉搏氧饱和度和心率。在麻醉诱导前测量收缩期肺动脉压。
主要结果:使用鼻内给药右美托咪定进行术前镇静的 ED 50(95%置信区间[CI])和ED 95(95% CI)值分别为3.1(2.8-3.3)和3.5(3.3-4.0)μg/kg;婴幼儿为3.4(3.2-3.6)和3.9(3.7-4.4) μg/kg;学龄前儿童2.4(2.2-2.6)和2.9(2.6-3.3) μg/kg。学龄前儿童的ED 50低于幼儿(p < 0.001)和婴儿(p = 0.044)。ED50在婴儿和幼儿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各组镇静起效时间无显着差异,所有患者镇静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事件。
结论:右美托咪定鼻内用于先心病患儿术前镇静安全,剂量适宜时镇静有效。
10. Mo X, Pang P, Wang Y, et al.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tunes chemical and thermal sensitivity of TRPV2 ion channel. Elife, 2022 Jun 10; 11:e78301. PMID: 35686730.
【题目】酪氨酸磷酸化调节TRPV2离子通道的化学和热敏感性
【通讯作者】Jing Yao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神经与血管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Xiao-yi Mo Pei-yuan Pa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
【摘要】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2(TRPV2)是一个涉及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多模态离子通道。它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如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然而,控制TRPV2门控的内源性信号级联仍不清楚。在此,我们报道了增强酪氨酸磷酸化显著改变了大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中内源性表达的TRPV2的化学和热敏性。我们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JAK1介导了分子位点Tyr(335),Tyr(471)和Tyr(525)的TRPV2磷酸化。JAK1磷酸化是维持TRPV2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所必需的。我们进一步表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1型(PTPN1)动态平衡了TRPV2的磷酸化。PTPN1的抑制增加TRPV2磷酸化,进一步降低活化温度阈值。因此,我们的数据揭示了磷酸化/去磷酸化动态平衡设置TRPV2基础化学和热敏的内在机制。靶向这一途径将有助于在生理病理背景下进行治疗干预。
11. Wu Z, Tan J, Lin L, et al. microRNA-140-3p protects hippocampal neuron against pyroptosis to attenuate sevoflurane inhalation-induce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rats via activation of HTR2A/ERK/Nrf2 axis by targeting DNMT1. Cell Death Discov, 2022 Jun 16; 8(1): 290. PMID: 35710537.
【题目】microRNA-140-3p通过靶向DNMT1激活HTR2A/ERK/Nrf2轴保护海马神经元免受细胞焦亡,以减轻七氟醚引起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
Zhi-guo Wu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hi-guo Wu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仍然是老年人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在七氟醚(Sevo)麻醉的老年人中。microRNA(miR)-140-3p已被证明能协调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凋亡。然而,miR-140-3p在POCD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40-3p是否介导Sevo吸入诱导的大鼠POCD。吸入Sevo建立POCD大鼠模型,分离大鼠海马初级神经元构建Sevo细胞模型,检测miR-140-30和HTR2A表达。然后,在大鼠和神经元中进行功能获得和功能丧失测定。采用水迷宫法和步进法评定大鼠认知功能,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凋亡。在神经元中分别用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力、凋亡及焦亡相关因子。HTR2A和DNMT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MSP和ChIP分析进行评估,miR-140-3p和DNMT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RIP 和 RNA进行评估。HTR2A和miR-140-3p在POCD大鼠和Sevo处理的海马神经元中表达下调。在机制上,miR-140-3p以DNMT1为负靶点降低HTR2A启动子甲基化,从而上调HTR2A激活ERK/Nrf2通路。miR-140-3p或HTR2A过表达或激活ERK/Nrf2通路可提高大鼠神经元活力,减少其凋亡和焦亡,减轻Sevo诱导的POCD。综上所述,miR-140-3p可能通过DNMT1/HTR2A/ERK/Nrf2轴抑制神经元焦亡,减轻Sevo吸入诱导的大鼠POCD。
12. Liqin Zhao, Hailong Zhang, Hao Cheng,et al. Effect of a single sub-dose of ketamine on 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A double-blind, pilot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12 (2022) 146–151, PMID: 35750094
【题目】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一项双盲预试验研究
【通讯作者】张海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赵丽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腹腔镜手术(CRC)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
方法:这项前瞻性、双盲预试验纳入了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氯.胺.酮组。主要结果是术后第3天Christensen评分的变化。次要结果是安慰剂组和氯.胺.酮组在术后第3天的围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CFS)评分的差异,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
结果:32名参与者被分配到氯.胺.酮组,31名被分配到安慰剂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氯.胺.酮组患者术后第3天Christensen评分较低(绝对差异,−1.13,95%CI,−2.02 ~ −0.24;P = 0.012)。氯.胺.酮组在术后第三天的ICFS评分优于安慰剂组(绝对差异,−6.4;95% CI,−11.4 ~ −1.4;P = 0.013)。两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IL-6、S100β和NS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24 h内安慰剂组显著高于氯.胺.酮组(均P < 0.05)。两组各安全性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单次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可改善行结直肠癌根治性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的POFS,且无术后不良反应。
13. Tianyuan Wang, Huandi Weng, Hongji Zhou, et al. Esketamine alleviates postoperativ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through anti-inflammatory actions in mouse prefrontal cortex.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07 (2022) 97–107. PMID: 35378150
【题目】艾司氯.胺.酮通过前额叶皮质的抗炎作用减轻小鼠术后抑郁行为
【通讯作者】李雅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Tian-yuan Wang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Huan-di Weng 广东港澳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研究所,教育部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合作联合实验室,广州暨南大学
【摘要】
近年来,术后抑郁(POD)发生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然而,目前对POD的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正在寻求新的治疗策略。本研究旨在阐明艾司氯.胺.酮对PO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此,我们建立了术后抑郁动物模型,分析其行为学、参数以及血清和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炎症反应。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PFC中小胶质细胞和Parvalbumin阳性中间神经元(简称PV神经元)的数量,并通过高尔基染色法测定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ba1、PSD95和NF-κB的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艾司氯.胺.酮可以显著改善麻醉和手术引起的抑郁样症状。此外,艾司氯.胺.酮可逆转PV神经元密度的下降,并恢复受炎症干扰的mPFC中的突触形成。研究结果提示艾司氯.胺.酮的抗炎作用可能与BDNF/TrkB信号通路有关,也可能与核因子-κB (NF-κB)通路的减弱有关。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艾司氯.胺.酮和小胶质细胞在POD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14. Zhe Ding, Lihui Luo, Shaohui Guo, et al. Non-Linear Association between Folate/Vitamin B12 Statu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Nutrients 2022, 14, 2443.PMID:35745173
【题目】老年人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通讯作者】
祝胜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he Di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Li-hui Luo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尽管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长期以来与认知功能有关,但对于评估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对认知功能影响的阈值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详细阐明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了来自2011-2014年NHANES(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队列的老年人的横断面数据(≥60岁;n = 2204)。使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 model)描述血清总叶酸、红细胞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和维生素B12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词汇学习(CERAD-WL)和延迟回忆(CERAD-DR)测试、动物流畅性(AF)测试和数字符号替代测试(DSST)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无监督学习模式将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不同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发现,叶酸或维生素B12标记物与认知功能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我们观察到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和认知功能之间呈倒U型关系,并描述了估计的断点。在当前的模型中,没有观察到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对认知功能的显著交互作用。此外,基于这四项标志物的生化检查,可将老年人分成三组,分别代表相对较低、中等和较高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其CERAD-DR和DSST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低或高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影响研究中不同认知评价方法的结果,并与次优认知测试结果相关。
15. Jun Chen, Shou Feng, Linyan Li, et al. Protective role of trametenolic acid B against sevoflurane-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s by its different regulatory modalities of mir-329-3p in neurons and microglia. Molecular Medicine , (2022) 28:77. PMID: 35786376.
【题目】拴菌酸B通过调节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mir-329-3p的对七氟烷所诱导的认知损伤起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
金延武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孙银贵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Jun Chen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
【摘要】
背景:麻醉药引起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老年患者。本研究旨在评估栓菌酸B(TAB)在七氟烷所致的认知损害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
方法:研究选用大鼠及大鼠细胞进行实验。将PC12和HAPI细胞暴露于2%七氟烷5小时来诱导其分化。分别对大鼠及细胞给予不同浓度(20、40和80 μg/mL)的TAB进行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和恐惧条件反射测试来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用CCK-8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来了解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用ELISA试剂盒测量小胶质细胞中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miRNA微阵列分析,筛查TAB对PC12和HAPI细胞诱导表达的miRNA差异。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来评估E2F1/CCNA2和NF-κB通路。
结果:TAB显著减轻七氟烷对大鼠诱导的认知损伤,提高PC12细胞的活力,并抑制HAPI细胞的神经炎症。TAB可下调PC12细胞中MIR-329-3p的表达,上调HAPI细胞中MIR-329-3p的表达,从而介导TAB对神经毒性和神经炎症的作用。MIR-329-3p的作用靶点为E2F1和NF-κB P65,MIR-329-3p可分别抑制PC12和HAPI细胞中的E2F1/CcnA2和NF-κB通路。
结论:所有结果都有助于说明TAB对七氟烷所诱导的认知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差异调节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miR-329-3p来减轻神经毒性和神经炎症而实现的。
16. Xiaohua Wang, Wei Jiang, Siyuan Zhang, et al. Hypothermia selectively protects the anterior forebrain mesocircuit during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 2022 Jul;17(7):1512-1517. PMID:34916436.
【题目】全脑缺血期间低温可选择性保护前脑中间回路
【通讯作者】
王天龙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中国北京国家老年病临床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王小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中国北京国家老年病临床研究中心
【摘要】
低温是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时的重要保护策略。然而低温导致大脑不同区域和连接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确定受低温治疗影响最大的全脑缺血大鼠特定脑区的代谢节点和连接完整性。使用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定量测定31–33℃低温环境下建立的全脑缺血大鼠模型不同脑区中的葡萄糖代谢。并用弥散张量成像重建和探索了受低温保护的脑连接。结果表明,与在37–37.5℃环境建立的模型大鼠相比,在31–33℃环境建立的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在丘脑及初级感觉区中的低代谢区域明显较小,其丘脑损伤不明显;低温选择性地保持了前脑中间回路的完整性,在全脑缺血期间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
17. Weiwei Li, Rui Huang, Xia Gong, et al. Allicin attenuated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by regulating PPARγ-IRAK-M-TLR4 signal pathway.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Food Funct., 2022, 13, 7361. PMID: 35730673.
【题目】大蒜素通过调节PPARγ-IRAK-M-TLR4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
万敬员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王彬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Weiwei Li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肝脏手术、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后病情持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道,大蒜素是一种大蒜化合物,对其他肝脏疾病有保护作用。而大蒜素是否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在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阻断肝左、中叶血供的方法建立肝I/R损伤模型。在肝I/R损伤前三天,以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实验动物进行灌胃。然后测量肝功能、组织学变化、细胞凋亡标志物、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因子,并使用免疫印迹法评估其分子机制。另一项分离实验使用IRAK-M敲除小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来推断其分子机制。
结果:在肝脏I/R损伤前用大蒜素预处理,肝损伤程度因转氨酶活性受到了抑制而减轻。大蒜素预处理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此外,本研究还表明,GW9662(PPARγ抑制剂)通过抑制PPARγ表达,同时抑制IRAK-M的表达来阻断大蒜素的积极作用。因此,IRAK-M的缺失不会影响PPARγ的表达。PPARγ-IRAK-M表达下调使大蒜素对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减弱。
结论:大蒜素通过剂量依赖性调节PPARγ-IRAK-M-TLR4信号通路对肝脏I/R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临床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