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重症视角 | 碳酸氢钠在不同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糖糖不次糖 时间: 2022-9-2 12:23
标题: 重症视角 | 碳酸氢钠在不同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2-9-2 12:24 编辑
碳酸氢钠在不同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从生理学到临床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 刘岗译
重症监护医师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寻找和治疗任何可能的病因,以尽快纠正患者所有的生理紊乱。然而,尽管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在重症患者中很常见,但因机制复杂,往往难以明确病因。因此,其治疗注意力通常从病因治疗转移到pH值的校正。
酸血症定义为pH值<7.38,重度酸血症定义为pH值<7.20。低pH值同时血浆碳酸氢盐浓度<20 mmol/L定义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最常见的酸碱紊乱之一,发生率为14%~42%。而急性重度代谢性酸血症(血浆pH值<7.20)的发生率为6%,相关ICU死亡率为57%。
一般认为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有几种有害作用的影响,如心肌收缩力受损、全身血管舒张、肺血管收缩、心律失常、氧输送改变、肾血流量改变、脑水肿、膈肌功能障碍、三磷酸腺苷生成减少的能量衰竭、免疫应答障碍,也可能降低儿茶酚胺类血管加压剂的作用。在ICU,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肾衰竭、肠液丢失(如腹泻和胰瘘)、输注生理盐水和中毒。
但是,无论病因和基础疾病,通常认为静脉输注碳酸氢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危重患者的pH是一个关键的治疗终点。尽管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酸中毒本身是否有害或仅是基础病理学的标志物仍存在争议,但升高细胞外pH值可恢复心血管功能和组织氧输送。
由于酸中毒通常与休克相关,碳酸氢盐给药主要用于对抗心血管效应,如心肌功能障碍、血管加压药抵抗和室性心律失常。然而,碳酸氢盐的潜在生理后果还包括通过Bohr效应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突然增加、高碳酸血症、高渗状态、因白蛋白螯合导致的低血钙以及糖酵解途径和乳酸盐生成增加。静脉输注碳酸氢盐似乎在预防造影剂、心脏手术或肝移植后的急性肾损伤(AKI)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显然不可能对该主题的每个方面进行综述,因此本综述重点关注碳酸氢盐用于急性呼吸和代谢性酸中毒治疗以及在不同危重症条件下预防AKI的思考。
酸碱判断方法
两种广泛使用的理解酸碱平衡变化的方法是Henderson-Hasselbach和Stewart方法。它们的差异仅在于对代谢成分的评估。
Henderson–Hasselbach方法基于碳酸氢盐和二氧化碳的测量浓度:CO2 + H2O↔H2CO3 ↔H + HCO3–。认为二氧化碳和碳酸分别由肺(排泄二氧化碳)和肾(过滤和回收碳酸氢盐)独立调节。
肾脏通过泌酸(以游离氢离子或铵形式的氢)和泌碳酸氢盐,对酸碱平衡作出反应。高达85%滤过的碳酸氢盐在近曲小管重吸收,细胞内氢离子分泌到管腔中;然后与肾小管中的碳酸氢盐结合形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易扩散到上皮细胞中。一旦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生成的二氧化碳在碳酸酐酶作用下重新形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盐通过基底侧膜转运至血液中。
Henderson–Hasselbach是一种描述性方法,不能定量除碳酸以外的任何代谢性酸的成分。为了评估代谢性酸碱中毒的严重程度,引入了碱剩余,然而碱剩余在体内并不十分准确,无法解释代谢性酸碱紊乱的机制。为了了解二氧化碳分压不变而pH值和碳酸浓度是如何改变的,我们就不能局限于Henderson–Hasselbach方法。
Stewart方法是一种基于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浓度必须根据电中性定律平衡概念的理化分析。pH值有三个独立的决定因素: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弱酸(主要是白蛋白和磷酸盐)和强离子差([Na+]+[K+]+[Ca+ +]+[Mg+ +]–[Cl-]–[其他阴离子])。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强离子差减少产生的,可由有机阴离子(即乳酸、酮体)的生成、阳离子的丢失(肾小管酸中毒)或阴离子的增加(磷酸盐的增加或有外源性阴离子)导致。这种方法的本质是,除非其中一个自变量发生变化,否则氢和碳酸都不会改变。Stewart方法的优点是将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统一起来,作为一种定量的方法来理解体液中的相互作用。
强离子差是指强阳离子与强阴离子之差(表观强离子差)或二氧化碳、白蛋白、磷酸盐的电荷之和(有效强离子差)。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强离子差与缓冲碱(碳酸氢盐和非挥发性弱酸缓冲液的总和)相同(图1)。
Stewart方法的整体观点可以阐明其他方法无法解释的情况,例如与生理盐水复苏相关的高氯性酸中毒、正常pH和碱剩余的高乳酸血症伴碱中毒。在我们看来,Stewart方法是唯一可用于分析病理生理学和计划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