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骶管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qwert3792011
时间:
2010-2-25 19:14
标题:
骶管交流
大家好,请问大家现在做骶管是垂直进针,还是书上讲的30-45度,我感觉垂直有时候不好进,而且女性骶孔不好确定?
作者:
huajialaoren
时间:
2010-2-25 20:20
我用传统方法,不是垂直。
作者:
ilonger
时间:
2010-2-25 20:22
垂直进针抵住骨质后调整角度(大约30-40°)再进针到骶管---适合初学,书上讲的30-45度直接到骶管。
作者:
梨花客栈
时间:
2010-2-25 20:26
我正在考虑写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呢!
《改良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
穿刺方法就是突破骶尾韧带直接注药。
作者:
魏铁钢
时间:
2010-2-25 21:27
先垂直后改角度,, 我用5ml 注射器做过.
作者:
huangtao1380
时间:
2010-2-25 23:58
单骶可以垂直进针,突破骶尾韧带后回抽无误可直接注药,简便安全,效果还不错。
作者:
luohong
时间:
2010-2-26 11:52
本帖最后由 luohong 于 2010-2-26 11:53 编辑
论坛中有关内容很多,请搜索
骶管麻醉的一点体会
http://www.xqnmz.com/viewthread.php?tid=13018
作者:
zuozuo8976
时间:
2010-3-9 22:37
我自己的感觉是和体位有关,在俯卧位时给于角度成功率高,而在侧卧位时垂直进针成功率高。
作者:
mj5472111
时间:
2010-3-11 17:13
骶管麻醉时垂直进针时操作成功率高,体位病人取侧卧位,穿刺点选择骶裂孔,为左右骶骨角中点,稍微靠上一点,如果摸不清骶骨角,可以摸摸髂后上棘,以两侧髂后上棘联线为底边向尾骨尖方向作一等边(腰)三角形,其顶角即为骶裂孔。反之,你摸到骶骨裂孔,可以用等边三角形验证你的位置。一般消毒时,我采用一次性换药包,先戴上手套,在用一次性换药包的镊子和棉球蘸上碘伏消毒,然后打一个5ml注射器,抽2ml利多卡因,用局麻药在骶裂孔先作一皮丘,这样病人不疼,防止肌肉紧张,使你针在组织方向改变,我看有些人不打局麻,怕影响骶裂孔标志定位,实际上骶裂孔定位关键是骶角,两骶骨角距离约有2-3cm,局麻皮丘只要不太大不影响定位。所以骶裂孔皮肤肿胀不影响定位。然后垂直进针,当针尖经皮肤、皮下,抵达骶尾韧带时有一阻力,通过骶尾韧带后,有一落空感。抽吸无回血,推药阻力不大,证实位置准确,可缓慢推入局麻药。推药时,病人常有酸麻胀感,并向肛门后放射。如果进针遇到困难,可在骶裂孔处上、下、左、右寻找裂隙。从皮肤表面到骶裂孔的距离,因各人皮下脂肪厚薄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在1-2cm之间,多数人在1.5cm左右,也有深达5cm者。这一点对掌握穿刺深度至关重要。穿刺深度以针尖通过骶尾韧带,出现落空感为度,不宜过深。穿刺成功后再打一个20ml注射器推入局麻药。推得时候一定要先给以个试验量。防止全脊髓麻醉。安全第一嘛,注意观察局麻药中毒反应。经骶裂隙垂直进针,可提高穿针成功率,我做过数百例,成功率90%多。传统骶麻穿刺法,先垂直,在45°角进针,失败率高,原因可能是在骶骨背部形成长形缺口。同时发现骶骨下1/4向前弯曲,使该段成扁平管道,而且传统骶麻穿刺法进针进入的深,因为要斜着进,肯定比有垂直进针据皮肤距离大,有时针已经进到注射器末端,还未到达骶骨裂孔。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附图一张,了解了解解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两面针
时间:
2010-3-13 22:25
从皮肤表面到骶裂孔的距离,因各人皮下脂肪厚薄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在1-2cm之间,多数人在1.5cm左右,也有深达5cm者
是皮肤到突破骶尾韧带的距离还是从皮肤到骶管前璧的 距离,如果深5厘米,那7号注射针是不是就不能用了?
作者:
monkey9707030
时间:
2010-4-15 20:44
我是先垂直进针碰到骨面后稍回退再斜45度进针,突破感后即进入骶管。
作者:
tlldw
时间:
2013-11-4 02:36
特想请教一下前辈,小儿在侧卧位的时候用了试验量,然后呢,保持侧卧们位观察5分钟吗?不担心麻醉平面过高吗?
谢谢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