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600万人长期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折磨。阿片类药物作为治疗疼痛的重要分子,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周围神经损伤引起DRG初级感觉神经元MOR表达降低是阿片类药物镇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对于其具体机制,我们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如何导致DRG中MOR的表达改变,进而为提高阿片类药物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新的思路。
本实验手段主要包括焦磷酸测序 (Pyrosequencing)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 (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DNA免疫共沉淀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以及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选取了6-8周雄性小鼠,通过病毒过表达、小干扰RNA基因沉默以及抑制剂等技术手段,在体水平进行基因表达的干预。本研究采用了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模型 (CCI) ,通过热缩足潜伏期(PWL)这一行为学来验证阿片类药物吗啡镇痛效果的改变。
该文从表观遗传学调控的角度阐述了MeCP2以及HDAC1在外周神经损伤后DRG内MOR表达下调中的作用。二者通过与神经损伤后高甲基化的Oprm1基因启动子区结合,最终导致Oprm1基因的转录抑制,从而降低了MOR的表达,通过使用基因沉默技术敲减MeCP2的表达或者使用HDAC活性抑制剂可以显著改善阿片类药物吗啡的镇痛效果。由此为DRG水平以及脊髓水平,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的改善提供全新的思路。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