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来治疗疾病,特别是疼痛方面的疾病,早已被人类所认识。大约在公元1世纪,古希腊医生使用“电鳐”治疗头痛与关节炎的疼痛。
364862458c2ddf82128ed00f5f13b892.png (332.63 KB, 下载次数: 5) 2023-3-18 19:06 上传 经皮电刺激(TENS)被临床广泛使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韩济生院士发明的韩式治疗仪,能有效缓解各种疼痛,韩式治疗仪也因此驰名中外。 1967年,Dr. C. Norman Shealy,在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首先运用脊髓电刺激来治疗慢性疼痛,由此揭开了脊髓电刺激的篇章。他也是脊髓电刺激治疗的奠基人。 1aea7efc8acd9599dc35e7572e15c469.png (366.58 KB, 下载次数: 5) 2023-3-18 19:06 上传 脊髓电刺激治疗在初期发展的并不迅速,疗效也并不稳定;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改善,脊髓电刺激的应用在近20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脊髓电刺激能将外周感受神经传入的疼痛感觉信息到达大脑之前,将其以一种可以忍受的酥麻感替代痛觉,从而缓解疼痛。脊髓电刺激治疗疼痛的机制,目前学界主流为以下几个方面:闸门控制理论、直接抑制脊髓丘脑神经元、下行调节作用、改变交感活动、神经化学调节。 1965年,两位从事疼痛研究的专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罗纳德·梅尔扎克和英国伦敦大学的帕特里克. 沃尔,共同提出了闸门控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神经系统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感觉信号。当感觉信号超过一定的限度时,脊髓中的某些细胞就会自动抑制这些信号,好象闸门一样,要把它们拒之于门外。这时,疼痛信号不容易越过闸门,因而疼痛的感觉就会减轻。脊髓背角的第II层(胶状质细胞),被认为是脊髓水平控制疼痛信号上传“闸门”所在。粗纤维(Aβ)传导时,闸门关闭,抑制疼痛信号上传;细纤维( Aδ 或C)传导时,闸门开放效应,促使疼痛信号上传。
1c07874f88e61b7bca2da8de5401aed4.png (326.82 KB, 下载次数: 12) 2023-3-18 19:06 上传 脊髓电刺激的适应症 SCS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 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和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被应用最广泛的适应症 缺血性疼痛(包括心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幻肢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疼痛) 20年前,尽管脊髓电刺激治疗的文献很多,但高质量的研究却很少。2000年,Kemler完成了第一项对脊髓电刺激治疗CRPS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将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该研究选择入组的数量为2:1,SCS+物理治疗,36例,单纯物理治疗,1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一个月开始,就有了差异,直到6个月。经过了6个月的随访,SCS+物理治疗组的VAS下降了2.4cm,而单纯物理治疗组患者的VAS上升了0.2cm(p<0.001)。 直到2005年,第一项对SCS治疗FBSS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才由North团队在《Neurosurgery》上报道。 该研究一共入选了60例患者,随机各30例分为SCS和再手术组,经过3年的随访,SCS组仍有47%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而再手术组只有12%的患者能达到这个效果(p<0.01)。4例SCS无效的患者接受了再手术,但术后疼痛仍然缓解不佳。而14例再手术无效的患者,接受了SCS治疗后,有43%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 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其疗效已被广泛接受,是否还有其他的适应症? 病例分享 患者,男,54岁。“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10年余,加重9月”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足疼痛麻木,疼痛为针刺样,偶有刀割样,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渐向小腿扩散,并出现肌力下降直至不能行走。9月前上述症状加重,NRS评分6-7分,并伴有下肢不自主抽动。 患者10年来在省内外多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均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予以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后,建议来疼痛科就诊,尝试脊髓电刺激治疗。患者有糖尿病3年余,服用格列美脲,血糖控制尚可。 体格检查:双上肢肌张力无亢减,双下肢肌张力亢进,右下肢肌力3-,左下肢肌力1+,双下肢痛觉过敏、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亢进。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维生素B12 正常。胸椎MRI示:胸2/3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脊髓信号异常,与2011年无明显改变。神经内外科会诊后,认为患者症状与此病变无明显相关。 患者完成相关术前检查后,行脊髓电刺激测试电极植入术。将电极置入T9-T11棘突两侧,术中右电极电压3.4V,脉宽300ms,频率50Hz,4负,0,7正;左电极电压3.4V,脉宽390ms,频率50Hz,6负,5,7正,刺激范围完全覆盖既往疼痛部位。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右下肢NRS评分2分,左下肢3分。术后三天,患者右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2级。术后第七天,行长期刺激器植入术。术后3月随访,疼痛NRS评分双下肢静息时1-2分,活动时2-3分,右下肢肌力4+,左下肢3级,患者可驻双拐在室内行走,下肢震颤减少。 脊髓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 早在1973年,Cook等对1位患有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患者实施了脊髓电刺激治疗,患者除了疼痛的缓解,下肢瘫痪、语言及吞咽功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自1972年-1997年,文献共报道了1336例脊髓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的病例。作者统计了25年共1336例病例。对病种、电极的位置、正负极的设置、刺激的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但许多结果无差异性且不乏矛盾结果,因此最终未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有颈部SCS治疗局部肌张力障碍的报道,最常见为痉挛性斜颈,Gildenberg观察到,感觉刺激可以缓解局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张力失常。尽管个别报道的疗效有效率达到了79%,但综合费用维护等原因,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颈部SC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方法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肉毒素注射。 非帕金森震颤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例报道太少。 帕金森病(PD) 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段是我们所熟悉的DBS治疗,但DBS的潜在的严重不良事件,让我们去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方法。Fuentes等在2009年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对脊髓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疾病建立了动物模型。随后,多项病例报道接踵发表。 然而,临床的应用却未像实验室里那么顺利。75岁及77岁的两名帕金森病患者接受了SCS治疗,两例患者的症状无任何改善。目前还缺少高质量的文献来论证SCS对PD的效果 脊髓损伤(SCI) 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的运动障碍,已有多年的历史。众多个例报道描述SCS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的震颤及肌力。 Pinter 等发现SCS对脊髓损伤后肌肉的震颤有抑制作用。将电极置于T10-T11,未刺激时,在肌电图上可见相应下肢肌肉肌束的颤抖(通过钟摆试验)。 当予以0- 3+, 50Hz,5v刺激时,震颤减少 当予以0+ 3-, 50Hz, 5v刺激时,震颤被抑制 多项研究发现,在脊髓电刺激的诱导下,脊髓损伤患者腰段的脊髓仍可产生动作电位输出。目前有学者尝试将SCS应用于脊髓损伤的康复。 此患者t5水平的脊髓完全损伤,仰卧位时,予以30Hz 9v的刺激,被动运动时,可在肌电图上看见相应下肢肌群的节律性波形(肌肉运动)。 患者T7水平完全损伤,随着频率的增加,肌电图记录的膝关节被动运动的波形也渐渐变成节律性。通过SCS的刺激,在站立位时,可产生运动输出。 脊髓电刺激除了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对运动障碍有效 本例患者为脊髓病变患者,在镇痛的同时,下肢肌力、震颤得到了改善 随访时间太短,期望更久的治疗后会有更出色的效果 SCS治疗运动障碍的研究,仍以病例报道、回顾性研究较多,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 麻化疼 时间: 2023-4-5 10:06
本帖最后由 麻化疼 于 2023-4-5 10:08 编辑
长见识了,多谢科普!指出一小点:韩“式”治疗仪→氏。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