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云帆往来、江汉朝宗之地的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四临床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形成了一个利济路院区、一个盘龙城新院和盘龙康复医学中心、汉西血液透析中心的“1+1+2”空间布局。医院年门急诊量306万人次,年出院量10.3万人次,年手术量6.7万例,资产总值42.1亿元,正朝着“五年重塑、十年跨越”的总目标,跑出现代化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医院编制床位426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50个,专学科建设优势突出,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省级重点专科41个,全院临床、医技科室重点专科覆盖率100%。医院为湖北省内最早开展中医、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的医院之一,教学设备先进齐全,教学培训资源丰富,师资队伍力量雄厚。2014年获批为国家卫计委首批认证450家基地之一。
麻醉科目前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临床重点专科。科室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作为全院的手术平台科室,麻醉科拥有22间现代化层流净化手术室和10张床位的麻醉后恢复室,此外还包括介入手术室、皮肤外科手术室、生殖中心手术室、泌尿外科腔镜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气管镜室、ERCP室等大量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点位。2022年5月医院引进世界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年共完成各类机器人手术麻醉100余台次。
科室设施设备完善,每个手术间均标配有麻醉机、监护仪、麻醉车、多功能输液、先进的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并配备有各类可视喉镜、血气分析仪、麻醉深度监测仪、麻醉气体分析系统、纤维支气管镜、便携式超声仪、经鼻高流量吸氧仪等设备。
目前麻醉科能够常规开展各种有创监测技术、围术期针刺辅助麻醉和镇痛技术、围术期器官保护技术(自体血回输、控制性降压、容量复苏技术)、超声引导的各类神经阻滞技术和TEE等可视化技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麻醉科的特色技术。目前科室常规开展超声引导下颈丛、臂丛、胸椎旁、前锯肌平面、腹直肌鞘、腹横肌平面、腰丛、腰方肌、股神经、坐骨神经、闭孔神经等多种神经阻滞技术,基本可以“从头打到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围术期镇痛服务。此外还常规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椎旁神经、TAP、高位髂筋膜、股神经、收肌管、坐骨神经等神经置管技术。2022年完成超声引导下各类神经阻滞麻醉和镇痛近四千例。
无痛化诊疗是麻醉科的传统优势项目。目前科室常规开展无痛纤支镜、无痛胃肠镜、无痛ERCP、无痛膀胱镜、无痛宫腔镜、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取卵、无痛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无痛诊疗项目,基本实现了有创诊疗操作的无痛化,“无痛医院”建设初显成效。2022年全年完成各类手术室外无痛诊疗三万余例。
图注:常规开展HFNC下无痛纤支镜诊疗术
图注:静脉镇静下小儿MRI检查
图注:98岁高龄患者无痛ERCP
麻醉科技术力量雄厚,科室现有专业医疗技术人员56人,其中麻醉医师38人,麻醉护士18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7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为64.7%。麻醉近三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近三年共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北省抗疫光荣集体等荣誉称号。
科室具有强大的师资团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麻醉科学科带头人陈治军,教授,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武汉黄鹤英才计划。目前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40余篇论文。目前培养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麻醉与镇痛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技术分会POC超声专家委员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学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湖北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我科为每位住培学员指定了一名主治以上职称的医师作为导师,全面负责其临床及科研的指导,关心其生活及思想动态。我科会为住培学员构建了丰富、开放的学习平台,每周两次理论学习,不仅包括住院医师理论大讲堂、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还包含最新指南解读、国内外进修及会议报告、Journal-club等等。相信经过三年的临床系统学习和培训,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住院医生!
图注:三年级规培学员参与科室讲课,锻炼演讲能力
图注:一对一床旁带教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