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颈丛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传统上,颈丛阻滞分为颈浅丛和颈深丛阻滞。2004年经过解剖学和麻醉学的研究,又引入了颈中间丛阻滞。颈丛阻滞在颈部狭窄的空间进行操作,该区域包含许多敏感结构、多个筋膜层和复杂的神经支配。因此,充分的了解颈部的筋膜平面和每个神经阻滞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颈丛阻滞可以在超声引导下更安全、更准确地进行,提供有效的麻醉或镇痛,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头颈外科手术。后文将根据解剖结构具体描述颈部解剖层次,并为了表达方便,将不同阻滞方法描述为颈浅丛阻滞、颈中间丛阻滞和颈深丛阻滞。
颈丛解剖学特点
1.颈丛的神经分布(图1)
颈丛由第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C1没有感觉神经纤维,只有少量的运动纤维。颈神经自椎间孔发出走行于脊椎横突前结节与后结节之间,沿着颈长肌和头长肌侧方走行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颈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下由内侧向外侧走行,并在其后方中点(即传统颈丛阻滞“Erb点”位置,图2)穿出颈浅筋膜。皮支包括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和颈横神经穿过深筋膜,支配皮肤和筋膜,覆盖耳廓下半部分、乳突和头皮邻近部分、面部后下部分和颈部前上外侧部分。锁骨上神经穿过颅深筋膜至锁骨,支配覆盖颈部下外侧、肩部和胸部上部以及锁骨的皮肤和筋膜。肌支包括膈神经、颈袢、前中斜角肌支。膈神经发自C3-C5(主要是C4),支配膈肌和心包。颈袢主要支配除甲状舌骨肌外的舌骨下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