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明显增加老年患者POD的发生率。Esmaeeli等[17]研究表明,衰弱增加了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发生POD的风险。FS量表评分为0分时POD的发生率为5%,之后每增加1分,患者发生POD的几率是原先得分的1.33倍[17]。Leung等[6]通过二次分析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63例,表明衰弱是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传统的POD危险因素如高龄、功能依赖等可能是混杂因素。Mahanna-Gabrielli等[18]研究纳入了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167例,结果表明衰弱状态和衰弱前状态患者发生POD的几率是非衰弱状态的2.7倍(97.5%CI 1.0~7.3)。而另一项探究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研究[20]中表明,与非衰弱状态比较,衰弱状态或衰弱前状态患者术后发生POD的风险均明显升高,并且FP量表中疲惫这一项是POD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混杂因素后,量表中疲惫项为阳性组POD的发生率远高于阴性组(55% vs 36%)。同时也发现衰弱前状态和衰弱状态患者POD发生率相同,衰弱前状态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术前重点筛查衰弱人群的同时也要关注衰弱前状态这类潜在高危人群[20]。
掩盖衰弱使老年患者发生POCD风险增高的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衰弱评估方法的不一致,例如FP量表突出生理功能,FS量表包含FP量表欠缺的累计缺陷内容,而CFS量表则考虑到前两者缺失的神经精神状态;二是部分研究缺少术前基线认知水平的评定,不能排除术前认知水平对术后认知结局的影响,同时关于POCD的定义和判定时点不同,国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uin, ISPOCD)推荐在神经心理学测试后使用“Z评分法”定义POCD,也有研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 MMSE)这一评估方法,但因MMSE量表具有封顶效应和学习效应,因此后者仅适用于术前筛查而非作为一种诊断工具。POCD的发生率与术后时点的选择密切相关,如心脏术后数周内患者发生POCD的概率为30%~65%,而3~6个月后为10%~40%[31]。这一现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