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3年9 -10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海军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内容涵盖KLK8在IR损伤后心肌重构中的作用、神经病理性疼痛、脓毒症相关脑病方面内容。
16. Jinchao Song, Jiankui Du, Xing Tan, Yang Li, Qing Yu, Wen Liu, Xiaoyan Zhu and Binhai Cong. Tissue 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8 accentuates cardiac fibrosis after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regulation of cardiac fibroblasts. Life Sci, 2023 Sep 15:329:121973. PMID: 37482211
【题目】
组织激肽释放酶相关肽酶8通过调节心肌成纤维细胞加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肌纤维化
【通讯作者】
Binhai Cong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生理系
【第一作者】
Jinchao Song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市东医院麻醉科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生理系;Jiankui Du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生理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部肿瘤研究所
【摘要】
目的:组织激肽释放酶相关肽酶8(KLK8)可减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然而,KLK8在IR损伤后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尚未确定。
材料和方法:以高表达KLK8转基因大鼠(KLK8-TG)为动物模型。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h后再开放灌注以造成IR损伤。IR损伤后14天观察心脏功能和形态学变化。采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主要结果:KLK8过表达加剧了IR损伤后心脏的舒张期功能障碍、纤维化和肥厚程度,表明KLK8加剧了IR损伤后的心肌重构。此外,IR损伤后KLK8的过表达增加了心肌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释放,促进了EGF受体(EGFR)和ERK1/2的磷酸化。有趣的是,EGFR拮抗剂(AG 1478)和MEK抑制剂(PD98059)在体外均可减弱KLK8诱导的CFs的增殖和激活,提示EGFR信号转导可能介导了KLK8的促纤维化作用。
意义:KLK8在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中起关键作用。KLK8可加重IR损伤后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CFs内EGFR信号转导有关。
17. Yingdong Deng, Simin Tang, Jiurong Cheng, Xiangsheng Zhang, Danqin Jing, Ziqiang Lin and Jun Zhou. Integrated analysis reveals Atf3 promotes neuropathic pain via orchestrating JunB mediate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DRG macrophage. Life Sci, 2023 Sep 15:329:121939. PMID: 37451398
【题目】
综合分析表明,Atf3通过协调JunB介导的DRG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来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
【通讯作者】
周俊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Yingdong Deng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根神经节(DRG)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P)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痛觉信号从外周神经系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中转站。DRG参与NP调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免疫系统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免疫系统在NP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免疫系统通过特定的免疫细胞及其免疫相关基因(IRGs)在疼痛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DRG的IRGs调控NP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中,我们对选择性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 ,SNI)模型小鼠的DRG bulk-RNA测序数据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的IRGs分析,发现它们的IRGs广泛见于许多通路中,尤其是在免疫反应通路。随后,我们分析了从SNI模型中提取的DRG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并鉴定了8个细胞群。其中,巨噬细胞的IRG活性最高。接下来,我们分析了scRNA和批量测序数据,并从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推导出五个共同的转录因子(TFs)。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表明Atf3与JunB密切相关。在体外实验中,我们证实了脂多糖(LPS)刺激后,巨噬细胞Atf3和JunB的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此外,Atf3的下调减少了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了Jun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JunB的下调也减少了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我们更进一步发现,JunB的过度表达减弱了Atf3下调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Atf3可能通过JunB介导的DRG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来促进NP的发展。
18. Shuan Dong, Shasha Liu, Qiaoying Gao, Jia Shi, Kai Song, Ya Wu, Huayang Liu, Chenxu Guo, Yan Huang, Shihan Du, Xiangyun Li, Lixiu Ge and Jianbo Yu. Interleukin-17D produced by alveolar epithelial type II cells alleviates LP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via the Nrf2 pathway. Clin Sci, 2023 Sep 27;137(18):1499-1512. PMID: 37708335
【题目】
肺泡II型上皮细胞产生的IL-17D通过Nrf2通路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通讯作者】
余剑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天津南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
Shuan Dong,Shasha Liu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天津南开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Qiaoying Gao 天津南开医院临床检验科;
【摘要】
背景:脓毒症导致机体炎症反应的失衡,细胞因子在其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白介素17D(IL-17D)是白介素17家族的一个较新成员,在肺组织中含量尤为丰富。然而,它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仍不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IL-17D在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和脓毒症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7D的水平。为建立脓毒症诱导的ALI模型,对雄性C57/BL6小鼠进行了腹腔注射脂多糖(LPS)。随后,我们研究了IL-17D在脓毒症诱导的ALI中的波动和影响,探讨了其与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Nrf2)、肺泡上皮通透性和血红素氧化酶-1的相互关系。
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和BALF中IL-17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中也有类似的观察结果(P=0.002)。腹腔注射重组白介素17D蛋白(rIL-17D)后,claudin 18表达增加,同时肺泡上皮通透性增加,从而改善了肺损伤 (P<0.001)。研究发现肺泡II型上皮(AT II)细胞是IL-17D的来源,并受Nrf2调节。此外,虽然应用rIL-17D可减轻HO-1缺乏所致的肺损伤加重,但HO-1缺乏可导致IL-17D水平升高(P=0.004)。
结论:Nrf2促进AT II细胞产生IL-17D,从而对脓毒症所致的ALI具有保护作用。
19. Min Yuan, Guoqing Jing, Qian Kong, Tingqian Ming, Jing Zuo, Qian Wang, Yong Feng, Wanhong Liu, Xiaojing Wu, Zhongyuan Xia. TIPE2 ameliorat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through regulating RhoA/ROCK2–NF-κB signaling pathway. Biochem Pharmacol. 2023 Sep 24. PMID:37748665
【题目】
TIPE2通过调节RhoA/ ROCK2-NF -κB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相关脑病的神经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
吴晓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夏中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Min Yuan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Guoqing Ji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危重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脓毒症相关脑病(SAE)是由脓毒症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脑病类型之一。神经炎症的恶化与脑损伤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常转化为常见的病理表现。因此,对潜在的脑损伤采取必要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及时减轻神经炎性损伤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必要条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 TIPE2)在脓毒性肺损伤中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TIPE2可以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并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改善SAE所致的脑损伤。RhoA/ROCK2通路是组织损伤应答的中枢协调者,RhoA的激活参与了脂多糖诱导的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TIPE2缺乏后,RhoA的激活和NF-κB的磷酸化增强。重要的是,TIPE2在体内和体外负调控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RhoA/ ROCK2-NF -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在SAE中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SAE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0. Xiaohan Xu, Ruiqi Wang, Yuelun Zhang, Juan Li, Hange Li, Xuerong Yu, Jiao Zhang, Xu Li, and Yuguang Huang. Occup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ime to Breastfeeding Discontinuation After Return to Work Among Female Anesthesiologists in China: A Nationwide Survey.Anesth Analg. 2023 Sep 27. PMID:37756245
【题目】
中国女性麻醉医师重返工作岗位后停止母乳喂养时间的相关职业因素:一项全国性调查
【通讯作者】
黄宇光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徐宵寒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非常重要,但女医师往往因为职业因素的限制而提前终止母乳喂养,而关于女麻醉医师的相关证据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中国女麻醉医师产假后停止母乳喂养时间的相关职业因素。
方法: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对2015年1月1日以后分娩的女性麻醉医师进行了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60个问题的匿名问卷,以收集有关母乳喂养实践和相关因素的信息,并根据15名专家的建议和试点调查的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订。该调查由中国麻醉学会实施。
结果:总共分析了来自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1364名女麻醉医生,完成率为57.9%。其中有1311名(96.1%)受访者报告重返工作岗位后母乳产量显著下降。在1161名已终止母乳喂养的受访者中,836名(72.0%)由于麻醉职业因素影响比预期更早终止母乳喂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产假长度和母乳喂养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分别为5[4-6]个月和10[7-12]个月。在调整了个人因素的混杂效应后,有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长的职业因素包括产假的延长(HR 0.44; 95%[CI] 0.36-0.54;P<0.001),工作时间有条件吸奶(HR 0.04; 95% [CI] 0.02-0.08;P<0.001),同事对母乳喂养的支持(HR 0.92; 95% [CI] 0.86-0.99;P=0.032),从事其他非临床工作(HR 0.87;95% [CI] 0.77-0.98;P =0.022)。不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长的职业因素包括尚处于培训阶段的住院医师(HR 1.20;95% [CI] 1.06–1.43;P=0.005)和手术中无法离开手术间的医生(HR 2.59;95% [CI] 1.09–6.12;P=0.031)。大约899名(65.9%)受访者是在工作时间吸母乳。其中,与停止母乳喂养的时间较短有关的因素有吸奶的频率降低(HR 1.17; 95% [CI] 1.00–1.36; P = 0.049),而且难以找到吸奶的机会(HR 2.34; 95% [CI] 1.36–4.03; P = 0.002)。
结论:我们确定了与母乳喂养终止时间相关的可改变职业因素,这些发现强调了在工作场所促进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包括鼓励更长的产假、在临床工作分配中安排吸奶休息的时间、营造母乳喂养支持性科室文化、提供哺乳室,安排非临床工作等等。
21. Bing-Cheng Zhao, Shao-Hui Lei, Jia-Ming Liu, Shi-Da Qiu, Zhi-Wen Yao, Jian Liu, Fan Deng, Zhi-Hao Li, and Ke-Xuan Liu. Sex-Specific AssociationsBetween Preoperative Hemoglobin and Outcomes After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esth Analg. 2023 Sep 15. PMID: 37713328
【题目】
术前血红蛋白与非心脏大型手术预后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关联: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
刘克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赵秉诚,雷少慧,Jia-Ming Liu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术前贫血是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确定的危险因素。男性和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不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不同。然而,既往研究对非心脏手术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结果关系的性别分层分析非常有限。
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在一家大型学术医院接受择期大型非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局是术后死亡率或住院期间心血管、肾脏、肺部和感染并发症的复合结局。术前血红蛋白与复合结局之间的性别特异性单变量关联使用移动平均图和立方样条平滑图进行可视化。根据患者人口统计、合并症、药物使用、实验室检查和麻醉/手术特征等进行调整的多变量回归模型用于估计混杂因素调整后的关联。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和分段线性函数来评估术前血红蛋白与预后之间可能的非线性关系。使用似然比检验评估患者性别和血红蛋白对预后的相互作用。
结果:共纳入22550例患者,其中6.7%(622/9268例)的女性和9.7%(1293/13282例)的男性出现了主要结局事件。在男性和女性中,较低的术前血红蛋白与较高的主要结局发生率相关,但这种非线性相关在女性(P=0.539)和男性(P=0.165)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变量校正后,女性血红蛋白每增加1 g/dL的比值比为0.93(95% [CI] 0.87-0.98;P= 0.013),男性为0.94(95% [CI] 0.90-0.97;P< 0.001),性别间无交互作用(P=0.923)。没有证实血红蛋白阈值与主要结局的相关性发生显著变化。
结论:术前低血红蛋白与择期非心脏手术后并发症或死亡的高风险相关。没有发现性别之间关联强度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这些关联是线性的,还是存在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的性别特异性阈值(如果低于该阈值,术后风险会增加)。
22. Lili Guo, Dong Zhang, Xiaoyan Ren, Dingsheng Liu . SYVN1 attenuates ferroptosis and alleviates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by regulating the HMGB1/NRF2/ HO-1 axi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123 (2023) 110802. PMID: 37591122
【题目】
SYVN1通过调节HMGB1/NRF2/HO-1轴减轻大鼠神经元铁死亡,从而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讯作者】
刘鼎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
【第一作者】
郭丽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神经元铁死亡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既往研究表明SYVN1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良好预后标志物,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YVN1在神经元铁死亡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内在机制。
方法:采用氧糖剥夺(OGD)处理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1、4、8 h,检测细胞活力、ROS、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GPX4、FTH1、PTGS2的表达。用pcDNA-SYVN1或si-HMGB1转染OGD/ r诱导的神经元,检测细胞功能。透射电镜(TEM)检测细胞铁死亡。用免疫共沉淀(Co-IP)法证实SYVN1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相互作用。用泛素化法测定HMGB1的稳定性。用pcDNA-SYVN1或与泛素化抑制剂MG132联合处理细胞,pcDNA-SYVN1和pcDNA-HMGB1或与NRF2激活剂富马酸二甲酯(DMF)联合处理细胞,然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同时闭塞SD大鼠左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弓,建立SCIRI大鼠模型。大鼠鞘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SYVN1过表达载体(Ad-SYVN1, 2 μL,病毒滴度5 × 1013转导单位[TU]/mL),使SYVN1过表达。采用Basso大鼠运动量表(BMS)对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量化。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铁死亡及神经元数量。
结果:SYVN1过表达通过抑制SCIRI大鼠的铁死亡及OGD/ R处理后的原代脊髓神经元,下调HMGB1的表达。从机制上看,SYVN1与HMGB1结合可促进HMGB1的泛素化和降解,负向调节HMGB1的表达。此外,在OGD/R条件下,MG132处理或HMGB1过表达消除了SYVN1过表达对神经元铁凋亡和NRF2/HO-1通路激活的抑制作用,DMF处理消除了HMGB1过表达对NRF2/HO-1通路的抑制作用。最后,体内实验表明SYVN1过表达可通过下调HMGB1,促进NRF2/HO-1通路的激活来减轻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结论:SYVN1通过HMGB1/NRF2/HO-1轴调控铁死亡,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23. Sufang Jiang, Qian Wan, Xueji Wang, Lichao Di, Xuze Li, Rongtian Kang, Sha Li, Lining Huang. LXA4 attenuates 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by suppressing neuro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123 (2023) 110788. PMID: 37591120
【题目】
LXA4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减轻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
黄立宁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李莎 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第一作者】
Sufang Jiang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摘要】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增加了老年手术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异常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神经炎症,并有助于PND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氧素A4 (LXA4)具有有效的抗炎活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LXA4是否对手术引起的神经认知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了潜在的机制。采用七氟醚麻醉小鼠开腹,建立PND动物模型。术前3 d给予LXA4 (15 μg/kg/d, ip)。我们发现LXA4可以显著减轻手术引起的认知障碍,减少神经炎症和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LPS (100 ng/mL)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中,使用LXA4 (100 nМ)预处理显著抑制M1极化,促进M2极化,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LXA4还减轻了LPS诱导的HO- 1、NOX2和SOD1的表达,提高了SOD活性,减少了ROS的产生。此外,我们发现LXA4增加了SIRT1的表达,降低了乙酰化NF-κB p65的蛋白水平。SIRT1抑制剂EX- 527可消除LXA4对BV2小胶质细胞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因此,LXA4是手术诱导的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认知障碍的潜在治疗剂,LXA4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中SIRT1/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
24. Da Li, Long He, Chang Yuan, Yanqiu Ai , Jian-Jun Yang .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gonist pioglitazone alleviates hemorrhage-induced thalamic pain and neuroinflammation.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124 (2023) 110991. PMID: 37774485
【题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γ受体(PPARγ)的激动剂吡格列酮可缓解出血性丘脑疼痛和神经炎症
【通讯作者】
杨建军,艾艳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围手术期医学科
【第一作者】
Da Li , Long He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围手术期医学科;
【摘要】
背景:丘脑痛经常发生在脑卒中后,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问题。然而,丘脑痛的机制尚不清楚。神经炎症是出血诱导的丘脑痛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吡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激动剂,在多种疾病中具有抗炎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PPARγ是否与出血诱导的丘脑痛有关。
方法:通过免疫染色分析PPARγ的细胞定位,并与NeuN、离子钙结合适配分子1 (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共定位评估。Western blot检测MyD88、pNF-κB/NF-κB、pSTAT6/STAT6、IL-1β、TNF-α、iNOS、Arg-1、IL-4、IL-6、IL-10的表达。对小鼠进行行为测试以评估持续的疼痛超敏反应。
结果:我们发现吡格列酮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对侧脑出血诱导的丘脑痛。此外,在我们的丘脑疼痛模型中,吡格列酮诱导STAT6磷酸化并抑制NF-κB磷酸化。这些作用可以被PPARγ拮抗剂GW9662部分逆转。
结论: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以通过激活STAT6信号通路从而抑制NF-κB炎症小体来减轻机械性异常性疼痛。
25.Yan Meng, Kai‑wen Kong, Yong‑qing Chang, Xiao‑ming Deng, Tao Yang.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SETD2 inhibits M1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glycolysis by suppressing HIF‑1α in sepsis‑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Med Microbiol Immunol, 2023 Sep 1. PMID: 37658121
【题目】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通过抑制HIF-1α抑制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中M1巨噬细胞极化和糖酵解
【通讯作者】
杨涛,邓小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科与重症监护室
【第一作者】
孟岩,孔凯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科与重症监护室
【摘要】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衡引起的一种严重综合征,伴有多器官损害,尤其是急性肺损伤。SETD2 (SET-Domain-Containing 2)是一种催化H3赖氨酸36三甲基化(H3K36me3)的甲基转移酶,调节多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旨在阐明SETD2在脓毒症中对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其涉及的确切机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确定表达。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SETD2或H3K36me3与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单位(Hif1a)基因的结合情况。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后,SETD2表达降低。此外,SETD2还可抑制脂多糖(LPS)引起的M1巨噬细胞极化和糖酵解。脂多糖刺激下,HIF-1α在RAW 264.7细胞中表达增强,且与SETD2表达呈负相关。此外,SETD2催化的H3K36me3与HIF1a基因结合,调节HIF-1α的表达。此外,HIF1a沉默抑制了SETD2沉默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的M1巨噬细胞极化和糖酵解作用。此外,SETD2过表达可抑制小鼠中CLP介导的肺损伤和M1巨噬细胞极化。SETD2通过催化H3K36me3,调节HIF-1α,从而抑制脓毒症时M1巨噬细胞的极化和糖酵解。
26. Jing Yan, Bei‑Ning Hang, Lin‑Hui Ma, Jia‑Tao Lin, Yue Zhou, Xin‑Hao Jiao, Ying‑Xuan Yuan, Ke‑Jie Shao, Le‑Meng Zhang, Qi Xue, Zi‑Yi Li, Hong‑Xing Zhang, Jun‑Li Cao, Shuai Li, Hui Zheng, Yu‑Qing Wu. GABAergic Neurons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are Involved i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Efect of Propofol. Mol Neurobiol, 2023 Jun 22. PMID: 37349621
【题目】
伏隔核内GABA能神经元参与异丙酚的全身麻醉作用
【通讯作者】
武玉清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药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李帅,郑晖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闫静,Bei‑Ning Hang,马琳慧,Jia‑Tao Lin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药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
【摘要】
目前异丙酚的催眠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质上,伏隔核(NAC)是调节觉醒的关键,可能直接参与全身麻醉的原理。然而,NAC在异丙酚诱导麻醉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和膜片钳技术检测异丙酚麻醉过程中NAc GABA能神经元的活动,然后利用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方法探讨NAc GABA能神经元在异丙酚诱导的全身麻醉状态调节中的作用。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行为测试,以分析麻醉诱导和苏醒。我们发现,注射异丙酚后,NAc-GABA能神经元中c-Fos的表达明显下降。同时,脑片膜片钳记录显示,异丙酚灌流后,NAc GABA能神经元阶跃电流诱发的边缘频率明显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异丙酚麻醉过程中,化学选择性刺激NAc GABA能神经元降低了异丙酚的敏感性,延长了异丙酚的诱导时间,促进了苏醒;抑制NAc GABA能神经元则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光遗传学激活NAc GABA能神经元促进了苏醒,而光遗传学抑制的结果则相反。我们的结果表明,NAc GABA能神经元调节异丙酚的麻醉诱导和苏醒。
27. Yongjie Bao, Wenni Rong, An Zhu, Yuan Chen, Huiyue Chen, Yirui Hong, Jingyang Le, Qiyao Wang, C. Benjamin Naman, Zhipeng Xu, Lin Liu, Wei Cui and Xiang Wu. Retinoic Acid Receptor I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harmaceutics, 2023, 15, 2311. PMID: 37765280
【题目】
维甲酸受体是治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新靶点
【通讯作者】
吴祥 宁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崔巍 宁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宁波大学医学院疼痛、情绪与认知转化医学中心 宁波市行为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Yongjie Bao 宁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宁波大学医学院疼痛、情绪与认知转化医学中心 宁波市行为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以老年人在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这种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限,其病理机制也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使用仅有的一项人类转录组研究中POCD患者和非POCD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标志物基因,建立了一个POCD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CMap)生物信息学模型。通过已知POCD诱导剂的正向CMap评分和抗POCD候选药物的负向CMap评分,进一步支持了该模型的预测性和可靠性。在这个CMap模型中,大多数维甲酸受体(RAR)激动剂与POCD呈负相关,提示RAR可能是POCD的新治疗靶点。最重要的是,阿维A酸是一种临床使用的RAR激动剂,可显著抑制手术诱导的认知障碍,并防止老年小鼠海马区RARα和RARα靶基因的减少。该研究建立了POCD可靠的CMap生物信息学模型,并证实RAR是治疗该临床综合征的新靶点。
28. Pin Zhao, Jiapo Zhang, Jianke Kuai, Liya Li, Xuying Li, Namin Feng, Hailiang Du, Chen Li, Qiang Wang and Bin Deng. TAT-PEP Allevi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Alleviating Neuronal Mitochondria Damage and Apopto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23. PMID: 37335462
【题目】
TAT-PEP通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通讯作者】
王强,邓斌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脑科学中心
【第一作者】
Pin Zhao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脑科学中心;西安市第三医院麻醉科 Jiapo Zhang 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翔安医院急诊内科;蒯建科 西安市第三医院麻醉科
【摘要】
成对性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irB)是一种髓磷脂相关抑制蛋白(MAIP)受体,在脑卒中后轴突再生、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存活中起关键作用。我们前期研究构建了一种转录反式激活因子-PirB胞外肽(TAT-PEP),可以阻断MAIs与PirB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TAT-PEP治疗通过影响PirB介导的下游信号传导,改善了脑卒中后轴突再生、CST投射和长期神经行为恢复。然而,TAT-PEP对认知功能恢复和神经元存活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我们探究pirb RNAi是否可以通过抑制体外氧糖剥夺(OGD)后PirB的表达来减轻神经元损伤。此外,TAT-PEP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并促进神经行为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本研究还发现TAT-PEP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变性和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此外,TAT-PEP在体外提高了神经元存活率并减少了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结果还表明,TAT-PEP降低了OGD损伤神经元中的丙二醛(MDA)水平,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减少了活性氧(ROS)的积累。其机制可能是TAT-PEP可促进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影响裂解的caspase 3、Bax和Bcl-2的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中PirB过表达可引起神经元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发生。综上所述,TAT-PEP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剂,通过减少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元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变性和凋亡,从而具有治疗脑卒中的潜力。
29. Junke Jia, Wanjiang Tao, Ting Chen, Qi Zhong, Jiahui Sun, Yutong Xu, Xiaokai Sui, Chang Chen and Zongze Zhang. SIRT6 Improves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Following Prolonged Sleep Deprivation Through Modulating Energy Metabolism in Developing rats.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23. PMID: 37668962
【题目】
SIRT6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改善发育大鼠长期睡眠剥夺后的海马神经发生
【通讯作者】
张宗泽, 陈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Junke Jia, Wanjiang Tao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众所周知,长时间的睡眠剥夺会对发育期或成年期的海马体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睡眠剥夺会很大程度地干扰能量代谢。SIRT6是中枢和外周组织能量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SIRT6在发育过程中睡眠剥夺后海马神经发生中的调节作用,并阐明其潜在机制。
方法:采用改良的多平台法对3周龄雄性SD大鼠进行2周的睡眠剥夺。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LC-ESI-MS /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为了研究SIRT6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给大鼠注射了SIRT6特异性抑制剂OSS128167或SIRT6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采用神经干细胞(SOX2)、未成熟神经元[双皮质酮(DCX)]和新生细胞(BrdU)的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评估海马神经发生情况。用成体神经元稀疏标记法测定齿状回(DG)内树突棘的密度。通过Y形迷宫和新物体识别(NOR)测试来评估空间记忆和再认记忆。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检测SIRT6的表达。通过WB评估SIRT6的已知底物组蛋白3赖氨酸9(aceH3K9)的乙酰化反应,证实了SIRT6的抑制作用。
结果:睡眠剥夺两周后,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受到抑制,DG内树突棘密度降低,记忆功能受损,并伴有SIRT6表达下降和能量代谢紊乱。与睡眠剥夺类似,OSS128167显著降低了能量代谢,导致神经发生减少和记忆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DG中SIRT6过表达可减轻睡眠剥夺引起的海马能量代谢异常、神经发生病理改变和记忆功能障碍。
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SIRT6在睡眠剥夺后维持海马区能量代谢稳态、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和增强发育过程中的记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30. Nan Wang, Yujing Zhao, Meiyan Wu, Na Li, Chaoying Yan, Hongyan Guo, Qiao Li, Qing Li and Qiang Wang. Gemfbrozil Allevi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of Astrocytes via Restoring the Iron Metabolism and Promoting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Type 2 Diabetes.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23. PMID: 37697219
【题目】
吉非罗齐(Gemfbrozil)通过恢复铁代谢和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铁死亡,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
王强,Qing Li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脑科学中心
【第一作者】
Nan Wang,Yujing Zhao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脑科学中心
【摘要】
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DAC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表现为认知障碍。星形胶质细胞对大脑能量代谢和抗氧化状态至关重要。铁死亡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但尚不清楚星形胶质细胞的铁死亡是否与DACD的进展有关。PPARA/PPARα(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是一种调节大脑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转录因子。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高糖通过扰乱铁代谢和抑制XCT/GPX4调节的途径来促进糖尿病小鼠和高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铁死亡。db/db小鼠使用吉非罗齐(Gemfbrozil,一种PPARα激动剂)治疗可抑制铁死亡并改善小鼠记忆障碍。Gemfbrozil还可减少星形胶质细胞中铁沉积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活性氧的积累,并显著改善神经元和突触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铁死亡是DACD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同时,本研究还揭示Gemfbrozil通过抑制铁死亡进而预防和治疗DACD的疗效。
检索:孙 瑶、王益敏
翻译:谢伊忻、肖彤
校对:刘敏于、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