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AKI)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5%,其对围手术期的影响严重,始终与高死亡率、发病率和更复杂的住院过程密切相关,并对医疗费用产生影响。特别是当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时,情况更为明显。普遍认为,需要透析的AKI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是血清肌酐的微小升高,也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增加有关,无论在出院时肾功能是否部分或完全恢复。这种死亡风险独立于其他术后并发症和合并症。AKI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后续发展和进展以及未来透析的需求有关,尤其是那些已存在一定程度肾损害的患者,但也涉及那些在AKI发作后明显恢复的患者。虽然我们对AKI的了解有所增加,在其他相关方面也有所进展,但对于那些围手术期可能发展为AKI的患者,识别危险因素和密切监测肾功能,以及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仍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尽管AKI在过去几十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定义的缺乏一直阻碍着临床研究和试验数据比较。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AKI分类方法。2004年,急性透析质量倡议(ADQI)小组引入了RIFLE(Risk, Injury, Failure, Loss and End-stage)分类系统,该系统定义了三个严重程度等级和两种结果,为AKI提供了更标准化的定义,并在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另一方面,急性肾损伤联合(AKIN)小组提出了一种改进标准,将AKI定义为突然(在48小时内发生)血清肌酐较基线有较小变化。新的证据证明了血清肌酐小幅增加的临床重要性。然而,这些标准之间并未明确哪种更具优势。尽管存在这些建议,但AKI的定义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近期,肾脏疾病:改善整体预后(KDIGO)工作组审查了现有标准,并发表了适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新型单一定义。
分期 | 肾小球滤过率(GFR) | 尿量 |
RIFLE分类 | ||
危险 | 血清肌酐升高x 1.5或GFR降低>25% | <0.5 ml/kg/hr,≥6小时 |
损伤 | 血清肌酐升高x2或GFR降低>50% | <0.5 ml/kg/hr,≥12小时 |
衰竭 | 血清肌酐升高x3或GFR降低≥75%或绝对血清肌酐≥354 μmol/L伴急性升高≥4μmol/L | <0.3ml/kg/小时,≥24小时或无尿≥12小时 |
功能丧失 | 持续的AKI,需要RRT治疗>4周 | |
终末期肾病 | 需要透析>3个月 | |
AKIN分类 | ||
1期 | 血清肌酐增加了≥26.2μmol/L或x 0.5至2个基线 | <0.5 ml/kg/hr,≥6小时 |
2期 | 血清肌酐增加了x2至3个基线 | <0.5 ml/kg/hr,≥12小时 |
3期 | 血清肌酐增加> x 3基线或血清肌酐≥354 μmol/L,并急性升高≥44μmol/L或启动RRT | <0.3ml/kg/小时,≥24小时或无尿≥12小时 |
KDIGO分类 | ||
1期 | 血清肌酐升高x 1.5至1.9基线或通过≥26.2μmol/L | <0.5 ml/kg/hr,≥6小时 |
2期 | 血清肌酐升高x2至2.9基线 | <0.5 ml/kg/hr,≥12小时 |
3期 | 血清肌酐增加> x 3基线或血清肌酐≥354 μmol/L,并急性升高≥44μmol/L或启动RRT | <0.3ml/kg/小时,≥24小时或无尿≥12小时 |
许多研究已经对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其中患者和手术相关的一些因素在心脏和非心脏手术中都被证实与AKI存在一致的相关性(表2)。这些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已有的慢性肾脏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存在与术后死亡率的关联性往往比手术因素更为密切。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 手术危险因素 |
年龄 | 手术时间 |
高血压 | 腹膜内手术 |
糖尿病 | 体外循环时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阻断时间 |
左心衰,EF<40% | 溶血(心脏手术) |
慢性肾病 | 血液稀释(心脏手术) |
急诊手术 | 使用IABP(心脏手术) |
脓毒症 | |
外周血管疾病 | |
脑血管疾病 | |
腹水 |
在病因方面,急性肾损伤(AKI)可分为肾前、肾内和肾后三类原因,其在手术中的占比分别为30%~60%、20%~40%和1%~10%(表3)。围手术期AKI的初始损伤通常源于肾灌注不足,这种状况可能会引发髓质血流减少。外髓质的高代谢需求(髓质氧提取接近90%)特别容易发生低灌注和缺氧,无论患者是已知的基础储备减少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还是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诸如肺和肺外原因等其他因素会影响疾病的进程。然而,AKI是否也受类似因素影响仍有待观察。
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我们已经成功构建了动物模型,主要基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或药物诱导损伤,这为我们深入理解急性肾损伤(AKI)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关于炎症在其中的作用。据认为,这一模型对于与循环血液体外泵术(CPB)手术相关的AKI研究尤其重要。在临床实践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继发于普遍的低灌注情况或特定手术操作,例如血管手术中主动脉的阻断。然而,尽管动物模型中的有益干预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尚未得到有效验证。
部分原因在于肾活检的侵入性,急性肾损伤可能继发于肾前因素。根据已获得的活检和尸检结果,临床情况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进一步支持了细胞病变性缺氧导致细胞关闭,而非细胞坏死或凋亡的概念。
肾前性 | 肾性 | 肾后性 |
低血容量,如出血,腹泻,呕吐 | 长时间低灌注引起的缺血 | 梗阻性原因,如前列腺肥大、肾结石、尿道狭窄、盆腔肿块 |
低血压,例如脓毒症 | 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TTP、DIC | |
低心排量,例如CCF,心包填塞 | 肾毒素,例如,氨基糖苷类,非甾体抗炎药,放射学因素 | |
肾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例如,肾动脉狭窄,ACEI/ARB/非甾体抗炎药 | 代谢异常,例如,高钙血症 | |
横纹肌溶解症,例如,挤压伤,烧伤 |
AKI(急性肾损伤)的管理目标包括维持现有肾功能并预防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例如高钾血症、酸中毒和容量过载。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产生长期影响,可能需要长期的肾脏替代治疗。因此,避免AKI仍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
预防措施,以目标为导向液体治疗
维持正常的肾灌注是预防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最重要的措施。在围手术期,80%的术后AKI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在此期间液体管理至关重要。然而,液体管理需要谨慎,因为过量液体治疗可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愈合不良和机械通气时间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正液体平衡与腹内高血压的增加有关,对肾功能有不利影响。此外,高氯血症通常与过度使用0.9%生理盐水的液体复苏有关,可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近期研究表明,比较保守组和自由组液体策略,并未发现保守组中AKI患者的发生率或对肾脏替代治疗(RRT)的需求增加。因此,在围手术期进行保守的液体管理策略是安全且有效的。
然而,目前尚未进行关于液体量在预防手术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常,这一任务会落在团队初级成员的肩上。实际上,采用滴定的目标方法针对特定的端点可能更为恰当。
目标导向治疗(GDT)是一种旨在通过液体、红细胞输注及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实现特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输出量和氧输送,以防止器官功能障碍的策略。对于众多处于高危状态的患者,包括接受选择性手术或紧急手术的患者,以及在ICU入院时伴有多种共病的患者,GDT与其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死亡率的改善有密切关联。2009年,一项meta分析发现,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优化,无论是在术前、术中还是术后进行,均可显著降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尤其在术前优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达到生理值与超过正常生理值同样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虽然这一观点仍存在一定争议。
根据已有的研究,碳酸氢钠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已经被探讨过。后续的研究支持了使用尿碱化对比肾病的研究结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00例CPB手术后的患者,结果显示使用碳酸氢钠与安慰剂盐水输液相比,可以降低AKI的发生率。尽管接受碳酸氢钠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盐水输液的患者在需要RRT或死亡率方面没有明显变化,但这一领域仍在进行更多的研究,并被视为充满希望。
避免肾毒性药物
在围手术期,多种不同药物可能会对肾功能产生潜在的有害影响。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是被公认为可能影响肾脏自动调节的药物。然而,关于在围手术期是否应继续使用ACEI/ARB的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尽管一项荟萃分析显示ACEI在围手术期对肾功能并无保护作用,但此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得出确切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发间质性肾炎,因此,药物和保健产品监管机构建议所有低血容量和败血症患者,无论肾功能如何,都应避免使用。此外,抗生素也可能导致急性肾脏损伤,例如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肾脏,因此需要监测药物水平;而青霉素、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则可能继发于急性间质性肾炎。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谨慎,并注意监测肾功能。
静脉造影剂在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在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应使用最低剂量的造影剂,并优先选择新型的等渗、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因为它们被认为毒性较低。对于因造影剂引发的AKI患者,应推迟手术。
心脏手术中的血液稀释和输血
针对心脏手术中的血液稀释和输血的作用,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其与急性肾损伤(AKI)之间的关系。最近一项单中心研究发现,术前贫血程度越高,AKI的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目前,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虽然小规模试点试验已证实其有效性,但在更大规模试验证实之前,仍不能作为推荐。另外,血液稀释在心肺搭桥手术中时有发生。理论上,在低灌注和低温存在的情况下,血液稀释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流量。然而,此举却有可能导致AKI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因此,当前指南强调限制血液稀释的重要性。胸外科学会和心血管麻醉学会建议在手术过程中维持红细胞压积>21%和血红蛋白>7g/dl。
在管理AKI的过程中,寻找药物干预措施是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定义和结局终点,使得直接比较试验证据变得困难。尽管过去没有一种药物被证明在所有情况下都有益,但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证据表明在心脏手术中可以使用某些药物作为干预措施。
多巴胺
多巴胺在过去的多年中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早期,人们曾假设低剂量的多巴胺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对急性肾损伤(AKI)的治疗是有益的。然而,2001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多巴胺预防或治疗AKI并没有任何益处。这一结论是基于对58项研究的评估和分析,其中包括24项研究的回顾性报告(17项为随机对照试验)。这一结论在2008年的系统文献综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
甲磺酸非诺多泮
非诺多泮是一种选择性DA-1激动剂,迄今为止在治疗AKI 时有不同的结果。然而,在心脏手术中,非诺多泮被证明可以持续降低RRT的需要和死亡率,尽管它的使用可能会并发全身性低血压。这种不良的副作用可以通过使用肾内输注而得到改善,这是迄今为止的一种创新/新兴的策略在病例报告中被证明是成功的,尽管需要更多患者的进一步试验验证。
利尿剂(速尿/甘露醇)
利尿剂在急性肾损伤时可以增加尿量,但其对测量结果(如RRT需求和死亡率)是否有改善作用,目前尚无证据支持。此外,速尿的使用不仅无效,甚至可能有害,并已被证实与心脏术后患者较高的血清肌酐水平相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甘露醇经常被添加到CPB手术中使用的启动溶液中。虽然早期研究显示在接受CPB手术的儿童中可能有一定的预防益处,但这些结果尚未在后续研究中得到重复,反而提示甘露醇与多巴胺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肾小管损伤的风险。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心房利钠肽(ANP)
ANP是由心房对心房扩张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利尿剂和利钠物质,因此对其作为潜在治疗方法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评估。早期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仅一组少尿患者受益,这一结果在后续研究中并未再现。全身性低血压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因素。然而,接受低剂量重组人ANP注射的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F)心脏手术后患者中,对RRT的需求显著减少。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输注与全身性低血压发生率的降低相关,而这本身可能导致了结果的变化。除此之外,目前尚未发现ANP在心脏手术之外的其他明显益处。
尼西利肽(重组人β利钠肽)
尼西利肽是另一款目前正在接受评估的心脏利钠肽。根据初步的手术结果,它可能对心脏和腹部动脉瘤修复手术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降低总体死亡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它可能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增加有关。因此,在提出任何建议或结论之前,需要对尼西利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
茶碱
茶碱是一种被提出的腺苷拮抗剂,其作用是减轻肾血管收缩以维持肾血流。虽然有几个小型研究使用茶碱治疗造影剂肾病,但是2005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并未得出确定性的结论。该荟萃分析建议在该领域进行具有明确水合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便进一步确定茶碱的治疗效果。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使用体外循环(CPB)时,注射茶碱并没有降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的明确好处。因此,目前的证据不支持使用茶碱来预防造影剂肾病或CPB手术中的AKI。
N-乙酰半胱氨酸
N-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抗氧化剂,通常用于增强谷胱甘肽的形成,其作用尚未被证明在围手术期有任何保护作用。如上所述,该药物可能在造影剂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至于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是否在此情况下具有保护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
血糖控制
一项于2001年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显示,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并采用强化治疗单元,能够显著改善结果,使需要接受RRT的急性肾损伤(AKI)减少了41%。这一发现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该领域的关注。然而,此后的研究并未能验证上述效果。最近一项针对心脏手术的研究发现,尽管术中和术后早期出现严重高血糖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包括增加AKI的发生率),但平均葡萄糖浓度的降低并未带来一致的预后改善。鉴于当前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需要进一步重新评估严格的血糖控制概念,并制定相应策略,重点在于避免血糖和低血糖的巨大波动。
预防性RRT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对接受大手术的高危患者实施预防性RRT。实际上,为预防透析而为患者实施透析似乎有些本末倒置。然而,一项单中心研究将44名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透析组或术后透析组,结果显示死亡率(4.8% VS.30.4%)和需要RRT的AKI有所下降。然而,在实践中,如此大的效应量在统计学上是非常不可能的。同样,在造影剂肾病的背景下,一项小型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预防性血液滤过与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相关,但这些发现受到缺乏标准化水合方案和本试验中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的限制。在推荐这种侵入性策略之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RRT用于已经发生的AKI
预防AKI是现代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AKI发生后,RRT在后续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约15%的重症监护病房中的AKI患者接受了透析治疗。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讨论,关于RRT的最佳时机、方式或剂量的共识仍未达成,但RRT被认为是一个影响危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早期研究显示,高剂量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可能有益,但这一结论在后续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因此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论仍在继续。
围手术期AKI是一种严重且通常被低估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会随着血清肌酐小幅升高而增加。使用风险分层指数可能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这对于临床实践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都非常重要。最近在生物标志物领域取得了进展,尽管这项工作尚未转化为临床实践,但治疗的主体仍然是预防性的,旨在使患者保持最佳的液体量,同时避免肾毒性药物。虽然有一些新的证据支持在心脏手术中使用非诺多泮和ANP,但目前还没有药物被证实对AKI的治疗有益,同时药物输送方面也有新技术帮助克服全身副作用。
78fdf4116826b9e8a067eb4a9aa39839.png (47.49 KB, 下载次数: 6) 2023-11-27 16:01 上传 本文译者:曹香华 更多想法请联系我们 联系人:艾米尼 新青年麻醉论坛·文献翻译团队
奖励
1.单篇予以现金200元2.累计10篇以上授予新青年VIP会员一年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