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 | EF >55% |
轻度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 EF 45%-54% |
中度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 EF 30%-44% |
重度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 EF <30% |
EuroSCORE评分 |
1. 病人相关因素 年龄≥60岁(1分,每增加5岁加1分) 女性(1分) 慢性肺疾患(1分) 心外动脉系统疾病(2分)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分) 既往心脏手术史(3分) 血浆肌酐浓度>200μmol/L(2分) 活动性心内膜炎(3分) 术前危急状态(3分) |
2. 心脏相关因素: 需要药物干预的不稳定心绞痛(3分) 左室功能不全(LVEF 30-50%:1分,LVEF<30%:3分) 90天内的既往心梗史(2分)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60mmHg)(2分) |
3. 手术相关因素: 急诊手术(手术必须在下一个工作日之前进行)(2分) CABG合并其他心脏手术(与CABG同时进行的其他较大的打开心包的心脏手术)(2分) 胸主动脉手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病变手术)(3分) 心梗后室间隔穿孔(4分) |
风险预测 低危:1-2分,手术死亡率0.8% 中危:3-5分,手术死亡率3.0% 高危:≥6分,手术死亡率11.2% |
左心室射血分数(EF)做为衡量左心室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临床上被麻醉科医师高度重视,患者的射血分数降低至40%以下时,表明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当LVEF小于35%时,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因此低EF的患者围术期风险是显著增加的。
在本次公开课,安贞医院张主任对于低EF值行冠脉搭桥的麻醉相关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围绕着病理生理,麻醉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以及辅助循环支持等几个方面展开,明确指出对于EF以及CI同时降低的患者手术、麻醉风险较大,低EF致心肌缺血患者常合并左室室壁瘤、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对于该类患者,强调了术前BNP和心脏核磁CMR的意义。麻醉药物选择灵活搭配,术中监测方面CO2分压差、肺动脉漂浮导管指导意义佳,常规的动脉监测对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者,评估收缩功能和容量状态不准,有文献报道sbp维持在120-130mmHg,术后5年存活率更高。术中出现循环不稳定时,应积极维持组织灌注,但对于由缺血导致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本身心肌氧供差,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均增加氧耗,均应慎用。辅助循环支持如IABP,ECMO等可以快速降低左房室负荷,降低心肌氧耗,改善组织氧代谢,如有条件可积极介入。
低EF病人围术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低氧血症的风险非常大,但要注意的是,心功能和EF值并不等同,所以充分的术前评估,严密的术中监测,合理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保证心肌氧供与氧耗平衡,是保证病人平稳度过围术期的关键。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