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病例分享丨一例急诊硬膜外血肿患者出现反流误吸的麻醉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糖糖不次糖    时间: 2024-3-11 22:37
标题: 病例分享丨一例急诊硬膜外血肿患者出现反流误吸的麻醉思考
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4-3-11 22:43 编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徐医附院麻醉论坛,作者22级专硕 潘影

01、病例资料
现病史
患者男,43岁,因外伤致昏迷4h余,浑身多处擦伤,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硬膜外血肿。经神经外科会诊后收治入院。病程中,患者昏迷,无肢体抽搐、无寒战高热。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术前诊断
硬膜外血肿

拟全麻下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

入室情况
患者03:30入室,心电、脉氧、有创血压监测,开放外周静脉通道,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生命体征:有创血压188/101mmhg,心率110次/分,脉氧86%,家属诉6h前进食,多次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患者术前昏迷状态,左侧瞳孔散大;术前胸片示:两肺少量渗出,两侧少量胸腔积液,误吸可能?;诱导前血气分析示:PH 7.488、pO2 62.6mmHg、pCO2 49.8mmHg、K+ 3.0mmol/L 、Lac 2.6mmol/L。

02、麻醉过程
麻醉评估重点
高血压、颅内压高:患者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出血量大,颅内压明显增高,麻醉诱导过程中应力求平稳,避免出现呛咳屏气等,增加出血量,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饱胃:患者术前6h进食,多次呕吐史,腹部明显膨隆,腹压明显增加,麻醉诱导过程中呕吐、反流、误吸风险极大。且患者出于昏迷状态,难以配合清醒气管插管的麻醉操作,最后选择快速顺序诱导进行气管插管。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患者术前多次呕吐,胃酸和电解质大量丢失,术前血气存在代碱、低钾等。麻醉的同时应积极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
麻醉诱导及维持

诱导前准备
患者取头高位,充分给氧去氮,脉氧升至98%,准备吸引器,充分清除患者口腔异物。

麻醉诱导
舒芬太尼20ug、依托咪酯20mg、罗库溴铵80mg快速诱导,手控面罩通气2min,待肌松药完全起效后,在可视喉镜指引下放入7.0型号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后通气良好,气道压不高。插管后进行气管内吸引,吸出少量浓痰及胃内容物。插管后1min生命体征:血压140/83mmHg,心率99次/分,脉氧98%。

麻醉维持
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2ug/kg·min泵注,丙泊酚4mg/kg/h泵注,七氟烷1%吸入,随循环调整,每间隔45min予2mg维库溴铵静推,监测尿量的同时进行补钾,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入ICU继续治疗。

03、分析讨论
本例患者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前饱胃,且根据术前胸片报告及血气分析结果推断,患者极有可能已经出现轻微的反流误吸,围麻醉期对于此类病人应如何预防和处理?

反流误吸

胃内容物反流至口咽部再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类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危险人群

生理机制
误吸生理机制的三个重要环节是食道下括约肌、食道上括约肌和保护性气道反应。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下括约肌存在一定压力,若胃内压力没有超过这个数值,可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保护性气道反应是指有反流物涌入会厌时,会厌反射性地将气道盖住,避免发生误吸。大部分人存在保护性气道反应,误吸发生率很低,如果反流物量很大,超过了保护性气道反应限度则将导致误吸;或者清醒插管时为保证插管顺利会使用局麻药或神经阻滞消除了保护性气道反应,则容易产生误吸。

分型

反流误吸的原因

反流误吸的预防

对于无法确定禁食时间是否足够的病人,麻醉科医生可以使用超声进行胃内容量评估。胃窦部横截面积(CSA)可定量评估胃内容物,但仅限于评估清亮液体而非固体。Husni Alakkad等人于2015年发表在Can J Anaesth的临床研究共纳入40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所有患者进行标准的胃部超声检测,其中27例患者改变原有的麻醉方案,这就提示术前胃超声检查可以降低误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