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衰弱测试作为预测术后结局的有效工具,特别是用于评估谵妄风险。(1C)
如术前麻醉体格检查揭示存在衰弱表型,建议使用临床衰弱量表。如有可能,应请老年病专家进行评估,以通过推迟手术(时间敏感型或择期手术)来改善认知、营养和共病状况。(1C)推荐使用临床衰弱量表,因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预测价值。(1C)
应在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明确预康复的作用。(2B)
对拟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应考虑给予营养支持。(2C)
对患有稳定性心脏疾病且接受择期大手术的患者,不建议常规入住ICU。在多学科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此类患者选择性入住ICU可能更为适宜。(1C)
若GLP-1RA以每周注射的方式给药,考虑到其较长的半衰期,建议在需要镇静/麻醉的择期手术前至少1周停用。若GLP-1RA用于肥胖症治疗,则建议停用2周(3个半衰期)。(CPS)
图3 使用GLP-1RA药物患者的术前管理
该指南涵盖了术前评估的多个关键方面,从组织管理到临床评估,再到优化和规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全面性有助于麻醉医师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避免遗漏重要信息,为制定精准的麻醉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在组织管理方面,明确了术前麻醉评估的时机,建议早期进行门诊评估,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手术当日的取消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同时,推荐将远程医疗和标准化问卷纳入评估流程,这在当今数字化医疗的大趋势下,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可提高患者对麻醉前护理的可及性和满意度。
指南中多次提及多学科团队(MDT)在术前评估中的重要性,这与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仅靠麻醉科医师的单一评估难以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和风险。通过MDT协作,麻醉医师可与心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在处理心血管风险评估时,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心内科会诊,这有助于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脏功能、药物治疗等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手术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围手术期管理。
指南推荐使用修订的心脏风险指数(RCRI)评分进行风险分层,并结合利钠肽等生物标志物以及Duke活动状态指数问卷评估心脏储备功能。这一系列评估工具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心血管高风险患者,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其心血管功能储备较差,通过这些精细化的评估手段,能更好地预测其在手术应激下的心脏耐受性,从而调整麻醉策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指南强调了气道评估的重要性,并提出应采用多维度的评估方法,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环境等因素。同时,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测试,并进行综合判断。这对于预防困难气道的发生、确保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不同患者的气道情况复杂多样,如肥胖患者、颈部手术史患者等,通过全面细致的气道评估,可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工具和技术,避免因气道问题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指南关注到预康复在改善患者术后结局中的潜力,建议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等。通过术前的预康复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储备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例如,对于一些拟行大型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术后呼吸功能和营养状况,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指南对术后入住ICU的决策提出了基于风险效益比的评估建议,不推荐常规入住,而是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性入住。这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过度医疗,同时确保真正需要ICU监护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手术类型、基础疾病、术中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准确判断患者的术后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术后管理方案。
指南采取聚焦于特定问题的方式制定,这对临床麻醉医师极具友好性和针对性。在临床实践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患者情况,麻醉医师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关键信息并做出决策。该指南通过明确的特定问题导向,如在心血管评估中聚焦于如何有效评估心脏风险,为麻醉医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讨论心血管系统术前评估工具时,明确指出RCRI评分的使用建议,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结合利钠肽和Duke活动状态指数问卷的综合评估方法,使麻醉医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评估,避免了在众多评估手段中不知所措,从而提高了术前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与以往相比,本指南内容更加具体客观。以气道评估为例,过去的指南可能只是简单提及气道评估的重要性,但本指南详细阐述了多维度评估方法,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并明确指出针对不同情况应采用的具体测试,如针对困难直接喉镜检查预测的最小测试集包括气道病史、切牙间距和上唇咬试验等,同时对不同气道管理技术(如面罩通气、视频喉镜、喉罩置入等)的困难预测测试也有具体建议。这种具体性使得麻醉医师在实际操作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和依据,而不是仅凭模糊的概念进行判断。再如,对于新型药物围手术期管理,指南详细规定了GLP -1RA和SGLT2i在不同用药频率下的停药时间和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如GLP-1RA每周注射时,考虑其长半衰期,建议至少在手术前1周暂停(用于肥胖治疗时则建议2周),若为每日口服或皮下给药,则在手术当日停药,并对患者围手术期饮食管理等也给出了具体建议。这些具体而客观的内容,基于现有证据,使指南更具可信度和权威性,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尽管该指南为术前评估提供了丰富的指导,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部分推荐基于低质量证据,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结合自身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指南的建议。
综上所述,ESAIC发布的这份指南为成人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了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其聚焦特定问题的方式和具体客观的内容,使其在临床实践中更具实用性和权威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应用指南的建议,不断优化术前评估流程,提高麻醉质量,为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保驾护航。同时,也期待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术前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
原始文献:
e5d343d13a6fbbeca4ef8c0892bff7b5.png (1.08 MB, 下载次数: 4)
2025-1-16 13:08 上传
39b1d9ac1816967a97d9df8be78734fb.png (813.65 KB, 下载次数: 2)
2025-1-16 13:08 上传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