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Leilei Wa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摘要】
目的:确定在肥胖患者中,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是否能降低镇静胃肠镜检查期间低氧的发生率。
【第一作者】
Jingjing Pang, Dongxue Xu, Xiaoyu Zha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通过炎症和纤维化信号通路引发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最终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KD)。AKI向CKD转变的机制复杂,其中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代谢重编程是关键因素。公开数据分析表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CKD患者的肾活检组织中显著上调。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梗阻,UUO)模型中,Timp2表达均上调。小管特异性Timp2敲除显著减轻肾纤维化。RNA测序显示Timp2与I/R小鼠线粒体动力学和糖酵解相关。Timp2缺失改善线粒体形态并抑制糖酵解酶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TGF-β1处理的HK-2细胞抑制了Drp1的表达,恢复了Mfn2的水平,减轻了线粒体碎片,提高了线粒体膜电位。此外,Pfkfb3和HIF-1α表达下调,伴随着细胞外酸化率(ECAR)、PFK活性和乳酸产量的降低。机制上,Timp2以自分泌的方式与Sdc4的胞外结构域相互作用,激活Hedgehog (Hh)信号通路。环巴胺部分改善Timp2过表达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Pfkfb3介导的糖酵解,减少胶原沉积。本研究首次证明TECs中的Timp2可加重Hh信号传导,促进线粒体碎片化和代谢重编程,从而加速I/ R诱导的肾纤维化。
【题目】
多种抗炎药物联合策略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背景:术后谵妄是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手术引起的炎症有关。尽管炎症在谵妄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综合抗炎方法在管理围手术期全身性炎症方面的潜在益处仍未得到充分探索。本研究评估了联合右美托咪定、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围手术期抗炎集束化策略是否能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风险。
【题目】
周围神经阻滞对胸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
王东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Zhen Zhang, Chen Li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探讨大手术后应用外周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NB)对围手术期结局的影响。
【摘要】
为探究肥胖加重急性肺损伤(ALI)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高脂饮食(HFD)小鼠肺组织中乌头酸脱羧酶1(ACOD1)mRNA水平显著降低。通过收集临床样本、构建HFD小鼠ALI模型并结合人鼠样本分析,揭示肥胖状态下肺组织及肺泡巨噬细胞中ACOD1表达显著下调。体内外实验进一步证实,ACOD1敲低可加剧肺损伤、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而ACOD1过表达可缓解上述病理改变。进一步研究显示,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会削弱ACOD1过表达对肥胖加重ALI的保护作用。此外,肥胖微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生长因子独立1(GFI1)蛋白水平升高,其敲低可上调ACOD1表达。综上,本研究提示肺泡巨噬细胞中ACOD1表达下调是肥胖加重ALI的关键因素,其机制可能由GFI1上调驱动。
【题目】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氢疗法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新潜力,尤其在高压缺氧区域,其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及调控肿瘤代谢的特性凸显。氢气可破坏癌细胞线粒体功能,干扰能量代谢,最终导致能量耗竭并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声催化剂(BPM),可在肿瘤原位生成氢气和氧气,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BPM的介晶结构由氟化铋、多金属氧酸盐和碳化钼组成,在超声辐照下显著提升电荷分离与电子传输效率,实现高效水分解反应。通过同步产生氢氧并消耗谷胱甘肽,BPM有效触发氧化应激、缓解缺氧,进而破坏线粒体功能并抑制癌细胞能量代谢。此外,BPM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激活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逆转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实验结果表明,BPM在气体-免疫联合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为改善癌症疗效提供了多功能策略。
【题目】
GPR37激活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与神经元过度兴奋缓解骨癌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溶骨性骨癌性疼痛是骨转移癌症患者的主要临床难题,现有疗法镇痛效果有限。本研究证实,神经保护素D1(NPD1)或青蒿琥酯(ARU)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37(GPR37),可缓解多种骨癌小鼠模型的急性和持续性疼痛。GPR37激动剂还能抑制肿瘤诱导的骨破坏。机制研究表明,NPD1或ARU与巨噬细胞GPR37结合后促进IL-10释放,进而抑制肿瘤介导的破骨细胞生成。此外,直接激活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背角神经元中的GPR37可降低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及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发生率,从而抑制肿瘤诱导的神经元过度兴奋。关键发现显示,NPD1与ARU的镇痛及骨保护效应在Gpr37基因敲除小鼠中消失,并证实β-arrestin 2是IL-10释放与神经元抑制的关键介质。在骨转移患者中,内源性NPD1血浆水平与疼痛强度及骨吸收标志物CTX-I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激活GPR37通过直接协同抑制破骨生成与神经元超兴奋,为缓解骨癌性疼痛提供了新型治疗策略。
10.Andi Chen#, Chengqian Teng#, Jianjie Wei#, Xuyang Wu, Honghong Zhang , Pinzhong Chen, Dingliang Cai, Haitao Qian, Hui Zhu, Xiaochun Zheng* , Xiaohui Chen*.Gut microbial dysbiosis exacerbates long-term cognitive impairments by promoting 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neuroinflammation following neonatal hypoxia-ischemia. Gut Microbes, 2025 Dec;17. PMID: 40008452
【题目】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后的肠道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加剧长期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被认为是新生儿长期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已经证明,肠道菌群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微生物群-肠-脑轴对新生儿HIBD后认知功能的作用仍然不清楚。在该研究中,相关性分析支持缺氧缺血(HI)损伤后肠道微生物变化与长期认知障碍的发展有关。随后的实验揭示了肠道功能障碍与海马神经炎症和突触损伤有关。在因果关系验证实验中,认知正常大鼠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可以恢复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善肠道功能障碍,降低血清脂多糖(LPS)和炎症介质水平,减轻新生HIBD大鼠的神经炎症、突触损伤和认知障碍。相反,来自新生HIBD大鼠的FMT可在正常受体大鼠中 诱发上述不良病理变化。此外,口服抗炎药地塞米松(DEX)表现出减轻新生HIBD大鼠有害影响的潜力,其疗效部分依赖于肠道菌群。通过RNA测序对潜在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新生HIBD大鼠肠道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基因显著增加。另外,TLR4抑制剂TLR4-IN-C34处理、FMT和口服DEX等干预措施被证实可以通过抑制LPS/TLR4信号通路来调节肠道功能,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总之,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HI后肠道菌群失调在激活LPS/TLR4信号通路、引发肠道炎症和功能障碍、加剧全身炎症从而加重新生HIBD大鼠突触和认知障碍方面的作用。因此,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或调节肠道功能可能是缓解HIBD新生儿长期认知障碍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题目】
新生儿七氟烷暴露会抑制少突胶质细胞中DHHC5介导的TfR1棕榈酰化,导致髓鞘发育不足和神经功能损伤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简介:新生儿麻醉相关的神经功能损伤备受关注,与少突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然而,少突胶质细胞的持续发育(髓鞘形成)与短期内对麻醉暴露的脆弱性之间存在显着的时间差异。
【题目】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Qiaoling Wu 锦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会触发显著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损伤。本研究探讨了地氟烷(DFE)通过调节ITGB1/CD9信号通路和减轻氧化损伤在肾脏I/R中的保护作用。
【题目】
UCP2/PINK1/LC3B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参与NRG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现有证据表明,神经调节蛋白-1(NRG-1)能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调控参与多种心脏保护干预。然而,NRG-1与线粒体自噬之间的分子机制尚待阐明。本研究通过大鼠体内心肌I/R损伤模型和H9C2心肌细胞体外缺氧/复氧(H/R)模型,探讨NRG-1后处理是否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减轻心肌I/R损伤,并探索其潜在机制。在体内实验中,通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NRG-1的心脏保护作用。通过RNA测序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NRG-1的潜在下游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检测I/R和H/R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自噬的激活情况。KEGG和GSEA分析显示,NRG-1处理的I/R心肌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显著富集,且UCP2与PINK1互作与线粒体自噬有密切关系。同时,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可显著消除NRG-1后处理在体内的心脏保护作用,而UCP2抑制剂京尼平(genipin)处理也减弱了NRG-1后处理对线粒体自噬的激活作用。与此一致的是,体外H9C2心肌细胞实验表明,NRG-1处理显著上调了UCP2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激活了线粒体自噬,而小干扰RNA介导的UCP2敲低则消除了NRG-1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NRG-1后处理通过UCP2/PINK1/LC3B信号通路激活线粒体自噬,从而对心肌I/R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题目】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 As)治疗脓毒症的新机制及其通过仿生纳米递送系统(As@ZM)的应用。脓毒症是一种由宿主对感染的异常反应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由于其高死亡率,对全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我们的研究揭示了As治疗脓毒症的新机制,即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释放发挥作用,这可能与As结合IκBα以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As处理的中性粒细胞还通过与内皮细胞和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免疫微环境。然而,As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ZIF-8的纳米递送系统,通过中性粒细胞膜包覆实现靶向递送,显著增强了As的治疗效果。As@ZM的创新设计为脓毒症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并有望改善临床疗效。
【题目】
PV-K纳米装置促进NLRP3自噬体降解以抑制巨噬细胞焦亡介导的肺损伤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