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其他文献表明,在心脏骤停患者的一般人群中,心肺复苏后即刻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对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需要血运重建的预测能力有限。心肺复苏后7分钟内心电图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假阳性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全身低灌注和肾上腺素使用导致的短暂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肺复苏后首次心电图ST段抬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70%(95% CI 54% to 82%),特异性为85%(95% CI 78% to 90%)),对需要血运重建的敏感性为53%(95% CI 47% to 58%),特异性为86%((95% CI 80% to 91%)。因此,尽管应在心肺复苏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但对于不明确的病例应与心脏病专家讨论,并在5至10分钟内再次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ST段抬高的变化情况。如果复查心电图显示新的或加重的ST段抬高,则建议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而如果完全恢复正常,则可能提示为短暂性改变。对于无ST段抬高的患者,紧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导管插入术存在争议。心肺复苏后出现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且心电图无ST段抬高的患者,其冠状动脉显著病变的发生率为25%至50%,其中25%至35%的患者存在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一项主要基于回顾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心肺复苏后心电图无ST段抬高的患者中,约30%存在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且与初始心律无关。尽管大多数证据表明早期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的,但文献表明,与延迟(>24-48小时)冠状动脉造影相比,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无显著益处。COACT试验纳入了552名院外心脏骤停后初始心律可电击且心电图无ST段抬高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至立即(中位时间 2.3h)与延迟(中位时间 121.9h)冠状动脉造影组,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研究者发现约65%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疾病,但未发现早期冠状动脉造影能改善90天生存率。TOMAHAWK研究纳入了554名无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配至立即或延迟选择性血管造影组,不论初始心律如何。研究者发现,立即进行血管造影的患者生存率并无提高,但死亡率和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略有上升。DISCO试验将79名无ST段抬高的患者随机分配至立即血管造影组和标准治疗组,而PEARL试验则评估了99名患者。两项研究均未发现生存率或神经功能结局存在差异,不过DISCO试验发现37%的患者存在罪犯病变,PEARL试验则发现这一比例为4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均排除了存在血流动力学或电生理不稳定情况的患者。EMERGE一项随机试验将279名患者随机分为急诊血管造影组和延迟血管造影组,结果发现两组在180天时脑心功能分类(CPC)为1或2的生存率无差异。尽管这些研究未发现死亡率或神经功能结局存在差异,但这些研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急性罪犯病变,因此尚不清楚是否在心脏功能或后续心力衰竭风险方面可能存在其他益处。
在决定是否进行心脏导管插入术时,还应考虑一些复苏特征,这些特征可能预示着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较低。这些特征包括:未被目击的心脏骤停、初始心律非室颤、无旁观者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时间超过30分钟、持续心肺复苏、pH值低于7.2、乳酸水平高于7、年龄超过85岁、终末期肾病以及心脏骤停的非心脏原因。这些因素有助于与心脏病专家讨论是否在恢复自主循环后进行心脏导管插入术。
根据现有数据,如果首次心电图提示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则建议紧急会诊心脏病专家。重要的是,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如果患者最初病史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者出现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考虑进行导管检查。对于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持续性心源性休克或电不稳定(反复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或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复查心电图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标准的患者,也建议进行导管检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声明指出,对于无ST段抬高的患者,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可能有益,有助于挽救心肌并可能减少左心室功能障碍。最终,对于无ST段抬高的患者是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应根据当地资源和临床情况,并与介入心脏病专家协商决定。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randomid=wbzxm6xq#imgIndex=27 (560.05 KB, 下载次数: 0)
前天 23:43 上传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