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糖糖不次糖 于 2025-9-18 22:59 编辑
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译审
过敏性休克是急性超敏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类,若未能及时识别并进行恰当处理,可能迅速进展为危重病甚至死亡。尽管过敏性休克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实验室检查可用于确证或提供进一步支持。其可由多种机制引发,但共同的核心途径均涉及抗原暴露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症状。据估计,围术期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 1–2/10,000,但由于漏报,其真实发生率可能更高。围术期过敏性休克的病死率约为 4%。尽管致死性过敏性休克罕见,但镇静或麻醉可能掩盖症状,再加上外科患者常合并复杂疾病,导致诊断延迟,最终增加不良结局的风险。因此,麻醉医生需快速诊断并进行专业处理以确保患者的最佳预后。本继续教育模块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围手术期过敏反应快速诊断与管理的框架体系。
01、命名
“过敏性休克”一词在历史上仅用于描述严重的免疫球蛋白 E(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而当类似的临床表现并非由IgE 介导时,则使用“类过敏反应”一词。近年来,超敏反应的分类标准已进行修订。在新的分类下,“过敏性休克”涵盖了所有严重超敏反应。基于发病机制,这些反应可进一步分为过敏性或非过敏性(图1)。类过敏反应一词现已不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