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任谁的麻醉都不是小事之 ~今日份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pmtpmtpmt2017
时间:
前天 20:53
标题:
任谁的麻醉都不是小事之 ~今日份思考
本帖最后由 pmtpmtpmt2017 于 2025-11-1 21:03 编辑
图1为病例1,文章链接和标题如下,提炼了几个关键词,进一步了解了舒芬太尼
1、受体作用:属于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对δ受体的100倍),其镇痛效力是芬太尼的10倍
2、三房室模型特征:包括初始分布相、再分布相和终末消除相,前两阶段耗时短,终末消除相占血浆半衰期的绝大部分。关键药代参数:静脉给药后3分钟达血浆峰值浓度,以脑电图(EEG)减慢为标志的平均起效时间约为给药后2分钟;肝血流量是消除速率与清除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肝血流量越高,肝提取率越高,清除速度越快。
3、酸血症(呼吸性/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pH值降低会使舒芬太尼电离程度增加,导致其蛋白结合率下降、代谢与清除减慢,最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过度通气的影响:过度通气会产生相反效果,可能因舒芬太尼非电离形式增多,使其分布容积扩大、消除半衰期延长。
4、背景敏感半衰期(CSt/)指药物从稳态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
理想CSt/的标准:镇痛药物的理想CSt/需平衡两点——既不能过短(避免术后早期疼痛快速复发),也不能过长(防止术后镇静延长、呼吸衰竭需再次插管等副作用)。
舒芬太尼的CSt/优势:静脉输注6小时后,舒芬太尼的CSt/约为1小时,远快于芬太尼(>6小时)。
临床应用指导:正因CSt/较短,术中舒芬太尼静脉输注需在患者全麻苏醒前45分钟至1小时停用,以减少术后副作用并平稳过渡。
5、成人输注剂量:推荐的静脉输注剂量范围为0.3~1.5 μg/kg/hr(以瘦体重为基准)。
6、肝脏提取率:具有高肝脏提取率,数值达0.8,意味着大部分药物会被肝脏摄取并代谢。
主要代谢途径:在肝脏中主要通过CYP3A4酶进行广泛代谢;此外,在小肠中也会发生少量代谢,但并非主要途径。
7、主要代谢产物与活性:共产生三种主要代谢产物,其中去甲舒芬太尼和N-苯丙酰胺以无活性形式经尿液排出;去甲基舒芬太尼虽保留约10%的舒芬太尼活性,但生成量极少,对整体药效影响微弱。
首过效应与给药途径局限:口服给药时,舒芬太尼会经历显著的肝脏首过代谢,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大幅降低;这一特性是研发舒芬太尼舌下给药新制剂的核心原因,可规避首过效应以提升药物利用效率。
8、主要不良反应~核心作用机制
低血压、心动过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传出,减少交感神经活性,导致血管扩张、心率减慢
剂量相关性呼吸抑制~抑制延髓部位的中枢呼吸中枢,削弱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和深度的调控能力
便秘(肠道蠕动减慢)~激动胃肠道μ受体,增强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肠道蠕动频率与幅度胸壁僵硬、声门关闭~增强传出运动神经元活动,导致胸壁肌肉紧张度升高、声门肌肉收缩
9、治疗指数(治疗比)是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核心指标,指药物产生期望效应的剂量与产生有害副作用剂量间的安全范围,计算方式为半数致死量(LD)除以半数有效量(ED),数值越高安全性越强。
舒芬太尼的治疗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常用阿片类药物,具体对比如下:
舒芬太尼:约26,700
芬太尼:280
吗啡:70
哌替啶(pethidine):5
这一数据表明,舒芬太尼在实现有效镇痛的同时,引发致命性副作用的风险远低于芬太尼、吗啡和哌替啶,安全边际极高。
10、老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预防舒芬太尼诱咳药物的剂量调整建议~减量起始、缓慢给药,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
11、研发历程:从芬太尼到舒芬太尼的迭代
芬太尼的突破(1960年):Janssen博士团队经过十年对吗啡、哌替啶化学结构的研究,聚焦“提升脂溶性”这一关键方向——更高脂溶性可增加药物在受体位点的生物利用度,加快起效速度,并增强对μ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最终于1960年12月成功研发芬太尼,初步解决了吗啡的部分缺陷。
舒芬太尼的诞生:应对心脏手术需求:1960年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兴起(1967年Favaloro博士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完成首例CABG),开启心脏外科新纪元。这类手术对麻醉的核心要求是极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而芬太尼仍有优化空间;舒芬太尼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研发,其μ受体选择性、镇痛效力(为芬太尼7-12倍)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均更优,更适配心脏手术等高危操作。
https://www.jscimedcentral.com/
Sufentanil: Pharmacolgy and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