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任谁的麻醉都不是小事之11.19 [打印本页]

作者: pmtpmtpmt2017    时间: 昨天 21:45
标题: 任谁的麻醉都不是小事之11.19
本帖最后由 pmtpmtpmt2017 于 2025-11-20 00:18 编辑

今日为一名69岁男性患者(165cm,50kg)全身麻醉下行T12  PKP术,L3钉棒系统内固定术,(T12和L3压缩性骨折),病人无基础疾病,该病例特别的地方是高脉压差以及低舒张压,麻醉历时近四个小时,说说几个关键点的血压,心率,以及进出量等以便大家有个大概的印象。诱导时入室血压140/48mmhg,心率全程65-89次/分波动,予地塞米松5mg,咪达唑仑1mg,长托宁0.5mg,依托咪酯20mg,顺阿10mg,丙泊酚50mg,舒芬太尼15ug,后续追加的时候发现可能推注10ug,诱导完患者血压跌至77/28mmhg,给予9mg麻黄碱,收缩压升至120左右予以气管插管,插管顺利,半小时后手术开始,追加10ug舒芬太尼,40毫升丙泊酚(10mg/ml)加1mg瑞芬太尼(25ug/ml)混合泵注,走的12-14ml/h,去甲肾上腺素2mg化到50ml,即40ug/ml,走的1-30ml/h,顺阿1mg/ml,走的10ml/h,吸入用的七氟烷使用的1%-1.5%,整场麻醉外科医生有要求控制性降压,中我碰到的问题及思考是:


1.麻黄碱使用效果并没有像平常那样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反而更像一过性的升高,后续很快就下降了,血管麻痹?

2.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使用?(丙泊酚基本数值上大约为瑞芬的两倍,同样化到20/50ml针筒。我一般单独使用时,都用20毫升针筒吧,丙泊酚走18ml/h ,瑞芬太尼走10ml/h,吸入七氟烷1.5%一般手术能有较好效果,根据手术类型诱导后一小时追加舒芬太尼10ug,再以5ug看情况追加,最后停吸入后开大氧流量半小时,丙泊酚走28,瑞芬走10-12,这个也只是大概吧)
3,放置骨水泥的时候,血压直线下降至58/20mmhg?还有估计二十来分钟手术结束,我最后的方法是推注15ml丙泊酚加5ml生理盐水加1mg瑞芬太尼,即50ug/ml瑞芬和7.5mg/ml丙泊酚,试过了推注去甲20-40ug,血压飙到200,又用麻醉药降压,或者试着纯用吸入,都不理想,血压像过山车,我的心情也一样,最后冷静下来,退一步想,推注了1ml丙泊酚混瑞芬,推注20ug去甲,效果还很好,病人过床后10分钟内拔管了,
4.这样的情况是否需要换用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多巴胺?效果会更好?患者手术结束尿量1000ml,入量1750ml,拔管时换了一瓶500ml复方氯化钠

这里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相关知识
参考Wide pulse pressure: A clinical review
1.脉压差的定义与流行病学2.临床结局影响
J 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是指某一指标(如生理参数、治疗强度等)与结局(如疾病风险、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呈现先改善
后恶化或先降低后升高的非线性关联,其曲线形态类似字母 “J”—— 当指标处于过低或过高的极端水平时,不良结局风险均升高,
而中间存在一个 “最佳区间”,此时结局最优。
4.宽脉压差合并低血压的治疗策略



5.药理学复习
丙泊酚,瑞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来自豆包)
四种药物临床使用实操对比清单
对比项目
丙泊酚(Propofol)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麻黄碱(Ephedrine)
给药方式
静脉注射(诱导麻醉)、静脉输注(维持麻醉 / 镇静);仅用于注射,不可口服 / 肌内注射
静脉输注(持续给药);可与丙泊酚等麻醉药联合使用,不可皮下 / 肌内注射
静脉输注(持续给药);需中心静脉输注,避免外周静脉外渗
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临床急救常用注射方式,鼻塞可用滴鼻剂
成人剂量范围
1. 麻醉诱导:单次推注 2–2.5 mg/kg(40 秒内缓慢注射)2. 麻醉维持:4–12 mg/(kg・h) 输注3. 重症镇静:0.3–4 mg/(kg・h) 输注(根据镇静深度调整)
1. 麻醉镇痛:0.1–0.3 μg/(kg・min) 持续输注2. 辅助镇静:0.025–0.075 μg/(kg・min) 输注3. 与丙泊酚联用时需减量 30%–50%
1. 严重低血压 / 休克:初始 0.02–0.1 μg/(kg・min) 输注2. 剂量调整:每 2–5 分钟递增 0.05–0.1 μg/(kg・min),最大剂量不超过 1 μg/(kg・min)
1. 静脉注射:单次 5–10 mg,必要时 5–15 分钟重复,极量 60 mg / 日2. 肌内 / 皮下注射:单次 15–30 mg,极量 50 mg / 次、150 mg / 日3. 口服:15–30 mg / 次,3 次 / 日,极量 150 mg / 日
儿童剂量参考
3 岁以上儿童麻醉诱导:2.5–3.5 mg/kg(缓慢注射);维持剂量同成人(按体重调整),3 岁以下需谨慎
1 岁以上儿童:0.05–0.2 μg/(kg・min) 输注;1 岁以下安全性数据不足,需严格监测
儿童慎用,仅用于严重低血压急救:0.01–0.05 μg/(kg・min) 输注,需根据血压实时调整
儿童需按年龄 / 体重折算:口服 0.5–1 mg/kg/ 日(分 3 次);注射剂量为成人的 1/3–1/2,需医生指导
禁忌人群
1. 对丙泊酚或乳剂成分过敏者2.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 严重心血管疾病(如难治性低血压)患者4. 妊娠前 3 个月孕妇
1. 对瑞芬太尼或阿片类药物过敏者2.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4. 重症肌无力患者
1. 对去甲肾上腺素过敏者2. 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00 mmHg)3. 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4.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1. 对麻黄碱过敏者2. 高血压、青光眼患者3. 前列腺肥大患者4.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慎用人群
1. 老年人(剂量需减 30%–50%)2. 低血容量、贫血患者3. 妊娠中晚期孕妇(需权衡利弊)
1. 老年人(剂量减 20%–40%)2. 孕妇、哺乳期女性3. 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1. 老年人(需监测肾功能)2. 孕妇(仅在危及生命时使用)3. 糖尿病患者(可能升高血糖)
1. 老年人、儿童2. 孕妇(孕晚期慎用)3. 糖尿病、冠心病患者
给药监测要点
1. 全程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2. 麻醉诱导时备好气管插管设备(防呼吸停止)3. 输注期间观察是否有注射部位疼痛
1. 重点监测呼吸功能(防呼吸抑制)2. 监测血压、心率(可能致心动过缓)3. 避免突然停药(需逐渐减量)
1. 每 1–2 分钟监测一次血压,目标血压根据基础值调整2. 观察输注部位是否红肿(防组织坏死)3. 监测尿量(评估肾灌注)
1. 监测血压、心率(避免血压骤升)2. 口服者观察是否有失眠、焦虑等中枢兴奋症状3. 长期使用需监测电解质
剂量调整依据
1. 体重(核心调整因素)2. 镇静 / 麻醉深度(通过脑电监测或患者反应判断)3. 肝肾功能状态
1. 体重、手术刺激强度2. 联合用药情况(与丙泊酚联用时减量)3. 患者呼吸耐受度
1. 血压监测结果(目标收缩压≥90 mmHg 或较基础值升高 20%)2. 休克纠正情况(尿量、皮肤灌注)
1. 病情严重程度(如低血压程度、哮喘发作情况)2. 年龄(老年人减量)3. 合并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量)
特殊给药注意
1. 输注速度不可过快(诱导时 40 秒以上推注完单次剂量)2. 与其他镇静药联用时需减量3. 乳剂剂型需摇匀后使用,避免污染
1. 不可与碱性药物混合输注(如碳酸氢钠)2. 术后需及时给予阿片类拮抗剂(如纳洛酮)防呼吸抑制3. 输注管路需专用,避免残留
1. 外渗时需立即停止输注,局部注射酚妥拉明拮抗2. 不可突然停药(需逐渐减量至停药)3. 稀释后使用(常用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1. 静脉注射时速度需慢(避免心悸)2. 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易产生耐受性)3. 滴鼻剂需按年龄调整浓度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