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有关骶管阻滞的不解
[打印本页]
作者:
ie636
时间:
2010-9-22 20:34
标题:
有关骶管阻滞的不解
本人刚接触临床不久,对于骶管阻滞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手术,也可用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腹部手术,为什么小儿可用于腹部手术?脊髓末端也就只相差1至2个节段啊,再说骶麻是硬膜外麻的一种,不解?????
作者:
椎管
时间:
2010-9-22 22:37
小儿骶管和硬外相通是因为小儿硬外脂肪是液体状,骶管用药平面能上到胸4。(量少平面低)
作者:
zhdg1979
时间:
2010-9-23 08:49
1.
小儿骶管腔容积很小,仅1~5ml,从骶管腔给药,药物可向胸腰部硬膜外腔扩散。婴幼儿按常用剂量用药后麻醉平面可达胸4~6脊神经。因此,新生儿及婴儿经骶管阻滞可行上腹部手术。
2.穿刺技术
除非在患儿病情危重、昏迷的情况下,所有患儿均需要在镇静或基础麻醉下进行操作。即使是术后镇痛,也应在手术开始之前操作完毕。通常患儿取侧卧,术者可先触及骶骨裂孔及两侧骶骨角连线的凹陷处。尾骨的上方也有两个明显的骨性突角称为尾骨角,术者先用左手示指触摸和识别尾骨,并向头侧稍移动至尾骨角,这样更容易摸出骶骨角,确定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皮肤,确认骶骨裂孔后,用6号长2.5 cm穿刺针,注射皮丘,将针与皮肤呈60o角的方向进针至骶尾韧带。当针进入骶管时感觉到轻微的突破感,传统方法将针沿与脊柱平行方向进针2~3mm。目前推荐垂直穿刺的方法,注药效果稳定,安全性高。仔细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即可注入0.5~1ml/kg局麻药。骶管穿刺方法多数采用单次注射法。为控制平面及治疗的需要,有采取置管的方法,即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当刺破骶尾韧带后,将金属针抽出少许后,连同套管谨慎地推进5~10mm,固定后即可。
3麻醉用药
有许多种骶管阻滞局麻药用量的计算公式,有基于体重、年龄以及椎管长度(C7-骶裂孔长度),在实际应用中多按体重计算。有人指出,阻滞平面如欲达T7~T8,应用1 ml/kg;阻滞平面欲达T12~Ll,应用0.75 ml/kg;阻滞平面欲达L5~S1,应用0.5 ml/kg。局麻药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最为常用。利多卡因最大剂量为10 ml/kg,布比卡因为2.5mg/kg。小儿骶管阻滞平面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新生儿可高达T4,学龄前儿童约T10可分次给药。摘自医学教育网《小儿骶管神经阻滞》
作者:
zhdg1979
时间:
2010-9-23 09:19
小儿骶管和硬外相通是因为小儿硬外脂肪是液体状,骶管用药平面能上到胸4。(量少平面低)
椎管 发表于 2010-9-22 22:3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椎管内有脊髓和包裹脊髓的三层被膜。脊髓下端成人一般终止于L1锥体下缘或L2上缘;儿童终止位置较低,新生儿在L3下缘,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移。脊髓的被膜自内向外软膜、蛛网膜和硬脊膜。软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为蛛网膜下腔,上与脑蛛网膜下腔沟通,下端止于S2水平(S2的骨性标志是髂后上嵴连线),内有脑脊液。在此水平,硬脊膜和蛛网膜封闭而成硬膜囊。 硬脊膜与椎管内壁(黄韧带和骨膜)之间的腔隙为硬膜外腔,此腔上端起自枕骨大孔高度,下端终于骶管裂孔。骶管腔是硬膜外腔的一部分,是硬膜外腔的最低处,与腰段硬膜外腔相通。
作者:
tlldw
时间:
2013-11-4 03:27
前辈 ,这个ML/kg怎么算啊,如果是利多卡因那它的浓度应该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是样的啊,希望指望。万分感谢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