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1)声门下组织疏松,尤其是小儿声门下组织疏松,黏膜上皮脆弱,损伤后易引起水肿、出血,感染致声门下狭窄[3]。(2)插管体位不正确。在抢救患者中,因为急于解除呼吸道梗阻,需快速插管、输氧,防止脑水肿。插管时为了暴露声门往往使颈部过度后伸,使颈椎向前突起,造成插管以喉后部为支点,将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背板挤压于颈椎体部,使局部缺血、坏死,瘢痕修复,造成杓间区和声门下形成狭窄。(3)局部严重损伤:①数次插管,可反复损伤喉气管内黏膜;②插管固定不好,上下移动,擦伤黏膜,使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肉芽形成,瘢痕愈合,管腔变窄;③插管气囊过度膨胀,压力过高,使局部组织供血障碍,形成缺血性坏死。如气管黏膜淋巴管受压的压力超过30 cm H2O,使气管黏膜血流中断,黏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3];④由于鼻甲肥大,在插管时,损伤鼻甲及毛细血管,导致出血及逆行感染,甚至进入颅内。本文就有1例经鼻腔插管,放管时间过长而导致颅内感染。(4)感染。局部管腔黏膜受机械性刺激损伤,插管周围分泌物潴留,常伴有局部炎症反应和混合性感染。
2.3 预防与治疗 (1)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及减少创伤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2)选择插管,应选择生物相容性好,气囊壁柔软,囊压较低的硅橡胶插管。操作者应熟记各年龄组相当的插管型号。在不影响通气量的前提下,宁小勿大,以防损伤气管黏膜。(3)气囊压力的大小。气囊压力应该保持在15~25 cm H2O而无漏气最理想。充气套囊一般2~4 h放气1次,每次5~10 min[4]。可缓解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4)鼻腔的管理。在插管前可滴呋麻滴鼻液,收缩毛细血管,减少出血,选择插管时,宁小勿大,可考虑滴氯霉素眼液抗感染。(5)选择敏感性强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保护局部黏膜组织的正常恢复。(6)喉气管狭窄的处理。对小儿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的处理[5],尚无标准和特效的方法,根据病情区别对待,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