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关于硬外导管误入血管
[打印本页]
作者:
xingfudan
时间:
2008-10-2 09:34
标题:
关于硬外导管误入血管
各位战友
对于初学者来说硬外导管误入血管是常见的操作失误大家有没有好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大家来谈一下
作者:
李任
时间:
2008-10-2 11:40
大部分硬外导管误入血管回抽有血,少数也有没有(回抽后血管内行成了负压,血管贴住硬外管壁而回抽无血),但是很幸运的是从硬外管给了少许液体后,如硬外导管误入血管回抽都能有回血。因此我打好后平躺前都用2ml试一试.
作者:
fzj7056198
时间:
2008-10-2 16:18
硬膜外腔内血管丰富及其静脉曲张,如产妇就是这种情况,要选导管相对比较柔软的,遇到阻力置管要轻柔一点,再者产妇置管时应避免在有宫缩的时候.
置管完后要用1至2ML的盐水试试是否通畅及回抽是否有血液回流.给试验剂量是否有局麻药中毒或麻醉平面.在给药的半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防止有全脊麻,局麻药中毒及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等.准备好麻醉机及抢救药品.
作者:
灿烂涅槃
时间:
2008-10-2 16:36
在妇产科手术中导管误入血管中比较常见的是——剖宫产手术,因为子宫增大的原因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以致硬膜外腔内血管曲张(其它人内血管是呈菱形),这样侧入法是很容易导致导管误入血管。在临床中不这任何手术我一般不运用侧入法(除非是脊上韧带硬化,直入法失败),因为它容易发生误入血管、损伤神经和单侧阻滞和其它原因导致麻醉失败或阻滞不全。所以我认为误入血管有很大一部份原因和穿刺针入路不正,有稍微的偏斜所致。所以在穿刺时首先摆正体位,垂直进针,可以减少硬外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作者:
ycdy1
时间:
2008-10-3 00:21
关于硬外导管误入血管
的确硬外导管置管时误入血管与1进针的位置2导管的柔软度3患者的个体差异4置管时的暴力程度有关.我一般置管前,现用生理盐水或局麻药(确诊在硬膜腔内)扩一下硬膜外腔,这样置管时就减少了误入血管的机会.,如果置管时阻力较大,不要强性置管,这时可改变硬膜外针的方向或用盐水扩充硬膜外腔再轻柔置管,禁用暴力.
作者:
xingfudan
时间:
2008-10-3 09:29
我一般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留置硬外导管到第二天拔除并且改麻醉方法。因为1.导管可以起引流作用2.导管可以成为异物刺激凝血。
作者:
yueanky
时间:
2008-10-3 14:20
要细心的观察回血,严格履行试验量的规定,使用安全剂量,做到避免,早发现,保证病人安全。
作者:
sdaeu
时间:
2008-10-3 18:13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些习惯性的操作成了一种机械性的操作,不好,非常不好。实验量的作用是什么?需要怎么配?共同复习一下吧
实验量的作用应当是能让你判断出管子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血管里?而需要达到这些作用与目的我们需要怎么配?硬外或是蛛下需要一个不至于引起全脊麻与大范围脊麻的局麻药量,而且其药起效较快,作用时间不能太长;至于血管内的判断用肾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我的实验量是2%利多卡因3ml(书上说的是3---5ml)加肾1/20万。注入试验量后密切观察病人阻滞平面及生命体征,如果心率在注药后迅速上升10到15次以上,血压上升10到15MMHG以上的话,那基本确定管子在血管里。需做相应的处理。在注药后试平面如果是截断性则是腰麻,如果是节段性则是硬外阻滞(也可能是硬下阻滞)。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截断性平面与节段性平面的区别。至于后来的追加药里面你加肾不加肾那就随你个人的喜好了。欧美所用的硬外穿刺包里有专门配好的加肾的利多卡因。就是专门为了做这个试验的。说明他们对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而我们国内,一部分麻醉医生特别是高年资麻醉医生不但不重视试验量的作用与意义,而且还为了追求速度与表示自己水平高而根本不做试验,而一些进修医生或是年青医生也就根而学之。这是可悲的。所以在这里我觉得我们学习的时候应当带着分析的态度学习,不管你的老师多大名气,你自己最好分析一下你所学的每一样东西以期能合理方为最好。
没回血不表明管子不在血管里,有回血也不能证明管子就在血管里。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的试验。我们一般麻醉记录单里没要求写试验量的结果,我觉得最好写一个试验量的结果。这样应该会更完善一些的。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情缘 于 2008-10-3 19:23 编辑
]
作者:
samon1965
时间:
2008-10-4 11:54
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情况也不能完全避免。但重要的是要能及时发现导管误入血管,以避免局麻药意外的血管内注射导致病人局麻药中毒。自己的体会是:1、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时尽量位于正中(无论是采用正中直入还是侧入法穿刺);2、硬膜外腔置管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遇到阻力不要强行推进;3、每次注射前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回抽,回抽时应注意不要用力很大,而应该轻轻地反复地回抽,以避免因回抽力量大而导致血管壁塌陷,造成假阴性结果;4、硬膜外腔给予试验量的操作一定不能省略,这是总结了很多临床教训得出的一个结论,希望后来者不要再拿病人的安全去验证了。
一旦发生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可以缓慢向外拔出导管,并反复仔细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已经完全从血管内退出来了,在确认导管已经完全从血管内退出后,还要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内的长度(一般硬膜外腔内还能保留有1.5厘米以上的话,多可防止体位变动时导管脱出硬膜外腔导致麻醉失败),可以谨慎注入试验量的局麻药(如没有明确的禁忌,最好加入1:200000的肾上腺素),确认没有发生血管内注射征象后,可以少量分次注入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操作(利多卡因血管内注射或吸收入血的后果相对较轻,治疗也比较容易;麻醉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也利于观察是否会发生硬膜外血肿)——这样的方式或许可以避免改换麻醉方式,但需要麻醉医生有一定的判断和处理局麻药中毒的临床经验,新手未必适合。再者,穿破血管后一定要在麻醉后密切随访,定时评估下肢的感觉与运动恢复状况,及早对可能发生的硬膜外血肿(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病人,硬膜外血肿发生的几率并不高)做出诊断至关重要;在手术结束后暂时不要拔除硬膜外导管(即使更改了麻醉方式),便于观察硬膜外腔内是否有继续出血(24小时以后再拔除),或许能更令自己放心吧。
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作者:
shenzhen
时间:
2008-10-7 19:51
标题:
预防:保持柔软,处理:退出导管,直至回抽无血。
预防:根据我的经验,室温低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导管误入血管的情况,炎热的夏季很少发生。所以我认为:采用温水浸泡或其他方法保持导管柔软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率。我有时也在置管前向硬膜外腔推注3-5ml局麻药,但并不清楚能否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率。
处理:我最常用的做法是向导管内推注盐水后回吸并逐步回退导管,直至回抽无血。如果导管已经退出硬膜外腔仍回抽有血,也只好再次穿刺,不过这样的情况非常少。
为确保安全,只要硬膜外腔有出血,注射局麻药前必须使用加付肾素的试验量,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中毒反应。局麻药加付肾素除了有助于鉴定硬膜外导管是否在血管内外,还有局部止血作用。如果担心硬膜外血肿形成,留置导管至术后第二天拔除。我认为留置导管可能有引流、减压作用,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作者:
jh1y
时间:
2008-10-9 22:06
导管误入血管虽不多见,但总会遇到,有时置管挺顺利,甚至病人已翻身躺平了,才看到导管里流出鲜血来,于是又使病人侧过身来,把导管拔出一些,注入生理盐水冲一冲,回吸不再有血液出来,再接着后面的操作,而有时则会发现导管已被血凝块堵塞,注入生理盐水已推不动了,也挺无奈的。更多的时候是置管时遇到阻力,稍一使劲导管继续进入而血液也自导管中出来了。其实只要导管进入硬膜外腔,哪怕只留置了1cm,也并不会影响麻醉效果,所以如果置管时遇到了阻力,只要导管进入了硬膜外腔,就可以考虑退针了,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损伤。
作者:
小麻将123
时间:
2017-8-3 16:29
1 生理盐水冲洗,直到没有血。 2 撤管重穿刺。3 果断该麻醉方式。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