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rextao的华西麻醉研究生成长历程—我也开博(就在这个麻醉的天堂) [打印本页]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0 10:48
标题: rextao的华西麻醉研究生成长历程—我也开博(就在这个麻醉的天堂)
老张还是很有创意的,想出了论坛博客这个东东。自己之前没有弄过博客,前一阵子自己的QQ空间弄的倒是不错,可是自从上了临床忙了起来,那个也就不顾了。新青年麻醉论坛我是常客,因为自己是版主,加上对麻醉事业的热爱。现在这个地盘就是我在论坛开博的地方,欢迎大家过来做客,聊聊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上的一些···的话题!
发几张照片,作为开博的见证!!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0-31 10:33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0 10:56
先对过去的一年做个小结!研究生一年级的上学期就是上课,主要为科研做准备,一天还是很清闲,在成都这个休闲舒服的城市,逐渐变得懒散了···。下学期开始上临床,真正的麻醉生活开始了,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懒散的习惯顿时消失,上了临床3各月开始排我们研究生值班,可以遇到各种急症的抢救与麻醉!华西是训练魔鬼的天堂,之所以没有说成地狱,是因为虽然是魔鬼训练,但是真的可以学到好多的东西,为自己今后的麻醉道路打好夯实的基础!大家一起加油,为了我们伟大的麻醉事业!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7 13:57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0 14:03
这几天一直在忙选题的事情,所以下了临床,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在论坛徜徉,一边查文献一边看论坛的更新,给自己的板块评分,觉得还是很充实的。我准备做脑外麻醉的课题,跟输血有关的。是什么暂时保密!觉得自己这几天也上出网瘾了,等老张回来我也得收敛一下了(老张最近在戒网瘾),呵呵!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0 18:50
标题: Autologous transfusion
Summary points

    * Autologous transfusion reduces the need for allogeneic transfusion and is most widely used in elective surgery
    * Autologous transfusion is one of several techniques used to reduce the need for allogeneic transfusion
    * The three main techniques are predeposit transfusion, intraoperative haemodilution, and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alvage
    * Evidence from clinical trials shows that autologous transfusion is more cost effective than allogeneic transfusion and that clinical outcomes are improved

Predeposit autologous transfusion entails repeated preoperative phlebotomy (fig 2). Blood collection begins three to five weeks before elective surgery,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units required, usually 2-4 units (about 1-2 litres). The last donation takes place at least 48-72 hours before surgery to allow for re-equilibration of the blood volume. On each occasion, about half a litre of the patient's own blood is taken and put into sterile plastic bags. Anticoagulation is maintained with citrated glucose solution, and the blood is stored until the time of surgery.Advantages
Predeposit autologous transfusion virtually eliminates the risks of viral transmission and immunologically mediated haemolytic, febrile, or allergic reactions. These adverse effects range in frequency from 1 in 1 000 000 (HIV) to as high as 5% (febrile reactions). In addition, it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recurrence of cancer because immunomodulation as a result of transfusion is avoided.2–4 Immunomodulation refers to decreases in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that have been documented after allogeneic, but not autologous, transfusions.7

Disadvantages
Up to half of the blood that is collected may be discarded because the amount drawn off needs to exceed the median routinely needed to avoid additional allogeneic transfusions. Leftover blood can rarely be used for other patients because most autologous donors do not meet the stringent health requirements for allogeneic blood donation. This wastage of blood and the costs of administering autologous programmes result in collection costs that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allogeneic transfusion. Volume overloa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nd ABO haemolytic reactions to the transfusion resulting from administrative or clerical errors are further risks.

Suitability of patients
Predeposit autologous donation is practical only for elective surgery. Patients must be willing and able to travel to a donation centre before their operation, which can be inconvenient and stressful and may decrease their productivity at work. Because preoperative donation results in perioperative anaemia (which may not be completely resolved before surgery) blood volume, venous access, packed cell volume, and haemodynamic stability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who is an appropriate candidate for the procedure. Children who weigh less than 30-40 kg are usually not suitable, but adult patients are deferred from donation only if they have severe haemodynamic problems, active systemic infections, or a history of serious reactions to donation (such as seizure). Patients with diarrhoeal illnesses in the days or weeks before donation should not donate as they may be at increased risk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their donated blood. Although autologous donors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reactions such as fainting or dizziness than voluntary donors (presumably because they are inexperienced donors and not as young and fit), their reactions are seldom severe.

Intraoperative acute normovolaemic haemodilution

Acute normovolaemic haemodilution (“haemodilution”) is a type of autologous donation that is performed preoperatively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 or anaesthetic area. It is usually restricted to patients in whom substantial blood loss is predicted (>1 litre or 20% of blood volume). Whole blood (1.0-1.5 litres) is removed, and simultaneously intravascular volume is replaced with crystalloid or colloid, or both, to maintain blood volume. The anticoagulated blood is then reinfused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 during or shortly after surgical blood loss has stopped. The blood sparing benefit of haemodilu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reduced red cell mass lost during surgical bleeding.

Advantages
Haemodilution provides the advantages of predeposit autologous donation and some additional benefits. It may be used before any type of surgical procedure, and systemic infection does not preclude its use. The patient is under anaesthesia during the procedure, which reduces stress, and the anaesthetist can ensure expert monitoring of blood circulation. Blood is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a short time, so deterioration of clotting factors and cells is minimal. Additional advantages include a lower cost than for predeposit transfusion (because testing and cross matching are not usually required) and minimal wastage, as most or all blood is reinfused. Blood is maintained at the point of care, incurring little or no administrative expense, and the risk of ABO incompatibility because of administrative or clerical error is further minimised.

Disadvantages
The circulating red cell mass is lowered appreciably and acutely. If colloid is used for volume replacement the risk of allergic reactions or haemostatic abnormalities increases. Other disadvantages are the additional expense of, and inconvenience to, the anaesthetist who performs the procedure. The procedure may require additional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on the anaesthetist's part. No large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morbidity or mortality that may occur with acute anaemia, so the general belief that haemodilution is safe is largely anecdotal at this time.

Suitability of patients
Elective operations with typical blood losses of 1-2 litres are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haemodilution (for example, replacement of cardiac valves, revision of hip arthroplasty, or spinal reconstruction).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 in choosing candidates for haemodilution is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tolerate a low volume of red blood cells. Patients with severe anaemia are usually poor candidates.

Salvage autologous transfusion

Intraoperative red blood cell salvage entails the collection and reinfusion of blood lost during surgery. Shed blood is aspirated from the operative field into a specially designed centrifuge. Citrate or heparin anticoagulant is added, and the contents are filtered to remove clots and debris. Centrifuging concentrates the salvaged red cells, and saline washing may be used. This concentrate is then reinfused. Devices used can vary from simple, inexpensive, sterile bottles filled with anticoagulant to expensive, sophisticated, high speed cell washing devices. Postoperative salvage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recovering blood from wound drains and reinfusing the collected fluid with or without washing.

:victory:advantage
Salvage is considered a safe and efficacious alternative to allogeneic red cell transfusion, but fewer data are available about clinical outcomes than for predeposit autologous donation or haemodilution.1 These techniques offer advantages similar to those of haemodilution but do not require infusions of crystalloid or colloid to preserve blood volume. Many litres of blood can be salvaged intraoperatively during extensive bleeding, far more than with other autologous techniques.

Disadvantages
Although the oxygen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survival of red cell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allogeneic blood, salvaged blood is not haemostatically intact compared with blood derived by haemodilution. Coagulation in the wound leads to consump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 and platelets. Salvaged blood that is not washed contains raised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tissue materials. Uncommon complications of extensive intraoperative salvage include disturbances to pH and electrolytes, systemic dissemination of non-sterile material, infectious agents or malignant cells, air or fluid embolism, and dilutional coagulopathy. A “salvaged blood syndrome” has been described, which entails multiorgan failure and consumption coagulopathy.8

Suitability of patients
Intraoperative salvage is used extensively in cardiac surgery, trauma surgery,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Contraindications to its use are bacterial infection or malignant cells in the operative field, and use of microfibrillar collagen or other foreign material at the operative site. Salvage can be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autologous techniques because costly capital equipment and disposables are used, and it is usually restricted to procedures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blood loss (>1-2 litres).
作者: 丘小庆    时间: 2008-10-30 21:20
除了羡慕,还能有什么呢!
作者: qsj2008    时间: 2008-10-30 22:27
惭愧之外,为前进,务必加油呀!否则就挨打屁股喔。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1 00:15
原帖由 丘小庆 于 2008-10-30 21:20 发表
除了羡慕,还能有什么呢!

没有什么羡慕一说哈,大家努力作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就是最终的目标!从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作者: orexin    时间: 2008-10-31 00:40
终于看到帅小伙本人啦!:lol :lol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1 10:36
原帖由 orexin 于 2008-10-31 00:40 发表
终于看到帅小伙本人啦!:lol :lol

那是在研一 现在不行了 上了临床工作强度很大,压力也大,憔悴了许多,脸上也长痘痘了 呵呵!
作者: cjf555    时间: 2008-10-31 12:31
自体输血因其可避免和减少因异体同种输血引起的副作用,正逐步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血液黏滞度下降;静脉回流增加;末梢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增加。稀释后的血液黏滞度明显下降,红细胞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脑微循环灌流良好,有利于防止脑缺血及脑血栓形成。总之,稀释性自体输血不仅解决了手术中输血问题,还避免了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
这个课题?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1 12:41
干嘛 你想猜我的课题啊 呵呵!不过我的课题确实与血液和脑保护有关,一针见血还是很聪明的!呵呵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0-31 13:00
原帖由 cjf555 于 2008-10-31 12:31 发表
自体输血因其可避免和减少因异体同种输血引起的副作用,正逐步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血液黏滞度下降;静脉回流增加;末梢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增加。稀释后的血液黏滞度明显下降,红细胞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脑微循环 ...

说的很好,我在脑外轮转的时候导师和我开展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技术,效果真的很好,而且给以给病人节省输注异体血的费用,还有你说的那些优点。不过这种做法还是有些限制的,比如贫血的病人,冠心病的病人···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个人认为cell saver在出血很多的手术和急诊大出血手术(除外恶性肿瘤的手术)大有用处,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异体输血量。我上次急诊值班cell saver救了一个肝脏破裂患者的命,出了6000多毫升血,只输了异体血1600mL。效果真的很好 不过用cell saver有点忙,当时因为急诊手术很多 到了管理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搞,一边管理麻醉泵注血管活性药 一边管理液体 一边在弄cell saver 真的是2只手不够用啊!后来真的忙不来了 就找了个实习同学帮我,华西的有的实习同学很认真 一般夜班都要跟着一起值班···
作者: cjf555    时间: 2008-10-31 22:21
晕,Autologous transfusion也算个提示啊
姜涛?这个是瞎猜的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2:05
原帖由 cjf555 于 2008-10-31 22:21 发表
晕,Autologous transfusion也算个提示啊
姜涛?这个是瞎猜的

晕倒 你怎么把我的大名贴出来了?你这个家伙 为了公平起见你叫什么告诉我:lol:lol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6:25
复习一下ASA评分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篙,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1 16:27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6:56
标题: 今天看了祥子给我的《anesthesiology》杂志的一篇文章知道了一个小小的经验!
具体的内容在杂志里 我看完了 实验设计的很严密
没有看这个杂志之前在比较大的手术中很喜欢合用笑气,现在看起来有些不科学····
今天又学到了:长时间暴露于麻醉浓度的氧化亚氮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巨幼细胞贫血),甚至神经和血液系统疾患(周围神经炎和恶性贫血)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4 13:21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7:50
标题: 中华麻醉在线学习
经鼻内窥镜眶内减压术的手术配合
  1 术前准备
  
  术前引导患者完成眼科检查,如视力、视野、突眼程度、眼球运动障碍情况、眼底镜检、角膜状态及瞳孔反射等,以便与术后对比。鼻窦内窥镜手术属一种近年开展的新的手术方法,手术室护士应在术前探访病人,介绍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优点、如何手术及配合要点,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主动接受并配合手术。
  2 手术器械准备
  
  鼻窦内窥镜包括各种角度的窥镜,冷光源及光源导线,我科的鼻窦内窥镜为德国STORZ公司生产,镜头直径为4mm,偏角视野0度、30度和70度,其配套手术器械有钝性神经钩、角度咬骨钳、各种型号开筛钳、粘膜切开刀、上颌窦钻孔器、微型剪刀、吸引器头、多种型号剥离子、刮匙、鼻镜、枪状镊、血管钳、布巾钳等。术前常规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鼻内窥镜及部分配套手术器械40min。
  3 药品及物品准备
  
  手术室内备1%丁卡因、苯肾上腺素、立止血、度冷丁、无菌温盐水、凡士林纱条、敷料、棉片、吸引器管。另备有常规的抢救药品及吸引器、心电监护、氧气等。
  4 手术设备及人员安排
  
  手术设备包括手术台、器械台、冷光源、显示器等,以利于手术进行。
  5 术中配合
  
  患者平卧手术台,头部抬高12~30度。接好冷光源及其他导线,打开器械包,备75%酒精纱球准备面部消毒用。麻醉方式由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在术前决定,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备1%丁卡因20ml加2ml苯肾上腺素4支用于鼻腔表现麻醉,1%利多卡因10ml加苯肾上腺素4滴做局部阻滞麻醉用。另外,局部阻滞麻醉与表面麻醉药物应严格区别,因丁卡因毒性大仅做表面麻醉用。熏蒸灭菌好的鼻内窥镜置于单独的窥镜台,以免损坏。另备一大无菌镊子筒,倒入热生理盐水,术中用来防止鼻内窥镜从鼻腔取出后遇冷空气镜头表面结雾而影响视野。手术完毕前,备好凡士林纱条若干,用于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5.1 手术全程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我们的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由手术者进行麻醉,巡回护士需密切注意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患者有否脉搏快、面色苍白、出冷汗或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尤其在手术时间长,范围较大,体弱出血多的情况下,更要密切观察上述体征变化,有情况随时向手术医生反映,以便及时处理,必要时可先行静脉穿刺,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随时可遵医嘱加入相应药物,提高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并在有情况时能予以对症处理。密切观察也包括有无心眼反射等突发情况发生。   
  5.2 本组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后,出现剧烈头痛,难以忍受,手术医生考虑局麻药物内加入肾上腺素量较大,导致头面部血管收缩,引起头痛有关,当即注射度冷丁50~70mg,静注氟美松5mg并给予吸氧,安慰患者后好转,继续手术。其余手术均较平稳,未出现其他明显或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基本在 100~300ml。全部手术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有无心眼反射发生,即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对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可作心电监护,必要时可进行相应处理,如吸氧等措施。同时要注意出血量的多少。本组病例无一例并发心眼反射。   
  5.3 手术结束后,术腔均填塞凡士林纱条,在送患者回病房前及途中均要注意患者有无口中吐出较多鲜血或频繁吞咽动作,以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如有大量出血,需报告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告诫肌注度冷丁的患者,起立或活动时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骤然变动,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护送患者返病房后,再次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记录。手术器械尤其是鼻内窥镜及光导纤维,要轻拿轻放,防止摔碰。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7:59
标题: 中华麻醉在线学习
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实施
剖宫产全身麻醉的实施(2008 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80)
汪正平 黄佳佳
在剖宫产麻醉中,区域阻滞是一种较常用且被广泛认可的麻醉方式。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需要实施全身麻醉,如产妇具有腰背部疼痛、受伤或感染史,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血友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等),区域阻滞失败。另外,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颅
脑肿瘤、颅脑外伤)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子痫、心脏瓣膜病变、艾森曼格综合征、主动脉狭窄)的
高危产妇也应首选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仍然因为其对胎儿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有所限制,但是最近的
一些研究结果比较鼓舞人心。Popham P[1]等对2000.7-2004.6 期间在墨尔本皇家妇科医院行急诊剖
宫产的397 例病人中研究发现,选择急诊剖宫产的原因多为胎儿窘迫,其中绝大部分病人选择行全
身麻醉(206 例),硬膜外麻醉其次(106 例),脊麻最少(65 例)。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的平均
时间全身麻醉最短,为17 ±6 min。Tonni G[2]等将900 例产妇分三组,分别抽取新生儿的脐动静脉
血测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组pH 值最高,脊麻组pH 值最低PaCO2 最高,全麻组比脊
麻和硬膜外麻醉较容易产生新生儿抑制,但是其PaO2 和SaO2 最高,对新生儿有一定益处。这和
Reynolds F[3]等的结论一致。他们认为,脊麻相比于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而言,因为其脐带血的
pH 最低,BE 绝对值最高,术中麻黄碱需要量最多而最不可取。全身麻醉虽然会引起新生儿呼吸抑
制,但是抑制作用短暂,在某些特殊患者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Afolabi BB[4]等则通过对1586 例产
妇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提出,虽然椎管内麻醉产妇术中失血量较少,手术前后Hct 变化较小,但全麻
组恶心发生率低,且新生儿Apgar 评分和需要心肺复苏的人数间没有区别,认为区域阻滞并不优于
全身麻醉。
目前较常用的全麻方法为:术前6 小时禁食,术前1 小时静注雷尼替丁50mg,麻醉开始前给
予30ml 枸橼酸钠口服。入室后,产妇平卧并采取15-25 度左倾斜位。硫喷妥钠4mg/kg、琥珀胆
碱1.5mg/kg 静脉注射,施行快速诱导插管,继以50%氧化亚氮加1.0%~1.5%恩氟醚或0.5%~
1.5%异氟烷维持浅麻醉。胎儿娩出后,可给予维库溴铵0.05mg/kg 及芬太尼2ug/kg 保持良好的手
术肌松及镇痛。术中维持产妇SpO2≥95%,ETCO2≤45mmHg。手术结束前5min~10min 停用麻醉
药,用高流量氧“冲洗”肺泡以加速苏醒。术毕待产妇完全清醒后再拔除气管插管。
一、术前准备
大多数产科手术属急诊性质,麻醉医师首先应详细了解产程经过,对母体和胎儿情况做出全面
估计;了解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及术前进食、进饮情况。产妇一旦呕吐而发生误吸,将给母婴造
成致命后果,故必须重视预防。呕吐误吸最好发于全麻诱导期。麻醉前严格进食至少6 小时有一定
预防功效,临产前给予胃酸中和药。对饱胃者,应设法排空胃内容物。如有困难,应避免采用全麻;
必须施行者,应首先施行清醒气管内插管,充气导管套囊以防止呕吐误吸。诱导期避免过度正压通
气,并施行环状软骨压迫以闭锁食管。
Jeong-Yeon Hong[5]等比较了妊娠和非妊娠妇女术前胃液容量、胃液pH值及血清胃泌素的水平。
他们发现,妊娠妇女胃液平均pH 值为1.8(1.3~7.8) ,胃液容量为0.36(0.06~2.04)mL/kg;非妊
娠妇女则分别为 2.1( 1.3~-7.3),和0.19(0.08~1.39) mL/kg 。一般将胃液容量>0.4 mL/kg 且pH
值<2.5 者称为“误吸高危病人”。妊娠组中高危病人有45 名 (45.5%),而非妊娠组中只有16 名
(16.7%) 。两组间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妊娠妇女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
于非妊娠妇女,且随着妊娠周期延长而逐渐增加[6,7]。
目前常用的胃酸中和药为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8]。Elhakim M[9]
等人提出,曲马多也具有相似的作用。他们对60名产妇的全麻研究显示,麻醉前1h单次肌注曲马多
100mg可将胃液pH值提高至6.4,与肌注20mg法莫替丁相类似(6.3),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影
响,且可减少术后24h内镇痛药的用量。
二、全麻药对母婴的影响
全麻药影响母体和胎儿的关键是药物向胎盘的移行程度及其对子宫收缩的影响。胎盘的运输方
式分为单纯弥散、易化弥散、主动传递和细胞吞饮等。分子量小于600(即葡萄糖分子量3 倍以内)
的物质,容易通过胎盘,分子量大于1000 的物质则较难通过。脂溶性高低、油水分配系数也影响
通过胎盘的难易。胎盘膜犹如血脑屏障一样为脂质屏障,由磷脂构成,具有蛋白质性质。凡脂溶性
高,电离度小的物质均易透过胎盘。许多麻醉药即属此类,如易溶于脂肪的硫喷妥钠,能很快透过
胎盘,2min 后母体与胎儿浓度即相等;吸入麻醉药由于分子量小,脂溶性高,也能迅速进入胎体。
难溶于脂肪、电离度强的物质如琥珀胆碱、筒箭毒碱,三碘季铵酚等则较难透过胎盘。
药物从胎盘经脐静脉进入胎体后,约有50%进入肝脏被逐渐代谢,其余部分则从静脉导管经
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待到达脑组织时麻醉药浓度已相当低。但胎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药物较易
通过,尤其在呼吸抑制出现CO2 蓄积和低氧血症时,膜通透性更大。 胎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差,仅
为成|人的30%~40%,肾小管排泄量比成|人低20%~30%,因此对药物排泄缓慢。胎儿肝的重量
为体重的4%(成|人为2%)。近年来发现胎儿肝内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C 还原酶及葡
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与成|人无显著差异,因此胎儿肝脏对药物的解毒功能较强。
麻醉药都有程度不同的中枢抑制作用,且均有一定数量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因此,在用
药时必须慎重考虑用药方式、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胎儿和母体的全身情况。如果胎儿在药物抑制高
峰时刻娩出,则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对早产儿更应慎重。
全身麻醉药:www.db120.cn
硫喷妥钠 不影响子宫收缩。可迅速通过胎盘,并在母体与胎体之间重分布,因此可以避免胎
儿脑内血药浓度过高,分娩时脐带血药浓度仅为母体浓度的一半。本药用于妊娠期的半衰期比非妊
娠期者长2~3 倍,在硫喷妥钠诱导后10min 内取出胎儿尚安全。大剂量硫喷妥钠可能抑制新生儿
呼吸,故应限制剂量不超过8mg/kg。硫喷妥钠诱导后剖宫产的新生儿,其一般情况好于咪达唑仑
诱导者,但神经行为不如氯|胺酮或硬膜外麻醉下阴/道分娩。
咪哒唑仑 高度亲脂性,微溶于水,可迅速透过胎盘,对胎儿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身无镇痛作
用,但可降低吸入全麻药的MAC,与麻醉性镇痛药有协同作用;有一定的呼吸抑制,对血流动力也
有影响。在产科麻醉方面只宜用作不适用硫喷妥钠病人的全麻诱导用药。
氯|胺酮 具有催产、消除阵痛、增强子宫肌张力和收缩力的作用,对新生儿无抑制。可迅速通
过胎盘,胎儿和母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很接近。氯|胺酮静脉注射1.5mg/kg 可作为全麻诱导。氯胺
酮禁用于有精神病史、妊娠中毒症或先兆子宫破裂的孕妇。
异丙酚 在产科病人中应用没有得到FDA 认可,且该药说明书强调:妊娠期异丙酚除用作终
止妊娠外,不宜用于产科麻醉,因此其用于剖宫产麻醉存在争议。异丙酚可快速通过胎盘,在胎儿
体内快速清除,且在母乳中含量极少[10]。然而,当异丙酚在年轻产妇中用于全麻诱导,尤其和琥珀
胆碱联合应用时,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心动过缓[11]。Celleno[12]等报导新生儿娩出1h 后Apgar 评分和
神经行为评分均比硫喷妥钠诱导者降低。然而,也有很多作者提示异丙酚对母亲血流动力学,胎儿
脐带血血气,Apgar 评分和神经行为评分均无影响,且异丙酚可减少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13,14]。
Yau G[15]等的研究认为,异丙酚2 mg/kg 诱导后用 6 mg/kg/h 持续泵入, 和硫喷妥钠 4 mg/kg 诱导
后用1%恩氟醚维持麻醉相比较无差别。
阿片类药物:
产科麻醉中,阿片类药物一般都是在胎儿娩出后才给予,因为担心其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呼吸
抑制。但是,在麻醉诱导时给予阿片类药物对胎儿和母亲都有一定好处。胎盘血管在妊娠后期高度
扩张且对血管收缩剂极其敏感。母体中儿茶酚胺浓度提高就会减少胎盘血流从而间接影响胎儿。插
管应激反应可能对正常产妇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对于具有显著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产妇而言
就则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此外,阿片类药物还可以减少术中知晓及镇痛不全的发生。
哌替啶 母体静脉注射50mg 后,2min 内胎儿血即可检出,6min 后母血与胎血内的哌替啶浓
度可达平衡;改用肌肉注射,脐静脉的哌替啶出现较延迟,浓度也较低。近年证实哌替啶抑制新生
儿的呼吸中枢是通过其分解产物去甲哌替啶、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醇酵所产生,此类产物在胎儿
肝内形成。哌替啶生物降解需2~3h,这说明哌替啶在胎儿娩出前1h 内或4h 以上使用为宜。由于
临床对胎儿娩出的时间不易准确估计,所以用药以越接近娩出越好。新生儿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可
用丙烯吗啡0.1mg~0.25mg 经脐静脉注入以对抗。
阿芬太尼 在非妊娠患者中,减少插管应激反应的阿芬太尼常用剂量为15mg~30ug/kg[16]。在
正常产妇中,10ug/kg阿芬太尼并不会降低新生儿的Apgar评分[17],或仅暂时抑制呼吸,5min后Apgar
评分和NACS评分均正常[18]。在合并心脏疾病的产妇全麻诱导过程中,10ug/kg~125ug/kg阿芬太尼
均有成功应用报导[19-22]。在先兆子痫患者中,7.5ug/kg~10ug/kg阿芬太尼可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应
激不良反应。Andrew Y. C. Wong[23]等在一例严重先兆子痫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76kg)中
成功应用0.8mg阿芬太尼诱导插管,产妇在插管至娩出胎儿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新生儿1min、
5min时的Apgar评分分别为5分和8分。
瑞芬太尼 临床上其效价与芬太尼相似,为阿芬太尼的15~30 倍。注射后起效迅速,1min~3min
时达到高峰,单次注射半衰期为3min[24]。在母体和新生儿中均可以被非特异性血浆脂酶分解,不
需要器官代谢。药效消失快,是真正的短效阿片类药。Kan[25]等人的观察显示,在区域阻滞的基础
下,0.1ug/kg/min 瑞芬太尼可快速通过胎盘(脐静脉/母体动脉血浓度UV/MA=0.88),且在新生
儿体内可快速代谢和/或重分布(脐动脉/脐静脉血浓度UA/UV=0.29)。很多研究显示,瑞芬太尼
在需要控制血压和心率的产妇全麻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瑞芬太尼可以成功提供母体血流动力学稳
定且对新生儿无长期不良影响。给予瑞芬太尼的新生儿一般都只有短期呼吸抑制,1min 的Apgar
评分偏低(3-7),但是绝大部分在5min 时就可以恢复正常,仅有一小部分需要纳洛酮或气管插
管等呼吸支持[26]。Warwick[27]等人的研究发现,全麻诱导时使用1ug/kg 瑞芬太尼,可以减少插管
刺激带来的血流动力学波动,2 位新生儿(2/20)出生后具有短暂的呼吸抑制,经纳洛酮逆转后就
可建立自主呼吸,5min Apgar 评分均大于7 分。他们的研究中UV/MA=0.73,与Kan 等人研究相
似,但是UA/UV=0.60,较前者大,可能由于试验方法不同,前者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持续泵入
至少15min,使母体血中瑞芬达到一定浓度才开始手术,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使瑞芬太尼在胎儿体内
代谢。Alexander[28]等在6 位健康产妇中应用瑞芬太尼1ug/kg 注射后0.5ug/kg 持续泵入,母体的血
流动力学波动减小,但有3 例新生儿(50%)出现呼吸抑制,提示持续输注瑞芬比单次注射危险性大。
吸入麻醉药:
目前常用于产科全麻的吸入麻醉药有恩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低浓度吸入对子宫
收缩的抑制作用较轻,对胎儿也无明显影响;深麻醉对子宫有较强的抑制,容易引起分娩子宫出血,
同时对胎儿不利。Karaman S[29]等研究显示,3%地氟醚和1%七氟醚均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麻醉,
且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相比,其在新生儿评分方面没有差别。肌肉松弛药:
产科使用的理想肌松药应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很少通过胎盘屏障,新生儿排除该药迅速
等特点。目前常用的肌松药,如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均为高度水溶性药,所以不易通过
胎盘屏障。
琥珀胆碱 其脂溶性低,且可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故在常用剂量时极少向胎儿移行,新生儿
体内亦无此药。但用量在300mg 以上或一次大量使用,仍会移行至胎儿,3 分30 秒时可与母血浓
度相平衡。如果孕妇胆碱酯酶活性异常,使用琥珀胆碱后也可引起母子呼吸抑制。
阿曲库铵 是大分子量的季胺离子,脂溶性低,50%与蛋白结合,所以通透胎盘屏障受限。
Shearer ES[30]等的研究显示,阿曲库铵0.3mg/kg 注射8.2min 后,UV/MV 平均7%(2%~21%)。
这和Flynn PJ[31]等的研究相符合,他们都认为,阿曲库铵0.3mg/kg 通过胎盘的量不足以对新生儿
造成不良影响。但是仍然有作者观察到其残余肌松作用[32]:阿曲库铵0.3mg/kg 用于剖宫产全麻时,
肌松满意,作用持续时间短,仅微量通过胎盘,胎-母血间浓度比值仅为9±3%,娩出新生儿Apgar
评分正常。但是胎儿娩出后15min NACS 评分(神经学和适应能力计分)仅有55%正常,45%较差,
2h 及24h 后可恢复正常。这说明使用阿曲库铵后新生儿自主肌肉张力(主要表现为颈部屈肌和伸
肌主动收缩力)较差,生后15min 时仍有残存肌松现象,这对不足月的早产儿应予注意。
罗库溴铵 由于其起效迅速,也有用于剖宫产全麻的报导。罗库溴铵0.04mg/kg 给予后保留自
主呼吸面罩吸氧3min,然后用硫喷妥钠2mg/kg、氯|胺酮1mg/kg 及罗库溴铵0.4mg/kg 全麻诱导,
可以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且产妇术后无肌痛及肌无力的主诉,对新生儿也无不良影响[33]。
值得注意的是,用于治疗先兆子痫的镁盐,会增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阻滞作用,但是对琥珀胆
碱无影响。Akiko yoshida[34]等报导了两例硫酸镁治疗患者维库溴铵作用时间延长的病例。两例剖宫
产全麻产妇均注射0.05mg/kg 维库溴铵,一例血镁浓度5.6mg/dl 产妇在维库溴铵注射45min 后TOF
只恢复了20%。另一例血镁浓度6.9mg/ml 的产妇在维库溴铵注射2h 后只恢复了30%。

三、术中呼吸管理方法,LMA 的应用
目前剖宫产全麻气道管理的标准方法是在快速诱导下行气管插管[35],喉罩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仅局限于插管失败或清醒插管的病人[36,37],因为其潜在的误吸风险和/或行正压通气时引起腹内压
增加。然而各项研究显示,产科病人中不行气管插管导致的误吸风险可能被高估了,Ezri[38]等发现
孕期产妇不行气管插管全麻时误吸发生概率仅为0.053%(1/1870)。而且,一项涉及12,901 名
病人的meta 分析显示,选择性手术中LMA 和气管插管的误吸概率是相当的[39]。即使在高风险的
病人中,LMA 引起反流的概率也极低,Bapat[40]等研究了100 名用LMA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
人,而且其中有14 例患者BMI>30 kg/m2,6 例>35kg/m2,只在一例患者中发现了误吸。Tae-Hyung[41]
等人报导了喉罩在1067 名健康产妇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1060 名(99%)的产妇可以得到有效通
气,其中,1051 名(98%)在一次尝试后便成功插入,9 名(1%)在第二或第三次尝试后插入。
22 名产妇(21%)发生漏气或者部分气道梗阻,7 名产妇需要行气管插管。没有发生低氧
(SpO2<90%)、反流、误吸、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或者胃胀气,手术条件满意且所有5min 时的
Apgar 评分均±7 分。
第三代ProSeal 喉罩,它的密封性能比普通喉罩要高出50%左右,其平均密封压力达29cmH2O,
而普通喉罩仅为18cmH2O。而且它的设计,可以在>90%的病人中顺利置入胃管[42],如果喉罩位置
恰当的话,置胃管的成功概率甚至可以达到100%[43]。因此,它使得正压通气时胃胀气的概率大大减小,而且即使发生误吸,它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44,46]。R.Awan[47]等报导了一例急诊剖宫
产气管插管失败后应用ProSeal 喉罩成功通气的病例,Maltby[48]等人也成功利用ProSeal 喉罩对
BMI>30kg/m2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进行了通气,病人的氧饱和度、胃扩张程度与气管插管病
人没有差别。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常选用的全麻方法为:术前6~8 小时禁食,入室后,产妇平卧或向左倾
斜15~25 度,连接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开放静脉通路,病人手术区域皮肤消毒铺好无菌巾。
手术全部准备妥当后,面罩给氧去氮,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mg、丙泊酚1.5mg/kg(无妊高征病人
还可静注氯|胺酮30~40mg)、琥珀胆碱1.5mg/kg,插入合适的喉罩,继以50%氧化亚氮加0.5%
~1.5%异氟烷维持浅麻醉。一般在5min 内胎儿即可娩出,胎儿娩出后可给予维库溴铵0.05mg/kg
或阿曲库铵0.2mg/kg 及芬太尼2ug/kg 保持良好的手术肌松及镇痛。术中维持产妇SpO2≥95%,
ETCO2≤45mmHg。术毕待产妇呼吸恢复、交换量满意、ETCO2 达正常范围后拔除喉罩。由于从给
全麻药到胎儿娩出时间较短,新生儿的Apger 评分均能高于8 分。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8:10
标题: 中华麻醉在线学习
产科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

〖BT(2+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整形外科医院麻醉科(100041)
    在二十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曾有许多产妇死于气管插管困难和气管插管失败。主要与呼吸道管理水平低下、判断失误和无法保证产妇氧合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有关。产科气管插管困难和通气失败的处理方案已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并已逐渐成熟,目前这样的悲剧事件已极为罕见。该方案强调的是,产科麻醉医师在面对困难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失败时,必须熟知其有效的处理措施,并能保证有条不紊地解决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本章拟就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产科困难气管插管的原因
在产科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失败并不罕见,发生率大约为1/300,该数字来源于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多种产科手术的患者,而且实施麻醉的医师对产科麻醉技术非常熟练。与产科患者相比,非产科患者气管插管失败的发生率却明显较低,大约为 1/2230。产科和非产科患者气管插管失败发生率存在差别的确切原因并不特别清楚,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在解剖学上,孕妇的骨骼结构和具有可比性的非妊娠患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别,因此推测可能与软组织改变有关。
妊娠妇女更可能有完整和正常的牙齿,从而直接喉镜操作的空间(齿间距)减小。产妇常有肥胖,而且由于恶性肥胖亦非少见。患者平卧时,肥胖可导致患者颈部伸展受限,从而使喉部位置更为靠前。另外,肥胖患者的颈部变短,所以其呼吸道内具有丰富的咽部及腭部皱褶。
妊娠期间,体液总量增加,即使在未出现并发症的妊娠妇女,其上呼吸道黏膜亦存在肿胀。在正常妊娠期间,组织水肿可能是雌激素作用于结缔组织的结果,与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引起的水肿相比,正常妊娠期间组织水肿的意义有限。妊娠高血压患者可伴有更广泛的喉水肿,并可导致与气管插管有关的问题。如呼吸道水肿可使黏膜充血和组织的脆性增加,反复的气管插管操作可造成上呼吸道出血,并能导致患者病情的急剧恶化。非先兆子痫患者亦可出现类似的呼吸道组织肿胀,此可能与分娩用力过度引起头颈部静脉充血有关。
产妇气管插管困难的增加亦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如头颈部位置摆放不当。另外,产妇的乳房增大和充血亦可影响将直接喉镜插入口腔内。因为在产科麻醉中必须常规由助手进行环状软骨压迫操作,除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用力过度或压迫部位不正确可导致直接喉镜显露困难外,环状软骨压迫操作者手的位置亦可因乳房增大和肥胖而被升高,从而影响直接喉镜操作。根据Sellick描述的正确环状软骨压迫操作法,操作时需要一定程度的颈部伸展,以使喉部前移,但为了不使气管插管操作复杂化,应减少头部后仰的程度。但是在非常肥胖的患者,无一定程度的颈部伸展可使有效环状软骨压迫操作发生困难。
在产妇麻醉中常采用平卧楔状位(supine wedged position),以预防下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在此体位下进行环状软骨压迫操作可使气管与下方颈椎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气管导管进入气管以及气管插管操作更为困难。
产科患者的气管插管困难亦可能有精神方面的因素,与非妊娠患者的麻醉相比,产科麻醉更易引起麻醉医师紧张,从而增加气管插管的困难。产科全身麻醉几乎总是含有一种非确定性仓促因素,加上需同时考虑母婴的安全性,故可导致麻醉医师进一步的紧张。

二、产科患者的气管插管技术
(一)呼吸道的手术前评估
在实施各种麻醉前均应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特别应注意对呼吸道的评估,以便预计困难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无法进行等特殊情况。由于呼吸道评估试验的种类繁多,而且产科手术常为急诊手术,所以麻醉医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这些复杂的检查和预测。目前已有较为简单的产科患者困难气管插管评估法,虽然这套试验可能并不完善,但能引起麻醉医师对各种严重呼吸道解剖学畸形的注意。此简便试验的内容见表1。虽然这些试验是在Mallampati等和Wilson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亦采用了其他试验。这些改良试验一般采用简单的“是/否"观察法,而不是采用最初提出的评分法。如果一个试验结果出现异常,是一个警示性信号(除非异常程度达到禁忌实施全身麻醉的程度,例如张口完全受限);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出现异常,应避免实施全身麻醉而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如果禁忌实施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如凝血病),则应考虑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清醒气管插管。这些简便试验在患者处于坐位或平卧位时均可迅速实施。

表1
预测产科患者困难气道的系列试验
1.张口度——上下切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5cm (3个手指宽)
2.咽部观察——应能看到咽后壁
3.颞颌关节活动度——应能将下切牙移至上切牙之前
4.颈部活动度——头部在寰枕关节上的活动度至少应达到90°
5.体重——不超过90kg
6.呼吸道水肿的危险因素——妊娠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哮鸣和声音改变

(二)产科全麻手术室应备用的设备和用具
最基本的麻醉器械见表2。应将各种用具和器械放置在伸手可得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拿取;另外,尚要定期检查各种器械的功能,以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表2 产科全麻手术室应备用的设备和用具
1.两套Macintosh喉镜(一套为标准镜片,另一套为长镜片)
2.一套短镜柄的Macintosh喉镜或Polio喉镜
3.一套McCoy杠杆型喉镜(选择性)
4.弹性橡胶引导芯
5.多种型号的气管导管
6.3号喉罩通气道
7.经皮环甲膜穿刺包
8.标准监测设备(心电图、无创血压计、CO2浓度监测测仪、脉搏氧饱和度仪、呼吸机报警装置)
9.吸入麻醉药浓度监测仪(选择性)
(三)预防产妇误吸的措施
在产科麻醉中,产妇发生误吸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四个:①胃内充满酸性内容物,尤其是在急诊产科手术患者;②腹内压或胃内压增加;③食道下端括约肌(LES)的屏障压下降;④食管上端括约肌的保护机制丧失,或实施环状软骨压迫操作延迟。
降低产妇酸误吸危险性的主要措施包括:①降低产妇的胃液量和酸度,除进行胃内容物抽吸外,尚可采取药理学措施(表3);②尽量避免产科患者使用全身麻醉,采用可维持母体意识清醒的其他麻醉方法;③对母体的呼吸道进行合理的评估,即使是急诊手术亦应如此;④提高紧急和择期气管插管(或通气)失败处理的水平;⑤气管插管操作中采用压迫环状软骨操作。

表3 误吸性肺炎的药理学预防
一、择期剖宫产
1.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术前10~20分钟给予0.3M的枸橼酸钠30ml
2.对于有明显返流症状的患者,术前夜和术前90分钟分别给予雷尼替丁150mg 或甲氧氯普胺10mg口服
二、非择期剖宫产
1.无论选用何种麻醉方法,在转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即刻给予枸橼酸钠口服
2.对于有返流症状或短时间内有摄食史的患者,应分别静脉应用雷尼替丁或甲氧氯普胺,对于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应尽可能推迟麻醉诱导,以达到满意的药理学效应。
三、急诊剖宫产
1.在患者被送入手术前于产房口服枸橼酸钠30ml。
2.虽然麻醉诱导前不必常规给予雷尼替丁和甲氧氯普胺,但在术中可使用,以降低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胃液容量和酸度。


(四)患者体位的准备
与许多其他手术不同的是,产科麻醉诱导通常是在产科麻醉室的手术台上实施,其优点是工作平面的高度可以调整,手术台易倾斜。但亦有一些缺点,如手术台狭窄和患者紧张。在气管插管操作前,首先调整手术台高度处于麻醉医师进行直接喉镜操作最为方便的位置;一旦呼吸道操作完成,再调整手术台处于更有利于产科医师进行手术操作的位置。
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将患者放置于合适的体位极为重要,因为这样可减少气管插管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产妇应处于仰卧位,使手术台向左侧倾斜或在右侧臀部下方垫一楔形物,以保证子宫向左侧移位。在产妇的枕部下方垫一薄枕头,但应避免显著的颈部弯曲,即使患者的头部处于“嗅物位",此在特别肥胖的患者尤其有用。
(五)麻醉诱导的处理
麻醉诱导前应进行一定时间的预氧,如让产妇通过麻醉通气环路和紧密面罩自主呼吸 100%的氧至少3分钟。充分预氧的目的是:在产妇的氧输送出现问题时,可有较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产妇采用潮气呼吸方式吸氧,而不是加压给氧。虽然四次深呼吸亦可使产妇达到有效地预氧效果,但不能达到完全性肺去氮,故四次深呼吸法仅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研究发现,产妇采用潮气呼吸预氧2~3分钟即可达到满意的肺去氮作用。
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不能达100%氧浓度的其他预氧方法不适用于孕妇:①母体和胎儿的氧需求较高;②妊娠期肺的功能残气量减少,因此肺的氧“储库" 降低。预氧后即可开始麻醉诱导。在给予麻醉诱导药物时,应轻轻给环状软骨施加压力,一旦患者意识消失,即应增大压迫环状软骨的力。施加的最佳压力通常为40牛顿(约4kg)。如果压迫环状软骨操作的方法正确,则不会使喉部解剖扭曲和变形。可用单手或双手进行环状软骨压迫操作。采用两手操作法时,用一只手在环状软骨上施加压力,另一只手则在颈后部施加对抗力,这样可保持较好的气管插管体位,是目前较受推崇的方法。单手压迫环状软骨趋于引起颈部明显弯曲,可增加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除非在颈部下方用一硬物进行支撑。在进行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的情况下,可用琥珀胆碱辅助气管插管。
(六)直接喉镜的插入
尽管将直接喉镜插入口腔内的操作在正常情况下相当简单,但在产妇由于许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使该项简单操作变得极难实施。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的体位不当。如果麻醉诱导前注意保持患者头颈部处于正确的位置,则可避免此问题的发生。
妊娠期机体的明显变化即是乳腺组织发育变大,由于其可缩小镜柄操作所需的空间,因此常可限制直接喉镜的插入操作。如果产妇将双上肢交叉于胸前,两侧乳房将会被进一步挤至中线,从而能占据将喉镜片插入口腔时操作镜柄所需的空间,此种情况可进一步加重插入喉镜的困难。麻醉诱导期间,将产妇的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或置于“托手板"上可预防此问题的发生。
即使产妇体位合适,将标准Macintosh喉镜片插入口腔的内的操作有时也会遇到困难,而应用短柄喉镜或Polio喉镜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种可用的方法是,将喉镜的镜柄和喉镜片分离,先将喉镜片插入口腔内,然后再将喉镜片与镜柄重新连接。
造成直接喉镜插入困难的另一障碍物是助手实施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的手。虽然在经验丰富的助手很少出现这类问题。但在仅能得到生手的帮助时,则可发生该问题。在此种情况下,需在维持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的同时,轻轻改变助手手的位置加以克服。
在相对无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产科麻醉时,由于精神紧张其可在肌肉松弛药达满意作用前就试图开始气管插管操作,从而导致用直接喉镜显露声门发生困难。因此在进行直接喉镜操作前,看到应用肌肉松弛药后的肌颤消失十分重要。
在麻醉诱导后,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可能是发现患者无法开口,此可由解剖学畸形或肌肉强直所引起。前者不应是意料之外的情况,因为其在术前的呼吸道评估时就能够被发现。对大多数麻醉医师来讲,肌肉强直是不祥之兆,因为其可能是恶性高热的第一警告信号。但是,肌肉强直亦可发生在一些使用琥珀胆碱的患者。无论何种原因造成患者开口困难,均不适于继续尝试直接喉镜操作,应放弃气管插管,而按照气管插管失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七)直接喉镜和气管插管操作
成功插入直接喉镜后,下一步遇到的困难主要与显露的声门视野有关。Cormack和 Lehane按照可显露声门或会厌的多少,曾对喉镜显露视野进行了分级。一般来讲,Ⅰ级和Ⅱ级喉镜显露视野不会对气管插管操作造成太大的困难;而Ⅲ级和Ⅳ 级喉镜显露视野则经常引起气管插管操作困难。
在直接喉镜显露视野为Ⅲ级时,气管插管通常可在弹性橡胶引导芯的协助下完成,但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应特别注意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因为此种气管导管插入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盲探性操作。应用标准Macintosh喉镜显露为Ⅳ级视野时,改用长喉镜片可使视野有所改善。从理论上讲,McCoy杠杆型喉镜有可能将Ⅲ级或Ⅳ级喉镜显露视野改善为较易处理的Ⅱ级喉镜显露视野,McCoy杠杆型喉镜的这种潜在优点也许会使其成为产科全身麻醉中的喉镜选择。
无论应用何种喉镜,如果能显露会厌,则可先将弹性橡胶引导芯盲探插入声门,然后用弹性橡胶引导芯引导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孕妇有并发喉水肿的潜在可能,特别是妊娠高血压患者。因此备好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十分重要。严重喉水肿时患者常伴有声音的改变或喘鸣,必须重视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察觉和正确处理这种非常严重的情况,可造成致命性并发症。

三、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
(一)直接喉镜操作/气管插管失败初期的处理方案
在产科麻醉中,如果发现直接喉镜无法显露声门或气管插管操作无法进行,应毫不迟疑地根据气管插管失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虽然可考虑改变操作方法,如修正患者头部位置和更换喉镜或喉镜片,但不应将时间浪费在反复的气管插管尝试上,因为这样的处理很少会有有益作用,相反经常是极为有害的。同样,再次使用琥珀胆碱通常也无有益作用,因为其不可能产生更好的喉镜显露视野和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据报道,再次应用琥珀胆碱可引发灾难性后果。
应在维持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的情况下将产妇置于仰卧位,并使子宫向左侧移位。虽然 Tunstall最初提出的气管插管失败处理方案包括将产妇转为侧卧位,但是目前已对这种操作提出疑问。因为:①在狭窄手术台上保证产妇安全的同时,单纯靠体力将其转为侧卧位十分困难;如果产妇肥胖(>100公斤)和麻醉医师瘦小(<60公斤),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②体位变动中和变动后维持有效地环状软骨压迫操作十分困难。如果开始是采用单手行环状软骨压迫操作,在改为侧卧位前、后必须改用双手进行环状软骨压迫操作。③在产妇处于侧卧位时,由于缺乏枕部的支撑,用“面罩和呼吸囊"进行肺通气可出现严重困难。麻醉医师必须一手握持面罩,另一手在枕部施加对抗力。因此必须有另一位助手来挤压呼吸囊。④孕妇处于侧卧位可妨碍手术医生进行手术。研究证明,只要使子宫移位,即可使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受压的危险降至最低,而且产妇处于仰卧位几无有害影响,并具有肯定的优点。
处理各种紧急呼吸道问题(包括气管插管失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氧合满意。虽然麻醉诱导前进行合理预氧可为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争取一些时间。但氧需求较高的产妇仍可迅速发生脱氧饱和。因此,在产妇气管插管失败的处理中,尽可能采用100% 氧进行肺通气十分重要。在气管插管失败的患者,如果采用面罩无法有效进行肺通气,此时要保持产妇处于仰卧位,而不要将其置于侧卧位。如果经调整患者头、颈部位置,最佳的呼吸道管理操作手法和使用通气道(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或两者)后仍难以进行肺通气,则需按通气失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二)通气失败的处理方案
如果用面罩和呼吸囊无法有效进行肺通气,初期最简单的方法是“减轻"对环状软骨的压力。如果施加的力度和部位正确,环状软骨压迫不应引起呼吸道梗阻。但有证据表明,如果对环状软骨施加压力过度,则可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可引起环状软骨塌陷。减轻对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的优点是便于通气而且不增加反流的危险。
如果减轻环状软骨压迫无效,面罩通气困难的原因可能位于咽部,可能与引起气管插管困难的解剖学因素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插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完全可以使上呼吸道梗阻得到缓解。如果应用鼻咽通气道,应注意不要损伤鼻黏膜,因为其在产妇可引起严重的鼻出血。在面罩通气无效的紧急情况下,根据呼吸道正常解剖结构设计的喉罩通气道(LMA)亦极有价值。但在进行环状软骨压迫操作的情况下,将 LMA插入到正确位置可发生困难。只有放松环状软骨压迫操作,LMA的前端才可到达正确的位置。虽然松开环状软骨压迫操作有增加反流的危险,但此时呼吸道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氧合,故应优先考虑。
如果用LMA也无法维持有效的肺通气,则必须迅速通过手术来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最简单的方法是紧急环甲膜切开术。虽然经环甲膜插入通气导管并非毫无危险,但现代的一次性环甲膜切开包利用了导丝技术,使用时既简便又安全。该器械的另一明显优点是,一旦插入即可与标准的15mm气管导管接头相连接。
另一种紧急肺通气方法是经环甲膜穿刺插入静脉套管,然后通过该套管输入高压氧。如果应用该通气系统,在使用高压氧前需要确切证实静脉套管放入呼吸道内的位置是否正确,否则可引起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广泛性颈部皮下气肿,可使正规气管切开术等其他的呼吸道处理无法进行。随着一次性环甲膜切开包的应用和对经皮气管切开术护理经验的增加,经环甲膜穿刺套管行高压喷射通气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
如果上述的所有方法均不能维持通气,最终的选择是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必须作为最后的保留性措施使用,因为对有显著缺氧的妊娠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即使最有经验的耳鼻喉科医师亦会感到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当然亦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产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工作范围。在此种情况下,实施紧急气管切开术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控制性出血。既往许多产妇均是因出血过多造成窒息而死亡。
其他通气装置如食管-胃管通气道已在产科有效应用。但是,由于人们担心食管损伤,故在很大程度上已被LMA所替代。虽然有人提倡在困难气管插管处理时使用联合导气管,但至目前为止,尚没有该装置在产科应用的经验。一旦能够进行肺通气并能确保产妇的氧合,则应考虑产科手术的紧急程度。

(三)手术紧急程度的评估
在产妇气管插管失败的进一步处理中,认真考虑手术的紧急程度十分重要。有时,娩出胎儿并不是手术的目的,因而并无继续进行麻醉的紧迫性。在大型产科中心,气管插管的大多数问题均与胎儿娩出手术有关。娩出胎儿的紧急程度对于气管插管失败后的下一步处理十分关键。但是气管插管失败的发生通常毫无预兆,另外,在立即手术还是需稍耽搁片刻更换另一种麻醉方法之间亦存在着一些混乱的概念。因此,对于麻醉医师来讲,尤其是处于培训期的低年资医生,在过度紧张下常可出现判断失误。
目前普遍认为,术前评分系统能满意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或呼吸道,故可建立一个类似的评分系统,以帮助麻醉医师来决定:是在未行气管插管的情况下继续实施全身麻醉,还是稍微推迟片刻来更换麻醉方法(表4)。这种评分分级不仅可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存在的潜在性问题,而且一旦证实喉镜显露或气管插管失败,还可指导麻醉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患者的评分分级,是否有必要继续麻醉相当明确。对于评分为Ⅰ级的产妇,除了继续全身麻醉外,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法,因为排空子宫内容物是成功治疗的基本措施。相反,在评分为Ⅴ级的产妇,则无必要在非气管插管情况下冒产妇生命危险继续实施全身麻醉。对于其他评分级别的患者,则需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宜的处理方案。尽管对评分为Ⅱ级的产妇可继续进行全身麻醉,但首先应进行清醒气管插管。在宫缩间歇期可恢复良好的长时间胎儿宫内窘迫,没有理由说明其应继续进行全身麻醉。临床经验表明,绝大多数胎儿可在区域阻滞麻醉下顺利娩出。但对评分为Ⅲ级产妇的处理确实是一个难题。有人认为放弃全身麻醉而采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可导致胎儿死亡。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产妇的安危最为重要,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尽管需要等待片刻,但仍然是一种合适的麻醉方法。虽然该评分系统目前仍未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在产科全身麻醉中应用的经验亦相当有限,但对初年资产科麻醉医师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却相当有用。

表4 处理产科气管插管失败的评分系统
I级
产妇的生命取决于完成与否,如产前大出血
II级
因产妇存在一些病理学改变而不适于改用局部麻醉,如失代偿性心脏病、凝血性疾病
III级
突发的严重性胎儿宫内窘迫、且在宫缩间歇期不能恢复,如突发性胎盘破裂、脐带脱垂等
IV级
严重程度各异的慢性胎儿宫内窘迫,而且在宫缩间歇期能恢复良好
V级
择期手术或产妇窘迫


因此,在处理产科气管插管失败时,最常用的措施是:①使产妇清醒并更换麻醉方法;② 在相对不利的条件下继续实施全身麻醉。无论是否采用辅助措施,只要能保证满意的肺通气,处理措施的选择仅取决于手术的紧急程度。对于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应用LMA继续进行手术几乎没有优点,因为其对呼吸道缺乏确切的保护作用,可出现极其严重的危险。

(四)“意识恢复"产妇的麻醉处理
在产妇恢复自主呼吸前,应继续进行人工通气。如果决定使产妇恢复清醒,应将其转为侧卧位,在恢复期要持续给予氧疗。
随后应考虑更换麻醉方法的问题。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一般选择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或硬膜外间隙阻滞。如果存在胎儿宫内窘迫,可优先考虑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因为其可迅速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如果产妇的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则最好避免选用蛛网膜下隙阻滞,以免导致血压剧降。有人认为,气管插管失败后并不适宜进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因为一旦出现高平面阻滞则需要采取包括气管插管在内的复苏措施。但大多数人认为,如果处理恰当,产妇完全可以耐受蛛网膜下隙阻滞。如果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实施时必须极为小心,其危险主要在于将大剂量局部麻醉药误注入蛛网膜下隙所引发的“全脊髓麻醉"。由于患者无法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故可导致患者死亡。在气管插管失败后,为安全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宜采用分次、缓慢注药法。
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一种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失败,可尝试更换另一种方法,但实施中必须极为小心,因为对第二种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逾常反应可导致意外性高平面阻滞。
如果试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失败或产妇禁忌采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则必须应用其他麻醉方法。如果设备齐全,麻醉人员经验丰富,应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清醒气管插管是一种简单、安全和可靠的方法。另外,亦可应用需要设备极少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技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一旦呼吸道的安全得到保证,即可进行麻醉诱导。
最后一种可选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是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阻滞,可边浸润边轻柔地进行手术切开。尽管这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但因产科医师不熟悉,故在临床上很少应用。
如果所有的这些全身麻醉替代方法均告失败,在采取措施确保胃内容物减低至最小值后,可在保留自主呼吸和非气管插管状态下进行全身麻醉。

(五)保留自主呼吸和非气管插管的紧急麻醉
如果迫切需要继续手术而产妇的气管插管操作又无法完成时,迅速采取措施改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极为重要。只要能采用某一种方法维持有效的肺通气(见通气失败处理方案),即宜尽可能快地加深麻醉,以确保在手术刺激开始前达到安全的手术麻醉深度。由于要进行直接喉镜操作或气管插管,所以吸入麻醉药的输入有所延迟。这意味着在输入足量吸入麻醉药之前,静脉麻醉诱导药物的麻醉作用将逐渐消退,结果可使麻醉深度处于可引起兴奋并增加呕吐发生率的潜在危险阶段。
为了解决吸入麻醉药输入延迟的问题,在采用该紧急麻醉方法的早期应输入高浓度的麻醉药。用100%的氧输送3MAC的吸入麻醉药可迅速将麻醉加深至手术所需的满意水平。吸入麻醉药的选择取决于其可用性。据知,吸入麻醉药可抑制子宫的收缩和导致出血过多,特别是氟烷。但是,对于一种能够迅速和平稳进行麻醉诱导的药物来讲,出血只是次要的考虑因素。如果在任何时期发生呼吸道管理困难,应采用上述的“通气失败"处理方法。
一旦麻醉达到足够深度,手术即可开始。在娩出胎儿时,可适量静脉滴入镇痛药加深麻醉和静脉滴入催产素控制出血。必须注意的是,既要使麻醉深度满意,而又不能造成呼吸抑制。有人建议全身麻醉期间应插入一根口径粗大的鼻胃管,以吸出胃内容物。但是,该建议仅适用于气管插管;在未行气管插管的紧急情况下,尽可能不要在咽部实施任何器械操作,因为其可诱发呕吐或使呼吸道发生梗阻。手术结束后,应将产妇转为侧卧位,在整个恢复期均应有麻醉医师陪同。
术后处理包括向产妇交代其曾发生了困难气管插管,并对其将来接受麻醉提出建议。然而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在孕期曾出现困难气管插管或无法气管插管的女性患者,在非妊娠时可能并不会发生这些问题。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8:15
标题: 中华麻醉在线学习
美国产科麻醉临床指南
Update of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al Anesthesia in US
Yun Xia, M.D., Ph.D. Dept. of Anesthesiolog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U.S.A

前言
美国产科麻醉学会于1999年发表了产科麻醉的临床指南(Practice Guideline for Obstetrical Anesthesia)。 此后,每年都根据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做新的补充或更改。 本文将介绍一下美国产科麻醉学界的一些新近共识。

在美国,产科麻醉被认为是麻醉学领域里的一个“高危”的专业。这不仅是因为产科麻醉充满了挑战(我将在会议中详细介绍),而且因为产科麻醉的医疗事故在美国法律诉讼中所占的比例极高。在美国,因产科麻醉的併发症而引起的产妇死亡占所有妊娠死亡的第六位。而导致与麻醉有关的孕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全麻诱导后出现的困难气道(指既不能有效地实施面罩通气又不能成功地进行气管插管)。

麻醉前的评估
1.  病史和体检:
在产妇的病史和体检方面,目前仍基本沿用1999年发表了产科麻醉的临床指南, 但重点应放在详细了解和麻醉有关的产科病史和仔细检查气道。如果选择区域性麻醉,应进行必要的背部和脊柱检查。为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以及产妇生产的顺利,麻醉医师应与产科和儿科医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三者必须保持有效和密切联系的联系。

2.  产妇的血小板检查:
是否应对每个产妇做血小板检查,曾经有过争议。在美国,对健康的产妇不需要常规做血小板的检查。 但对患有能改变血小板浓度疾病(譬如:妊娠高血压)的患者应做血小板的检查。 因此,临床决策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3.  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Type & Screen)
不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接受输血,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做输血准备,包括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Type & Screen),或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Type & Crossmatch)。

4.  胎儿心率的监测
至于胎儿心率的监测,在美国,对妊娠超过20周的产妇实施区域性麻醉的前和后,都应由专业人员监测胎儿的心率。
产科患者的饮食要求
1.  液体饮料:
在待产期间,适当地饮用液体饮料可使病人减少口渴、提神、补充能量、以及增加舒适感。 但不是所有的饮料都可以饮用。我们这里指的是无渣的液体饮料(clear liquid),也就是国内所说的清流食,譬如:清水、无渣的水果汁、汽水、清茶、和不加牛奶的咖啡等。产妇饮用的液体种类比饮用的液体容量更有临床意义。饮用液体应因人而异,如产妇有下列情况应适当限制液体的饮用:
  胃肠动力失调, 譬如:肥胖症、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困难气道。
  有需手术分娩的可能性,譬如:胎儿健康情况不明、产程进展缓慢等情况。

2.  固体食物:
  在美国,目前的共识是,生产期间应禁忌固体食物。 择期剖腹产的患者应与其他择期手术的患者一样禁食8 小时或8 小时以上。 手术的时机应依据进食的种类和量而定。

无痛分娩
1.  指征:
在美国,产科麻醉界已有了新的共识:只要母亲有止痛的要求就可以开始实施分娩镇痛,而不是向以前认为的那样要等到宫口开张到一定的大小时才开始实施。 但止痛的方法应依据患者的病史情况、产程的进展、以及医疗条件而定。

2.  分娩镇痛的方法:
当前常用的无痛分娩的方法有持续腰段硬膜外麻醉(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CLEA),锥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 IT)、也有称腰麻或脊麻(spinal anesthesia,SA)、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subarachnoid nerve block)、以及硬-腰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

3.  麻药在腰段硬膜外麻醉(CLEA)中的用量:
一般说来,局麻药在无痛分娩中的最佳用量是指能达到良好止痛效果的同时又不会引起明显的运动障碍的最小剂量。在美国,常用的腰段硬膜外麻醉药包括下列局麻药物和吗啡类药物:0.0625-0.125 % 布比卡因(bupivacaine) 加芬太尼(fentanil)2微克/毫升、0.1-0.2 % 罗比卡因(ropivacaine)加 芬太尼(fentanil)2微克/毫升、
其它药物如 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和利多卡因(lidocaine)等,一般是按每小时5至15毫升的速度给药。

4.  椎管内麻醉(IT):
向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类药物或局麻药物或联合使用这两类药物可提供快速、有效、和时间有限的分娩镇痛。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常用的椎管内麻醉药物包括下列局麻药物和吗啡类药物:布比卡因(bupivacaine)或罗比卡因(ropivacaine)1-6 毫克、利多卡因(lidocaine)20至 30毫克、以及芬太尼(fentanyl)25 微克。

5. 联合腰段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CSEA):
联合使用椎管内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既可提供快速和有效的分娩镇痛,又能根据临床的需要而延续镇痛时间。必要时,还可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来为后续手术和手术后做麻醉和止痛。常用药物包括布比卡因(bupivacaine)、罗比卡因(ropiv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芬太尼(fentanyl)、以及吗啡 等。

6.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分娩镇痛不会明显影响宮口开张、产程进展、胎儿指标和剖腹产的数量。

7. 麻醉监护(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这里指的是麻醉医师使用静脉镇静药物(静脉麻醉)并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

用于胎盘滞留清除术的麻醉
1.  麻醉选择
可选用的麻醉方法包括(1)区域性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continuous sacral epidural anesthesia、cervical block);(2)全身麻醉(General endotracheal anesthesia);和(3)麻醉监护(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2.  当使用麻醉监护(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时,应小心预防吸入性肺炎。

3.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来松弛子宫:小剂量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与特布他林(terbutalin)和 吸如性麻醉剂(volatile agents)相比较少引起低血压,同时又能松弛子宫。

剖腹产术的麻醉
1.  麻醉选择:
可选用的麻醉方法包括(1)区域性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和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2)全身麻醉(General endotracheal anesthesia);(3)麻醉监护加局麻(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2.  每一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全身麻醉时的产妇死亡率要比区域性麻醉时的产妇死亡率高。在全麻下出生的新生儿的亚普格氏评分(Apgar Score)比在区域性麻醉下出生的新生儿的亚普格氏评分低。区域性麻醉和麻醉监护加局麻也有它们特有的适应征和禁忌征。 所以,麻醉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管使用哪一种麻醉方法,都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各种麻醉併发症的准备。

产后输卵管结扎术的麻醉
1.  麻醉选择:
可选用的麻醉方法包括 (1)区域性麻醉;(2)全身麻醉;和 (3)麻醉监护加局麻。

1.  输卵管结扎术的时机应依病人和产房的情况而定,既可以在产后8小时之内也可以在产后8小时之后进行。  但要注意,为无痛分娩而做的硬膜外插管经过一段时间(4小时以上)后,其有效率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并发症的处理
1.  如在前言中所述,困难气道是导致与麻醉有关的孕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在美国的产房(包括待产和生产室)都配备应急的人力和器械,其中,处理困难气道的设备应做到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2.  在产科病房里,有时需要进行有创性监测。 常用有创性监测操作包括(1)动脉插管; (2)中心静脉插管;和(3)肺动脉导管的放置。目前共识是,不是所有的重症妊娠高血压都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 有创性监测须用于有临床适用指征的患者,譬如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产妇。

3.  和在手术室里一样,产科病房应为产妇和新生儿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 心肺复苏的设备应做到随时可以使用。 如果产妇在生产期间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产妇妊娠超过七个月,应在心肺复苏开始后立即实施剖腹产,并最好在4至5 分钟内娩出胎儿。

结语
长期以来,产科麻醉一直是麻醉学领域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麻醉临床中,大多数麻醉医生均或多或少地从事一些产科麻醉方面的工作,并有一部分麻醉医生专门从事产科麻醉。

在美国,产科麻醉医生是妇幼保健队伍中,尤其是产科医疗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他们和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以及产科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确保产妇及其子女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产科麻醉医生不仅仅是为产妇分娩做麻醉和止痛,还因为他们在复苏急救和重症护理方面特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成为高危产妇围产期医疗中的重要力量。

Reference:
1.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al Anesthesia. ASA Publication Department 1999.
2.  Hawkins JL, et al. Anesthesia-related deaths during obstetric deli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9-1990. Anesthesiology 1997; 86: 277-283
3.  Cynthia A. Wong, et al. 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 with neuraxial analgesia given early versus late in labor. N Engl J Med. 2005; 325(7): 655-720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8:16
标题: 中华麻醉在线学习
美国产科麻醉临床指南
Update of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al Anesthesia in US
Yun Xia, M.D., Ph.D. Dept. of Anesthesiology,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U.S.A

前言
美国产科麻醉学会于1999年发表了产科麻醉的临床指南(Practice Guideline for Obstetrical Anesthesia)。 此后,每年都根据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做新的补充或更改。 本文将介绍一下美国产科麻醉学界的一些新近共识。

在美国,产科麻醉被认为是麻醉学领域里的一个“高危”的专业。这不仅是因为产科麻醉充满了挑战(我将在会议中详细介绍),而且因为产科麻醉的医疗事故在美国法律诉讼中所占的比例极高。在美国,因产科麻醉的併发症而引起的产妇死亡占所有妊娠死亡的第六位。而导致与麻醉有关的孕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全麻诱导后出现的困难气道(指既不能有效地实施面罩通气又不能成功地进行气管插管)。

麻醉前的评估
1.  病史和体检:
在产妇的病史和体检方面,目前仍基本沿用1999年发表了产科麻醉的临床指南, 但重点应放在详细了解和麻醉有关的产科病史和仔细检查气道。如果选择区域性麻醉,应进行必要的背部和脊柱检查。为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以及产妇生产的顺利,麻醉医师应与产科和儿科医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三者必须保持有效和密切联系的联系。

2.  产妇的血小板检查:
是否应对每个产妇做血小板检查,曾经有过争议。在美国,对健康的产妇不需要常规做血小板的检查。 但对患有能改变血小板浓度疾病(譬如:妊娠高血压)的患者应做血小板的检查。 因此,临床决策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3.  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Type & Screen)
不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接受输血,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做输血准备,包括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Type & Screen),或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Type & Crossmatch)。

4.  胎儿心率的监测
至于胎儿心率的监测,在美国,对妊娠超过20周的产妇实施区域性麻醉的前和后,都应由专业人员监测胎儿的心率。
产科患者的饮食要求
1.  液体饮料:
在待产期间,适当地饮用液体饮料可使病人减少口渴、提神、补充能量、以及增加舒适感。 但不是所有的饮料都可以饮用。我们这里指的是无渣的液体饮料(clear liquid),也就是国内所说的清流食,譬如:清水、无渣的水果汁、汽水、清茶、和不加牛奶的咖啡等。产妇饮用的液体种类比饮用的液体容量更有临床意义。饮用液体应因人而异,如产妇有下列情况应适当限制液体的饮用:
  胃肠动力失调, 譬如:肥胖症、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困难气道。
  有需手术分娩的可能性,譬如:胎儿健康情况不明、产程进展缓慢等情况。

2.  固体食物:
  在美国,目前的共识是,生产期间应禁忌固体食物。 择期剖腹产的患者应与其他择期手术的患者一样禁食8 小时或8 小时以上。 手术的时机应依据进食的种类和量而定。

无痛分娩
1.  指征:
在美国,产科麻醉界已有了新的共识:只要母亲有止痛的要求就可以开始实施分娩镇痛,而不是向以前认为的那样要等到宫口开张到一定的大小时才开始实施。 但止痛的方法应依据患者的病史情况、产程的进展、以及医疗条件而定。

2.  分娩镇痛的方法:
当前常用的无痛分娩的方法有持续腰段硬膜外麻醉(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CLEA),锥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 IT)、也有称腰麻或脊麻(spinal anesthesia,SA)、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subarachnoid nerve block)、以及硬-腰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

3.  麻药在腰段硬膜外麻醉(CLEA)中的用量:
一般说来,局麻药在无痛分娩中的最佳用量是指能达到良好止痛效果的同时又不会引起明显的运动障碍的最小剂量。在美国,常用的腰段硬膜外麻醉药包括下列局麻药物和吗啡类药物:0.0625-0.125 % 布比卡因(bupivacaine) 加芬太尼(fentanil)2微克/毫升、0.1-0.2 % 罗比卡因(ropivacaine)加 芬太尼(fentanil)2微克/毫升、
其它药物如 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和利多卡因(lidocaine)等,一般是按每小时5至15毫升的速度给药。

4.  椎管内麻醉(IT):
向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类药物或局麻药物或联合使用这两类药物可提供快速、有效、和时间有限的分娩镇痛。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常用的椎管内麻醉药物包括下列局麻药物和吗啡类药物:布比卡因(bupivacaine)或罗比卡因(ropivacaine)1-6 毫克、利多卡因(lidocaine)20至 30毫克、以及芬太尼(fentanyl)25 微克。

5. 联合腰段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CSEA):
联合使用椎管内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既可提供快速和有效的分娩镇痛,又能根据临床的需要而延续镇痛时间。必要时,还可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来为后续手术和手术后做麻醉和止痛。常用药物包括布比卡因(bupivacaine)、罗比卡因(ropiv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芬太尼(fentanyl)、以及吗啡 等。

6.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分娩镇痛不会明显影响宮口开张、产程进展、胎儿指标和剖腹产的数量。

7. 麻醉监护(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这里指的是麻醉医师使用静脉镇静药物(静脉麻醉)并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

用于胎盘滞留清除术的麻醉
1.  麻醉选择
可选用的麻醉方法包括(1)区域性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continuous sacral epidural anesthesia、cervical block);(2)全身麻醉(General endotracheal anesthesia);和(3)麻醉监护(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2.  当使用麻醉监护(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时,应小心预防吸入性肺炎。

3.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来松弛子宫:小剂量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与特布他林(terbutalin)和 吸如性麻醉剂(volatile agents)相比较少引起低血压,同时又能松弛子宫。

剖腹产术的麻醉
1.  麻醉选择:
可选用的麻醉方法包括(1)区域性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和continuou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2)全身麻醉(General endotracheal anesthesia);(3)麻醉监护加局麻(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2.  每一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全身麻醉时的产妇死亡率要比区域性麻醉时的产妇死亡率高。在全麻下出生的新生儿的亚普格氏评分(Apgar Score)比在区域性麻醉下出生的新生儿的亚普格氏评分低。区域性麻醉和麻醉监护加局麻也有它们特有的适应征和禁忌征。 所以,麻醉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管使用哪一种麻醉方法,都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各种麻醉併发症的准备。

产后输卵管结扎术的麻醉
1.  麻醉选择:
可选用的麻醉方法包括 (1)区域性麻醉;(2)全身麻醉;和 (3)麻醉监护加局麻。

1.  输卵管结扎术的时机应依病人和产房的情况而定,既可以在产后8小时之内也可以在产后8小时之后进行。  但要注意,为无痛分娩而做的硬膜外插管经过一段时间(4小时以上)后,其有效率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并发症的处理
1.  如在前言中所述,困难气道是导致与麻醉有关的孕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在美国的产房(包括待产和生产室)都配备应急的人力和器械,其中,处理困难气道的设备应做到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2.  在产科病房里,有时需要进行有创性监测。 常用有创性监测操作包括(1)动脉插管; (2)中心静脉插管;和(3)肺动脉导管的放置。目前共识是,不是所有的重症妊娠高血压都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 有创性监测须用于有临床适用指征的患者,譬如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产妇。

3.  和在手术室里一样,产科病房应为产妇和新生儿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 心肺复苏的设备应做到随时可以使用。 如果产妇在生产期间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产妇妊娠超过七个月,应在心肺复苏开始后立即实施剖腹产,并最好在4至5 分钟内娩出胎儿。

结语
长期以来,产科麻醉一直是麻醉学领域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麻醉临床中,大多数麻醉医生均或多或少地从事一些产科麻醉方面的工作,并有一部分麻醉医生专门从事产科麻醉。

在美国,产科麻醉医生是妇幼保健队伍中,尤其是产科医疗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他们和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以及产科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确保产妇及其子女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产科麻醉医生不仅仅是为产妇分娩做麻醉和止痛,还因为他们在复苏急救和重症护理方面特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成为高危产妇围产期医疗中的重要力量。

Reference:
1.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al Anesthesia. ASA Publication Department 1999.
2.  Hawkins JL, et al. Anesthesia-related deaths during obstetric deli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9-1990. Anesthesiology 1997; 86: 277-283
3.  Cynthia A. Wong, et al. 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 with neuraxial analgesia given early versus late in labor. N Engl J Med. 2005; 325(7): 655-720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18:27
标题: 中华麻醉在线学习—术前评估要问下孩子是顺产还是剖腹产
剖腹产出生婴儿易患哮喘病

爱思唯尔期刊《儿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近期刊登了挪威公众卫生研究机构的最新发现:同自然分娩的婴儿相比,剖腹产出生婴儿患哮喘病的几率要高50%。

       自然分娩是指胎儿通过阴道娩出的过程,它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剖腹产就是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研究人员对170万登记出生的婴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剖腹产出生婴儿患有哮喘病的几率要高于自然分娩的婴儿50%。

       研究人员认为,自然分娩的胎儿由于临产时随着子宫有节律的收缩,胎儿的胸廓也会受到节律性的收缩,这种节律性的变化,使胎儿的肺迅速产生一种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当胎儿经过阴道时,胸部受压,分娩出后,胸部突然扩大,因此出生后的婴儿其肺泡弹力足,容易扩张,有利于出生后的呼吸建立。而对于剖腹产出生婴儿来讲,由于没有子宫节律性收缩的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相应要少且慢,出现有规律的自主呼吸相应减慢,从而使得新生儿易于并发肺部疾患。

      另外研究认为,由于剖腹产新生儿的脐血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要低,能抗病的抗体含量更低。所以,剖腹产生的新生儿更易感染疾病。
作者: cjf555    时间: 2008-11-1 19:15
标题: 回复 14# rextao 的帖子
这是我逻辑推理加小范围猜测得出的结果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可信的,刚刚的。。。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20:18
你不会是荣誉同学吧!快点现身吧 呵呵 如果你是荣誉 看我怎么扁你·····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20:18
明天又要值班了,不过是替别人值。本来自己已经下临床了,但是为了同事的情谊还是答应了。自己也能学东西 ,就是最近休息的不是很好,脸上不停地长痘痘,愁啊!还是但愿明天的急诊手术不要太多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1 20:22 编辑 ]
作者: 游心    时间: 2008-11-1 20:39
我也想去魔鬼训练啊,呵呵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 23:01
原帖由 游心 于 2008-11-1 20:39 发表
我也想去魔鬼训练啊,呵呵

机会多多 过来大家聚一下,多好的事情!在华西全麻开展的特别多,管理方面也不错,尤其是心脏 小儿···麻醉亚专业很值得学习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 10:45
今天值班 早晨来了就接班了,一个骨盆骨折的病人,忙完了病人送走了 过来偷着上会论坛!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 14:05
标题: 注意细节!
第一台急诊插管之后气道压一直很高26左右 麻醉深度足够 环路通畅 导管没有打折 两肺呼吸音良好,动度对称,血压心率平稳。后来摸摸患者的肚子,原来患者腹部胀气很凶,立即行胃肠减压,气道压波动在20左右!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3 05:42
值班通宵了 好惨····一会还有手术 都凌晨5点了 刚刚送走一个脑外的病人···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3 22:10
标题: 小经验
昨天值班,颅内贯通伤的病人,术中出血不多,给的液体治疗是按照输液指南给的 4 2 1的原则,患者的生命征平稳,就是尿袋插起2小时了 没有一点尿,我当时很不解,索性的默默患者的膀胱,饱满的有些胀,马上叫巡回护士过来解决(因为当时很忙,一个巡回护士跑3个手术间)结果是导尿管贴避了 调整后除了500ml的尿 还好发现的早,不然膀胱就吃不消了
作者: 谭洪婧    时间: 2008-11-4 23:59
还是邱小庆的那句话,除了羡慕,还能有什么?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5 02:59
今晚失眠了,不知道怎么搞的,白天困的很···物极必反的原理吗?这么晚了,老张竟然也在!

[ 本帖最后由 orexin 于 2008-11-5 07:40 编辑 ]
作者: orexin    时间: 2008-11-5 07:41
原帖由 rextao 于 2008-11-5 02:59 发表
今晚失眠了,不知道怎么搞的,白天困的很···物极必反的原理吗?这么晚了,老张竟然也在!



呵呵,昨晚上也在啊,俺怎么没看到。你是失眠,俺是梦游,那么晚了在论坛见面,缘分啊!:handshake
作者: yyaoo    时间: 2008-11-5 09:47
羡慕啊.
第一次来就喜欢上这里了:)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5 11:14
原帖由 yyaoo 于 2008-11-5 09:47 发表
羡慕啊.
第一次来就喜欢上这里了:)

空了就过来坐坐!欢迎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5 13:18
因为昨晚失眠,所以今天起的比较晚,还好自己下了临床 不然就惨了!打开电脑  登陆论坛,领了ASA创伤麻醉3部分的翻译任务,开始工作!新的一天开始了,加油!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5 13:21
标题: 翻译中碰到的 虽然之前经常接触,今天才意识到它的实用性!
格拉斯哥评分
     运动                        
        6 - 按吩咐动作
        5 - 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
        4 - 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
        3 - 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2 - 异常伸展(去脑状态)
        1 - 无反应

    语言  
        5 - 正常交谈
        4 - 言语错乱
        3 - 只能说出(不适当)单词
        2 - 只能发音
        1 - 无发音

    睁眼
        4 - 自发睁眼
        3 - 语言吩咐睁眼
        2 - 疼痛刺激睁眼
        1 - 无睁眼
*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分。(最低3分,最高15分)。选评判时的最好反应计分。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作者: orexin    时间: 2008-11-6 02:40
今晚你怎么没有失眠?失望,走了。。。:(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6 09:52
原帖由 orexin 于 2008-11-6 02:40 发表
今晚你怎么没有失眠?失望,走了。。。:( :(

被你打败了!老张是真正的夜猫子!我刚刚从科室回来 去听了晨课!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6 11:09
标题: 今日麻醉科晨课收获
张文胜副教授讲的麻醉诱导。科学的麻醉诱导给药顺序(按照药物达到峰作用的时间):芬太尼 咪唑安定  肌松药 异丙酚        如果泵注瑞芬和异丙酚 手术接近结束前先停掉瑞芬后停异丙酚 苏醒效果好。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6 18:43
标题: 为郑方教授默哀····
今天得知我国麻醉届的又一个VIP人物逝世,郑方教授在中国麻醉的发展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的好楷模。
为郑方教授默哀:'( :'(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6 18:54
标题: 中华麻醉学在线学习
医学论文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写作
<P align=center><STRONG>医学论文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写作</STRONG></P>
<P><BR>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BR>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 (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 200~250字左右。<BR>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BR>(十一)英文摘要<BR>为了便于国际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全世界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管用何种文字写成,都必须附有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外文摘要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前面,也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处,还有的期刊把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集中放在刊物后面。<BR>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于文末要书写英文或其他语种摘要。外文摘要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及单位,以及由研究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构成的简短、扼要的正文,并在最后附上关键词。<BR>1、文题:文题要简短明了,具体醒目,能确切反映文章主题。文题要居中并全部用大写字母书写。题首不用定冠词 “the”。<BR>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按序排列,居中写在文题下方。作者姓名应全部列出,作者过多时至少应写出前3名,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一律按国务院颁布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规定书写,姓在前名在后。姓氏和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双字名两字的拼音之间不用连字符号。如果双字名的第二个字是以“a”、“o”、“e”开头的音节,其与第一字的最后一个音节拼读有可能造成音节混淆时,则用隔音号“’”将两个音节分开。如“刘西安 ”应拼写成“Liu Xi’an”。<BR>3、作者单位:居中,写在作者姓名下方,两端用圆括号将其括在其中。书写顺序:科室;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各项间用逗号隔开,结尾不用标点。作者单位的书写,各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均应大写,冠词、介词和连词要小写。<BR>4、正文:要求简短、完整、明确、精练。“简短”是以精练的词句集中表达出文章的精髓,一般不超过200个词(1000个印刷字符左右)。“完整”是指英文摘要必须“有头有尾”,自成篇章,一般应包括前述的四项内容,重要信息不能遗漏。“明确”是指结构尽量格式化,语法符合规则,用词选词适当,应使用标准化的专业术语。医学专业术语应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英汉医学词汇》和《英汉医学词典》最新版本中的专业术语。“精练”是指用词力求简化,尽量简明扼要。英文摘要正文中一般不用图表、结构式,不引用脚注和参考文献,不用缩写、简称和特殊符号,必须使用时,要采用国际国内公认的、通用的,并以标准的书写方法书写。正文中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并要按规定书写。<BR>5、关键词:每篇文章标3~8个关键词。关键词伪标题“KEY WORDS”另起一行,置英文摘要正文下方,顶格用大写字母书写,后空一字间隔接各关键词,每个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末词结束不用标点。作者可按内容提要的内容先写好中文稿,然后再将中文稿译成英文,也可将文中内容直接用英文写出。</P>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00:00
标题: 小提示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合用降压的效果比较明显。还有咪唑安定单独使用的时候即使很小的剂量都有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一定要注意监护。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00:33
标题: 肌松拮抗问题
为什么合用阿托品?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自身的毒蕈碱样作用导致心率减慢、支气管收缩和分泌物增多、胃肠蠕动增加和心律失常,使用阿托品是减少新斯的明的副作用,包括支气管收缩和分泌物增多,不仅仅是心率减慢
如何使用阿托品?
阿托品,静注后分布半衰期约1min,8-10min内血药浓度迅速下降,10min时循环中的药量低于注药量的5%。阿托品峰值时间在47~65s,新斯的明显效时间为6~10min,两药同时注射可出现心率先快后慢.
推荐办法:先与新斯的明同时静注1/3量的阿托品,4min后再追加预计值的2/3,可有效地减轻新斯的明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
上海仁济医院 王祥瑞

TOF 的比值的临床意义
T4/T1   患者的临床表现
0.4或<0.4  不能抬头或举手潮气量可能正常
0.6 抬头3s,  睁大眼,伸出舌头,但肺活量和吸气量仍减少
0.7~0.75   患者可正常充分咳嗽,抬头5s,但握拳力量是60%
0.8~ 0.9   患者肺活量和吸气量正常,可能出现复视和全身疲劳
拮抗的时机?
应该在TOF出现三个以上反应、TOF为0.7或T1大于25%时给予拮抗药,才能够有效拮抗残留肌松作用。

早期拮抗的危险性
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后5min或T1达10%或TOF出现1个反应时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不仅不能够拮抗肌松药的作用,而且能够使泮库溴铵、阿曲库铵以及维库溴铵的作用时间延长。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10:24
标题: 大家知道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什么不能拮抗司可林的肌松作用吗!
KEYS:1、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导致末梢乙酰胆碱浓度增加,从而使去极化作用加强。
              2、通过抑制假性胆碱酯酶使琥珀胆碱的水解速度降低。
举个例子:有机磷杀虫剂可致不可逆转的胆碱酯酶抑制并使琥珀胆碱的作用时间延长20~30分钟。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10:31
标题: 关于Ⅰ相阻滞和Ⅱ相阻滞
只要去极化肌松药一直和烟碱样胆碱能受体结合,则终板无法复极化,这种终板持续去极化称为Ⅰ相阻滞。
经过一段时间后,终板的持续去极化可引起烟碱样胆碱能受体的离子和构想改变,从而产生Ⅱ相阻滞,临床上表现出类似非去极化肌松药产生的肌松作用。但是此种作用仅仅在长时间使用去极化肌松药的基础上,所以诱导时使用琥珀胆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7 10:52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10:50
儿童注入琥珀胆碱后易产生严重的心动过缓,成人出现心动过缓通常仅发生于第一次给药后3~8分钟内以及再次给予单次剂量的琥珀胆碱。琥珀胆碱的代谢产物琥珀单碱可以增强心脏窦房结毒蕈碱样受体的敏感性,在第二次给予琥珀胆碱的时候导致心动过缓。
在儿童给予第一次剂量前,尤其是在第二次给予琥珀胆碱前,通常应该预防性静脉给予阿托品(儿童0.02mg/kg,成人0.4mg)。
琥珀胆碱引起去极化作用时,正常的肌肉释放足量的钾离子,可是血清钾浓度升高0.5mmol/L。一定要注意其禁忌症。
琥珀胆碱所致高血钾易感性增加的情况:烧伤、大面积创伤、严重的腹腔感染、脊髓损伤、脑炎、休克、格林—巴利综合证、严重的帕金森病、破伤风、长期的全身运动障碍、颅内动脉瘤破裂、多元神经病、闭合颅脑外伤、出血性休克伴代谢性酸中毒、肌病。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7 11:01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10:56
标题: 怎样防止去极化肌松药引起的肌颤
通过预注小剂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以防止肌颤的发生。因为预注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产生一定程度的拮抗去极化阻滞作用,因此,随之给予的琥珀胆碱需要增加剂量通常1.5mg/kg。
肌颤通常在小儿和老年患者中观察不到。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11:05
标题: 注意···
琥珀胆碱能短暂的增加咬肌的张力,有些最初表现为下颌不够松弛,导致张口困难。严重的咬肌张力增加,导致无法置入喉镜是不正常的,通常是恶性高热发生的先兆。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11:09
标题: TIP
琥珀胆碱使腹壁肌肉振颤引起胃内压增加,可以被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抵消。因此,琥珀胆碱并不增加胃食道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作者: 蓝色情缘    时间: 2008-11-7 12:45
很专业,rextao版主这么好学,我们可汗颜了:L :L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13:48
原帖由 蓝色情缘 于 2008-11-7 12:45 发表
很专业,rextao版主这么好学,我们可汗颜了:L :L

哪有啊,就是觉得这些都是麻醉管理的细节,写出来提醒自己的!希望大家看过后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谢谢!
作者: 仁心    时间: 2008-11-7 20:05
这个地方很不赖,值得我们学习,一定向你们好好学习!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7 23:14
明天西南医院麻醉科和华西医院麻醉科打比赛,包括篮球和足球赛,可惜俺明天值班,看不成了:(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8 17:18
值班中···今天上午一起抢救了3个休克的病人,一例失血性休克,两例感染性休克···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9 10:22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9 10:23
标题: 下夜班了
真的很疲惫,几乎是通宵,昨天参加了三台抢救,自己主麻了2太脑外的手术,比较耗时。他们都说我是倒霉鬼,每次值班都忙的焦头烂额!
一会先去吃午饭,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9 11:00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0 00:23
地尔硫卓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剂量0.25mg/kg 效果明显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该药的并发症:严重低血压。
今天在一片国外的文献上看到的 马上记录下来!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0 10:20
就要当助教了····马兰老师催我找文章了,我还没找!她叫我今天下午把文章和幻灯片交给她 :L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0 13:16
今天执业医师出成绩了,考了431分,估计通过应给没什么问题!自己庆祝一下!:victory: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1 10:19
昨天和老板一起吃饭,老板突然问道:rextao你怎么还不着急做课题? 呵呵 我也想快点结束啊,就是因为最近泡论坛时间比较多,忽略课题的事情了!今天开始写科研计划了······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1 15:35
去参加科室的杂志俱乐部!晚上还有住院医生大课,出发了!
作者: xyz-cn99    时间: 2008-11-11 15:42
原帖由 rextao 于 2008-11-11 15:35 发表
去参加科室的杂志俱乐部!晚上还有住院医生大课,出发了!

老兄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羡慕!
作者: wsd    时间: 2008-11-11 20:57
学习了很多东西,华西——令人向往的地方。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1 21:11
刚刚结束!参加了4个最近麻醉杂志的学习。晚上听了谭玲教授主讲的 小儿麻醉!今天论坛人气比较旺盛!
作者: 雪山海子    时间: 2008-11-12 18:26
深切的感受到自体血回输的好处,尤其是急诊大出血的如脾破裂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2 18:43
成人平均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7%(或70mL/kg),70kg体重的人约有5L的血液。血容量随着年龄和生理状况而改变,以占体重的百分比为参考指数时,高龄者的血容量较少(占体重的6%左右),儿童的血容量占体重的8%-9%,新生儿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8%-10%。可根据失血量等指标将失血分成四级。大量失血可以定义为24h内失血超过病人的估计血容量或3h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2 19:02
无活动性出血的病人每输注1单位(200mL全血)的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升高约10g/L,血细胞压积升高约3%。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3 17:15
今天给同学值班,他的手坏了····
作者: 雪山海子    时间: 2008-11-13 21:22
呵呵呵,什么叫“他的手坏了”?。。。哈哈哈哈。。。他的手被划伤啦。。,真佩服你,勤奋好学的家伙,向你看齐
作者: xgw1968    时间: 2008-11-13 23:08
版主是研二吧,我到现在还没有课题,急死了哦,俺是临床型的。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4 10:07
原帖由 xgw1968 于 2008-11-13 23:08 发表
版主是研二吧,我到现在还没有课题,急死了哦,俺是临床型的。

是的,我和雪山海子是同学,她的课题已经开始了,我的刚刚把科研计划交上去!不急···临床实验应该很快!~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4 10:19
哎 昨晚值班又通宵了,回来看看论坛 准备睡觉了!喜欢做白日梦 呵呵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7 22:39
标题: 酸中毒纠正心得
应采取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溶液为高渗性,使血渗透压升高,应注意。在酸中毒时离子化的钙离子增多,所以即使病人有低钙血症,也可以不出现手足抽搐。但是酸中毒被纠正后,离子化的钙就会减少····
过快的纠正酸中毒还可引起大量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可引起低钾血症,也要注意防治。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7 23:17
标题: 低钾血症的处理
首先是积极处理病因。
采取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每克氯化钾相等于13.4mmol的钾离子,约每天补钾3~6克。
静脉补钾有浓度和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钾不宜超过40毫摩尔(相当于氯化钾3克),溶液应缓慢滴注,输入钾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
因为细胞外液的钾总量仅60mmol,如果含钾液输入过快,血钾浓度可能短期内增高许多,将有致命的危险。
如果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给晶体液和胶体液,尽快恢复其血容量。待尿量超过40ml/h后,再静脉补充钾。临床上常用10%氯化钾,这种制剂除了能补充钾外还有其他的作用:一般低钾血症常伴有细胞外液的碱中毒,再补充氯化钾之后,一起输入的cl离子有助于减轻碱中毒。还有肾的保钾总用,有利于低钾血症的治疗。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18 22:49
补钾量(mmol)=[目标值-实测血清钾(mmol/L)]×体重(kg)×0.3。1 mmolK=75mgKCl,1000mgKCL=13.3mmol/LK。
如体重50kg,补钾1g,血钾可升高
13.3/(50 ×0.3)=0.9mmol/L
补 NaHCO 3 量(mmol)=[剩余碱负值]×体重(kg)×0.3。
1gNaHCO 3 =12mmol HCO 3 - 。一般给予5%NaHCO 3 溶液,因5% NaHCO 3 溶液1ml=0.6mmol NaHCO 3 ,所以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 NaHCO 3 毫升数=[剩余碱负值]×体重(kg)×1/2。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0 00:01
标题: 有点焦心了·····
今天疯狂的查阅文献,发现的有好多文献跟自己的课题很相似,还是和导师商量一下要不要换课题了······
:L :L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0 11:06
标题: 找老板商量课题的事情了····
老板想让我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课题转为cell saver的课题。
说实话我更想去骨科麻醉做,但是我的老板是神经外科麻醉的组长····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1 02:08
疯狂的查完了文献,才发现已经凌晨2点多了,该睡觉了·······:L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1 15:43
标题: 明天又要值班 二线是左主任!
估计又要很忙了,应了左主任的那句话“跟我值班绝对会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 确实如此,大家都知道左主任的厉害,一到她二线,急诊手术室就会过来一些非同寻常的危重病人···
明天的7个值班人员除了住院总就我一个男生,汗:L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3 17:39
标题: 睡醒了,总结一下昨天急诊的手术!
主要是危重患者的手术麻醉:1、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的下肢严重挤压伤麻醉 2、15天新生儿先天性尿道闭锁,肾功能差,入室血钾8.3小儿的麻醉,当时和左主任一起搞定的  3、4个月的小儿肠套叠,入室的时候患儿状态不佳,嗜睡,生命征检测预示心衰·····
至于其他的就是一般的急诊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跟左主任值班第一次这么轻松!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4 11:23
标题: PONV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循证临床麻醉学)
麻醉因素:1、挥发性麻醉药 2、笑气 3、阿片类药  4、新斯的明的用量过大
患者因素:1、女性 2、PONV史或晕动病史 3、疼痛 4、高度紧张
手术因素:1、手术操作时间长 2、特定类型的手术 如:剖腹术、妇产科手术、腹腔镜手术、胸科手术、耳鼻喉手术···
如果有上述1到2个因素,可以单一给予氟哌利多、地塞米松、东莨菪碱或者5-HT3受体拮抗剂
如果有3倒个危险因素,可与氟哌利多+5-HT3受体拮抗剂 或者 地塞米松+5-HT3受体拮抗剂
大于4个危险因素,止吐药复合应用+丙泊酚的全凭静脉麻醉。

[ 本帖最后由 rextao 于 2008-11-24 11:35 编辑 ]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4 11:34
标题: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不良后果(循证临床麻醉学)
1、致命性心脏事件和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增加
2、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术中出血增加,输血的量增加
3、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
4、麻醉药尤其是肌松药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5、术后寒战发生率增高
6、麻醉恢复时间延长
作者: cjf555    时间: 2008-11-24 16:27
小儿麻醉我很头疼,向老弟多学习。。。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4 23:41
其实我还没有真正论转过儿外的麻醉,只是值班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就凭着自己对麻醉的理解加上看书,摸索着做。我打算把心脏麻醉和儿外麻醉定位自己轮转的最后两站!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5 13:50
今天请教师姐课题的事情了。她说还是先把老板交给的任务做完,然后再做自己的,要尊重老板。所以我决定先把老板交给的课题在神经外科麻醉小组做完,然后再做自己在骨科麻醉小组的课题·······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5 13:58
标题: 给祥子说一声····
谢谢祥子的理解,这段时间真是忙的要命,疯狂的查阅文献,写科研计划和综述。自己又想了一个很感兴趣的idea。
我先把老板交给的课题做完, 之后开始自己想的课题!会很忙,我想珍惜在华西的机会把科研和临床一起做好。
祥子辛苦了,我和老张一起请假,不过我会在间歇的时候过来看看。等我忙完了,再论坛准备大干一场 呵呵!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5 14:06
标题: 学习minidaodao战友的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的阅读及分析程序
一、总的阅读
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 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 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
  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

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1、P波的振幅
  2、P波的时程
  3、PP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
  4、PR间期
  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
  6、QRS波的时程
  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
  8、ST段有否抬高或压低,以及抬高或压低的幅度
  9、QT间期(注意非QU间期),结合RR间期可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
  10、T波的振幅

三、对各波群波形及波群之间相关关系的观察
  1、P波的形态:对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很重要。窦性P波的特点是:频率为60-100次/分,通常情况下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需要注意的是,过去认为窦房结只是一个“点”状的结构,而目前已知窦房结实际上是长约1-1.5cm的条状结构。如果心房的主导节律点(即起搏点)依次由窦房结的最高点向最低点移行,此时P波的形态就会由“正常”形态向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形态过渡,此即所谓的“游走心律”。也基于同样的道理,不能一见到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即一概认为是“逆行P波”或“冠状窦心律”,因为也可能是窦房结下部发放冲动产生的P波。
  2、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如果QRS波的频率高于P波的频率(即室房分离),则高度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3、QRS波的形态:例如,V1导联表现为rsR’图形时,结合QRS波群时程变宽,即可确诊右束支阻滞。又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未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常会于梗死区对应的导联上记录到“病理性Q波”。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病理性Q波”均提示有心肌梗死,因为心肌病、脑血管意外也可出现异常Q波。另一方面,当患者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植入有起搏器时,则易掩盖心肌梗死的特征性Q波改变。
  4、T波的形态:注意是否在原应直立的导联,出现了倒立的T波。
  5、是否出现振幅明显增高的U波(U波>0.1mV)。如果是,则应高度警惕低血钾的可能。

四、系统总结心电图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主导节律
  2、并存的心律失常
  3、是否有特征性的P波改变:如传统上所称的“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P波”
  4、电轴改变
  5、特征性的ORS波群改变:如“肢导低电压”、“左室高电压”及“QRS波群电交替”等。
  6、ST-T改变
  7、U波的出现及病理性改变

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诊断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发展,目前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并没有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即使是对于心脏疾患,其诊断价值也有局限。例如,心电图表现有“高电压”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未必会有心腔的扩大或心肌的肥厚;又如,有ST段压低及T波的倒立的患者,往往易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但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同位素运动心肌显像检查时,可能未必会有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缺血的依据。
  当然,心电图也确实可以诊断一部分疾病。例如,它对心律失常即有确诊的价值。不过对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未必能提供充分的信息,此时往往需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可明确。此外,当出现相应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时,结合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急性心包积液等也可获得确诊。另外,虽然单次静态的ST-T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无意义,但如果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心电图上,ST-T有明显的动态改变(尤其当胸痛发作时),则高度提示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
  鉴于以上认识,建议心电图工作者在发报告时,除了上述几种能确诊的疾患外,应慎作临床诊断,一般以描述性分析即可。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分析一份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时,则需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临床情况,具体可按全身→局部、外→内的思路进行排查,顺序如下:
  1、全身性疾患或病理状态: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心电图较有诊断意义的有:低血钾、高血钾、洋地黄中毒等。
  2、胸腔、肺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等。多表现为肢导低电压。肺气肿时还可能出现P波的高尖。
  3、心包疾患:主要是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时,常有QRS波群电交替,有时合并有ST-T改变,是由于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心肌所致。
  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疾患:如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病变、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等。
  5、传导系统异常:即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此有确诊意义。
  6、心肌自身的病变:包括心肌的肥厚、炎症、梗死、及各种特异及非特异的心肌病等。心肌病中,心电图最有提示意义的是肥厚型心肌病。
  7、瓣膜疾患:心电图对瓣膜病无直接的诊断价值,只能反映其部分的病理变化。
  8、心腔的扩大:心腔扩大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往往是其它心脏疾患形成的后果。
作者: 失默林    时间: 2008-11-26 23:39
向楼主学习,我的目标是把那2本麻醉书(英文版)看完。
只是不知道今生又没有这个机会。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27 15:08
标题: 就要作助教了
今天晚上8点交班,一周的助教生活就要开始了·····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1-30 12:10
标题: 自己做的杂志俱乐部幻灯片,周二要讲解,留个纪念!
两篇A AND A最近临床杂志
作者: 紫夜    时间: 2008-12-3 20:54
rextao:
     你今年也考了执照啊,我才考了360,不知道能过吗?好担心,请问你是怎么学习的,能把你的qq高数我吗?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2-5 12:17
排班的老师把我安排到无痛胃肠镜了 无聊中····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2-10 00:45
夜深了,过来论坛看看。由于这段时间很忙,既要上临床又要做实验···焦头烂额的状态···
作者: cjf555    时间: 2008-12-11 21:52
老弟的博客是人气最旺的,羡慕中。。。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2-13 10:18
原帖由 cjf555 于 2008-12-11 21:52 发表
老弟的博客是人气最旺的,羡慕中。。。

几天没有过来看了,因为最近事物繁忙···辛苦祥子和各位版主了····还有你能留下来接着做版主我很高兴!
作者: 醉最麻    时间: 2008-12-14 20:55
听你的推荐进入了论坛生活,没想到你都版主级别了!!
哈哈!!:victory:
作者: 醉最麻    时间: 2008-12-14 21:06
我认真把你的BK看了个编,相当佩服你啊!不过也太过分了吧!竟然说“他的手坏了”,郁闷!:'(
作者: anesgirl    时间: 2008-12-15 11:23
每次来都学到很多,喜欢这里的学术氛围
作者: rextao    时间: 2008-12-22 15:32
标题: 好久没有过来了····
最近一边临床一边实验,觉得有些恼火,好久没来论坛了,下班后回到寝室就想睡觉·····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