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预扩张硬膜外腔可减少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
[打印本页]
作者:
match008
时间:
2009-1-3 14:12
标题:
预扩张硬膜外腔可减少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
这是一篇来自2008年12月 A and A 的一篇文章 简要摘录如下
背景
硬膜外导管误入静脉是硬膜外麻醉或镇痛的常见并发症。在初步研究和以往报道基础上,我们试图证明这种假设:用生理盐水预扩张硬膜外腔,可使硬膜外导管更容易置入并可减少导管误入静脉的发生率。
方法
203例接受硬膜外麻醉的产妇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扩张组,在置入导管前行阻力消失实验时注入生理盐水5ml,并且保持注射入口处于封闭状态;一组为非扩张组,在导管置入前行阻力消失实验时注入生理盐水2ml。两组均在置入导管后注入实验剂量的1.5%利多3ml。
结果
扩张组: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 vs 16%,p=0.0001)。扩张组91%患者未出现阻滞不全,而扩张组为67%(p=0.0001)。2组镇痛起效时间差异小且无临床意义。2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和罗哌卡因用量)相似。
结论
置入硬膜外导管前注入5ml生理盐水预扩张硬膜外腔可减少导管误入静脉和麻醉阻滞不全的发生率。
作者:
wyx267
时间:
2009-1-3 14:21
可以试验,但能确保局麻药物进入后不被之前推的盐水稀释吗?
还有啊,大量的盐水进入患者硬膜外腔隙,也是操作非必须的。有最低毫升的指导吗?
作者:
match008
时间:
2009-1-3 14:3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置入硬膜外导管前注入5ml NS扩张硬膜外腔与注入2ml NS相比,可降低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减少阻滞不全的发生率,缩短镇痛起效时间。本研究的原理是,一旦确认进入硬膜外腔,注入一种不被压缩的液体可扩张硬膜外腔,起润滑作用,同时挤压血管和其他解剖成分远离导管。我们假设这种扩张状态可以使导管顺利置入,且减少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
以往关于确定阻力消失法(loss of resistance LOR)的NS用量有多种报道。Iwama的实验中LOR用2ml和10ml NS,比较阵痛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出10ml NS注入硬膜外腔,使麻醉阻滞平面更加广泛,但15例患者中有2例阵痛不满意,这可能与大剂量NS稀释局麻药液,因而减弱了麻醉效能。
应用NS扩张硬膜外腔只是减少导管误入血管的方法之一,其他如硬膜外阵缺口向头侧,应用间断柔软的导管,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操作等。Behar等报道,肥胖和非肥胖的临产妇,头低侧卧位接受硬膜外麻醉,与坐位相比,导管 误入血管的发生率可从11%降低到2%。Mannion等评估体位、导管直径、导管置入前注入10ml NS入硬膜外腔对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的影响。患者取坐位,应用18G硬膜外穿刺针,采用空气注入确定LOR,在导管置入前注入10ml NS 至硬膜外腔,可使导管误入血管发生率从16%降到0。Ganalla等在CESA行无痛分娩中,应用不定剂量的空气确定LOR,置入导管前注入10ml NS至硬膜外腔
,与未注入相比,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由20%降低到2%。
据报道,应用NS或者利多卡因确定LOR,即使只有2-4ml,虽然能使导管置入更加顺利,但却有3.2%-19%的患者出现未被阻滞的节段。然而与使用空气相比,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低(6.6%-36%)。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扩张组没有出现未被阻滞节段的比率是91%,非扩张组为67%。因此我们建议在置入导管前注入5ml NS并封堵住入口20秒钟,可减少出现未被阻滞节段的概率。
总之,应用5ml NS 预扩张硬膜外腔可降低导管误入血管的发生率,降低阻滞不全的风险。这种技术可减少硬膜外主要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改善硬膜外镇痛的效果。
作者:
阿布勇
时间:
2009-1-3 17:59
我个人认为,硬膜外腔注入的生理盐水的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综合情况定一个量,经过大量的分年龄统计得出的结果更会有价值
作者:
醉最麻
时间:
2009-1-4 10:28
感觉这个方法值得学习,但是盐水的量应该有个限度,十毫升我觉得多了!药物稀释作用会导致效果不好!所以我提出自己的几个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1.有大剂量的盐水预充,我们是不是给药的浓度要提高??提高多少??
2.大剂量的盐水和药物混合,药物浓度不是很高,但是平面可能会高,或者说镇痛平面不算太高,但是会增加循环的波动!这样说是否有道理??
3.和以前那位战友的帖子相似:先注入盐水,在注入药物和正常的混合液注入效果对比到底怎么样??
期待有人能够回答或给点建议!!!
作者:
麻药过敏
时间:
2009-1-4 11:43
据我所知某医院就是在做硬膜外麻醉的时候常规注入20ml气体。
就是为了扩张硬膜腔,有利于局麻药的扩散。
作者:
hisue79
时间:
2009-1-4 14:58
注入20ml气体!!这种做法会不会不切实际呀?万一穿刺针不是在硬外腔的话那不是很危险吗?
作者:
小麻哥
时间:
2009-1-10 13:55
我以前也用盐水(5ml)扩张硬膜外,但后来主任反对,停止拉,又没理论支持,现在看到这个研究,我要继续了。
作者:
lencho83
时间:
2009-1-10 14:18
好方法有一定的证据支持,很适合临床使用,不过在试负压时推注空气也一定程度上起到这个作用,应该不需要特意的去做这些事情吧,在这种地方操作我认为越是简单越好。操作变复杂了就什么都变了,自己也会变得被动!
作者:
xishan39
时间:
2010-6-28 21:58
“”据我所知某医院就是在做硬膜外麻醉的时候常规注入20ml气体。“
是不是夸张一点呀?注入药物以后,气体和麻药混在一起,会不会产生斑点麻醉?再有安全有没有保证?假如遇上破裂的血管,会有多少进入血管里面呀。
说说一个病例。进修的时候(广州某三甲),行椎间盘穿刺,到硬膜外的时候,推空气想推开硬膜以进针。结果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后来行CT为气颅!原因听说是推空气时可能硬膜破了,气体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当然这是听到他们私下说的。不过,从此后我都不敢往硬膜外反复推过多空气。
作者:
jinc123456
时间:
2010-6-30 20:42
遇到高手了,,呵呵,, 应该有研究员高这个课题#?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