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沉痛悼念吉林省麻醉先驱王伦辉教授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2-12-15 14:06
标题:
沉痛悼念吉林省麻醉先驱王伦辉教授
我国著名麻醉学家、吉林省麻醉先驱,中华麻醉学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王伦辉于12月7日7时故去,享年88岁。
学识渊博,不断创新
——吉林省麻醉先驱王伦辉教授
赵国庆 李龙云 李凯﹡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通讯作者:李凯
[email protected]
王伦辉教授祖籍广东省郁南县,1926年10月5日出生于北京。幼年时,他先后在北京市立化石桥小学,北京市中国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市第七中学高中部学习。上学时的他,目睹了战争和灾难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同胞们饥寒交迫,有病难医的惨状让他坚定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愿。1944年至1948年,他在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系统学习了临床医学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能。作为优秀毕业生,他被推荐到联勤总部天津总院工作,与赵俊教授共事,任职为中尉军医。1949年天津解放后,他又在华北军区后勤部天津总院从事外科工作。1950年至1952年,调任天津军医大学(天津第一军医大学的前身)外科任助教军医,开始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无私地传播给周围的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麻醉学尚处于初创之时,落后的麻醉技术,匮乏的麻醉知识和麻醉医生的缺乏,阻碍了新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他,由胸外科吴英恺教授推荐于1952年至1954年在天津中央医院(现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学习****从于王源昶教授,并担任助教。1954年,天津第一军医大学与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合并并迁往长春,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他也随之迁到长春,在由郑方教授任领导的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医院麻醉学组工作,并一直担任助教,接受培训进修生的任务。1954年开始主持第一军医大学麻醉教研组的工作,并组建了本院也是吉林省第一个血库,为开展外科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多次为抢救危重病人献血。1955年前后,奉命到辽宁省辽阳市“中央军委抗美援朝晚期战伤医疗研究组”担任麻醉科指导医师并兼任主治医师工作,与尚德延教授一起共事。1955年7月,他返回医院工作并担任麻醉学组负责人。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移交地方,他所在的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医院也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学组扩大为麻醉科,他继续担任科室负责人。1969年为响应“6.26“号召, 他到吉林省磐石县细村公社卫生院工作了近10年。1978年4月,奉调返回长春的原单位,即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职务,直到1993年退休。他早在1959年就成为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会员, 1979起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长春市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并连任三届,直到1988年.2009年中华麻醉学会授予他特别贡献奖,是对他奋斗、贡献、声望的最佳肯定与褒奖。
从1952年起的四十年里,身为一名建国初期为数不多的麻醉学专业人才,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对麻醉学知识的探求从未停止过。1953年他参加了由谢荣教授为教学组长的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医学院联合组织的第一届各省市麻醉科骨干学习提高班,学习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麻醉学知识和理念。1957年,已经成为主治医生和讲师的他,主动要求到军委胸科医院继续学习胸心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1961年身为麻醉科副主任的他,又到北京阜外医学麻醉科深造。1966年他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吉林省的代表到北京进修针灸麻醉。1981年5月,他受邀到日本松江市参加了第28届日本麻醉学总会,并到三所日本大学参观学习,在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部用日语进行了一次学术报告,在中药麻醉、中国医疗现状、中国麻醉学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1985年,他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罗爱伦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郑方教授推荐,晋升为教授。在他任期内,他还先后邀请尚德廷教授(1965年8月),吴钰教授和赵俊教授(1979年),英国皇家医学会麻醉学会主席马琴拖斯(1960年10月),日本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国立弘前大学主任尾山力(1980年6月)教授到科室参观、交流。
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全都是为了能够推动中国麻醉学事业的发展。兼备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准的动手能力的他,填补了很多吉林省和新中国麻醉学的空白:1953年,他率先实施了气管内麻醉下缩窄性心包炎心包部分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氧化亚氮引导麻醉和低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肾切除手术的麻醉; 1956年他用乙醚气管内闭式麻醉法完成了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的麻醉; 1957年在省内率先应用卡伦式双腔气管内导管; 1958年开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和导管法分次硬膜外阻滞,并自制了正负压呼吸器用于临床麻醉; 1960年,他完成了一例在深低温24.2℃时绝对循环阻断时间长达16分51秒的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手术麻醉,并获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是全国首次开展无体外循环深低温下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1963-1965年,他与邓廼封、张毅辉、邓硕曾、王庚显等人合作完成的有关乙醚浅麻醉和乙醚麻醉新分期的研究,此成果是中国人向一直由外国人统治和垄断的麻醉基本理论的挑战; 70年代,他与王仰槐教授一起研究吗啡静脉复合麻醉(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穴位冬眠麻醉和针灸麻醉; 80年代初,他提出和实施了静脉麻醉和安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应用的理论;1983年,他在国内较早进行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研究;1984年率先将唤醒试验应用于脊柱侧弯手术矫形手术的麻醉监测,当年即有20余例患者受益,无一例出现脊髓功能障碍,收到前来学习的香港大学教授的称赞;1985年他开始进行半骨盆置换手术的麻醉和血液稀释自家输血;1985年,他曾对同一名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多达10次的麻醉,其经验国内领先;1985年起,在对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施行静脉输氧保证氧供,取得了良好疗效;他对喉癌喉切除术麻醉管理的改进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正是他出色的麻醉技术和先进的麻醉理念,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和临床麻醉的进步,为吉林省、全国甚至世界麻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医术精湛的王伦辉教授,同样善于科研和创新,并用出众的文笔及时地总结和探讨在医疗和教学中的见地,发表了很多著名的论著。他曾经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第一届和第二届编委会委员。早在1955年,他就在≤人民军医≥杂志上发表了“氯仿、氯乙烷、乙醚在麻醉引导期中作用的研究”,通过269例病例,详细的论述了三种吸入麻醉剂的临床效用及毒副作用,提出了1:4或1:6的氯仿乙醚混合剂是最佳搭配的结论。1959年,他在≤吉林卫生≥杂志上发表了“导管法部分分次椎管麻醉111例分析”,为建国初期的连续硬膜外内麻醉的实施和管理,贡献了自己的经验,并创造性的应用小辫绳取代了输尿管导管,解决了没有硬膜外导管的问题。1963年,他撰写了“乙醚‘浅麻醉’的初步探讨”的文章,详细讲述了乙醚浅麻醉的逆向实施(不能从兴奋期顺向加深获得,而只能从外科手术期减浅的方式获得)和分期,与世界同步。1964年,他在经典的乙醚麻醉分期基础上,率先提出了乙醚麻醉的新分期——“意识期”、“禁忌手术期”、“通常手术期”、“浅麻醉期”、“苏醒期”,而将“延髓麻痹期”称为“麻醉过量期”单独列出,使整个分期非常实用且符合临床实施过程,而且详细论述了各个时期麻醉的实施方法和临床指标,便于同行实施,并就其经验在1964年第一届全国麻醉年会上发表演讲并被纳入大会总结;1965年,他在≤中华外科杂志≥中撰文,对传统的重铬酸盐氧化测定乙醚浓度进行了改良,并进行了497例临床观察,最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安全、快速、准确、科学的方法。他独创的方法采用了70%的硫酸10ml(而不是60%25ml),使乙醚回收率(即准确率)达到了97.94%,采用了25%碘化钾溶液取代了传统的结晶钾,使测定时间从15分钟缩短到了3分钟。1980年后,他又组织了“吗啡静脉复合麻醉”,“安装起搏器患者的麻醉管理”,“静脉麻醉与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的实施”,“喉癌病人的麻醉处理”,“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及麻醉对免疫的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对琥珀胆碱阻滞作用的影响”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吗啡静脉复合麻醉”一文在1981《中华麻醉学杂志》发表并在第二届全国麻醉年会上宣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文章提出:0.5mg/kg吗啡复合全麻是对传统神经安定镇痛麻醉的改良,具有提高痛阈、对循环影响小、抑制插管患者自主呼吸的优势,便于术中管理,但需复合安定类药物并注意术后呼吸抑制。 “喉癌切除术的麻醉处理”和“癌瘤病人麻醉前后应用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的初步观察”在1984年第三届全国麻醉年会上交流。1955-1966年期间历次参加外科学总论教材麻醉部分和复苏部分的编写。他还曾任《实用外科学》麻醉与复苏部分的主编,撰写了20余万字的经验。1973年吉林省军区为响应***主席的号召,适应当时的战备和社会需要组织吉林省的部分专家编写的由吉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省实用外科》一书,其中有关外科学总论中的输血输液,水和电解质平衡,麻醉和复苏的有关章节也是由王伦辉教授编写的。
王教授不仅自己在医疗和科研的方面很有建树,还十分重视并积极推动麻醉学人才的培养,为吉林省和全国培养了大量的麻醉科专业医生。早在1952年,他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助教的那天起,他就开始无私的把自己的知识播撒给周围的人,历年来培养了数百名麻醉科医生、进修医生,为吉林省和全国的麻醉行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他担任了学校50级——54级,58级——61级外科学总论麻醉和复苏的教学和临床生产实习任务,为吉林省的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了无数技术全面的人才。尤其是在1978年,他担任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麻醉科主任后,更加看重麻醉学知识普及培养的重要性。在全国首批提出创建麻醉学专业学系的申请,并要求所在医院各科年轻医生均需到麻醉科学习,从而大力推动了吉林省麻醉学科的建设。在他担任科室主任的年份里,无论科室的管理和临床工作多忙,他都会不辞辛苦地坚持为实习学生、进修医生、青年医生定期举办讲座,督促和推动他们的学习与进步。并在对他们的培养中,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践,寓教于乐地把枯燥、难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还亲自制作了很多临床麻醉和复苏治疗的教学模型,还亲自绘制了很多麻醉学挂图,为教学方法和质量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深受校领导和学员的好评。在他担任吉林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长春市主任委员后,更是亲自备课,按月组织全省的青年医生、进修医生的学习。1983年后,他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文献,率先系统介绍了局麻药中毒、麻醉事故的原因与预防、人工呼吸、心脏按压、除颤术、心脏起搏、重症监护与治疗的知识,被全国的相关医护人员所受益。在他工作的四十多年里,累计为吉林省培养了200多名麻醉科人才。他担任导师期间,培养了7名硕士,其中研究生张玉清现在美国从事放射治疗工作;研究生王凤君现在任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研究生徐凤和现在任山东省青岛医学院疼痛科主任;研究生韩树海现在任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分院麻醉科主任;研究生李有臣现在任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研究生王丽香毕业后去日本国学习深造;张禾田教授一直在本科室工作。科室内一起奋斗过的同事,如今工作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北京阜外医院的邓硕曾教授、天津医学院的邓廼封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王显春教授,苏州医学院麻醉科的王惠柏教授,都是全国的麻醉界的知名专家,在诸多领域都很有极高的建树。
除了技术创新与教学贡献外,他的行医原则,为师技巧和麻醉理念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的财富:他始终强调,麻醉科医生不但要医术精湛,对患者有仁爱之心,更要有极强的职业责任感,患者的安全至高无上。他要求麻醉科医生时刻用知识、血汗、爱心守护在手术患者的周围,手术过程中必须寸步不离地坚守,以便能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对于麻醉科的教学,他始终强调互动和动手,强调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动手机会来培养学生,切忌“纸上谈兵”的教育;对于麻醉科医师的成长,他强调,年轻医生必须巩固和加强专业知识,完善基础知识、边缘知识,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重视临床工作对医生培养的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出国学习而不重视实践培养;对于麻醉科的发展,他认为,麻醉设备的更新,麻醉方法的改进,麻醉理念的进步是发展的“三套马车”。
王教授学识渊博而又虚怀若谷,劳苦功高却又淡薄名利,生活简朴为人低调,谦虚地处理人际关系,平和地看待历史的问题。他与众多同事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敬重的关系。他还在2011年,自己80多岁高龄时,把毕生收藏的麻醉学及相关医学的中英文书籍,还有亲笔书写的教案、绘制的精美挂图,自己制作的麻醉教具,悉数由子女捐赠给自己曾经为之奋斗了40年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图书馆,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今天,麻醉的理念、方法、设备,与日俱新,蓬勃发展。今日麻醉科的发展与光辉,离不开许许多多像王伦辉教授一样的前辈们的辛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我们中青年医生,一定要发扬老一辈专家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治学、工作、为人的风度,为我国麻醉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承蒙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王显春教授的校阅,特此致谢!珍贵的资料和照片由王伦辉教授的子女们提供,一并感谢!]
附:王伦辉教授主要学术成果
1 尚德延,胡旭东,王伦辉,郑斯聚.氯仿、氯乙烷、乙醚在麻醉引导期中作用的研究.人民军医,1955,11:629-638..
2 王惠伯, 王伦辉,王桂茹.导管法部分分次椎管麻醉111例分析.吉林卫生,1959,5:48-54.
3 王伦辉,王庚显,王惠伯,邓硕曾,邓迺峰,张毅辉.深低温下长时间阻断循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60,3:26-29.
4 邓迺封,王伦辉,张毅辉.乙醚”浅麻醉”的初步探讨.中华外科杂志. 1963,11(10):802-804.
5 王伦辉,邓迺封,张毅辉.乙醚吸入麻醉实际临床经过及其分期的讨论.中华外科杂志.1964,12(4):367-371.
6 王伦辉,邓迺封,张毅辉,王庚显,邓硕曾,赵永琪,孙彦卿,赵瑞云.吸入麻醉时乙醚浓度测定.中华外科杂志.1965,13(9):832-835.
7王伦辉,邓迺封,张毅辉,王庚显,邓硕曾,赵永琪,张玉春.乙醚复合浅麻醉的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65,13(10):902-835.
8王仰槐,王伦辉,邓硕曾,周晓琦.吗啡静脉复合麻醉.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1(2):100-101.
9萱场泓朗,王伦辉译.心脏按压.医学情报.1984,3:28-31.
10大谷美奈子,王伦辉译.除颤术.医学情报.1984,3:31-33.
11福井须贺男,南野隆三,王伦辉译.暂时性心脏起搏.医学情报.1984,3:33-36.
12浦田贤治,胜屋弘忠,王伦辉译.ICU和仪器管理.医学情报.1984,3:36-38.
13佐伯晋成,盐饱善友,王伦辉译.ICU及检查.医学情报.1984,3:39-44.
14川田繁,王伦辉译.急救用药物.医学情报.1984,3:44-49.
15 王伦辉,王天元,邹旭,王仰槐.静脉注射合并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4,10(2):190-192.
16 王伦辉,王仰槐,王天元,朱庆三,胡玉兰,韩巍.安置心脏起博器病人多次手术的麻醉处理.吉林医学.1984,5(4):34-37.
17 王伦辉.安置起搏器病人的麻醉处理.中华麻醉学杂志.1986,6(1):48-52.
18 王伦辉,王仰槐,王天元,邹旭,王显春,张玉清.静脉麻醉与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6,12(2):151-153.
19 张禾田,王伦辉.非去极化肌松药对琥珀胆碱阻滞作用的影响与定性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9,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79-583.
20 徐凤和,王伦辉,王显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0,1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84-585
http://www.csaol.cn/bencandy.php?fid=6&aid=6234
作者:
cheng2007
时间:
2012-12-15 16:23
前辈走好!
您的光环永远照耀我们!
作者:
华西小卒
时间:
2012-12-15 20:23
标题:
Re: 沉痛悼念吉林省麻醉先驱王伦辉教授
沉痛悼念
- 发送自我的 M9
大板凳android版
作者:
ggniu
时间:
2012-12-16 00:27
很久没上论坛了,今天一上来就惊悉王伦辉老爷子过世,唉,又一位老前辈离我们而去了,沉痛悼念王伦辉老爷子。
老爷子一生方正,可恨当年校领导对王老爷子拟建麻醉学系屡屡掣肘,否则就没徐医什么事儿了。。。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