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全麻插管疑惑一例 [打印本页]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4-19 21:08
标题: 全麻插管疑惑一例
今天上午做了一例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很是疑惑,大家帮忙一下。
     患者50岁,入室昏迷,询问家属,得知身高165,体重70公斤,入室测血压220/120,心率110,血氧90,口唇紧闭,全麻诱导下行气管插管,诱导用咪唑安定4毫克,芬太尼0.1毫克,异丙酚140毫克,琥珀胆碱100毫克,行气管插管24厘米,听诊左侧呼吸音较弱,向外拔出导管至23公分,听诊左侧呼吸音好转,固定,维持丙泊酚加瑞芬太尼,摆仰卧位,头向左偏,机控呼吸,在准备铺单时突然发生血氧下降,下降到65,后主任说是套管压迫到了气管壁,调整颈部姿势,血氧迅速回升到100,等了五分钟,血氧不再下降,我就出室吃饭去了,主任看着,二十分钟后回来主任说刚才又发生了一次血氧下降,他把导管往外拔了一公分,血氧又回到100,铺单消毒,手术开始,术中血氧一直是一百,四个半小时后手术结束,我在头结束前半个小时,恢复病人自主呼吸,后面一直是病人自己喘的,潮气量达到400,血氧一直很好,手术结束后吸痰,脱氧十分钟后,血氧又再次下降,最低维持在80,给氧呼吸十分钟后血氧又迅速恢复到100,如此两三次,我就询问主任,是不是管太深了,这时看管还是22,又再次向外拔管,到21公分处,病人血氧几秒钟迅速回到100,观察十分钟,一直维持在100,由于病人未清醒,带管回病房。
     如下几点疑惑和担心
    1,我在论坛上看到的是根据导管前段两条黑线来确定导管深度,一直也是这么做的,这次是否是导管过深引起的血氧下降,还是导管壁压迫了气管壁呢。
    2,术中血氧一直维持的很好,如果是单侧肺通气的话,为什么会维持这么好的血氧呢,两次血氧突然下降的原因在哪里呢。
    3,如果真是导管过深,术中400的潮气量算不算太大了,很担心会有单侧气胸的出现。
    4,术后血氧总是下降,拔出导管一公分后血氧又迅速上升,是否有单侧肺不张的可能,应该注意什么啊
    5,这种头面部的手术,看不到导管的情况啊,如果导管自行往里滑动,大家能怎么知道呢,气道压会升高吗。
     我就担心是否会出现气胸和肺不张的情况,术中气道压一直维持在15到19,会是气管插到一侧支气管了吗,拔出导管血氧迅速回升,有单侧肺不张的可能性吗,术后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啊,大家给详细说说
作者: adam01    时间: 2013-4-19 22:31
PETCO2没有监测?
有没有考虑是分泌物堵塞气管形成非完全性活瓣效应?所以才会稍微移动一下又获得了良好的通气。
纯属个人猜测!
另外一个疑问,70KG患者昏迷诱导,为什么用4mg咪唑、140mg丙泊酚,却只用0.1mg芬太尼?
作者: chenguobao    时间: 2013-4-20 10:07
这个病人应该存在有颅内高压的情况吧,为什么诱导还用琥珀胆碱100呢!而术中也没见你加其他肌松药做维持呢,光100MG的司可林能把这手术的肌松搞定吗?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4-20 12:18
回复 3# chenguobao
我们这没有应对困难气管插管的工具,所以一直是用琥珀胆碱诱导的,这样即便没法插管也有回旋的余地,术中使用维库溴铵维持的,我没提到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4-20 12:29
回复 2# adam01
您说的活瓣效应是指堵塞了气管还是导管呢,如果是气管那移动导管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吗,这个病人没有吸烟史,入室的时候分泌物不是很多,但今天我去回访时 ,听诊双肺有大量湿罗音,考虑两肺痰都不少,我让他们开了祛痰药和雾化吸入,也嘱咐了护士拍背翻身吸痰,我们这没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跟院长提了很多次,都是没有结果,这个能有效监测气管插管的深度吗,我以为只能 看是不是在气管中呢,如果是的话,我一定再和主任去说说,至于0.1的芬太尼,其实是这样的,病人入室的时候带了一路液,我给了0.1的芬太尼,2毫克咪唑安定,刚给了药这路液就堵了,只能再扎一路液,主任说再给2毫克咪唑安定,芬太尼就不要给了,诱导完后我马上泵入瑞芬,手术开始的时候又给了一只芬太尼,头结束半小时再给一只芬太尼,中间都是瑞芬持续泵入。
作者: jingjing2013    时间: 2013-4-20 16:27
这个提前需要做好准备和预测工作的啊
作者: adam01    时间: 2013-4-21 01:58
回复  adam01
您说的活瓣效应是指堵塞了气管还是导管呢,如果是气管那移动导管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吗,这个病人没有吸烟史,入室的时候分泌物不是很多,但今天我去回访时 ,听诊双肺有大量湿罗音,考虑两肺痰都不少,我让他们开了祛痰药和雾化吸入,也嘱咐了护士拍背翻身吸痰,我们这没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跟院长提了很多次,都是没有结果,这个能有效监测气管插管的深度吗,我以为只能 看是不是在气管中呢,如果是的话,我一定再和主任去说说,至于0.1的芬太尼,其实是这样的,病人入室的时候带了一路液,我给了0.1的芬太尼,2毫克咪唑安定,刚给了药这路液就堵了,只能再扎一路液,主任说再给2毫克咪唑安定,芬太尼就不要给了,诱导完后我马上泵入瑞芬,手术开始的时候又给了一只芬太尼,头结束半小时再给一只芬太尼,中间都是瑞芬持续泵入。
fanhua1984 发表于 2013-4-20 12:29

活瓣效应是指分泌物在气管中刚好位于气管导管口处,导致随着呼吸而移位或者堵塞气管导管!这只是我的猜测,不过你术后访视的结果貌似可以佐证??根据你的术中描述,除非患者有解剖异常,否则这个插管深度或者体位变动还不至于让导管距离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进入支气管。如果是进入支气管,首先你就可以从气道压上发现端倪的,同样的潮气量,减半的肺容积,气道压不可能维持不变。呼末二氧化碳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当然你们没有监测这个)。血氧饱和度变化恢复如此之快,我觉得只有从呼吸道阻塞导致通气不畅方面考虑,就像舌后坠患者,氧饱和度下降了,你只要托下颌给氧很快就上来了。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作用你说的只是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应用而已。其作为麻醉标准监测项目早已经被全世界认可,其经验总结也很全面,证明其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除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医院(天朝特色,新大楼新车可以换了一辆又一辆,舍不得配个标准监测设备)。
呼末二氧化碳的作用随便列举几点:判断二氧化碳排出情况进而调节呼吸参数、间接判断肺循环灌注情况进而调整循环指标、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这个你已经知道了)、判断钠石灰是否失效、通过波形判断肌松药消退情况呼吸是否恢复………………还有很多,而且上面列举的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学习,都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的稳态和指导循环稳定的维持。
当你深入了解了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意义以后,没有这个监测你会感觉自己像在做瞎子麻醉,心里没底!
一个50kg正常体形患者和一个80kg肥胖体形患者,做腹腔镜手术,潮气量多少合适?6~8ml/kg?8~10ml/kg?10~12ml/kg?两人选择是否相同?会不会造成通气不足或者过度通气?气腹前和气腹中和气腹后呼吸参数的调节以什么为依据?心率快血压高到底是麻醉浅了还是二氧化碳蓄积?有没有皮下气肿?没有肌松监测的情况下(你们肯定没有了)患者膈肌功能恢复情况如何判断?难道非要手动去测试有没有呼吸或者医生说紧了才知道肌松开始恢复了?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结果来解答!
你说说这东西重要不?
所以告诉你们那主任(估计你们那主任的认识也就那么点水平,我不是主任都能认识到这些主任会认识不到?要么就是有难言之隐?一洗了之!)尽快购进!
另外芬太尼的使用,我个人是不喜欢用瑞芬的,更喜欢用芬太尼或者舒芬,瑞芬这东西,用了等于没用,还得靠别人,而且价格昂贵,除了个代谢快我没见到任何优于舒芬和瑞芬的地方。从剂量上来说我偏向于足量镇痛。即便是昏迷患者,体内应激效应依然存在,对抗应激,阿片才是王道啊!从药物选择来说,咪唑我已经不用了,这东西除了术前给点当镇静剂以外,在吸入时代它那无法确定的代谢时间和所谓的良好顺行性遗忘作用已经被各种吸入麻醉剂所完美取代。咪唑是个没有吸入麻醉剂时代的好药,仅此而已!
说多了一点,啰嗦了一点,请见谅!
作者: jhlzj321    时间: 2013-4-23 21:53
考虑导管太深1.都发生头位有变化之时。2.术中头位相对固定,氧饱和度正常。3.21-22单侧遇上过,后仰与前曲有2cm伸缩。
最简单判断深度方法:注射器接气囊充气,推压及放松注射器,另一手食指中指触摸气管,感觉有无气囊膨胀的波动,环状软骨之下触及即可。听诊也可,但不能判断具体深度。优点可听呼吸音。
作者: 柳叶刀007    时间: 2013-4-24 19:12
一般黑线过声门后导管不会过深,还是考虑痰和误吸物的关系,诱导前没有用长托宁之类的药吗,插管后可以进行一次气管内吸引,清理下呼吸道,这类病人大多数都有误吸的。
作者: 895978111    时间: 2013-4-24 20:24
建议芬太尼不要在术毕是用,有遗忘性呼吸抑制的作用,病人醒了但就是不喘气儿
作者: 千江月    时间: 2013-4-25 12:44
回复 7# adam01

说的很好很精辟,没有呼末,做全麻就是个瞎子,这个比喻太形象了。
作者: adam01    时间: 2013-4-25 14:22
建议芬太尼不要在术毕是用,有遗忘性呼吸抑制的作用,病人醒了但就是不喘气儿
895978111 发表于 2013-4-24 20:24



从医9年,从来没有遇到过所谓的遗忘性呼吸抑制!用量用到12ug/kg也没有发现过!书本上的东西是不是都是正确的?不置可否!!
作者: hygsxxy    时间: 2013-4-25 20:39
1 首先有可能过深,但不会那么明显,这种病人一般术前有呕吐 误吸可能,很有可能像楼上那个说的 堵住气管管。而这种脑外病人术者喜欢过度摆头部位置,所以插管稍微深点比较好一点。但是要确认在双侧。
2  单侧通气没有说氧饱和度不好的,只要插得位置正确基本都是好的。不好有几种可能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气管导管扭曲 血液 痰液堵塞, 等。
3  就算单肺通气 70KG 400 也不大,而且可以说偏小。现在也有说法 单肺也是8 10的潮气量。正常肯定不会形成气胸。
4 又第四条基本可以判定是 堵塞引起的 原因,或者导管扭曲。不会是 单肺的原因。
5  脑外病人现在一般都用加强导管比较好,不易扭曲,而且牢固性好,而且你也比较省心,。至于单肺的问题 我建议你可以 好好看下 单肺通气方面的章节。
6  还有就是给楼上的 提个小建议 我自己的愚见: 脑外病人最好不要那么早恢复呼吸,就算回来了你也可以 用吸入和丙泊酚 多一点,要不 到后面外科医生包头的时候他们一般不太注意搬头的幅度,容易导致呛咳,以及血压升高,以及在次出血, 等。
作者: 醉大夫    时间: 2013-4-25 22:21
从医9年,从来没有遇到过所谓的遗忘性呼吸抑制!用量用到12ug/kg也没有发现过!书本上的东西是不是都 ...
adam01 发表于 2013-4-25 14:22



    我遇到了两例,还都是熟人,糗啊!
作者: adam01    时间: 2013-4-26 00:58
我遇到了两例,还都是熟人,糗啊!
醉大夫 发表于 2013-4-25 22:21

怎么遇到的?具体用药?我麻醉就用几种药,镇痛(芬太尼或舒芬)+静脉全麻(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只诱导用)+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肌松(维库或阿曲或顺阿)!
术中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
术毕不拮抗肌松,不吸痰,自然苏醒!
按照这个步骤我还真没遇上过延迟呼吸抑制的。
作者: 朱晓军    时间: 2013-4-26 12:40
男的女的?性别是基本项目,应该报一个吧?如果是女的,可能需要更浅,21cm足够。用吸痰管去探一下顺便吸痰。反复靠拔管来改善氧合,最可能的还是插管太深,导致单肺通气。痰堵也要考虑。气管导管斜面紧贴气管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的气管导管不是老式橡胶导管,除了前面一个开口还有墨菲氏孔,即使前面堵了还有侧孔可以通气。
作者: yokingcheung    时间: 2013-4-26 22:30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巨细。
作者: a136350526    时间: 2013-4-28 01:10
一楼说的太好了 ,补充一点,不知对不;,闹外科病人,我觉得术毕大剂量的咪唑有必要,一是减少病人的躁动,二是减少因躁动引起的再发出血及颅内压升高,能做脑外的医院,都有ICU吧,有些脑外病房都有呼吸机,带管下去他们也要镇静的,带气囊,插管捏回去多方便啊,脑复苏他们更在行
作者: lgq3992    时间: 2013-4-29 21:08
术中可以双肺呼吸音听听啊,基本的可能没做吧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5-2 12:59
回复 7# adam01
这些我还真不知道,实在汗颜啊,那我们都是瞎子做麻醉好多年了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5-2 13:00
回复 19# lgq3992
术前术中术后都听了,左侧稍微弱一点,所以我才一直有顾虑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5-2 13:03
回复 18# a136350526
真是无奈,真的没有ICU,我们都是术毕让病人呼吸恢复,然后带管回病房,有时候术毕去做CT,都是外科大夫带着去,心理没底啊,所以每次都要潮气量四百以上,脱氧十五分钟血氧九十五以上才敢让病人出室啊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5-2 13:05
回复 8# jhlzj321
这个真的能触及吗,实在不知道,下次可以试试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5-2 13:07
回复 13# jackll
我们这 不可能,都是让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带管回病房,没有ICU,病房没有呼吸机,病人呼吸不回我们就麻烦了
作者: fanhua1984    时间: 2013-5-2 13:10
回复 10# 895978111
芬太尼的使用我们是讨论才得到的结论,术毕前半个小时,不用芬太尼,病人术后躁动的太多了,给咪达唑仑又会让病人不能清醒,增加家属的疑虑,所以都是术毕半小时给一只芬太尼,减轻病人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 adam01    时间: 2013-5-2 14:24
回复  adam01
这些我还真不知道,实在汗颜啊,那我们都是瞎子做麻醉好多年了
fanhua1984 发表于 2013-5-2 12:59



    “”瞎子”只是一个比喻,主要是很多医院没有买呼末监测模块,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有人觉得没这些东西麻醉不也做了几十年了也没出问题啊!但是医学不应该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发展的。科学一定是为需要而发展的,有技术而没用好就太可惜了。
作者: cxbcxb    时间: 2013-5-10 20:40
回复 15# adam01


    请问下为什么不吸痰呢?分泌物多也不吸?你一般病人手术后多久苏醒?从不拮抗我好好奇为什么.
作者: adam01    时间: 2013-5-11 10:53
回复  adam01


    请问下为什么不吸痰呢?分泌物多也不吸?你一般病人手术后多久苏醒?从不拮抗我好好奇为什么.
cxbcxb 发表于 2013-5-10 20:40



    首先说一下,我说的不吸痰,是针对绝大多数没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而言,而对于那些慢支炎急性期或者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又必须要急诊做手术的或者肺部病变有大量痰液分泌的患者,本身是因为致病因素导致的痰液多,那么我没有办法通过下面我要说到的方法来减少分泌物,那么是需要吸痰的。做麻醉没有100%绝对的事,对吧,大家讨论的有多数情况也有特殊病例。
    关于吸痰,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普通患者,口腔内分泌物是不是一定就是痰液?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分泌物?分泌物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分泌物会增多?
    对于普通人来说,口腔内分泌物主要是唾液腺分泌,唾液腺的分泌一个是自然生理性的保持口腔咽喉的湿度,一个是条件反射的刺激,还有就是应激。人每天都在分泌大量的唾液,部分重吸收,部分吞咽,部分保留在口咽,见过被自己分泌的唾液“淹死”的人吗?没有吧,哪怕是夜晚熟睡梦到吃的唾液从嘴角流出液没见人被呛死吧,因为人有正常的保护机制,有的人常常被口水呛到那是因为保护机制受干扰或者受损引起的。
    我们手术中应用的各类麻醉剂都可以使各种生理保护和功能暂时性的减弱或消失,包括唾液腺的分泌,但是手术的应激却又可以使某些功能加强,比如唾液腺的分泌。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常规用阿托品来抑制唾液腺分泌,这个其实是没有道理的。如果麻醉深度适当,应激抑制好,唾液分泌一定是减少的,为什么还要用别的药物去抑制?如果应激控制不好,照样一把鼻涕一把泪,你用阿托品,反而是造成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为什么要用热湿交换器至于呼吸环路患者端?就是为了气道保湿和保温,呼出气体的水分是没有粘滞性的,气道也是需要一定的湿度来保持其功能的,有些人不用热湿交换器,还用阿托品。。。有的人说术前用阿托品是为了减少紧张患者唾液腺分泌方便插管,清醒患者再紧张,保护性反射依然是存在的,他依然可以吞咽,那诱导的几分钟内,患者从意识存在到意识丧失,唾液分泌就满口腔了?凡是用过阿托品的患者,术后绝大多数都会描述口干舌燥,非常不舒服(排除体液丢失引起的口渴的原因)。
     说到吸痰,要看有没有痰或者说有没有口腔分泌物,如果没有分泌物,吸什么吸?吸痰管的负压是会对咽喉部粘膜有损伤的,因为吸痰的时候你不可能控制到只吸到痰而不吸到粘膜吧,难道用可视看着吸?浅麻醉吸痰还有更多的并发症,如果说深麻醉吸痰依然不能避免粘膜损伤嘛。避免吸痰造成的粘膜损伤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吸!稍微有一点,让患者咳出或者吞咽绝对比吸出更有效和安全和舒适(下面还会说道肌松的问题)。
     综上所述,要控制好患者的分泌物,首先从控制好麻醉深度抑制手术应激入手。控制应激,首当其冲的就是阿片类。很多人很怕应用阿片类,使用起来畏手畏脚,深怕书上写的“延迟呼吸抑制”害他丢了名誉丢了工作一样。而阿片类的使用量不足,是直接导致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术后烦躁、分泌物增多、各类应激反应不良恶果的元凶!医学是需要实践的,而不是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特别是中国的书。。。医学是需要不断用新的知识和理念去武装自己的,书本是引路人,走向何方看个人。足量阿片支持,拔管可以没有呛咳,没有流泪,没有大量唾液分泌!那么,用阿托品和吸痰就是多余的了!

     说到拮抗,也和为什么用阿托品的道理一样。拮抗是必须的吗?拮抗是绝对安全的吗?拮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以后,药物是竞争性的和乙酰胆碱抢占作用位点,从而达到肌松作用。起效和消退类似两者“功和守”的结果。抗胆碱酯酶药是减少了内在分解乙酰胆碱的“后院偷袭杂兵”,但是最终肌松的控制权还是要看对阵双方数量级的绝对数来定的。对于维库溴铵这类的肝肾依赖消除的药物,用多了永久了是会蓄积,但是蓄积只是时间的延长,在不再使用药物以后,体内药物重量是下降的,无论其如何从外周室转移到中央室,100个兵打仗达到的效果,不可能用消耗剩下来的50个兵再次冲上去达到。就像车一旦开始滑下坡,不会自己自己又爬上坡一样。对于罗库溴铵、阿曲库铵这类药物,其代谢时间是一定的,无蓄积作用,就更不存在像维库溴铵的问题。这也是我现在不用维库溴铵的原因——可控性差!阿曲库铵和顺阿曲库铵(顺阿真好药)都能够在一次足量用药后1小时使TOF恢复到75%以上,不管你怎么追加,每小时用一次诱导剂量手术结束完,只要和最后一次用药相差1小时肌力恢复得杠杠的,如果用药量少,恢复得更快,时间可以比照诱导剂量计算。在不用拮抗剂的情况下,在使用可控性高的药物的情况下,患者肌力的恢复的可控性也是很高的!
      用了拮抗剂可能会出现假象。也就是暂时肌松恢复,而后重新抑制。因为人为干扰了自然代谢过程。如果自然代谢过程没有进行到合理的阶段,强制用肌松拮抗剂,相当于给防守方临时提供了增援部队,暂时压制了敌方火力,但是总实力悬殊仍然存在,迟早会寡不敌众,这个时候元帅还以为我派了增援部队仗就一定能打赢,一疏忽,好吧,功败垂成!
      那如果在合理的时机应用呢?不会有上诉的危险,可以推进肌松恢复的进程。合理应用的时机是在TOF恢复至20%到25%的时候,但是肌松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在维库、罗库、阿曲都没有超过30分钟的,为了这30分钟就又往患者体内灌药,这,有必要吗?不灌药,也完全可以在合理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过掌控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合理的加药和停药时间,也可以达到和使用拮抗剂一样的效果。
      那如果肌松已经恢复到75%或者90%了,你还要用拮抗剂,这是用药为了患者还是用药为了自己的心里感觉?就像本来撒尿已经撒完了,还要在厕所里呆5分钟,看看是不是还有尿会流出来一样,这是强迫症!
      肌松拮抗剂的副作用不是一般的,心动过缓,拟胆碱样作用,冠脉痉挛。。。这些副作用又要用别的药物去对抗,这不是没事找事嘛!!!当患者身体是垃圾桶吗?
      其他拮抗剂:氟马西尼、纳洛酮、佳苏仑,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真心想说不是为麻醉科生产的!咪达唑仑是全凭静脉麻醉时代的产物,吸入时代不用咪达唑仑,氟马西尼就一无是处!纳洛酮这东西根本不符合咱麻醉的宗旨。佳苏仑这东西完全就不应该存在!!
      综上所述,我不用拮抗剂,我靠合理用药。

      当然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医院可能条件都不一样,很多药品不足,设备不足都制约了医生的发展和实践。但是现在网络是发达的,就算是走不出去,但是还是看得出去的。掌握正确的理念和方向我觉得比掌握无数的“常规”来得好!做一件事,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做,能不能改进,还要不要做。。。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每一个医生不断思考的。要对得起患者的身体,更要对得起“医务工作者”这个无上荣耀的称号!
      我们是引领人类健康的最权威的一份子!我们是最独特的家族中的一员!所以我们应该是最优秀的!
      以上个人观点可能有偏颇不当之处,还请战友们指出,共同讨论,共同提高!还要感谢所有为我提供过帮助和知识更新的战友们!!
作者: 小v    时间: 2014-6-28 15:10
adam01 发表于 2013-4-21 01:58
活瓣效应是指分泌物在气管中刚好位于气管导管口处,导致随着呼吸而移位或者堵塞气管导管!这只是我的猜测 ...

如老师所说,呼末CO2的作用,很大。像麻醉医师的一双眼睛。

作者: 我可以1959    时间: 2014-6-28 18:53
我觉得有几点可以提一下,首先,麻醉前有没有听诊肺部呼吸音,没有前后对比,不好贸然下结论。然后,165cm,深度24,是否过深,22左右就好。最后,缺少了一项关键的指标,那就是楼上有提过的呼末,不知道你有没有监测!还补充一点,血氧饱和度有异常的话,首先我认为要检查血氧夹子。个人意见啊……

作者: hulu3899    时间: 2014-6-28 22:23
adam01 发表于 2013-4-25 14:22
从医9年,从来没有遇到过所谓的遗忘性呼吸抑制!用量用到12ug/kg也没有发现过!书本上的东西是不是 ...

同意!从医12年顶!术毕前要用的!

作者: 啄木鸟CC    时间: 2014-6-28 22:37
更倾向于分泌物堵塞气管导管
作者: susuzhu1999    时间: 2014-6-29 11:35
弱弱的问一句,我每次诱导丙泊酚都只用1mg/kg病人的血压还是降低的很厉害,最近看了好几个帖子都是丙泊酚诱导量在100mg以上的。只是我芬太尼的用量如果是一般一级的病人诱导量是5ug/kg。
不知道你们用100多毫克诱导会是怎样的血压变化?

作者: 朱晓军    时间: 2014-6-29 11:56
痰痂不全堵塞气管导管
作者: 现代丛林    时间: 2014-6-29 22:55
一个50kg正常体形患者和一个80kg肥胖体形患者,做腹腔镜手术,潮气量多少合适?6~8ml/kg?8~10ml/kg?10~12ml/kg?两人选择是否相同?会不会造成通气不足或者过度通气?气腹前和气腹中和气腹后呼吸参数的调节以什么为依据?心率快血压高到底是麻醉浅了还是二氧化碳蓄积?有没有皮下气肿?没有肌松监测的情况下(你们肯定没有了)患者膈肌功能恢复情况如何判断?难道非要手动去测试有没有呼吸或者医生说紧了才知道肌松开始恢复了?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结果来解答!
呼末如何判断肌松?,还请指教,真心不知道。
作者: adam01    时间: 2014-11-23 22:20
hulu3899 发表于 2014-6-28 22:23
同意!从医12年顶!术毕前要用的!

现在已经从医10年,已经不用芬太尼了,都是用舒芬了!
用了舒芬以后,芬太尼真的不知道有什么优势了!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