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那些年我们一起麻的手术系列:要病人还是要自己?(微信推送)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3-11-21 18:40
标题: 那些年我们一起麻的手术系列:要病人还是要自己?(微信推送)
[attach]22710[/attach]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徐嘉莹
摘要:麻醉医生不仅是患者的生命守护神,还是手术室面向全院的窗口,接受和传达来自患者、外科医生、急诊医生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也因此得以看尽人间百态。作为一名年轻的麻醉医生,同时传承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注重人文的科室文化,本系列通过还原麻醉工作中的点滴细节,再现那些或温情或惊心动魄的瞬间,分享成长中的点滴感悟,希望成为你情感体验的放大镜,重新找回或许已经麻木遗忘的做一名麻醉医生的初心。故事情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那些年我们一起麻的手术—要病人还是要自己?
每个医生的行医生涯中,总会碰到那个需要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的节点:度的过,立地成佛,行医成为使命;度不过,终为凡人,医生只是个工作。这个“危”,用科学的语言来讲,就是职业暴露。医生的工作场所中处处存在危险,乙肝、梅毒、艾滋病,无论哪个,一旦沾染上都会瞬间让医生变成病人。此外还有放射线,长期接触更是会带来种种问题,轻则脱发、乏力,重则不育、肿瘤。但每天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医生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暴露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们不是神,他们的内心并非没有一丝犹疑。看看SARS期间发生在医护人员身上的故事就会明白,危机时刻,在某一个瞬间,总会有一个问题浮上心头:要病人还是要自己?
那一年,我刚工作不久,也才刚刚参加值班,夜间要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急诊手术。一次,凌晨2点,呼机尖利的声音在肃静的夜里响起,血管科医生通知有一个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急诊病人需要立即在介入下做腔内隔绝封堵。“现在!马上!”。于是我马上冲到急诊抢救室看病人,一个中年男性,已经快速补液并泵上了血管活性药,血压尚可维持,但心率已经飙升至140bpm。我和值班二线迅速在介入室准备好器材和抢救药品,病人入室后,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好动脉并诱导完毕。一切顺利。紧接着,轮到穿铅衣的血管外科医生登场了。随着造影剂的注入,他们一下接一下不停的进行放射线显影,力求明确出血部位。正当一切顺利之时,突然间,患者的血压开始迅速下降,有创动脉压的小红字眨眼间就从90/50mmHg掉到了50/30mmHg,之前的输血速度明显跟不上出血速度,虽然看不见,但能感觉到主动脉上似乎又撕开了一个大口。敌人实在太过凶残了。
我手揣加压输液袋,正准备冲上前去给2条外周和1条中心静脉通路加压提速,同时加大血管活性药量,力求为台上的封堵赢得一些时间,却突然间听到主刀医生的一声大喝:“快出去,要采线了!”我迟疑了一下便马上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外科不止住血再怎么快速输血都是徒劳,但这一刻不稳住血压,病人分分钟可能室颤给你看!换句话说,要么出去不管血压交给外科医生自己落得一身干净,要么留在屋里稳住血压自己吃射线。事后回想起来,这大概就是那个需要度过的节点吧,只是当时并不知道。我选择了回到手术间里,扭头发现旁边竟然还站着一起值班的一个护士。主刀医生看了看我们,丝毫没有犹豫的摸到放射线踏板一脚踩了下去。
很久以后,我偶尔还会想起那个场面,不免觉得有点拍大片的节奏,觉得是不是周围也得响起点儿叫好的掌声衬托一下才好,但自那以后我和那个并肩作战的护士却再未聊起过此事,一切都好像理所应当发生一样,我想大概是因为绝大部分医生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吧。
作者: hezlqd 时间: 2013-11-21 23:32
医者父母心,大医精诚
作者: 无影灯背后 时间: 2013-11-22 12:51
医者!仁术!仁心!
作者: 美景 时间: 2013-11-22 14:10
有多少惊心动魄的事,外面的人不知道,也不理解!甚至我们的领导也不能理解,这份工作的艰辛和付出···
作者: 瓜瓜 时间: 2013-11-22 22:38
:handshake
作者: 黄麻麻 时间: 2013-11-23 09:48
:hug:.............................
作者: 子安 时间: 2013-11-23 14:44
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芝麻酱 时间: 2013-11-23 18:29
我们基层医院的条件差,职业暴露经常发生。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但我们也是普通人,希望广大患者能够知道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的“危”,更希望广大患者百姓理解,希望有良知的记者能多传递这正能量
作者: amywang01 时间: 2013-11-23 20:11
作为麻醉小硕,一样有过多少个类似的经历,相信以后工作了也会一如既往。向协和的老师致敬!
作者: rece01 时间: 2013-11-24 20:38
选择默默的独自一个人
作者: 晶莹 时间: 2013-11-25 16:31
楼主写的好,突然发现在中国,不但得会行医,还得会写文,医护心情情感类的
作者: haiwan000 时间: 2013-11-25 21:35
已经吃了不知多少射线了
作者: love1120 时间: 2013-11-26 01:08
我们这里天天照C臂,我们几乎天天吸收,有没有铅墙,中间就一层泡沫板,经常做剖宫产隔壁就在踩C臂。
作者: 老鱼头 时间: 2013-11-26 05:41
所有临床麻醉的经历都是一部历险记。
作者: 郭燕 时间: 2013-11-26 18:20
我们骨科天天打C臂 无奈呀
作者: wds1980 时间: 2013-11-26 20:59
默默奉献,责无旁贷!我就是不太愿意手术完了抬病人,研究表明腰椎25岁就开始退化了,真心希望早点用上过床板~:(
作者: 萍踪侠影 时间: 2013-11-27 21:14
我们也是天天C臂,没有保护措施,两块板能挡住射线吗?
作者: lucy617 时间: 2013-11-27 21:22
刚到骨科医院上班,天天吸射线哦~马上要单独值班了,恐慌中~~~
作者: shijiu333 时间: 2013-11-27 22:37
急诊遇到开放性骨折的病人,,出血多,,我也不敢出去。。。
作者: 神采飞扬 时间: 2013-11-30 11:10
我们医院已经有一位CT主任诊断患白血病了,考虑是职业暴露。救病人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安全。有多少大夫,手术中感染成乙肝的,只能怪自己不小心。医院不会管你的。
作者: 无影灯背后 时间: 2013-11-30 16:12
中国的麻醉师是医疗从业者中的弱势群体!压力大!风险高!地位待遇远低于同行其他医务者! 卫生部撤了!没有人去哭泣和拍照留恋!而铁道部合并了就有人去流泪和拍照留恋!这一切为什么了?卫生部黄部长在回答”网络上十问部长“!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全体医务工作者都可以去看看!!在中国医患关系这样紧张这一切都是我们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吗?在中国出现严重的杀医务人员(中国特色)这也只有中国才出现吧!!卫生部为医务人员做了什么??在国外医务人员受人尊重而高尚的职业!在中国目前来说完全相反一样!!报道:医务人员拿回扣等事件!!这一系列的背后暴露医疗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暴露出体制不健全!反问医务人员为什么冒风险拿回扣!是因为:中国医生待遇低!风险大!加上人生安全目前得不到保障!!(可叹)!当然制度的完善!重点:需要相关部门多做工作!现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决定了!“科室经济效益决定科室发展命运!”而中国特色的麻醉行业:风险大!投入低!经济效益低!由于历史原因使中国特色的麻醉科建设落后与其他国家的麻醉行业的建设和发展!麻醉界的大佬们时刻提出与国际接轨!到头来就是(基层麻醉科)建设越来越与国际脱节(因为:麻醉科与相关科室如ICU、疼痛科相分离)!不知道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在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是什么样水平!麻醉科建设与相关科室分离ICU及疼痛科相互独立!主要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好多科室都在竞争!这不利于科室发展和建设!这样中国基层医院麻醉科建设可能始终不可能与国际麻醉行业接轨!那么中国的麻醉行业发展会是什么样的境地呢??基层医院麻醉科的收费(风险与收入不相匹配)低廉!麻醉科的医师只能呆在麻醉科手术室工作!在基层医院”经济效益决定科室命运和待遇“这是非常现实的事实!由于基层医院麻醉科收费低(如在日本麻醉收费高致使在日本门诊无痛胃肠镜基本没什么开展)造成基层医院麻醉科:不受重视!没有发展前途及基金!地位低!风险大!收入更低!(相比临床医师收入广泛来说麻醉医师收入太可怜了)!以至于好多医生不想从事麻醉工作!这是中国麻醉行业的悲哀!(麻醉医师麻醉久了!技术水平基本就在那里!特别在基层医院!)在国内麻醉师收入在医疗行业来说真的可怜!因为临床医师的灰色收入多(这也是中国医疗环境和改革的失败的产物)!麻醉科不受重视!麻醉科发展不平衡!麻醉科地位低!麻醉科医师收入低!麻醉师生存及生活艰辛!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光靠我们提高麻醉技术及技能!在一方面是可以提高一点麻醉师的地位然而始终不能提高麻醉医师的待遇因为麻醉科自从与相关ICU及疼痛科等独立后特别在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发展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好多领导不重视是其麻醉科不受重视的根源所在!麻醉师需要生活!不说与国外麻醉师的收入相媲美至少要能让麻醉师生活没多大压力!如果麻醉科医师的收入能和风险付出相适应那么麻醉科后继会有更多年轻人才!麻醉医师地位才会逐步提高!麻醉科经济效益明显了麻醉科的发展才会更好因为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科室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室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以及科室发展的快慢、高低!微微建议:1、国家政策的支持丰富和发展麻醉科建设(如:麻醉与ICU及疼痛科互为一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与国际麻醉相接轨)2、适当提高麻醉科的收费(风险与收费相匹配)3、在国家政策和医疗环境中的改革杜绝灰色收入使医务人员差距不要那么明显
作者: 黄豆芽 时间: 2013-12-6 23:22
非医者怎么懂得医者的痛苦。
作者: hmzz2eHf 时间: 2013-12-13 13:27
说得好!支持一下!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