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邓硕曾:年轻麻醉医生猝死的反思与建言(健康报专题)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4-3-17 06:22
标题: 邓硕曾:年轻麻醉医生猝死的反思与建言(健康报专题)

[attach]24211[/attach]

  3.17日,卫计委机关刊物健康报刊发关于麻醉医师过劳猝死的专题,此文为邓硕曾教授撰写的专稿,新青年麻醉论坛将就该专题进行系列连载,让我们一同来关注中国麻醉医生的过劳问题!


年轻麻醉医生猝死的反思与建言


[attach]24212[/attach]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主任  邓硕曾教授


反思

  年轻麻醉医生猝死的消息令人吃惊!为什么会这样突然呢?

  其实麻醉医生的医疗担当并不一定比其他外科医生少,但在手术室内的工作比外科医生长。随着手术量的上升,还不包括手术室外麻醉,大医院的麻醉医生每天晚上七八点回家是常事。因为择期手术手术室8h开放,急症手术24h开放,外科医生你去我来,轮番作战,而麻醉医生则要日夜兼程,奉陪到底。

  无痛与安全是麻醉永恒的主题,麻醉医生是无影灯下生命保护神,是高风险的职业。过去麻醉医生的资源配置是1:1.5手术台,而现在麻醉医师与外科医生之比为1:5~1:6。血肉之躯的麻醉医生怎能与钢铁的手术台同样不间断的工作?因此每天要超负荷麻醉,每天和“月亮”一起把家还,就不足为奇了。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的比例达到1:2~1:2.5,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才更有保证。

  麻醉医生在社会上的尊重和收入,比外科医生低。有的人把麻醉科叫“麻科”,把麻醉医生叫“麻师”。病人只知我的手术是哪位医生做的,不知道是哪位医生麻的。麻醉医生也常有自卑感,难怪国外麻醉医生自杀率高。年轻麻醉医生的猝死,可能与心脑血管有关,现在冠心病、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30多岁发生心梗不单是麻醉医生。现在的年轻人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比老一辈多,他们的死因要具体分析。但麻醉医生在手术中的精神、心理压力比较大,在抢救生命中受惊吓比较多,交感神经处于应激状态下,心率和血压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和升高,久而久之就会对心脏造成不利影响。

建言

1.要培养麻醉医生临危不惧,临危不乱的心态,在抢救危重病人发挥救死扶伤,沉着应对的工作精神。

2.飞机要两个人开,全麻也要两个人做,要新老搭配、强弱搭配,而不要孤军作战,以确保及时发现意外并处理,还要有二线的上级医生作后盾(后台)。主治医生可看管1~3台住院医师或麻醉护士操作。

3.对危重或大出血病人,应发挥主任领导、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并与外科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4.遇到麻醉意外或不良事件发生,不隐瞒不推诿,要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让大家吸取经验教训,而不追求个人责任。

5.由于麻醉的工作特点,50岁以上麻醉医生静息下心率不要超过80次/分,对有交感神经占优势的人可口服β阻滞剂,以减轻术中心动过速的不良应激反应。

6.创建麻醉科室文化,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科室凝聚力,不时组织郊游和卡拉OK放松紧张情绪。

7.麻醉医生要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要禁烟少酒,每日至少睡眠7~8h,使心脏得到最好休息。因为值夜班一夜未眠,会发生黑白颠倒的代谢紊乱,使人发胖,故夜班不能连续一周。

  我已是82岁高龄的麻醉医生,现在仍战斗在麻醉第一线,对麻醉的新知识、新技术保持着好奇心、好学心和进取心。我属于早睡早起型,现在仍思路清晰、手脚灵活,希望做更多的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更多贡献。我健康的秘诀是“心胸开阔,适当运动,终身减肥,生活规律”。我的座右铭是:“让心理年龄更加年轻,让生理年龄更加健康,让工作年龄更加延长,让事业年龄更加成功”。希望与年轻麻醉医生共勉之。(邓硕曾教授供稿 新青年麻醉论坛)


[attach]24213[/attach]

  由中华麻醉学会、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卫计委机关刊物健康报以及几乎所有麻醉网络力量联合支持的大型中国麻醉医师职业现状调查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还未参与的朋友点击参与调查!

调查问卷地址:http://www.wenjuan.com/s/uqmui2


作者: 无影灯背后    时间: 2014-3-19 21:17
中国的麻醉师是医疗从业者中的弱势群体!压力大!风险高!地位待遇远低于同行其他医务者! 卫生部撤了!没有人去哭泣和拍照留恋!而铁道部合并了就有人去流泪和拍照留恋!这一切为什么了?卫生部黄部长在回答”网络上十问部长“!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全体医务工作者都可以去看看!!在中国医患关系这样紧张这一切都是我们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吗?在中国出现严重的杀医务人员(中国特色)这也只有中国才出现吧!!卫生部为医务人员做了什么??在国外医务人员受人尊重而高尚的职业!在中国目前来说完全相反一样!!报道:医务人员拿回扣等事件!!这一系列的背后暴露医疗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暴露出体制不健全!反问医务人员为什么冒风险拿回扣!是因为:中国医生待遇低!风险大!加上人生安全目前得不到保障!!(可叹)!当然制度的完善!重点:需要相关部门多做工作!现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决定了!“科室经济效益决定科室发展命运!”而中国特色的麻醉行业:风险大!投入低!经济效益低!由于历史原因使中国特色的麻醉科建设落后与其他国家的麻醉行业的建设和发展!麻醉界的大佬们时刻提出与国际接轨!到头来就是(基层麻醉科)建设越来越与国际脱节(因为:麻醉科与相关科室如ICU、疼痛科相分离)!不知道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在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是什么样水平!麻醉科建设与相关科室分离ICU及疼痛科相互独立!主要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好多科室都在竞争!这不利于科室发展和建设!这样中国基层医院麻醉科建设可能始终不可能与国际麻醉行业接轨!那么中国的麻醉行业发展会是什么样的境地呢??基层医院麻醉科的收费(风险与收入不相匹配)低廉!麻醉科的医师只能呆在麻醉科手术室工作!在基层医院”经济效益决定科室命运和待遇“这是非常现实的事实!由于基层医院麻醉科收费低(如在日本麻醉收费高致使在日本门诊无痛胃肠镜基本没什么开展)造成基层医院麻醉科:不受重视!没有发展前途及基金!地位低!风险大!收入更低!(相比临床医师收入广泛来说麻醉医师收入太可怜了)!以至于好多医生不想从事麻醉工作!这是中国麻醉行业的悲哀!(麻醉医师麻醉久了!技术水平基本就在那里!特别在基层医院!)在国内麻醉师收入在医疗行业来说真的可怜!因为临床医师的灰色收入多(这也是中国医疗环境和改革的失败的产物)!麻醉科不受重视!麻醉科发展不平衡!麻醉科地位低!麻醉科医师收入低!麻醉师生存及生活艰辛!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光靠我们提高麻醉技术及技能!在一方面是可以提高一点麻醉师的地位然而始终不能提高麻醉医师的待遇因为麻醉科自从与相关ICU及疼痛科等独立后特别在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发展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好多领导不重视是其麻醉科不受重视的根源所在!麻醉师需要生活!不说与国外麻醉师的收入相媲美至少要能让麻醉师生活没多大压力!如果麻醉科医师的收入能和风险付出相适应那么麻醉科后继会有更多年轻人才!麻醉医师地位才会逐步提高!麻醉科经济效益明显了麻醉科的发展才会更好因为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科室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室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以及科室发展的快慢、高低!微微建议:1、国家政策的支持丰富和发展麻醉科建设(如:麻醉与ICU及疼痛科互为一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与国际麻醉相接轨)2、适当提高麻醉科的收费(风险与收费相匹配)3、在国家政策和医疗环境中的改革杜绝灰色收入使医务人员差距不要那么明显
作者: love1120    时间: 2014-3-19 23:44
支持。所以我觉得工作之外还应该发展一些爱好调节生活。
作者: 疼痛第一人    时间: 2014-3-22 20:35
82岁的老前辈,敬仰、佩服。
作者: 2819044533    时间: 2014-3-26 14:02
从自身方面努力?谈何容易啊,不是我想每天睡7、8个小时就能睡的,我每天想工作12个小时就休息,可能吗?死一个人对科室对医院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为什么非要等到人一个接一个的走了,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想亡羊补牢?伤医事件一件接一件的发生,这么多的刑事案件也没有见到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更别说麻醉医生的工作现状了!
   逝者一路走好,活着的继续努力工作吧!
作者: 诚心诚信    时间: 2014-4-11 18:12
邓硕曾教授,认识,非常佩服他的工作精神,尤其是钻研进取精神,节约用血就是他钻研的对象,对他在健康报上发表的健康观点:健康的秘诀是“心胸开阔,适当运动,终身减肥,生活规律”;座右铭是:“让心理年龄更加年轻,让生理年龄更加健康,让工作年龄更加延长,让事业年龄更加成功”。举双手同意!

我的看法是:
1. 人到中老年,容易得病,是非常真实的,需要从早注意 “养身学、健身学”

2. 平素健康状况好,长时间连续麻醉工作,回到家中猝死,我工作50余年来,接触的同行不能算少,但几乎是没有听说过的事,只听说过因长时间积劳成疾而致早年英逝的。

3. 以前我本人曾有连续工作48小时的遭遇,每月至少1-2次,延续时期长达7-8年之久,除困倦、晕头转向、思想不够集中、坐着容易入睡,容易打盹片刻,这些都是常有的征象,但是,睡上一大觉后就OK了,没留下什么后遗症。——可能与我思想上没有怨言,认为这是我应该这样去工作的想法有关。

4. 看来,少数现代人,不论体格和思想上都比较脆弱,长时间工作回到家中,莫名其妙猝死,我觉得需要打问号的,可能还是有其原因可循的。
——例如:较长时间存在心态不平衡,心境不舒畅、生活经济压力太重、生活自律性很差、外界不良因素入侵不能抵御、.......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一定会使自己的 “得病率” 显著增高,近年来中年人发生过去的老年病现象与时俱进,例如心肌梗塞、脑溢血、恶性肿瘤的实例,已经明显增多;在这样的不健康基础上,如果工作繁忙而连续工作,犹如火上加油,顿时爆发,疾病凶险毕露,个别人足以导致猝死,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毕竟不会是多数的。

5. 我认为,人要有抵抗力和免疫力,需要靠自己去锻炼和培养的,病是不会无缘无故地找上门来的。
——人们是否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健康底线,或自己已经有病,应该尽早去自知自明、尽早提出就医,应该坚决避免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忍而不宣,讳避忌医,因此而郁闷不已、萎靡不振,勉强工作,这样都是对自己、对工作、对家庭不负责任的态度,是要不得的,但是,不能仅怪工作忙是唯一的原因!

我的看法是否实事求是,请大家点评,但不要认为我在这里唱反调!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