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美国门诊麻醉学会更新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4-3-18 20:21
标题: 美国门诊麻醉学会更新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
美国门诊麻醉学会近期发布“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成人及儿童发生PONV风险的评估;降低PONV基线风险的方案;预防PONV的单一给药方案及联合给药方案;PONV发生时的治疗方案;PONV发生风险增加患者的处理程序。指南的相关内容于2014年1月发表在《麻醉与镇痛》(Anesth Analg)上。
PONV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可引起患者不适,其中术后呕吐的发生率约为30%,术后恶心的发生率约为50%,在一些高危患者中,PONV的发生率高达80%。未得到有效治疗的PONV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将延长,并且会增加住院开支。因此,美国门诊麻醉学会对近期的新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更新了“术后恶心呕吐管理指南”。该指南采用科学的分级系统对证据强度进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A类:支持性证据;随机对照研究,对于某一特定转归而言,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1)。A类证据分为以下等级:
等级1 包含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并且所得到的结果经荟萃分析仍成立;
等级2 包含多项随机对照研究,但是所得到的结果不足以进行荟萃分析,以制定相关指南;
等级3 仅包含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B类:提示性证据;此类证据来源于观察性研究,临床干预措施与转归之间的关系常由推理得出。B类证据分为以下等级:
等级1 包含多项观察性对照研究,临床干预措施对转归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等级2 包含多项非对照观察性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干预措施与转归好坏具有统计学相关性;
等级3 包含一系列病例报告。
C类:含糊的证据;这些证据无法表明干预措施与转归好坏具有相关性。C类证据分为以下等级:
等级1 荟萃分析表明研究组之间的状况或转归无显著差异(P>0.01);
等级2 研究的数量少,不足以进行荟萃分析,并且随机对照研究未发现显著差异,或者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不一致;
等级3 观察性研究的结果不一致,或者无法推测干预措施与获益或者损害的关系。
D类:证据不足。
指南具体内容
建议1. PONV发生风险的评估
新信息:一些新研究表明,与年龄≥50岁的患者相比,年龄<50岁患者发生PONV的风险显著增加[比值比(OR)1.79,95%可信区间(CI)1.39~2.30]。手术类型是否为PONV发生风险增加的因素尚存争论,新的研究证据表明,将普外科手术作为参照组,胆囊切除术(OR 1.90,95% CI 1.36~2.68)、妇科手术(OR 1.24,95% CI 1.02~1.52)及腹腔镜检查(OR 1.37,95% CI 1.07~1.77)与PONV发生风险较高有关。术中应用阿片类药物与发生PONV呈弱相关,并且与所使用阿片类药物种类无关。近期一项荟萃分析再次确定了与PONV相关的危险因素,但是这些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与以往有一些差异。在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因素中,女性为最强的PONV预测因素(OR 2.57,95% CI 2.32~2.84),随后依次为PONV史(OR 2.09,95% CI 1.90~2.29)、不吸烟(OR 1.82,95% CI 1.68~1.98)、晕动病史(OR 1.77,95% CI 1.55~2.04)、年龄(OR 0.88/10岁,95% CI 0.84~0.92)。在与麻醉相关的因素中,应用挥发性麻醉药为最强的预测因素(OR 1.82,95% CI 1.56~2.13),随后依次为麻醉时间(OR 1.46/h,95% CI 1.30~1.63)、术后应用阿片类药物(OR 1.47,95% CI 1.31~1.65)及氧化亚氮(OR 1.45,95% CI 1.06~1.98)。
成年患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及简化风险评分见表1和图1。随着门诊手术增加,出院后恶心呕吐(PDNV)也逐渐成为麻醉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成年患者发生PDNV的简化风险评分见图2。儿童发生术后呕吐(POV)的简化风险评分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