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机制主要有两点:
(1)冠脉狭窄引起血液动力学波动,造成血流受限,进而出现因代谢需求异常引起的血液供需比例失调。
(2)压力异常引起的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常伴有血管炎症、血管收缩功能改变及凝血异常。
指南指出老龄化自身对于非心脏手术 CVD 并发症的影响较小,急症或重症心脏、肺部及肾脏疾病与 CVD 并发症风险率关联性更为显著。因此,以上因素也应纳入 CVD 并发症的评估指标。下表为各种介入或手术治疗风险率归类。多数稳定型心脏病患者可以承受低中度风险手术治疗,无需进一步评估。
对于存在潜在或已知 CVD 风险且风险因素较为复杂的患者,必须全面评估其手术造成的 CVD 风险。
二、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
ESC/ESA 指南术前评估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指导,下列是术前评估指南推荐要点:对于接受低中度危险非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建议在麻醉师辅助下评估期 CVD 风险率,优化治疗。(Ⅱb,C)对于接受高危非心脏手术的已知心脏病患者或 CVD 高风险患者,建议组合多学科专家组进行会诊评估围手术期 CVD 风险率。(Ⅱa,C)手术可导致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紊乱,在冠脉上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
减少侵入性麻醉使用可以降低 CVD 中高危患者的死亡率,限制围手术期 CVD 并发症。若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病变≥55mm,且适宜血管内主动脉瓣重建术(EAVR),在可风险评估结果理想基础上,开放式手术或血管内手术修复均可。(Ⅰ,A)
若无症状型 AAA 患者不适宜开放手术,可以考虑在最优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EAVR。 (Ⅱb,B)若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需进行血运重建术,临床专家组应在综合考虑患者解剖因素、合并症、及当地治疗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最优方案。(Ⅱa,B)
推荐临床使用风险指标进行患者术前风险分层。(Ⅰ,B)
在围手术期心脏事件风险率分层方面,推荐使用 NSQIP 模型或 Lee 风险指标。(Ⅰ,B)对于高危组患者,可考虑在术前及大手术后 48 至 72 小时内进行肌钙蛋白检测。(Ⅱb,B)对于高危组患者,可考虑检测 NT-proBNP 和 BNP 以获得有关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的独立预后信息。(Ⅱb,B)不推荐使用普适性常规围手术期生物标志物进行风险分层及 CVD 预防。(Ⅲ,C)5. 无创性检测——心电图(ECG)若患者存在风险因素(见 4. 风险指标)且接受中高危手术,推荐术前 ECG。(Ⅰ,C)若患者存在风险因素且接受低危手术,可考虑术前 ECG。(Ⅱb,C)若患者无风险因素,但年龄超过 65 岁且接受中度风险手术,可考虑术前 ECG。(Ⅱb,C)若患者无风险因素,且接受低危手术,不推荐将 ECG 作为术前常规检查。(Ⅲ,B)6. 无创性检测——心脏超声
若患者无症状且无心脏病指征或心电图异常,指南如下:
若患者接受高危手术,可考虑静息超声心动图。(Ⅱb,C)
若患者接受低中危手术,不推荐将超声心动图最为术前常规检查。(Ⅲ,B)
若患者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FC<4,且近期接受高危手术,推荐影像学应激试验。(Ⅰ,C)
若患者存在 1 或 2 个风险因素,FC<4,且近期接受中高危手术,可考虑影像学应激试验。(Ⅱb,C)无论患者是否存在临床风险,不推荐在低危手术前行影像学应激试。(Ⅲ,C)
围手术期患者接受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的适应症与非手术背景的患者相同。(Ⅰ,C)
若患者存在急性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接受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推荐行急诊冠脉造影。(Ⅰ,A)若 NSTE-ACS 患者接受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根据风险评估推荐行急诊或早期介入治疗。(Ⅰ,B)若患者诊断有心肌缺血伴不稳定胸痛,且接受适宜治疗,近期接受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推荐行术前冠脉造影。(Ⅰ,C)
若患者心脏状况稳定,且接受非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考虑行术前冠脉造影。(Ⅱb,B)
若患者心脏状况稳定,且接受低危手术,不推荐术前冠脉造影。(Ⅲ,C)
1.β受体阻滞剂
若患者近期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推荐术前继续服用。(Ⅰ,B)
若患者存在两个以上风险因素或 ASA 评分≥3,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Ⅱb,B)若患者诊断有 IHD 或心肌缺血,可考虑术前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Ⅱb,B)可考虑阿替洛尔或比索洛尔作为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前口服用药。(Ⅱb,B)
不推荐术前使用不加滴定的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Ⅲ,C)
不推荐接受低危手术的患者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Ⅲ,C)
若患者服用他汀为长半衰期或缓释型,推荐术前继续使用。(Ⅰ,C)
若患者接受血管手术,可考虑至少在术前 2 周开始他汀治疗。(Ⅱa,B)若患者已往服用阿司匹林,可在权衡利弊,尊重患者选择的基础上考虑术前继续使用。(Ⅱa,B)
若预计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难以控制,可考虑停用阿司匹林。(Ⅱa,B)
除非造成严重出血事件,否则 P2Y12 阻滞剂应在裸金属支架(BMS)放置后使用 4 周或药物洗脱支架(DES)放置后使用 3 至 12 个月。(Ⅱa,C)若患者服用 P2Y12 阻滞剂,且需行手术治疗,除非有严重缺血事件,否则可考虑停用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 5 天后再手术,或停用普拉格雷 7 天后再手术。(Ⅱa,C)若患者为稳定型冠心病,推荐遵照适用指南行心肌血运重建术。(Ⅰ,B)
若患者为稳定型冠心病,且适应症符合 ESC 指南,可考虑在非心脏手术成功后行晚期血运重建术。(Ⅰ,C)根据手术应激造成的灌流缺损程度,可考虑高危术前行预防型血运重建术。(Ⅱb,B)
不推荐为确诊 IHD 的患者行低中危术前预防型血运重建。(Ⅲ,B)四、疾病个论
1 心衰若患者确诊或疑似心衰,且近期接受中高危手术,推荐术前行食管超声评估左室功能且 / 或检测利钠肽水平。(Ⅰ,A)若患者确诊心衰,且近期接受中高危手术,推荐遵照 ESC 指南,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s 或 ARBs 药物、盐皮质激素拮抗剂及利尿药的基础上,优化治疗。(Ⅰ,A)若患者最近确诊心衰,推荐至少在心衰治疗 3 月后,行中高危手术。目的是稳定左室功能。(Ⅰ,C)推荐心衰患者术前继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术前早晨应根据患者血压,决定是否停用 ACEIs 或 ARBs 药物,若决定使用,应监测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并及时调整剂量。(Ⅰ,C)除非有充足的剂量滴定时间,否则不推荐心衰患者术前服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Ⅲ,B)
若患者最近确诊高血压,推荐术前监测患者终末器官损伤情况及心血管风险因素。(Ⅰ,C)
避免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过大波动。(Ⅱa,B)
若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临床医生可考虑不推迟该患者的非心脏手术时间。(Ⅱb,B)
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症状严重,且可以排除手术高危因素,则推荐在择期低中危非心脏手术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Ⅰ,B)
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症状严重,且可以排除手术高危因素,则可以考虑在择期高危危非心脏手术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Ⅱa,C)
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无明显症状,既往无主动脉瓣手术史,则可以考虑在择期低中危非心脏手术前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Ⅱa,C)
若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症状严重,且瓣膜手术风险过高,则可以考虑在专家组指导下行主动脉球囊瓣膜成形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Ⅱa,C)
若患者存在严重瓣膜反流,无严重左室功能异常及心衰,可以考虑行择期非心脏手术。(Ⅱa,C)
若患者存在严重二尖瓣狭窄及肺动脉高压症状,则可以考虑在择期中高危非心脏手术前行经皮二尖瓣连合处分离术。(Ⅱa,C)
推荐一般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Ⅰ,C)
推荐持续性室速患者围手术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Ⅰ,C)
不推荐给予室性早搏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Ⅲ,C)
推荐此类患者术前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Ⅰ,C)
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推荐电复律治疗。(Ⅰ,C)
若室上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推荐迷走神经刺激法或抗心律失常治疗。(Ⅰ,C)
术前临时起搏器适应症与永久起搏器相同。(Ⅰ,C)
推荐医院委派专人负责围手术期起搏器事宜。(Ⅰ,C)
若患者有植入型心脏除颤器,但已停用,则推荐术中监测患者心功能,并准备体外除颤装置。(Ⅰ,C)
若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无症状,则不推荐将术前临时起搏作为常规治疗。(Ⅲ,C)
若患者接受对比剂影像学检查,需评估患者对比剂导致肾损伤的风险。(Ⅱa,C)
(1)以下适用于中度或中高度慢性肾病(CKD)患者。
在给予患者对比剂前,推荐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水合作用降低损伤。(Ⅰ,A)
推荐低渗或等渗对比剂。(Ⅰ,A)
尽可能以最小有效剂量使用对比剂。(Ⅰ,A)
在给予患者对比剂前,可考虑注射碳酸氢钠溶液,通过水合作用降低损伤。(Ⅱa,A)
可考虑短期大剂量他汀治疗。(Ⅱa,B)
(2)严重 CKD 患者若患者为 4 或 5 期 CKD,推荐在中高危手术前行透析治疗。(Ⅱb,B)若患者为 3 期以下 CKD,不推荐行术前透析。(Ⅲ,B)若患者接受血管外科手术,可考虑行术前常规颈动脉影像学检查。(Ⅱb,C)
颈动脉疾病患者应在围手术期尽可能维持已往的抗血小板及他汀治疗。(Ⅱa,C)
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颈动脉疾病患者血运重建术适应症与一般人群相同。(Ⅱa,C)
不推荐将颈动脉影像学检查作为颈动脉疾病的非心脏手术常规术前检查。(Ⅲ,C)
推荐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在专业机构择期手术。(Ⅰ,C)
高危 PAH 患者的介入治疗应征询多个学科专家意见。(Ⅰ,C)术前尽可能优化 PAH 治疗方案。(Ⅰ,C)保证 PAH 治疗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顺利实施。(Ⅰ,C)PAH 患者术后检测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Ⅰ,C)若 PAH 患者术后出现右心衰,推荐使用利尿药,并在需要的情况下给予血管活性药物。(Ⅰ,C)推荐 COPD 患者术前至少戒烟 2 月。(Ⅰ,C)若 PAH 患者术后右心衰严重,推荐给予短效肺动脉扩张药物治疗。(Ⅰ,C)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大型择期手术前,需进行全面身体状况评估。(Ⅱa,C)
五、其他诊疗方式
1.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OE)
(1)预防心肌缺血
若患者手术期间或围手术期出现 ST 抬高,可考虑 TOE 检查。(Ⅱa,C)若患者心肌缺血风险高,可考虑高危非心脏手术前行 TOE 检查。(Ⅱb,C)(2)监测血流动力学
若患者手术期间或围手术期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推荐 TOE 监测。(Ⅰ,C)若患者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趋势,可考虑在高危非心脏手术期间及术后行 TOE 监测。(Ⅱb,C)若患者存在严重瓣膜病变伴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考虑在高危非心脏手术期间行 TOE 监测。(Ⅱb,C)若患者手术风险较高,应考虑在大型手术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升高,以期控制患者术前血糖水平。(Ⅱa,C)
可考虑术中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Ⅱa,C)
不推荐将血糖 <6.1mmol/L 作为术后目标。(Ⅲ,A)应给与心脏高危及手术高危患者目标导向治疗。(Ⅱa,B)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检测利钠肽及高敏感性肌钙蛋白,提高风险分层水平。(Ⅱb,B)
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可降低围手术期患病率及死亡率。(Ⅱb,B)
避免术中低血压(平均动脉压<60mmHg)累计时间超过 30 分钟。(Ⅱb,B)若无禁忌症,可考虑以椎管内麻醉作为术后镇痛方式。(Ⅱb,B)
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特别是 COX-2 抑制剂)作为 IHD 或卒中患者一线镇痛药物。(Ⅱb,B)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