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改良Sellick手法的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麻生
时间:
2008-7-19 17:14
标题:
改良Sellick手法的应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a9ec65cbc.jpg
(65.63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2008-7-19 17:14 上传
所谓改良Sellick手法是指在进行心肺复苏(CPR)时,术者在推额提颏开放气道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顺势用右手小指掌指关节处在环状软骨上施加压力,可明显减少了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胃胀气及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这种人工呼吸与传统的Sellick手法相结合即改良的Sellick手法,临床上有较大实用价值。
一、传统Sellick手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术是1958年Peter Safar发明的,在心肺复苏CPR中广泛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然而,由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产生的气管内气流可使气管内收(Venturi效应),引起毗邻的食道张开,使部分气流经食道进入胃,造成胃胀气;后者不但影响胸外心脏按压的效果,而且还可在胸外按压时,胃内气体和内容物大量返流进入口咽部,继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为防止胃胀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近来对CPR做了以下一些改进:(1)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吹气速度降低,由过去的快速吹气改为缓慢吹气(1.5~2.0秒/次),以减轻Venturi效应。(2)将气管插管进行麻醉时常用的Sellick手法(Sellick maneuver)移植到CPR中:即在环状软骨的前方施加压力(用拇指和食指),使环状软骨向后移动压迫后方的食道,阻止胃内容物返流进入口咽部(见图1)。
但是,目前在心肺复苏CPR中应用Sellick手法还存在两个问题:(1)需要二人同时操作完成,一人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压迫环状软骨,做Sellick手法;(2)由于用拇指和食指直接压迫环状软骨,压迫力量不易控制,用力过大时可将气管压扁,造成气道阻塞。
二、改良Sellick手法
解放军总医院孟庆义教授发明的改良Sellick手法是在心肺复苏CPR时,术者在推额提颏开放气道(airway, A)后,顺势用右手小指掌指关节处在环状软骨上施加压力(Sellick maneuver),并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breathing, B),操作手法(见图2)。
改良Sellick手法的优点为:(1)将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压迫环状软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人即可完成操作,且手法过程流畅;(2)由于是用小指掌指关节处压迫环状软骨,力量不易过大,不易造成气道阻塞。总之,改良Sellick手法将人工呼吸与传统的Sellick手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有较大实用价值。
(祥子的麻醉BLOG)
作者:
小麻生
时间:
2008-7-19 17:15
Sellick手法的应用(国外)视频
http://v.blog.sohu.com/fo/v4/1091879
作者:
魏铁钢
时间:
2010-3-5 20:26
这个方法给我的启发:肠梗阻或者饱食的患者,如果无快速诱导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照上面去做进行压迫吸氧慢诱导.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