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蹲点日记 | 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
[打印本页]
作者:
论坛助手
时间:
2015-4-28 20:38
标题:
蹲点日记 | 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
[attach]32197[/attach]
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
很多人眼里,救死扶伤的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精心护理的是头戴燕尾帽的护士;他们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保障了术后的康复。
医院里也会有一些不被了解的群体,例如,小编之前提到的静配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他们也不无在默默的保障着医院的正常运行。
今天,小编走进的是另一个团队—麻醉医生。
他们默默无闻又至关重要,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依赖他们的专业技术;每一名手术患者的安全,都凝聚了他们的努力和心血。
他们是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
✎
不是“打一针”那样简单
[attach]32198[/attach]
8
点30分,小编来到病房楼5楼,按照要求,换好绿色手术衣,戴上帽子、口罩,穿上消过毒的拖鞋,“全副武装”地进入手术室。
“你好,我是你的麻醉医生。将保证你手术中安全无痛,请放心。”8点40分,第十二手术间,麻醉医生刘艳萍准备麻醉前,对手术台上的患者说了这两句话。前一句是消除陌生感,后一句是给患者信心。患者58岁,要做的肾移植手术,由于紧张,她不时问刘艳萍:“我怎么还没睡着?”刘艳萍轻声安抚着他的情绪,并开始麻醉诱导。给与静脉麻醉药后,患者很快睡着了。
接着,刘艳萍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固定、动脉和深静脉穿刺确保对动静脉压力进行实时监测。手术医生完成调整手术体位、消毒工作后,刘艳萍在监测仪前坐下,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数值向主刀医生告知一切情况良好。
[attach]32199[/attach]
手术开始了,在此期间,刘艳萍时刻盯着监测仪,观察病人的各种情况。“血压、心率、血糖、呼吸等生命体征都要保持正常水平,只要出现异常,麻醉医生就要用药物调整。”麻醉科主任乔辉说,麻醉医生要不停巡视自己这片领地,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伴着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滴滴”声,手术器械轻微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这紧张的气氛让小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13点30分,这台肾移植手术终于结束了,手术医生们活动了下僵硬的脖子,脱掉一次性橡胶手套,离开了手术室。此时,刘艳萍来到患者身旁叫着他的名字,检查他的喉反射、睁眼反应、抬手反应,确认把患者“带了回来”。在确认患者情况稳定之后,她又跟随着患者回到科室,跟管床大夫对接之后才回到手术室。
[attach]32200[/attach]
之前,小编跟大多数人想的一样,认为麻醉,就是病人推到手术室,然后打一针,把患者“麻倒”,剩下的就是外科医生的事了。但是,在小编跟访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不是“打一针”那样简单。
麻醉科主任乔辉介绍,手术前,麻醉医生要来到患者床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病人近日的体质状况、用药细节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麻醉安全;手术中,麻醉医生就更要提高警惕,对于术中的患者,麻醉医师俨然是生命的主宰,一旦出现意外,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要负责让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地离开手术室,对于术后患者还要定期访视。
✎
40%+40%+10%+5%+5%=麻醉医生
[attach]32201[/attach]
“急
救,急救!”上午11点30分,手术室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宫外孕大出血的患者被紧急送到手术室,由于出血严重,患者来手术室之前便失去了意识。
乔辉主任迅速将氧气面罩戴在患者脸上,同时接上仪器以观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因无创血压测不出来,所以立即为患者实行股动脉穿刺测压,开放静脉,紧急备血。紧急血气分析提示血红蛋白测不出——这就意味着患者体内几乎没有血红蛋白,生命已经在死亡的边缘。更为糟糕的是,在进入手术室后短短数分钟内,患者又间断呕吐少量胃容物,瞳孔也开始放大。
乔辉主任沉着冷静,负压吸引、插管、升压、输液、中心静脉置管、冰帽脑保护……在一连串有条不紊的抢救之后,患者的呼吸循环及内环境得到了稳定,随后,妇科医生开始实施手术,止血……当情况稳定的患者被推出手术室之后,看着仍然神色紧张的小编,乔辉主任笑着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现在你感受到了吧?除了监测和维持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医生还肩负着危重症病人抢救的职责。”
[attach]32202[/attach]
在小编看来,麻醉医生就像魔术师一样,熟练运用各种麻醉药剂和抢救药剂,默契配合主刀医师,对突发状况应付自如。
“麻醉医师是外科领域里的内科医师,也就是说麻醉医师要内外科兼通。”乔辉主任说,以做同样一台手术为例,给40岁的病人做还是给80岁的病人做,对外科医生来说可能区别不大,而对麻醉医生的要求却不同;甚至是用同样的麻醉药物,多一毫升与少一毫升,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麻醉医生既要掌握较全面的内科知识,又要对外科疾病及手术非常了解。这需要多年的高强度培训与学习。
正是由于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过硬的专业技术,麻醉医生们从来不忘给自己“充电”。从值班室里床头那一本本专业书籍,行业内医学期刊,国内外最前沿学术解析便可窥见一二。小编随手拿起一本书籍打开,呈现眼前的是密密麻麻地标注,旁边还附着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看到这些,小编难免有些惭愧,因为小编高考之前的笔记也没有这样细致、认真过。
“麻醉专业知识更新是非常迅速的,在国外最新的麻醉药品以及新的麻醉技术,我们都要做到快速掌握。”乔辉主任解释道,除此之外,麻醉医生还要通晓检验、影像,甚至是麻醉仪器的操作及应对故障的快速处理能力。
“一个好的麻醉医生,是由40%的内科医生、40%的外科医生,10%药剂师,5%的护士和5%的设备师组成的。”乔主任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他像“大白”一样守护你,你却不曾知道他的名字
[attach]32203[/attach]
美
剧《实习医生格雷》中,手术区的麻醉医生戴的手术帽印有爱心、动物等时尚图案。郑州人民医院麻醉医生的手术帽也与其他科室不同。乔主任解释:手术室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冰冷和恐怖,这里没有亲人的陪伴,消毒层流的空气又比较凉,患者身上还要连接心电监护仪等仪器,容易因缺乏安全感而紧张害怕。麻醉医生戴上这样的花帽子,显得友好俏皮,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紧张的心情。
[attach]32204[/attach]
这样的“用心良苦”不仅体现在这些细节之处,麻醉医生对患者的“用心”更多的是反映在手术当中:对待全麻患者,睡过去的最后一眼是麻醉医生,醒来的第一眼也是麻醉医生,而在这“一睡一醒”当中,是麻醉医生的时刻守护;对待半麻的患者,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经常跟患者聊天缓解紧张;如果是胸、腹腔或者下肢手术,握着手术刀的那些医生们在隔布的那头专心致志地给患者手术,麻醉医生站在患者头侧,缓解患者的恐惧和压力。
乔辉主任告诉小编,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睡睡醒醒或者紧张恐惧时,最依赖麻醉医生的言语的宽慰,同时,任何监测仪器都不能代替麻醉医生的临床观察,麻醉医生的眼睛永远都不离开病人。
像《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时刻守护在主人公“小宏”的身边一样,手术室里的麻醉医生,也始终守护在患者的身边。
但是,对患者来说,他们牢牢记住的往往是自己的主治医师,感激的是自己的主刀大夫,却鲜有人能够记住整个手术过程中,穿着无菌的手术衣,戴着手套和口罩,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的只露出一双眼睛的麻醉医生。
“委屈吗?”“没有什么,手术成功、病人康复,比任何事儿都重要”乔主任笑着说。
[attach]32205[/attach]
跟了一天,小编不禁感慨:从华佗的麻沸散,到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中记载的大麻,再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洋金花,许多医学大师都曾为减缓病人镇痛努力,而郑州人民医院麻醉科的医生们也一直致力于为患者解除疼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将患者放在首位,力求将每一台麻醉手术做到尽善尽美。
当您痊愈走出医院,摆脱病痛的折磨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奋战在医疗第一线的幕后功臣——麻醉医生。
(郑州大学一附院外宣部 金雨姗)
作者:
badesheng
时间:
2015-5-11 10:20
麻醉科医生无私奉献
作者:
鲍琼
时间:
2015-5-19 16:56
好文章。有理有情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