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为了年轻人和学科的未来,请大家出谋划策 [打印本页]

作者: 火山先生    时间: 2015-7-29 21:41
标题: 为了年轻人和学科的未来,请大家出谋划策
这个帖子有标题党的嫌疑,但是我想和大家讨论的内容确实是意义重大的。

主要原因是马上有新一届参加住院医规范化培训的年轻人进科,想要把规培搞得更好。虽然版内对规培唱反调的帖子不少,但是作为一个已经在全国进行的项目,已经没有办法停止。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年轻人几年的苦不会白吃,得到更好的训练,更好的成长,对将来的发展更有益处。

培训计划包含两大块: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

理论教学方面,初步设想是在科室原有每周一早课的基础上增加一天专门针对规培生的早课,当然实习生、进修生也可以包含在内,主要考虑早上上课比较容易凑齐人数。但是在很多细节方面需要探讨。
1 如何设置课程?
我的设想是课程要系统化,最好按照经典书籍那样安排。问题是,规培生都是有专业基础的人,这样重复经典是否有必要?时间是否足够?不同年级的规培生是否需要分设课程?每年重复一次会失去吸引力,而3年才重复一次又会导致系统性混乱。
如果课程是非系统化的,那么和我们每周一的讲课没有区别,也不利于年轻人打基础。
2 选用什么课件?
现代麻醉学?米勒麻醉学?摩根临床麻醉学?本科课本?自己制作幻灯还是直接下载?
3 什么人来讲?
单单是制作幻灯片和备课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可能由几个人包揽,需要全科室都参与。安排什么级别的人来讲?固定分派任务?

临床教学方面,不可能所有的规培生都先做低风险手术的麻醉再去做胸外科、心脏外科、骨科等亚专科麻醉,该如何安排顺序?

最后,教学质量考核。又包含两个部分:如何保证规培生学得好和老师教得好?
规培生的考核如何进行?目前只是参加国家规定的中期、一阶段和二阶段考核,考核相对单调,无法很好的区分水平,有何改进措施?如果理论教学有系统性,是否需要在每一阶段结束时均考核一次?
带教的质量如何保证?师资有何特殊要求?是否需要建立双向评价机制并给与适当的奖惩?

问题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我发现规培轰轰烈烈的进行时,国家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培训体系,导致各个培训基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比国外,专职的教学工作人员,合理的轮转安排和课程设置,我们差得太远。

希望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好拿出自己科室的制度,越详细越好,互相学习参考。

为了年轻人和学科的未来,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作者: 麻醉不容易    时间: 2015-7-30 21:10
谈谈待遇吧,规培的都是25.6的人了,谁也不想还要家里养,该买车买房结婚的年龄青春全没了。

作者: 18909143070    时间: 2015-7-30 22:00
人为知识不能缺!

作者: 落叶归根    时间: 2015-7-30 23:31
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种吃苦的精神,虽然我们国家不是最危难的时候,但可曾记得,当年国家需要振兴的年代,有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求知者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去探入一个个空白,才有今天这个稳定的国家,这么稳定的环境是来之不易的,为什么我们这些80后90后00后不能像前辈看齐呢,他们求知的道路上真的个人得失排外,不求多少回报,在医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的去实习,去规范的培训才能成才,我觉得大家真的要有吃苦的精神,太计较个人得失是走不远的。

作者: 孙明祥    时间: 2015-8-1 15:18
落叶归根 发表于 2015-7-30 23:31
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种吃苦的精神,虽然我们国家不是最危难的时候,但可曾记得,当年国家需要振兴的年 ...

站着说话不腰痛!

作者: 火山先生    时间: 2015-8-1 17:28
麻醉不容易 发表于 2015-7-30 21:10
谈谈待遇吧,规培的都是25.6的人了,谁也不想还要家里养,该买车买房结婚的年龄青春全没了。

谈待遇的话,麻醉学科都不会好,只好谈理想了。

作者: zx6606183    时间: 2015-8-1 18:05
落叶归根 发表于 2015-7-30 23:31
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种吃苦的精神,虽然我们国家不是最危难的时候,但可曾记得,当年国家需要振兴的年 ...

搞笑!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人,你还指望他爱科室?爱医院?爱国家?

作者: charliezc    时间: 2015-8-1 22:56
火山老师想的内容很实在,确实。科室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就是青年医生的执业状态,保持关注。
作者: 奇葩    时间: 2015-8-2 12:44
还是先谈谈待遇吧!要么都别谈
作者: 陈青年医生    时间: 2015-8-2 16:23
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规培,我都有这些疑惑,我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我觉得要正正规规地做好真的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像我这样除了管教学还要做临床,做临床都做成个狗样了,真的很难再有精力去搞好规培,惭愧啊!
作者: dupeng    时间: 2015-8-3 23:15
雀巢咖啡 发表于 2015-8-1 15:18
站着说话不腰痛

说的对,为什么那些老家伙不下来指导,非要折腾年轻人和弱势的医院。

作者: myw007    时间: 2015-8-4 12:03
我觉得规培要讲回报,应该对规培有评价,评价的最终体现就是钱,规培结束看水平发三年补贴,毕竟规培的大部分就是帮医院干活。按劳分配是原则必须遵守,所以规培医院必须做好详细的规培计划和过程记录,就和做麻醉一样,国家应该根据计划三年后发补贴。
作者: 未来D    时间: 2015-8-5 09:36
待遇好的话,吃吃苦也无所谓了,强烈鄙视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作者: enflurane    时间: 2015-8-5 19:29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好多规培单位培养出来的和刚实习出来的差不多少,三年,现实中的规培确实给某些单位找廉价劳动力以堂而皇之的借口。所以火山先生的设想也该是上层人物该去思考、规范的。而我们正在规培和将要规培的朋友们,为了以后挣更多的钱,除了想着待遇,更要以学技术本领为重,否则出来进单位一试用,似我们这种小单位也会让你走人。言语有点刻薄,却也是大实话,得罪了的规培的朋友可以随意拍砖。

作者: 火山先生    时间: 2015-8-5 22:10
enflurane 发表于 2015-8-5 19:29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好多规培单位培养出来的和刚实习出来的差不多少,三年,现实中的规培确实给某些 ...

我怕的就是从我们医院出去的培训医生被这么评价,所以才在现有条件下争扎了。真的等上层人物的话,他们的未来怎么办?我们科室的声誉怎么办?


作者: xuanxuanbobo    时间: 2015-8-5 22:47
规培初衷是好的,但现实很折磨人

作者: 排骨面    时间: 2015-8-14 09:07
落叶归根 发表于 2015-7-30 23:31
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种吃苦的精神,虽然我们国家不是最危难的时候,但可曾记得,当年国家需要振兴的年 ...

我想说,吃苦就给钱么?没钱自己都养不活

作者: 陈青年医生    时间: 2015-8-26 23:46
说到规培压力真的好大,医院、科室好不容易才拿到这个培训基地,如果规培没有搞好,第一,对不起受规培的同事,第二,让科室、医院蒙羞!哪位大神在这方面搞得比较好的出来说说!
作者: 焱山    时间: 2015-8-27 00:24
规培先要规范好工作的环境,我是个规培医生,经历过实习医院和规培医院两个地方的麻醉科,深深感觉到科室制度不同带来的不同影响。

以前我实习时候的医院由于没有复苏室,每天工作到8点,下午5点能下班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但就算那么高强度工作也不能学到什么。

而我现在所在医院,一切规范井井有条,手术结束早的会询问老总有没有手术需要接台,确认科室工作基本能解决后才下班,所以全科基本都能在4点左右下班,也腾出了下午的时间去访视第二天的患者。每天都能精神饱满去上班和学习。

显而易见,在后者的环境中工作,我既能保持足够的精力去学习,也避免了工作热情不被磨灭。

规范培训制度同时,也希望能推广更优秀的科室管理制度,缓解麻醉医生的工作压力。不能空画一张大饼,要用科学的临床工作去培训新人。
作者: 火山先生    时间: 2015-9-16 20:16
焱山 发表于 2015-8-27 00:24
规培先要规范好工作的环境,我是个规培医生,经历过实习医院和规培医院两个地方的麻醉科,深深感觉到科室制 ...

制度建设确实是重点,其实不管科室还是医院,差距最大的就是这个。但是我认为你说的制度建设只是一小部分,真正有影像的制度建设是教学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建设,而不是多一个复苏室的问题。
很多有复苏室的麻醉科都存在一个问题,即是管麻不管醒,往复苏室一丢了事。这往往导致对书中管理的忽视,从侧面说明高年资医师偷懒,也阻碍了年轻医师对麻醉管理的思考和改进。全国的规培指导意见里面明确提出了要轮转复苏室一周,可能就是要让大医院的培训医师们注意这块吧。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