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监测的概念在当今麻醉实践领域不断地被延伸,因此不断会有新的技术的涌现。例如在麻醉深度的判断方面,最原始的是通过对患者的一些生理反应来作出大概的判断;后来由于血液动力学监测的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通过血液动力学参数对患者的麻醉深度有了一个更加准确的间接判断;再进一步通过脑电图的监测获得了更加直观的参考,但是由于脑电图的复杂性使其利用率不能满足临床上简便直观地要求,于是出现了BIS指标,通过对脑电的“翻译”直接呈现给医生患者实时的麻醉深度状况,由于其简单易懂和操作简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又出现了智能麻醉导航技术(Smart pilot view),它利用各种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型来计算单独或联合用药时患者的实际麻醉深度和预测的麻醉深度趋势,并把结果更形象地显示为类似导航仪的图形,弥补了其他技术的不足,同时使麻醉医生对患者的当前以及将来的麻醉深度一目了然,这样在麻药的使用及联合使用上更加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