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麻醉论坛
标题: 原创投稿| 我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麻醉科的留学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将进酒 时间: 2015-9-16 12:10
标题: 原创投稿| 我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麻醉科的留学报告
[attach]37945[/attach]
首先感谢山东省政府给予我这次在国外学习深造的宝贵机会,这一年的留学经历使我受益终生。
我是2013年11月去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麻醉科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实验的相关研究。作为美国专科医院的佼佼者,费城儿童医院多年综合排名第一,我也深深的感受的到这家医院在管理和临床医学各方面的独特之处。期间,去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全美排名第一的综合性医院-梅奥诊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和2周的临床学习,进一步增加了对美国不同医院的相关了解。在这一年的时间内,我参与了2项小儿麻醉的临床研究,独立完成了其中一项科研的从设计,实施到撰写的全部过程。
从坐上出国的飞机那一刻起,我就想知道,作为一个世界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和一个快速发展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加强的中国到底存有什么样的差异,和美国一些比较好的方面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说到底,我们到底缺少什么。
1.文明刚到美国的日子里,我对美国是比较失望的。预想中的美国应该是到处高楼耸立,夜晚灯火通明的,来了之后才发现(费城是美国的五大城市之一,属于美国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城中心的高楼也是屈指可数,道路和国内的相比显得是那么的狭小,甚至有的绝对的主干道也就是2个车道而已。马路两侧一些木制的电线杆上发黑的表面不经意的提醒着他的久远的使用年限。而城中心的周围多是一些低矮的颜色看上去不那么艳丽的老房子。心想,这就是那么多人向往的美国吗!后来慢慢地发现,道路虽窄,但车道线路的规划和人们对交通法规的遵守和驾驶的礼让,即使是高峰期也没有很少有拥堵的发生,甚至喇叭的声响也难以听到。建筑及房屋虽然陈旧(有的都是100年前的房子),但使用性能完好,从没有遇到过管道堵塞或者渗漏的问题出现。这就很自然的让我们想到国内的状况,超过百年的建筑几乎绝迹,新建筑的质量问题总是让人担忧。街道虽宽,但交通却不是那么的畅通(我承认国内的城市人口密度要大于美国也是导致交通问题的原因)。视乎我们缺少长远的规划和事情之初的全面的考虑,使得一些刚完工的建筑在没多久的将来变得不那么合理;或者是一些人的权利过于集中以及缺少监管使得这些人发出的几句话就可以使得这些建筑的命运发生改变。总感觉在国内的时候人们总是那么的着急,抢信号和乱车道的问题到处可见,甚至行人和机动车互不相让。假如我们能够处于一种很平和的心态中时刻的提醒着自己去包容别人,去礼让别人,兴许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我们在这方面缺少的是平和的心态和包容,说到底还是自身公共素质和个人素养的提升。有时候开车远行的时候看到不是很宽的马路两侧绿树成荫,虽然很多的线路也树立 在两侧,却看的和周围的环境不是那么的冲突。在街上行走,许多素未谋面的人时不时的传达给你友好的问候和善意的提醒;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很乐意的帮助你甚至可以停下自己的事情去很投入的帮助你。他们都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民众,甚至用我们国内的一些观点很难发现他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亮点,但他们总是能带给你一些快慰。经常在医院里被一些小的事情给感动,一些五六岁的孩子会主动地把乘坐电梯最好的位置留给他们认为更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当我看到他们为了别人的需要挡住电梯门的手臂上的静脉通道时,我才意识到他们也是病人。看着他们稚嫩而带有一丝稳重的表情上没有一点的异样,也许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什么是文明?高楼大厦,宽广的道路,奢华的豪车,全身的名牌,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这是文明吗?带着名表在星巴克喝杯自己其实并不是很喜欢的咖啡是文明吗?真正的文明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善良,友爱,质朴,包容和谦让,是一种能够潜意识的规范自己的公众行为又能够为他人带去帮助和温暖的一种内在,是一种自我和他人的认同,是一种能够让别人竖起大拇指的个人魅力,而不是华丽的不真实的表象。而人类发展的文明也是一种包容,在能够获得对新事物的了解的同时还能够与过去的一切文明和旧的事物的 并存,并且能够从他们身上获取促进当代社会发展的灵感,是一种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理性结合,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
2.医患关系初道费城儿童医院,经常被一些小的事情所触动。有一次和我的老师术前麻醉讨论时,我用了patient(病人)这个单词,结果老师等我说完后很平静的对我说,这不是个Patient(病人),这是个kid(孩子)。顿时觉得很羞愧,是啊,在我们眼里我们和患儿就是一个单纯的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而在这个美国麻醉医生的眼中,他不仅是个患儿,而且更是一个需要我们医生去关爱的孩子。医生和家属之间的交谈总是在一种信任和欢快的环境中进行,视乎忘了自己的孩子就要做手术的事情。医生除了了解相应的病情之外总是尝试着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和担忧,而家属在获取自己的想知道的事情之外总是给予医生以极大的信任。在这融洽的医患关系的背后(这和美国人的文化也有一定关系),是医疗人员耐心和细致工作的付出。有时会6个医护人员花费一个多小时就为了减轻一个不肯服用术前药的孩子的术前焦虑。经常遇见家属和医护人员一起,甚至是在歌声中完成特殊患儿的麻醉诱导,对给患儿带来的不舒适的操作(有些是不可避免的),都会发出各种内疚的歉意。患儿苏醒后,第一眼见到的都是医护人员弥漫着爱意的笑脸。有时候会和一些国内的医生探讨一些国内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说国内医疗和医患关系的不理想是体制出了问题,但要是让他们回答体制哪里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以及怎么去解决是几乎没有人能给出深刻的见解,无非是人云亦云吧。我也承认我们的体制是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我也同样给不出合理的见解。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发展就不可避免的会有多种问题的存在,要求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国家或机构在开始之初就能够给出一个让社会各界都满意的医疗模式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而我们需要给予国家的是信任和时间。但把国内不理想的医患关系全部归咎于体制也是不客观公正的。可以说能够到国外学习的医生大部分是有着高学历受过良好教育和在医院的工作多年对医疗内部环境比较熟悉的可以引领国内未来医学界走向的群体,但交谈中很多时候弥漫着迷茫和抱怨。迷茫不可拍,这可以看出他们对国内医学发展的担忧,也说明他们也是十分爱国的。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太多的抱怨,而是缺少一种自我的深刻反思。单从医患关系上讲,我们对我们的患者关爱够吗?我们的医疗服务是不是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们有没有主动的换位思考过?我们个人的医疗水平是不是还有待提高?我们对我们医生自己的定位正确吗?是患者要我们帮助解决他的问题还是我们就应该有这种职业的责任驱使我们主动的去解决他的病痛?我们的职业责任不是施舍我们的医技而是用不断进步的临床诊疗能力去主动服务广大的需要帮助的患者。假如我们能够把病人当作我们自己的亲人时,我们的医疗行为是不是会和目前有所不同?假如我们眼中是Kid(孩子)而不是Patient(病人)时,我们是不是也会增加几分对患儿人父人母般的关爱呢?
医院的许多角落都有这样既能体现医院对患儿的关爱又能体现医院医疗水平的图片
3.临床诊疗我去的这几个医院都是全美综合排名第一的医院(其它的医院没有过直接的接触),他们的临床操作能力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大手术,总是让人看得是那么的赏心悦目。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但几乎都通过冷静的思考和团队的合作而解决。美国是执行的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疗操作几乎都是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虽然不同的医院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都是按照这个大体的框架来指导临床工作的进行。单从麻醉角度来说,在大体的围术期管理制定的前提下,对不同的患儿不同的疾病都有着各自相应的管理指南,对一些麻醉的突发情况也都有着明确的解决方案,这就降低了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资的医生是十分有帮助的。个人觉得他们强大的诊疗能力来自于以下几点:
(1),牢固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能力;这首先要得益于他们的医生培训体系,普通本科毕业要考入医学院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对医学生质量的高要求使得对每年的医学生源的人数加以限制,这就使得医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在医学院接收理论学习的后半期,到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后选出自己比较喜欢比较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是4年的住院医师和各个专业年限不等的Fellow的培训。这多年的培训是十分辛苦的(早6点几乎是他们开始每天繁重工作的时间),期间不仅要掌握各自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对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加以补充学习。每天都会有医生对他们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和医学新进展的传递,也经常看到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陪伴着他们。作为Fellow,定期都会有小的测试。我翻阅过他们的教科书,知识面的广度和知识点的深度都是我当时学习时的教科书所无法比的。高质量的教科书使得他们从接触医学的初始就有最直接的渠道获取更多更好的医学知识。在培训期间,几乎每名受训者都会有至少一名的医生进行直接的指导,在加上他们本身对医学的热爱和好奇,使得他们能够快速的掌握自己所需的医学能力。
[attach]37947[/attach]
(2)制度的执行和指南的应用 他们能正确的看待存在的每项制度,即使在我们眼中有些是没有很大必要去做或者是重复去做的。比如手术安全和对制度,有时一个病人麻醉的准备需要去核对3次,但麻醉医生都会很主动地和相关人员去落实,相关的人员也会很及时的提醒大家去做,多人多次数的核对就可以降低错误诊疗的发生几率。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都会有相应的处理指南在手术是的大家都能够看到的地方显示出来,有理论依据在紧急的时刻可以去遵循,可以在第一时间降低医疗的风险。
[attach]37948[/attach]
(3)个人和团体 总感觉美国的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始终都是在一个心态非常平静的状态下有条不紊的完成各项操作,出于医疗质量和教学等方面的考虑,有时候时间的长短好像不是他们考虑的因素。对于风险因素比较高的麻醉来说,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呼叫系统总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召集许多的人员来参与问题的处理,麻醉医生,负责抢救仪器和药品的麻醉技师(抢救仪器总是摆放在一个非常快捷的位置,专人负责性能和材料的核对),随时待命的人员,迅速组成一个由高年资医生和当值的医生为首的高效的抢救团队。在他们眼中,团队的力量是不可替代的。个人的危险抢救意识总是在事故发生的初始就让他们想到团体的力量,这也许就是一些在我们眼里感觉没必要求助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为什么总是毫不犹豫的启动他们的应急系统的原因吧,也许我们对并发症或者医疗紧急情况还没有一个很正确的认识,有时甚至觉得这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情。个人业务的高素养,高效而且分工明确的团队是医疗安全的基石。
[attach]37949[/attach]
手术进行中
(4)先进的设备 性能良好先进的医疗设备是保证高质量,高难度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医学研究(1)科研的目的 在费城儿童医院我问过好几个做临床研究的医生(其他医院或学机构我不是很清楚,据说对文章也是有要求的),你们做科研的动力在哪? 大体上答复有两种,一是个人兴趣,我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想告诉别人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去解决;二是作为美国儿科专科医院中的佼佼者,有责任做一些研究去引领本专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去发展,我们的优势还能够保持多久。带着兴趣和责任去做研究,这也许是我们所欠缺的。
(2)科研的态度 和不少在美国工作多年的比较成功的中国学者聊天说到他们科研的体会时,总是能够听到“专注”,“严谨”和“坚持”。一位美国的医生知道我是中国的学者在医院做临床研究后,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也遇到不少中国的学者,他们总想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写出文章来,要知道我的一片文章用了8年的时间,科研是需要时间的”。我听完之后不知道怎么样去回答他的问题,虽然我现在非常的赞同他的观点。
(3)科研的团队 这是我最羡慕的地方。美国医生有很多在做住院医师和Fellow培训时,就有机会参加到临床研究的队伍中来,从早期就开始接触医学的研究。在科研的团队中,总会有一些从事研究多年的人员定期的组织讨论会议,时刻关注他们的科研进展并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在这个年龄梯队非常合理的科研团队中,每个人员的分工是十分明确,人员尽职尽责,大家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在工作。医院的投入和社会的影响力,总是能够很快得到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其实国内一些机构的研究仪器也并不差,甚至还要好于国外,但是科研的成果却不理想)。不可否认,美国医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总是能够通过各种资源渠道获取一些和科研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attach]37951[/attach]
不可否认,美国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一个成功的人士必须要学会正视他人的优点,敢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够虚心接受,从而去努力的去弥补。每当看到国外的某些方面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状态下运行时,心里总是莫名的难以平静,总是告诫自己是不是需要做些什么事情。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而自信的接受这个挑战,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国家正在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我想每一个有着爱国心的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比较幸运的拿着国家的资助能够去海外留学的学者,有义务和责任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们的民族做些平凡确有意义的事情,把自己的所学所用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这不就是人生的价值吗。
[attach]37952[/attach]
欢迎光临 新青年麻醉论坛 (https://xqnm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